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

“紙票子?”費亦應站起身來說道:“那我們去看看是否能夠承兌吧。”

費亦應帶着松江棉布商總和蘇州絲綢商總兩人,來到了松江府的寶源局,開始承兌銀幣。

很快,十三萬八千枚的銀幣就交到了這兩位商總的手中。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完全沒必要的小手續,頗爲的麻煩。

那就是銀票必須要過一下戶,確切的來說,需要費亦應的簽字,先把銀票過給這兩位商總,然後再由兩位商總,開始兌換銀幣。

費亦應在寶源局存錢的時候,就有些疑惑,這麼方便的銀票。

爲何是記名制,而不是不記名制呢?

寶源局給出的理由是留下書證,防止日後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寶源局的口號就是:「每一枚銀幣都是有名字的。」

任何的手續都需要本人簽字,才能進行過賬,是爲了徹底確立寶源局在貿易的中立地位。

他們只管錢,其他什麼都不管。

費亦應走出了寶源局笑着說道:“現在,你還認爲是紙票子嗎?”

兩位商總看着馬車上的將近十四萬的銀幣,疑惑的問道:“陛下這是爲什麼?要給我們的利錢呢?”

這簡單的一堆銀票,居然真的換出了銀幣,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費亦應並沒有回答,順利交割之後,他轉身離開。

他要帶着一千擔的白棉布、一千擔的三棱布、斜紋布還有妝花緞,範疇出海前往倭國。

去年冬天,倭國可是凍死了不少的人,棉布的價格極高,三錢銀一擔的白棉布,可以在倭國賣到三兩銀子,甚至是五兩。

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回報率,讓費亦應頗爲興奮,一共兩船的貨,他可以獲得極高的報酬。

費亦應不是善茬,雖然在大明他溫順的跟個小綿羊一樣,但是出了海,他就是比海盜還兇殘的海商,他們有火炮有火銃,這些幾乎都是陛下默許的。

而且他還有兄弟,整個浙江商會都在倭國有生意,一旦一方有事,立刻就是蜂擁而至。

費亦應走後,留下了兩個商總站在松江府寶源局門前發呆了許久。

銀幣就在車上,他們拉回去就是,可…天下並不太平。

他們被人盯上了。

很多在城裡乞討的遊墮乞兒,似乎是無意的路過了好幾次。

一旦他們脫離了寶源局的範圍,他們的車隊很容易在回家的路上,遭到流匪們的親切問候,和他們愉快的交流意見,然後拿走他們的貨物或者錢財。

車隊的目標實在是太大了。

兩位商總一咬牙,又回到了寶源局內,將銀幣存了回去。

因爲沒有他們的簽字,別人是無法憑票取出他們的銀幣。

放在寶源局,比放在家裡安全的多。

“你們閒的沒事幹嗎?一會兒存,一會兒取的,逗悶子嗎?”松江府寶源局的主事非常不滿的抱怨着。

這一來一回得費多少功夫?

但是寶源局最後還是確定了把銀票開了出來,把銀幣查點清楚,塞回了銀庫之內。

寶源局主事提醒他們說道:“今天不能再取了。超過萬兩都是要提前說的!”

“好的好的。”兩位商總連連點頭。

此刻他們才明白,其實這銀票,對別人沒用,但是對於經常大宗交易貨物的商總來說,的確是方便了不少。

這種方便是有代價的。

第一個代價,就是任何的大宗交易,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貨物價值多少,根本不能再降低物價減少稅務成本了。

第二個代價,就是日後一旦抄家,固定資財、流動資財到底有多少,到寶源局翻動賬目,就會明明白白。

對於商人來說,明知道是皇帝的手段,但是他們還是欲罷不能。

就像是出售勒死自己的繩索一樣,商人們普遍接受了這種方式。

他們明明在抗拒着陛下,但是陛下每次說什麼的時候,他們即便是不情願,也只能乖乖躺平任陛下施爲。

幾處的寶源局開始瘋狂的吸儲,在吸儲之後,大明朝的第一次大規模投資,開始了。

李賢和李賓言在南衙的巡撫司衙門碰面。

與會的有大同伯陶瑾,番都指揮馬雲、平江伯陳豫、寧遠伯任禮,工部右侍郎王巹、松江市舶司提督太監王寅等人。

這是討論具體如何復產船廠之事。

李賓言坐直了身子,他依舊帶着永樂劍,乃是欽差。

李賓言十分嚴肅的說道:“我認爲我們首先應該開辦工匠學堂,培養屬於朝廷的工匠,這樣才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工匠的人數還是太少了。”

