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

朱祁鈺作爲大明的戶部尚書,財經事務第一人,當然知道戶部的重要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自古如此。

金濂一看陛下開口說話,趕忙說道:“陛下,臣請旨清點天下糧倉。”

朱祁鈺一樂,這就是他要乾的事兒,本來他要開口,金濂主動把這事說出來了。

“朕就怕着火啊。”朱祁鈺說到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羣臣默然。

京師之戰開打前,于謙說通州糧倉的賬面上有近八百萬石的糧食,摺合平穩的京師糧價,也在四百五十萬兩銀之上。

但是最後從通州拉倒京師七百萬石出頭。

那一百萬哪去了?

有人把這些糧倉通過各種偷樑換柱的方式,比如新米當做陳米、比如各種漕運水猴子黑眚盜竊、比如陰兵借糧、比如最常見的火龍燒倉。

最後以監察不力、天乾物燥、陰眚橫生爲由,上報朝廷,若是你皇帝還不給面子,就搞一些天象有異等,奇奇怪怪的東西。

通州糧倉還留下了將近九成的糧食,朱祁鈺已經非常滿足了。

畢竟沒玩出火龍燒倉,已經很識大體,知道京師守不住,再多的糧食都要喂瓦剌。

而後糧食進倉後,于謙派兵去把守,朱祁鈺還斬首了一大批人,這纔算是用刀子,嚇住了那些想要在京師糧倉上下其手之人。

而且最近這三年通州京師糧倉一千庫,幾次盤點,都未曾發現大規模侵吞之事。

朱祁鈺好殺人,也不是一味的殺人,都是正統年間的舊事了,當時就那個氛圍,能湊七百萬石糧食,給皇帝試着守一下。

守住了,大家都是人上人,守不住,都是南遷的客家人。

“欽天監中官正許敦,最近可曾天有異象,會不會有火龍作孽?”朱祁鈺笑着問道。

許敦立刻站出來高聲說道:“陛下,最近天朗氣清,但是已經過了最爲乾燥的時候,陛下掌神器,哪有火龍作孽之事?”

許敦極爲恭敬俯首歸班。

無論怎麼講,發生了火龍燒倉這種事兒,跟他們欽天監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滿滿的求生欲,最近居然還有牆皮脫落成神武大帝的模樣,可是把許敦給嚇壞了。

這事還真不是欽天監乾的。

朱祁鈺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很反感天人感應那一套的邏輯。

大皇帝很暴戾,愛殺人,舉世皆知。

比如他之前把喜歡搞天象有異、頻繁上天示警,王振的黨羽欽天監監正彭德清斬了兩遍。(130章)

這彭德清乃是王振黨羽,整日裡就是天象有異、上天示警,自己卻嚇死在了詔獄裡,緹騎忠於皇帝,死了,也把人拉出去再斬了。

類似的還有會昌伯的老四孫續宗,自殺了,還被皇帝砍了腦袋去。

新上任的欽天監中官正許敦,是個懂事的人。

朱祁鈺搞了這麼多天怒人怨的事兒,愣是沒有,哪怕一次說:天象有異。

欽天監,老老實實的算曆法,算節氣,通知大明各地如何春耕夏耕。

就很不錯。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江侍郎,朕給你尚方寶劍,督查天下糧倉,朕再給天子緹騎一人,提刑千戶十人,緹騎一千,計省三十人,將天下糧倉遍查一遍。”

“若有糧倉着火之事發生,焚燬一庫則按失職論流放極邊、焚燬五庫則緹騎查補,焚燬十庫,則凌遲處死。”

朱祁鈺的凌遲處死,自然是送去太醫院觀察一下。

他深吸了口氣說道:“朕不管他們用什麼法子,過去吃掉了,都給朕吐出來,朕要打仗用,三月之內,把這件事查補完成。”

“江侍郎,你若是覺得爲難,朕換個人督辦此事,朕不會降罪於你。”

這事不是得罪人的事兒,這事幹的過程中,很可能會死。

朱祁鈺可是不止一次看到了監察御史去查點糧倉,人還沒到地方就被馬匪殺了、病死了、腹瀉不得進、溶於水。

朱祁鈺給了江淵一千緹騎,當初天子緹騎,去敲掉渠家老宅的時候,也就一千人罷了。

江淵要是不敢,朱祁鈺只能讓金濂或者于謙負責此事了。

這不是個苦差事,這是個生死的差事。

江淵深吸了口氣,俯首說道:“君有命,臣不敢不從,亦不能不從,臣定當竭力,爲君分憂!”

