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

今參局窩在唐興的懷裡,越待着越安心,就越願意賴着唐興不撒手。

倭國的男兒不丈夫,所以倭國就沒有安寧,上下皆苦楚。

這什麼是大丈夫?《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大丈夫居於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裡,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

若是得志,則與民同行循正道而往蒸然盛世,若不得志,亦獨善其身,不惹事,更不怕事,

富貴不能迷惑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品德,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邊是仁義禮的君子,大丈夫也。

但凡是倭國有一個男兒是大丈夫,無論是足利義政、細川勝元、山名氏、斯波氏,倭國幕府將軍、三管領、守護代等等,但凡是有一個人是大丈夫,袁彬等人就不可能在倭國有今日這般權勢。

爲了自己一家之私,至天下生民而不顧,都稱不上大丈夫三個字。

今參局是御令,可她一個婦道人家,她解決不了倭國的問題,她不能讓倭國的男人有種起來。

當唐興出現的時候,今參局才知道,原來,男人原來還能是這般模樣。

小黃門引領着劉天和等一衆商賈說道:“海寧號已經是最大的船了,之後建的戰船都要比這兩艘小一些,不過只是小一些,火力會更強一些。”

“你說的很有道理,大丈夫,就和這田裡的莊稼一樣,的確不是憑空來的,得精耕細作,好生照料纔是。”

在唐興和劉永誠看來,這封聖旨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爲何這劉天和和這幾個商賈,聞訊而淚下?

唐興和劉永誠不懂,他們倆不能跟這些人共情,因爲自始至終,唐興和劉永誠都是大明人,都是陛下的臣子,若是楊漢英,也就在和林的賽因不花在此,就能和劉天和共情了。

“兩位天使,這一座位是…”劉天和有些疑惑,他早就打聽清楚了,天使就兩位,可這月臺之上有三個座位。

今參局搖頭說道:“劉裕北伐回朝後,深陷黨錮之禍,一生之志深陷泥潭而不得,岳飛更是被那趙家皇帝親自下旨拉肋而亡,我本以爲這於少保也落不得什麼好下場,畢竟行廢立事,很難不被皇帝猜忌。”

劉永誠喜歡端着,他正襟危坐,聽聞唐興所言,低聲說道:“一羣賤商罷了,不過陛下有旨,看在他們給大明一年納上百萬銀稅的份上,就客氣些吧。”

“陛下,素來說到做到。”

“中原多丈夫,這話,有理。”唐興認真思索了半天,發現今參局說的有理,這的確是中原的特產,而且是非常珍貴無比的、天下獨一份的特產。

“不過十一年了,聽夫君說於少保都封公了,那便是我看錯了,我一個倭國女子,沒見過那麼多大丈夫,看錯不是應該的嗎?陛下是大丈夫,夫君是大丈夫,這於少保也是大丈夫,大明大丈夫多,所以天下無敵。”

“拜見大明天使,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劉天和帶着一衆商賈恭恭敬敬的三拜五叩,忐忑不安的行大禮面見天使,天使手持符節,那便是代表了皇帝。

哪有那麼多的理所當然。

劉永誠站起來,揮了揮手說道:“陛下有旨,爾等敬聽。”

劉天和站起來的時候,唐興和劉永誠頗爲震驚,因爲劉天和和幾個商賈,都是淚流滿面。

劉天和在大明的時候,就聽聞過海寧號和廬江號兩艘戰船,他一直以爲是吹噓,可是今日一看,便知道名不虛傳。

“他們要是膽敢欺辱到我的頭上,那我也不是吃素的,定要讓他們知道花兒爲什麼這般紅!”唐興當然會客氣些,畢竟有聖旨在,可是這也得有底線,但凡是把主意打到了官船官貿的頭上,那就不能怪唐興不客氣了。

今參局笑着說道:“瞧爺說的,海寧號那麼多大炮指着,他們就是想,也不敢不是?”

朱祁鈺的信譽格外的堅挺,說到做到,就連通過葉衷行移民的海外棄民,都對大皇帝的信譽非常認可,陛下說到,真的會做到。

劉天和顯然是有些本事的,眼下在這萬里海塘也逐漸混成了南洋商總的話事人之一。

“我很難想象冤殺於少保後會是何等局面,也不敢想。”

唐興理順了今參局的話,笑着說道:“我女婿又不傻,於少保這樣爲了老朱家天下嘔心瀝血的臣子,珍惜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冤殺之?”

唐興對這些人頗爲不滿,在他看來,都是竊國爲私的蠹蟲,對他們客氣?不砍了他們,那是礙於皇親國戚的身份。

今參局當然知道自己丈夫對這些人有怨氣,她想了想說道:“陛下有陛下的道理,畢竟這都是六合之地,是在海外,客氣些也無妨,大家同文同種,在這海外便是少數,還不能一致對外,那不是任人欺凌?”