興教化,幾乎是李賓言的第一個念頭,真正將木材、桐油、鐵錠、鉤索變成南下西洋的大船的是勞動,而不是朝廷。

而勞動的載體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

這一點上,李賓言有着清楚的認識。

“我同意。”李賢舉起了手,表示了自己的贊同,他在龍江造船廠,腳踏實地的調查了許久,認爲李賓言的想法是對的。

工匠纔是造船業的基石。

建設學校,培養人才,是增加工匠本身的固定資財,可以有效的提升工匠的勞動效率。

現在,錢不是問題,如何把錢花的物有所值,就成了新的問題。

徐承宗眼睛一亮,在他看來,李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手中的幾個小的造船廠進行置換。

雖然有跪着當巡撫的感覺,但那是最簡單最直接完成皇命的辦法。

李賢和李賓言在會前肯定是通過氣了,他們還是想站着把官給當了。

而且直指問題的核心,人。

徐承宗十分興奮的說道:“我在城郭有一處地皮,大約八千多畝地,依山傍水,當年太祖高皇帝攻打集慶的時候,高皇帝曾在那裡駐軍地,後來賞給了魏國公府。”

“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年間設桐園,又在吉林設吉林船廠,永樂年間又增加了清江船廠,太祖、太宗皇帝知道,一定會同意把這片地,當做學社的。”

“當然如果肯給我立塊碑,我是感激不盡的。”

徐承宗貪嗎?他一點都不貪。

城郭八千畝地,依山傍水,絕對不是壞地方,他直接拿出來,只要一塊碑的意思很簡單,他一點都不打算爭功。

李賓言點頭說道:“朝廷正在進行鐵、索、艌、船木、竹、箬篷匠的考覈,現在鋼鐵大工匠一人,船木大工匠一人,箬篷大工匠大工匠一人。”

“足夠了。”

大工匠哪有那麼好評價的?

徐四七兼任石景廠、王恭廠的總辦,大工匠。

蒯祥建設大明北京城,而後在石景廠、勝州廠擔任總辦,爲大工匠。

江淮廠、馬鞍廠、貴州六枝廠,都是大工匠在兼任總辦。

大明的大工匠絕對不是那麼好評級的,兵仗局也只有三名銀匠大工匠。

第一步,是設立工匠學堂,只不過和京師工匠學堂側重煤鐵的方向不同,南京工匠學堂,將會側重造船和相關產業。

李賓言和所有人商量了許久,最終敲定了工匠學堂的規模、人數方方面面。

李賓言繼續說道:“第二點,我們必須要進行四萬裡水路疏浚工作了,因爲造船需要最多的木材、桐油,都需要從雲貴川黔送來,那邊多數都是朝廷的官廠,無須向商賈撲買。”

“我們觀察到一艘河船可以一天內走150里路,運送兩萬斤的貨物,而一兩馬車,只能運送一千五百斤的貨物,走不到100裡地。”

“無論是從速度還是從運載量而言,都是河船更有利於貨物流轉。”

“河運貨物溯江而上到四川的最佳時期是秋冬兩季,那時水位低,水流較慢;”

“從四川運貨順流而下,則以春夏兩季比較適宜,那時水位較高,水流較快。”

烏江的疏浚也是如此,在春夏水流較快的時候,從雲貴地區順流而下,在秋冬的時候,用人力送貨入雲貴。

千里江陵一日還,只要過了白帝城瞿塘峽口,南下至荊州只需要一天的功夫。

河運,是一種溝通東西的重要手段,只要能夠完成水道的疏浚,雲貴地區的物產,就可以進入中原,而中原的貨物,也可以順利到達雲貴。

改善水路,迫在眉睫。

“第三點,我們需要跟陛下商量下了,織染雜造局不能再這麼坐派和召買下去了。”李賓言面色爲難的說道。

王寅立刻不滿的敲了敲桌子說道:“陛下一年常服不過八套,冕服兩套!登基五年來,從未做過坐派和召買的事兒,各織染雜造局所織染之物,悉數給銀兌付。”

“別有事沒事就罵咱家這些宦官行嗎?陛下尚節儉,從未曾奢靡,咱家外出在外,屢屢小心謹慎,生怕墮了陛下威名。”

“你們能不能找的別的由頭?”