江淵答應了此事,他不知道兇險嗎?他知道。

糧倉稽查自古兇險萬分,但是此時江南造反,若是不把這糧倉盤明白了。大明軍隊如何進兵?

這是公事兒,這也是站在奉天殿的根子。

食君俸,忠君事,不是理所當然,必須要做的事嗎?

即便是從個人功利的角度來講,陛下給他尚方寶劍,給他緹騎、給他計省度支,這些事只要小心點,也是能辦好,介時頭功牌,必然到手。

陳汝言那個兵部尚書的位置,江淵已經眼饞好久了。

於少保很忙,陳汝言還天天糊里糊塗的,這怎麼能行。

“好!好膽量!”朱祁鈺點頭說道:“興安,賜永樂劍!”

這永樂劍,等查完了賬是要收回來的,永樂劍連皇帝都砍了一個,其象徵意義代表了大皇帝的決心。

誰擋誰死。

江淵端着永樂劍,大聲說道:“臣定不負陛下所期!”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刑部最近要告誡各府,防止生亂,尤其是那些趁機作奸犯科者,兵事在即,宜用重典,平時小錯,皆從重從嚴。”

俞士悅俯首說道:“臣領命。”

朱祁鈺繼續說道:“吏部都察院,大計照常進行,清查天下官吏之事,不能因噎廢食,而且要在限期之內完成歲稽。”

王文俯首領命。

王直出列,猶豫了一下問道:“陛下,考成法之事是否暫緩推行?眼下會昌伯府叛亂,是不是應當安撫一下天下官僚?”

朱祁鈺反而搖頭說道:“此事繼續推行,不得延期,王尚書,這考成法若是因爲這次造反之事不推行,那就再無法推行了。”

王直俯首說道:“臣領命。”

陛下是從來不妥協的人,或者說從來不投降的人,哪怕親冒兵鋒之危,也不跟瓦剌人談一句,就是要打。

若是陛下這次延期考成法,那便是向着這天下官僚投降了。

王直不知道陛下之決心嗎?他要是不知道早致仕回家了。

他只是說這件事,讓陛下表態,讓羣臣收起那些亂七八糟的心思罷了。

六部尚書那得跟皇帝打配合,得知道什麼時候該換個姿勢,這朝政才能水到渠成。

表現得好,配合的也要好。

“石尚書,石景廠要加班加點,朕要用兵,需要籌集軍備,而且還有此次兵部巡查官道驛路,工部也要派人平整。”

石璞趕緊出列俯首說道:“臣定當竭盡全力。”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如果江淵清查糧倉時,可能會死的話,那朱祁鈺接下來要問的事兒,就是真的會死的事兒了。

他剛坐直了身子,打算開口,嶽謙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請旨前往南京留都。”

朝廷必須要派人去南京,探查一下究竟多少人造反,又是什麼樣的局面,他們有多少兵馬,分別駐紮在哪裡,在叛亂諸省,有沒有還有可以團結的人或者勢力。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跟着會昌伯一起造反,但是這個是上刀山、下火海、深入敵營的事情。

真的會死,而且極其危險。

季鐸俯首說道:“陛下,臣請旨前往南京留都,傳聖諭至南京。”

作爲指揮使的袁彬也在奉天殿內,跟盧忠站在一起,袁彬出列俯首說道:“臣請護衛,前往南京留都。”

當初在瓦剌大營裡,要弒君的三位,站在朝堂之上。

當六部之事已定,那出使之人,也要確定下來。

三人也不含糊,直接站出來了,出生入死這事兒,他們太熟悉了!

朱祁鈺看着站在朝堂中央的三人,連連點頭,所有朝臣爲之側目。

大皇帝偏心軍卒,這件事舉世皆知,功賞牌軍卒管飽,羣臣拿一個都是難上加難;大皇帝整日裡恩賞軍卒,給官員就是足俸,過年給點年禮都是天恩了。

但是你能怪大皇帝偏心嗎?

怪不得。

這等出生入死的事兒,這三位已經冒死前往瓦剌敵營一次,何其危險?而且還不能墮了漢使的威名,那便是步步小心、步步皆是殺機。

現在去造反的南京留都,探明情況,眉頭都不帶眨一下,皇帝還沒說呢,他們就主動站了出來。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感慨的說道:“都是我大明的好兒郎啊。”

軍隊裡肯定會有害蟲,否則朱祁鈺就不會賜下飛魚服,把錦衣衛建在營隊上了。

他振聲說道:“朕賜永樂劍,給十名緹騎,跟隨爾等三人,一同前往南京留都!”

