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

金濂已經出離的憤怒了,因爲陛下說的是實情!

大明沒有水師!

“我們的水師呢?!大明在永樂年間,無敵天下的水師現在在哪裡?!”金濂站起身來,無意識的甩動着手臂。

陛下在登基之後,曾經帶着他去了大明的內承運庫,看到了太宗文皇帝的遺產,金濂就變的出離的憤怒了,當時他就說,文皇帝南下西洋的果實被篡奪了。

當時金濂剛從福建歸京,他在南邊轉了一圈,已經知道了這個事實,隨着做戶部尚書的時間越久,他越發現自己的愈加憤怒。

“天下人人爲私!”金濂用力的揮了揮手,隨後頹然的坐下。

他知道大明無敵的水師去了那裡。

正統三年,被徹底的毀在了龍江造船廠,正統十年,被毀在了福建的鎮江造船廠。

朱祁鈺笑着說道:“所以,朕纔會發動舟山海戰,目的就是重建大明無敵的水師。”

“不急,都是咱的。”

金濂點頭,陛下春秋鼎盛自然不急,但是他有些等不及了。

他老了,他有胃痛,雖然最近有了康復的可能,但是誰知道會不會什麼時候,一命嗚呼呢?

好在陛下帶着朝廷一起發財,並沒有吃獨食的習慣。

金濂思考了許久說道:“陛下以爲吳敬如何?”

шшш▲тTk Λn▲co

吳敬是翰林院掌院事,但是吳敬擁有十年的地方治理稅務的經驗。

金濂的意思是吳敬掌管戶部事。

“資歷不夠。”朱祁鈺言簡意賅。

論資排輩是官場約定俗成的規矩之一,吳敬是景泰二年的進士及第,即便是有奇功牌在身上,但是不代表他可以在金濂離世前,成爲大明朝的六部明公之一。

朱祁鈺若是越級對他提拔,那是對其他朝臣最大的不公平,也是將吳敬放在火架上烤。

而且吳敬只有地方財稅經驗,並沒有朝廷財物經驗。

“張鳳可以過度一段時間,等吳敬成長起來。”朱祁鈺笑着說道:“再說了金尚書這胃病治好了,慢慢恢復了元氣,金尚書也能看着他。”

金濂點頭,他最重要的事兒,就是把身體養好。

金濂的目光看向了松江市舶司的方向,他希望舟山海戰一切順利,讓大明完成蛻變,再建大明無敵天下的水師。

而此時的松江府的府臺衙門,坐滿了人。

李賓言坐在正中首位,魏國公代表武將坐在左側,陶瑾、陳豫、馬雲、任禮、唐興坐在左側,而右側是李賢、王巹、林聰等一衆文臣。

而在堂下還坐着三個人,是兩浙、兩淮和兩江的商總,代表淮商、浙商、徽商。

李賓言之所以坐在主座,是因爲李賓言有一把永樂劍,真的按品秩而言,魏國公徐承宗才應該坐在首位。

李賓言的這把永樂劍是當初他前往山東做巡撫之後,陛下給他的,至今陛下未曾收回他的永樂劍,讓他時常帶着。

“費商總。”李賓言別看平日裡憨直,但是此時坐在主位上,也是一股煞氣逼人。

畢竟李賓言也是抓過奸細、殺過倭寇的人了。

費亦應立刻站了起來,俯首說道:“在。”

李賓言平靜的說道:“陛下有了敕諭,我這裡敬告你三點。”

“第一,舟山倭寇陛下要殺,大明也要殺,這是必然的,但凡是有案底在身的海盜,皆以倭寇論罪。”

“第二,此次海船、藥石、部分軍備,大明需要官辦撲買,不可缺斤短兩,更不可能以次充好,陛下絕不寬宥。”

“第三,你告訴舟山那些海民,若是無案底在身,無須驚慌,大明日後將會將這些海民與大明子民,一視同仁。”

李賓言這三個要求,歸根到底就是弔民伐罪的邏輯,懲戒罪惡,安撫受苦的百姓,討伐有罪的食肉者。

但是這次李賓言的話裡,重點警告了商賈,若是敢發這個戰爭財,大明皇帝也絕不私宥。

也談到了大明的一些政策風向的變動,比如海外棄民,是不是大明的子民呢?

李賓言也有交待,叫一視同仁。

費亦應嘆了口氣,他不會這麼做,他也會警告別人不要這麼做。

但是有些事,他一個商總哪裡能管得住呢?

陛下已經多次證明了,陛下的刀子有多麼的鋒利,但是有些人一看陛下回京了,還是會動一些歪心思。

永樂劍可是砍過皇帝的啊!

