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

朱祁鈺在德勝門外土城又多待了一段時間,去年十月份的時候,朱祁鎮就坐在這土城裡,打了個窩,意圖釣于謙、石亨、範廣等人。

朱祁鈺送給了朱祁鎮一句,社稷爲重,君爲輕。

一年之後,德勝門外土城加了磚石,變成了一個圍十里小城,能容納十餘萬人,這是十二團營的軍士們自己營建的,包括東直門、西直門和彰義門外土城改磚石城,都是軍士們自己修建。

京畿周圍的土地都改爲了農莊法,這些軍隊家屬們,都編裡,分佈在了京師周圍的土地上。

朱祁鈺打馬向着講武堂而去,將官們也都到了,都在小聲的交頭接耳,一看到朱祁鈺走了進來,立刻坐直了身子。

“陛下威武!”石亨帶着衆將領,站了起來,俯首行禮,大聲的喊道。

朱祁鈺平靜的說道:“平身,都坐。”

“這次的出京作戰,十分的成功,朕非常欣慰,朕看到了軍令如山,大明在軍紀上,雖然還未達到岳家軍那種地步,但是相距不遠,總歸是向好的方向發展。”

“消滅了大部分的山匪,爲百姓安居樂業,提供了條件和保障。展示了大明軍隊能戰、敢戰、善戰的優良作風。震懾了依舊負隅抵抗的土匪流寇。”

朱祁鈺高度肯定了此戰的作戰成果,超過了五萬的土匪被殲滅,這些土匪盤亙在三處羣山之中,甚至還劫掠過新的農莊。

除了震懾了土匪流寇,也震懾了不少心懷二志的傢伙,大明京營出動這一拳,猛地砸了出去,又迅速收回,京營實力可見一斑。

“此次功勳卓著之人,十二團營各營,在年前按功勳排序,進入講武堂成爲第二期的講武堂軍生。”

“這件事統籌安排,昌平侯,就交給你了。”朱祁鈺對着楊洪說道。

楊洪俯首說道:“臣定不負君望。”

朱祁鈺繼續說道:“掌令官遴選出五百餘名,再次進入講義堂就學,形成定例,尤其是一些在掌管各里的掌令官,應該重點關照一下。”

“這件事通政使、都察院總憲王文來負責。”

爲何通政使這個職位朱祁鈺要委任給於謙?因爲這個職位很特殊,它不是文職也不是武將。

于謙最合適,但是于謙兵部的事情極多。

朱祁鈺開軍事會議,通政使要參加,開鹽鐵會議,通政使也要參加。

雖然只是個三品的官,但是卻是權柄極大。

王文持正守節,巡撫地方十幾年,乃是治水、平寇、治蝗、興修水利樣樣都做,朱祁鈺查點了王文過去所有得履歷,確定了是可用之人。

王文俯首說道:“臣領旨。”

軍校的生員確定之後,朱祁鈺繼續說道:“今天叫大家來,是讓大家碰碰頭,主要是討論下,此戰的得失,此次會議,由楊洪主持。”

朱祁鈺安排了大事,具體的討論,由楊洪去分析,此戰得失。

他在這裡坐着,軍將們反而說不出話來,畢竟軍將的忌諱比文臣們要多得多。

文臣喊一句亡國之君,那是直言不諱,被打了廷杖還有聲望可以撈,這在大明官場上叫做邀譽。

武將喊一聲,那就是造反了。

“陛下,韃靼可汗脫脫不花,差人送來了書信。”興安那這樣一封火漆封好的書信。

朱祁鈺打開看了半天,愣了許久說道:“這草原上現在已經開始冷了嗎?你來看看。”

興安瞅了半天說道:“陛下,想來是有點冷了,欽天監說,這幾日就要下雪了,冷風已經來了。”

朱祁鈺想起楊洪讓夜不收燒荒之事,頗爲疑惑的說道:“朕不是給他們點了把火嗎?還冷?”

“火還是不夠旺盛啊。”

于謙作爲總督軍務,自然也要參會,這場討論會,比朱祁鈺想的更晚一些才結束。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于謙來到了聚賢閣的山長辦公室裡,朱祁鈺正在插旗。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安,坐。”

朱祁鈺有點手癢說道:“要不手談兩把兵推棋盤?”