“謝陛下聖誨。”劉天和聽聞這份奏疏,跪在地上良久,才顫顫巍巍的說道。

“大明這麼多大丈夫,要是能勻給倭國幾個,那倭國也不至於這個模樣了。”今參局頗爲羨慕的說道:“爺是大明人,身在局中則覺得理所當然,大明理當這麼多的大丈夫,可是妾是倭國女,看的清楚,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相比較唐興,劉永誠更看不上這羣商賈,直接說他們是眼裡只有錢的賤商,人若是眼裡只有錢,卻沒了與民由之的志向,那便稱不上大丈夫,劉永誠戎馬一生,雖然沒有鈴鐺,可是劉永誠是一個把鈴鐺長在心裡的人。

李賓言雖然人沒到,可是這一應禮數,唐興可沒欠着他,李賓言雖然沒有南下西洋,可是處處有他的影子。

這些人都可以統稱爲海外棄民。

“這第一個規矩,便是不得買得吳船載吳女,把大明的人賣到海外做牛做馬,這買賣做不得,陛下說了,在婆羅洲查到就在婆羅洲就地正法,在爪哇看到,就在爪哇喂他們鉛彈,在忽魯謨斯看到,就把這等奸人用黑金活活燒死。”

唐興看着那座位解釋道:“松江巡撫李賓言的位子,文官,你知道咱們大明文官的架子比勳戚、宦官們的架子要大得多,這李巡撫架子大到什麼地步?這會兒人還在松江府呢。”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隋唐電白市舶至今,海上針路日益繁茂,海貿多厚利,厚利動人心,爾等雖生居海外,不聞王化日久,朕以爲我中原子民理應團結一心,朕不求爾等恭順,只求爾等,念同文同種之情分,勿短視,以長圖,精誠團結,安居樂業,若遇不平,奏聞市舶司以尋護助。”

“啊?”劉天和當然知道松江巡撫李賓言,也素聞李賓言和三皇子他外公唐興交好,可一時間無法理解。

今參局能理解陛下爲何要唐興對這些人客氣些的原因,但是唐興對這些人是非常瞧不上的,今參局自然要勸自己的丈夫,不看僧面看佛面,陛下有旨,遵從便是。

唐興、袁彬、嶽謙、季鐸、陳福寅、李秉,這都是大明的臣工,雖然唐興娶了今參局,袁彬更是做了山野袁公方,可這些大丈夫都還是大明的大丈夫,而不是倭國的,這一點今參局相當的清楚。

“霍!”爲首的商總擦了一把冷汗,此人名叫劉天和,曾經是兩淮鹽行商總,但是他不服,不服大明皇帝的統治,當初高昌楊老爺出事後,劉天和見陛下說話算話,便交了移民稅,到了婆羅洲紮下了根。

火力更強?還要強到什麼份上?

而此時的海寧號上,唐興和劉永誠等着商賈過來,唐興對劉永誠低聲說道:“一羣商賈,在大明時候,想見我那還得使門路,我還不樂意見呢,若不是陛下聖旨,他們還想見到我?”

“禮成。”劉永誠將聖旨合上,這封聖旨並沒有黃裱,只有一張白紙,但是用了景泰之寶的大印,就是聖旨,在景泰年間的大明,聖旨也分三六九等,能用得上黃裱的那都是大事中的大事,陛下在尚節儉做的非常徹底。

這聖旨上,一字一句,都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他們的生活他們自己清楚,這勿短視,以長圖,精誠團結,是告誡,是他們的痛處,海外棄民內鬥不斷,明明勢大,卻無法形成合力,飽受其苦,而最讓劉天和等人動容的地方,則是陛下在聖旨中說,若遇不平,奏聞市舶司以尋護助。

唐興眉頭緊蹙的說道:“大明讀書人對司馬家不太尊重,連皇帝都不叫的嗎?不過司馬家自己不尊重自己,那就怪不得後人了。”

“船首的兩尊炮叫黑龍炮,三桅大船,兩千步內,一炮可洞穿。”

“爺想想,他們在這無垠海上,拼死拼活,到最後這利兒,不還是歸了大明?他們想商舶往來,是不是得到市舶司納稅抽分?在眼下這光景,不跟大明做生意,可能嗎?既然要跟大明做生意,那就得給大明納稅。”

“爺所言的三人,和我說的不矛盾,中原不缺大丈夫,在至暗之時,還能有偉岸之人,這不是中原強盛的原因嗎?爺想想,於少保這樣的大丈夫,只能被冤殺,若是於少保被冤殺,這大明還能如今天這般強盛?”