王寅是松江府市舶司提督太監,他是宮裡的人,曾經多次跑到福建宣旨,東奔西走,還去過貴州。

戶部郎中王祜憤怒的的說道:“內織染雜造局,每年織染袍緞一萬八千匹,正統四年、八年、十年、十三年,每次召買八千匹到九千匹不等!”

“知道這是多少民脂民膏嗎?”

“織匠、挽花匠、挑花絡絲打線匠近五萬戶一年所出!”

王寅嗤之以鼻的說道:“內織染局還知道召買,外織染局就不坐派了嗎?正統攏共就一十四年,你們外織染局一共坐派十五萬匹!”

“內署好歹還是召買,你們呢?直接坐派,花點,多少花點啊!”

“噁心!”

坐派和召買都讓民間機戶生產,但發給價錢比工料或成本還低。

內織染局是召買制,而外織染局則直接是坐派但是給工錢。

都是朘剝,都被陛下一併給停止了。

反腐抓貪,可是陛下吏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抓到了自己要死,而且會禍及家人。

“切,你們內織染局的召買那是召買嗎?自己都吞了,還好意思說我們?貪皇帝的錢,你們真的是膽大包天!”王祜絲毫不讓的說道。

“停!”李賓言拍了拍桌子:“這都多少年的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了,吵什麼吵!”

“有本事你們現在召買啊,現在坐派啊!”

國帑和內帑的每次都在吵架,火氣很大,話都是什麼難聽說什麼,而且吵得毫無意義。

這都正統年間的舊事了。

陛下一年常服不過八套,袍緞的數量已經降低到了十六匹,整個內署一年不過千餘匹,而且還給錢。

官邸法施行以來,外織染局也不敢玩坐派這種把戲了。

宦官和錦衣衛天天盯着朝臣,還帶着惡犬。

自從勞保局設立之後,內外織染局已經成爲了香餑餑,因爲陛下給的很多。

內外織染局的織匠、挽花匠、挑花絡絲打線匠每年都會有人進京面聖聽宣。

陛下挑人之前,連自己都不知道會是誰,進京除了沐浴之外,會直接到通政司衙門,陛下持七品參政議政,主持座談會。

二十二處內外織染局,遍佈大江南北,這種坐派和召買,也是洪熙、宣德、正統年間,合法貪腐的一種。

此時二人討論的袍緞,是專門用朝服的袍緞,通匹有29500根紋緯,需用29500根湖絲,挑成花本,重達數十公斤。

一匹長度比衣料要長過十倍,一匹長達30至50餘丈。

需要分成幾十段順次序先後懸掛到花樓上,每織過一段,再撤下換上下一段的花本。

費亦應買的絲綢,一匹不過三丈到五丈。

袍緞一匹過百銀幣,費亦應買的妝花緞一匹不過六錢。

李賓言想了想說道:“我的意思是,我們可不可以把畸零女戶,安排到織染局?”

“綾羅綢緞絹紗絲絨錦,一共九種,無論是做哪種,都是生計。”

王寅和王祜互相看了一眼,都沒說話。

吳綾,松江爲上,杭州次之,一般用無捻絲織造,質地稀薄,只作褻衣、刺繡底料及裝裱用。

蜀錦僅充裀褥之用,只王公可用,非民間所宜也,一匹五丈,一匹五十銀幣,按丈算,比袍緞還要貴。

閩絲是絲與棉的交織物,主要用於官服的補子。

大明的絲綢製品,大約有九種,用途各有不同。

把畸零女戶安排到織染局,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法子。

王寅無不擔心的說道:“那陛下豈不是又要捱罵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
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