于謙想了想問道:“興安大璫下隕石嗎?”

“那還是算了。”朱祁鈺笑着收起了兵推棋盤,拿出了堪輿圖,于謙給皇帝稍微覆盤了一下此次作戰。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這年前,講武堂是歇不了了,此次剿匪,雖然戰績輝煌,一個月內踏平山寨近百餘,剿滅山匪流寇近五萬人,可是這暴露的問題也很多。”

“這得總結許久。”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問道:“都有哪些方面?”

于謙將中書舍人寫下的厚重的總結拿了出來說道:“這首先第一就是訓練不足,這戰陣集結和放陣依舊極爲的拖沓,而且軍中軍士面對敵寇有膽怯,導致動作慌亂。”

“其實就是這軍械依舊需要改良,火銃啞火、炸膛,行軍途中武綱車翻車導致軍卒受傷、糧草灑落,火藥保管運輸發生了三起起火之事,幸好平日訓練常備,沒有導致大範圍的糧草燒燬。”

“還有……”

于謙和朱祁鈺聊了很久此戰的得失,朱祁鈺能聽得懂,但是多數都是需要經年累月訓練和作戰,纔能有效改良。

“陛下,明年要恢復洪武年間舊衛所,恢復屯田,還有河套地區的作戰,臣以爲,京營可爲主力,但是也要邊軍配合。”于謙對大明京營的戰鬥力做了一個大致的總結。

現在的十二團營,實力是有的,但是長驅萬里,還是力有未逮。

但是在家門口,趕跑集寧殘存的瓦剌人,恢復洪武年間的舊衛所,再加上邊軍配合。

還是綽綽有餘。

朱祁鈺每日操閱軍馬,自然是對此聊熟於心。

朱祁鈺想起了興安說的書信說道:“說起出塞用兵,朕剛收到了韃靼人的書信。脫脫不花的那個字,真的是…一言難盡,這麼久了,雖然有了點長進,但是依舊是有點看不明白。”

于謙拿起了書信看了半天,嘆息的說道:“就是一些剛識字的掌令官,寫的也比脫脫不花這狂草,強得多,應該讓脫古活着小王子,教他書法。”

“統一四海的大皇帝陛下,陛下如天日一般恆久,滋潤萬物生長,臣懷着無比恭敬謙卑的心態,向陛下問安,草原上所有的牧民都在感謝着您的慷慨與仁慈,因爲陛下的偉大,草原變得愈加繁榮,感謝陛下的……”

脫脫不花這封信,擡頭依舊是一連串的馬屁,朱祁鈺自動忽略不計了。

脫脫不花的馬屁能拍成這樣?于謙估計給他潤筆修飾了一番。

韃靼可汗一共說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燒荒,燒的韃靼人心驚膽戰,他們誠惶誠恐的希望陛下不要把燒荒燒到他們家裡去。

第二件事就是賀歲,韃靼人在過年之前,會驅趕三千匹戰馬,五千只羊朝貢,還有兩百匹種馬,這不是貢市,這是朝貢,朱祁鈺作爲戶部尚書,自然不會虧錢。

朱祁鈺摳門嗎?那做生意,賺錢嘛,不寒磣。

第三件事則是感謝大明對小王子的教導,小王子的字,已經寫得比脫脫不花還要周正了。

“脫脫不花想要擺脫瓦剌人的控制的意圖已經顯而易見了,草原上這兩年必然會開始腥風血雨,陛下,咱們該早做準備了。”于謙放下了書信,深吸一口氣,脫脫不花提到的小王子,自然想保他小王子周全。

朱祁鈺吐了口濁氣說道:“我們不是時刻準備着嗎?”