“欽此。”

今參局看着海天一色,愣愣的說道:“中原之所以是中央之國,萬國朝貢、天下來賀的天朝上國,正是因爲如此,若是中原沒了丈夫,不過是一個虛弱無比的空架子,便可任人欺辱,被人踏門侵戶,也只能唾面自乾。”

“文皇帝被於少保在殿試當面罵了一通,文皇帝連進士出身都沒捨得褫奪,那可是新科進士的殿試,文皇帝被乳臭未乾的於少保當面指摘,於少保還是做了進士;那先帝在的時候,於少保三天兩頭說先帝的不是,總結起來就八個字: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先帝不還是委以重任?”

唐興說起這個就來氣,憤憤不平的說道:“知道,但是就是氣不過,這些個傢伙,都是些什麼東西,我還得遵循聖旨對他們客客氣氣的。”

唐興之所以在爪哇,還沒前往舊港,是要見一批人,是一批商賈,這些商賈,有一部分甚至是宋末元初時候,從中原逃難,最後在爪哇定居;有些是宣德之後,正統年間,大明不再官船官貿,不再南下西洋,爲了謀求暴利到了南洋的人;還有一些,則是在景泰年間,走的松江商總葉衷行的路數,交了移民稅脫離了大明的人。

一個小黃門笑着說道:“這是戰船,陛下不願與民爭利,幾大造船廠並沒有建寶船,而是改爲了戰船,海寧號和廬江號,都是戰座艦,那些都是火炮,攏共一百多門,這旗艦,就是打仗用的。”

“爺,今天要見的這幾個人,爺還是遵循聖旨,客氣些。”今參局坐直了身子,說起了正事。

“他們已經沒有根了,爺是天使,代表的是大明,更代表着陛下,這官船南下西洋,若是能宣揚陛下的仁義,讓他們心裡有個根兒,這海外的棄民們若是能力往一處使,那也是大功一件。”

爲首之人低聲問道:“這什麼船?比之寶船更加細長,那些是什麼?炮嗎?”

唐興很是客氣,劉永誠就不行,他一直端着架子,不願意多說話,這是個犟驢,有陛下的旨意,劉永誠頂多不惡語相向,想讓劉永誠和唐興那般圓滑,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劉永誠真的做不到。

“爺就把他們看成,自掏腰包、毀家紆難到這六合之地吃苦受累,爲大明做先鋒的人,這樣一想,客氣些,也無妨嘛。”

“我不贊同你的話,魏晉南北亦有金戈鐵馬的劉裕,南宋亦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飛,正統年間亦有於少保戡亂匡正,他們不是大丈夫嗎?”

到了傍晚的時候,唐興從千腳之家回到了海寧號,在昏定時候,一衆右衽的商賈在一衆宦官的引領下,來到了海寧號之前,商賈們看到海寧號的第一時間,都有些目瞪口呆,遠遠望去,這海寧號就像一頭巨獸伏在海港之上,令人生畏,到了近前,看到了那些炮眼兒,更讓人驚懼了。

“不談他了,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有些醜話,我先說在前面。”唐興坐直了身子說道:“陛下有幾條規矩,這幾條規矩,諸位不想聽也得聽。”

“我一外番女子,說句不太恭敬的話,這不是危言聳聽,中原不是沒有過這樣的至暗時刻,比如大明文人連皇帝都不稱的晉朝,比如對蠻夷俯首稱臣的南宋,比如正統年間。”

在外面飽受欺凌,突然有了告狀還有認爲自己做主的地方,那可不就聞訊而淚下?

“坐坐。”唐興滿臉笑呵呵的招呼着說道:“大家同文同種,既然海外再見,那就不要見外。”

三桅大船、兩千步、一炮,劉天和手下所有的船,還不夠海寧號一輪齊射的量。

朱祁鈺讓唐興客氣,因爲他的話真的不客氣。

劉天和趕忙俯首惶恐不安的說道:“天使有所不知道,我等商賈逐利,大明的人賣到海外做牛做馬,不合適,太貴了。”

若是沒有這港口上趴着的近千餘條戰船,劉天和這些人只會把聖旨當成一個屁,可是這港口上全都是大明的戰座艦,大明皇帝是基於實力出發,在告訴他們底線,底線就是底線,碰都不能碰。

要立規矩,拳頭不夠硬,怎麼立的起來規矩。

在勞務市場上,勞工的價格和其國家強盛成正比,這國家越強盛,則其集體內的勞工價格就越高,當然這是普遍現象,也有特殊情況。

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904章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
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904章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