李賓言繼續說道:“若是有人膽敢附逆從賊,定不輕饒。”

這也是一個警告,一共四條,其核心就四個字,莫要自誤。

費亦應帶着三位商總,行禮離開了松江府府臺衙門。

三人默默的不說話,分道揚鑣。

費亦應平抑了松江市舶司營建所需物料的價格,在其他兩名商總的眼裡,無疑是投獻。

所以有什麼話,這二位商總,也不跟費亦應說了。

費亦應擡頭看了一眼天日昭昭,豔陽當空,就是連連搖頭。

這世上,蠢貨總是那麼的多。

李賓言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和朝廷,對我們的舟山平倭海戰,是有期許的,而且是很高的期許。”

“如果我們能夠快速獲勝,完全勝利,那麼陛下的南下平叛,就順利完成了。”

舟山海戰,可以說是大明皇帝南下平叛的最後一戰了。

也是大明新開始和新開端,意義非凡。

李賓言面色凝重的說道:“根據陛下的料敵從寬的最高指示,我先說幾條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們要防備民變。”

徐承宗眉頭緊鎖的說道:“防備什麼民變?舟山倭寇在,咱大明的漁民出海打魚,都會被他們打劫,防備什麼民變?”

徐承宗完全沒想明白,這件事的邏輯在哪裡,這不怪他,他作爲魏國公,又不上朝,對朝中的事兒,完全沒有多少概念。

他如果清楚正統十年,那一筆微不足道的民變,燒燬了大明南下西洋的一百二十餘艘船舶,他要是清楚福州府同知郭琰現在在貴州思州府,他就不會這麼疑惑了。

畢竟是尊貴的魏國公,這些小事,他都沒怎麼關注。

李賢嗤之以鼻的說道:“什麼民變,他們現在沒有了造反的膽子,但是藉着着民變的幌子發財的膽子還是有的,而且很大!”

這是陛下的一句話,李賢在這裡做了借用。

民變裡百姓沒幾個,包藏禍心的海盜,就像是樂事薯片的空氣一樣多。

魏國公又不是整日裡花天酒地的花花公子,他的魏國公位置是兄終弟及得來的,在做魏國公之前,也是做了幾十年的次子。

李賢一說,徐承宗立刻就懂了,他面色變得有了幾分怒氣,忿忿的說道:“不知死活的東西!”

李賓言繼續說道:“密州市舶司有三萬京軍駐紮,月港市舶司之後,也有三萬京軍駐紮,什麼樣的民變,都很難攻破兩個市舶司。”

“畢竟我們不是造船廠。”

李賓言話裡話外,自然是說的正統四年,福建鎮江造船廠被大火焚燬,南下西洋的一百二十條,包括十二條福船被燒燬的事兒。

陛下在敕諭裡,也很明白的將這件事說明白了。

李賓言說到了這裡就是內心一陣心痛,他自己也在密州負責市舶司的營建,也有密州造船廠,負責造船。

至今,無論是密州、月港,都沒有製造福船的能力,但是民變一下子燒燬了十二條福船!

當時營建那一百二十條南下西洋的船舶,動用了八府的人力物力,朝中派出了工部侍郎焦宏督辦。

花費將近兩年的時間,才建好。

這裡面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嗎?

是大規模人力物力調動之後,毫無收穫,是船匠們不再信任大明朝廷。

因爲在民變中,被燒燬的是船舶,被殺死的是造船的工匠,可是真正毀掉的是大明南下西洋的嘗試。

在那場大火中,失去的是大明的海權!

李賓言繼續開口說道:“第二,我們要保障我們的糧草週轉的靈活調度,確保在舟山海戰戰爭期間,我們的糧草不會出現火龍燒倉,不會出現週轉不靈,更不允許出現軍備不足。”

“陛下根本不信任那羣商賈,如果是官辦撲買的貨物,不能及時,有序的到我們的庫房裡,甚至出現了以次充好、缺斤短兩,我們要及時應對。”

陛下不信任勢要商賈這件事,就連小商小販都知道。

唐興有些不屑一顧的說道:“找死。”

李賓言繼續開口說道:“第三,我們要防備倭寇支援,舟山的倭寇裡雖然沒有倭寇,但是他們通倭是必然的,我們要防備他們可能有的支援,防患於未然。”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吸收了正統年間的戰爭中的教訓,一切事都變得料敵從寬,變得料敵於先了。

這些都是好習慣,戰爭本該是這等模樣,用盡自己的全力,去獲得勝利。

陳豫十分確定的點頭說道:“我們必須要防備真正的倭寇對他們的馳援,雖然他們也擋不住炮彈和鉛子,但是這是他們唯一可能的支援了。”