“瓦剌這羣劊子手,無論如何也要將他們犁庭掃穴。”

興安匆匆的走了進來,俯首說道:“陛下武清侯求見。”

“宣。”朱祁鈺點頭,石亨這回京兩天了,除了覆命之外,就一在搗鼓着什麼,而且頗爲機密不與外人言。

石亨抱着一卷物東西極其神秘的走了進來,笑着說道:“陛下,臣燕山平寇,偶然見一隻吊睛大蟲虎嘯山林,臣就獵了這隻大蟲。”

“臣的箭法陛下也是知道的,這好巧不巧,正好射中了眼睛,皮毛未有磨損,頗爲完整。”

石亨將手中之物猛地展開,一張完整的虎皮,出現在了朱祁鈺的面前。

而且是純白色,道道黑色花紋,煞是好看。

朱祁鈺伸手摸了摸,這是硝好的皮草,他這纔會知道,原來這老虎的花紋,在皮膚上也是有花紋。

“臣尚有幾分武力,特獵白色吊睛大蟲送與陛下。”石亨笑着說道:“這大蟲還有兩隻半大的幼崽,可是兇得很,奪路狂奔想跑,臣一併打了,爲陛下做了兩個狨座。”

大蟲,就是老虎,在大明這個時代,依舊是威脅農莊百姓生命安全的野獸,猛虎下山,官府是要張榜通告,請獵人去打虎,否則危害一方。

石亨肯定是見到這隻白色的老虎比較少見,所以才射了眼睛,保住了皮草的完整,獻給皇帝。

這能是巧合?

至於兩個半大的老虎,那自然是一併打了去,難不成留着禍害百姓?

石亨就是去平寇的,這老虎百姓無力處理,大軍自然是不在話下。

兩個半大的老虎,卻是正常的紋理,坐了兩個狨座。

狨是一種比老鼠大不了多少的猿猴,長可六寸,越小的東西往往越值錢,狨座就是用名貴的皮草編成的鞍韉。

朱祁鈺看着鞍韉,笑着說道:“這虎皮,朕收下了,這狨座,你自留用吧,朕騎馬是趕路,你騎馬是打仗。”

“臣叩謝聖恩。”石亨收起了狨座,這雖然倒了一次手,但是從自制,變成了御賜。

東西還是那個東西,但是性質已經完全不同了。

朱祁鈺看着石亨十分認真的說道:“平寇平亂不得封爵,乃是太祖太宗的祖制。”

朱祁鈺講的很明白。

有隙則明示之,令其讒不得入。

如果不把話講明白,讓人猜來猜去,那讒言就會居中作亂。

當皇帝,天天端着架子,聖心難測,讓臣子們猜來猜去,猜到最後,離心離德。

石亨的世券,朱祁鈺其實準備好了,明年攻伐河套,若是成功,就會賜下。

朱祁鈺都打算廢了外戚的世券和勳爵了,自然不打算亂封亂賞,賞罰分明這事,皇帝一定要拿捏的住。

但是這等事,朱祁鈺一定要講明白,否則石亨如同那孫鏜一樣有怨言在心,再有人居中離間,遊說,後果不堪設想。

石亨一個武夫,玩心眼,哪裡是朝堂裡那些明公的對手?

當然,石亨也不是孫鏜,他天天能見到陛下,也知道陛下之雄心。

外戚封爵那是舊朝爛賬,現在新朝雅政,彭城伯、惠安伯、會昌伯,這三府,兄弟並封、一門數爵的事兒,總會有個說法的。

楊洪是昌平侯,賜世券,什麼地位?

那三門外戚封伯,又是什麼地位?

還是軍爵穩當。

石亨並未多談及封爵之事,雷霆雨露皆爲君恩,陛下不賜,他是不能求的。

陛下也從不吝嗇封賞,只要好好打仗,世券指日可待。

若是處理瓦剌得當,公爵也不是沒有可能,金戈鐵馬,萬里氣吞如虎,是軍士這一生的野望。

翰海爲鐔,天山爲鍔,一掃胡塵,永清沙漠。

石亨俯首稱是,低聲說道:“臣在燕山蕩寇,發現了一個事兒,很多賊寇與瓦剌、韃靼、建奴私通,出賣大明情報。”

“尤其是軍事調度之事,臣還查獲了不少的城防、官道、小路地圖,觸目驚心。”

石亨的表情變得有了幾分猙獰,大明京營調度,盡在敵人掌控之中!

他繼續說道:“臣以爲燕山蕩寇應爲常態,防止瓦剌人刺探軍機。”

朱祁鈺目光一凝說道:“好大的膽子!查實之後,全都送到太醫院去!”

“磔!”

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發新書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
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發新書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