“無論此行如何,回京之後,朕定不吝嗇封賞,爾等家人,朕必寬待之。”

嶽謙、季鐸、袁彬三人俯首說道:“謝陛下隆恩。”

朱祁鈺用了點頭說道:“興安,賜永樂劍!”

嶽謙、季鐸、袁彬奉劍俯朗聲說道:“爲陛下盡忠!”

忠誠!

大明的皇帝從來不虧待軍卒,必要的節制,比如鎮守太監,比如文官督軍,哪也是國家之制,也是祖制。

但是皇帝從來未曾讓任何爲大明盡忠之人,有過後顧之憂。

整個朝廷都知道,陛下是個臭棋簍子,又菜又愛玩,還整日裡和于謙、石亨等高手過招,打不過就讓興安搞天災,掀棋盤。

但是陛下從來不干涉具體的前軍指揮部的指揮。

除了稽戾王在德勝門前升起了龍旗大纛,大明皇帝不得不捨了命上陣奪旗那一次。

那是不得不爲。

稽戾王的龍旗大纛,是大明的臉,朱叫門可以不要,朱祁鈺不能不要。

三人奉劍歸班。

興安高聲說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奉天殿的這次朝議,終於結束,諸多安排一貫而下,于謙則是走在羣臣最後,心思萬千。

陛下的應對極好,甚至就像是在心理操練了無數遍,方方面面的事兒都考慮到了。

好好的做個富家翁不好嗎?陛下又不是不允許發財。

渠家還在太醫院雅座上觀察呢,每天笑的跟個傻子似的,可是有些人,就是不長記性。

朱祁鈺此時的心思很重,他在思考自己還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於少保,可要有查漏補缺之事?”朱祁鈺還是問了出來。

于謙笑着說道:“天下罪之,這唯一應該查漏補缺的地方,應當類似於晁錯之事了。”

朱祁鈺搖頭說道:“那朕豈不是成了跪着要飯的了嗎?”

“朕有京營,十二團營,二十四萬精兵悍將,朕還有大義在身,乃是大明皇帝,這兩樣加起來,朕還不能站着把這皇帝當了?”

于謙一聽眨了眨眼,便樂了起來。

他笑着說道:“那自然是可以。”

大皇帝的話很有趣,但是道理卻很簡單。

此時是會昌伯聯袂諸王造反,若是大皇帝真的把他于謙殺了,這不就是投降了,這不就是跪了嗎?這不就成跪着要飯的了嗎?

“於少保沒什麼要查漏補缺的地方嗎?”朱祁鈺又問了一遍。

于謙認真的思考了下說道:“陛下,怕是有人要強劫稽王府出京。”

“臣想不出他們能扯出什麼大旗來,思前想後,稽王府這一家子,就是他們的大旗了,若是能搶到稽王府到應天府,他們這造反,還有點希望。”

“也就是有點希望吧。”

天命在大皇帝身上,大皇帝行事看似心急,但是卻極爲嚴肅認真的應對着此事。

朱祁鈺聽聞這個事兒說道:“啊,這事兒,稽王府現在有一千緹騎拱衛,今天奏疏傳到京師來的時候,朕就派人去了。”

“朕讓稽王妃帶着世子,去太后那邊,太后今天在上朝前,送來了太后之寶,朕打回去了。”

“她們比較信朕,不太信任他們老孫家的人。”

“畢竟朕真的寬宥了稽王府,留下了稽王府上下。”

朱祁鈺讓朱見深入宮,其實就是試探下孫太后和稽王府,到底什麼態度。好進一步作出決定。

但是顯然孫太后不傻。

即便是孫忠、孫繼宗,有天大、天大的運氣,藉着稽王府的名義成功靖難,但是稽王府上上下下能活的下來嗎?

朱祁鈺並不這麼認爲,顯然孫太后也不這麼認爲。

皇帝若是真的到老孫家了,稽王府就得溶於水了。

孫太后直接緊鎖宮門,問都不問,陛下隨便殺,她不會說一句。

于謙恍然大悟,笑着說道:“那臣就沒什麼好查漏補缺的了,陛下聖明。”

自從大皇帝登基之後,于謙就很少耗費心力了,也有閒情雅緻,在河套做局打魚了,可見他其實蠻清閒的。

于謙看着天日正當空,嘆息的說道:“就是委屈陛下了。”

朱祁鈺笑着說道:“委屈啥,不委屈。”

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688章 康國公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688章 康國公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
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688章 康國公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688章 康國公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