“尤其是在他們入京朝貢被大明皇帝懲戒之後,必然心懷不滿,小心駛得萬年船。”

這三條防備,是按照大明皇帝料敵從寬的指示,進行的戰前會議的內容。

李賓言翻動着自己的敕諭題注,笑着說道:“陛下的敕諭中說,我們要儘量減少我們大明軍的傷亡,打一次打不下來,就打十次,大明國力充沛,我們只會越打越多,而他們只會越打越少。”

“未慮勝,先慮敗,就是陛下的打仗風格,要麼不打,只要打,就不能輸。”

都說陛下暴戾冷酷,可是李賓言完全沒有察覺到陛下對自己人有什麼暴戾的地方。

戰敗的懲罰肯定有,但是陛下對大明新朝第一次海戰,允許階段性戰敗,但是絕對不允許戰略性失敗。

畢竟大明已經四十多年未曾進行過像模像樣的海戰了。

李賢翻出了一本竹筒卷好的書信說道:“我這裡有份情報,諸位可以看看。”

“最大的一支爲泉州蒲氏,祖上是大食人,來自於天方的香料商人,在兩宋交替的時候,蒲氏因爲香料生意,成爲了兩廣最豪者。”

“岳飛的孫子岳珂曾經到蒲氏府上拜訪,看到他們家裡的池塘都是黃金砌成的。”

“後來蒲氏從廣州南上,南宋期間,有成爲泉州最富者,在泉州,現在還有天風海雲樓和一碧萬頃亭,可以遙望海船出海。”

平江伯陳豫跟隨寧陽侯陳懋作戰,自然去過泉州,點頭肯定這一件事。

李賢繼續開口說道:“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時候,蒲壽庚因爲平定泉州海盜有功,被任命爲了泉州提舉市舶使,但其實大部分進攻泉州的海盜都是蒲壽庚的私兵罷了。”

“最大的海盜頭子就是蒲氏。”

“元軍攻破南宋都城臨安城,文天祥帶着宋末二帝奔波與廣州福建等地,授予了蒲壽庚福建廣東招撫使,兼主市舶,掌軍事、民政和市舶實權,統領海防。”

李賢說這句話的時候,松江市舶司的衙門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最深的沉默之中。

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帶着大宋朝最後的希望,奔波輾轉。

在五坡嶺,文天祥被俘,陸秀夫帶着宋末帝趙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張世傑死於平章山下。

十數萬最後抵抗的大宋忠骨,一起在崖山跳海。

這是一段不忍卒讀的歷史。

朝中的執牛耳者的臣子是文安侯于謙,他最崇敬的就是文天祥。

大明皇帝被俘,若非於少保和陛下力挽狂瀾,其後果不堪設想!

“蒲壽庚投降元朝。”李賢言簡意賅的說道。

泉州知州田真子和受其直接指揮的左翼軍將軍夏璟,福建廣州招撫使蒲壽庚的投降,標誌着南宋小朝廷,再沒有了任何一絲一毫的抵抗能力。

李賓言看着手中的資料,憤憤不已,面色變了數變,振聲說道:“宋室對其不薄!不當人臣!”

李賢繼續說道:“蒲壽庚,在元初年擔任閩廣大都督、兵馬招討使、泉州市舶使,隨後官至福建行省中書左丞、泉州行省平章政事。”

“蒲氏自此顯赫於元朝。”

李賢繼續說道:“當然很快和所有朝代都無法忍受貳臣賊子一樣,後來元廷擊破了泉州,以宋時行弒逆爲罪,殺其蒲氏上下三千餘人。”

“自此蒲氏逃難到了舟山。”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多半能顯赫一時,等到朝局穩定,必然立刻被打到貳臣傳裡,永世不得翻身。

歷朝歷代幾乎如此。

李賢繼續說道:“太祖高皇帝定鼎天下言:禁泉州蒲壽庚、孫勝夫(蒲壽庚親信)之子孫,不得齒於仕途,蓋治其先世導元傾宋之罪,故終夷之也!”

朱元璋禁止泉州蒲氏和孫氏,不得入仕,要治他們先祖導致元朝傾覆宋室的罪過。

自此之後,大明二百七十四年,未曾有泉州蒲氏和孫氏的任何子弟入仕。

所以,朱祁鈺很多的懲罰裡,都有三代不可入仕,五代不可入仕的懲戒,卻從未有人置喙。

這在大明可是祖制。

“泉州蒲氏,現在盤踞在舟山,這就是舟山倭寇中最大的一支。”李賢深吸了口氣說道。

自南宋發家,顯赫元朝,在大明蟄伏,但是依舊控着香料的泉州蒲氏,只是舟山倭寇其中一支。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