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

這六十四條,分成了四個方面去釐定這南衙的朝綱。

李賢經過數日的反覆斟酌才最終確定,滿足了幾乎各方的利益,最終修訂而成。

他既然敢拿出來,自然想到了面對各種的苛責和刁難。

李賢笑着問道:“心懷故主,請問陳御史,你覺得新主是誰呢?”

這個稀碎到極點的朝堂,連個能拿主意的人都沒有,全都在喋喋不休,全都在爭名奪利,因爲各種利益集團抱團結成了各種朋黨。

李賢的法子,算是勉力維持住了這個南衙的朝堂,他這第一曰行制,就是因爲朝廷別說主少國疑了,主在哪呢?

是諸王外戚?是軍勳軍頭?是縉紳豪右?

無論誰去做那個主,都是掰扯不清的事兒,要不然孫忠也不會把什麼都不懂,只會笑的朱文圭拉出來了。

正因爲無定主,所以纔不得不搞出諮政院去吵架。

李賢的這個問題何其的致命?在討論是否心懷舊主之前,首先要回答新主是誰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此法不通,請問你有何定國良策?若是有,儘管說來,我可以唯陳御史馬首是瞻,絕無二話!”李賢又扔出一個問題來。

現象是南衙朝廷快散架了,連僅存的所謂大義的名頭,都是廢紙一張,狗屁不通。

都這個樣了,還要搞朋黨相爭,那不是自取滅亡嗎?

李賢不是不擅辯,他之前只是懶得辯罷了,現在陳逸提出質疑,李賢反而問對方,這個問題要不要解決?如果要解決,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如果沒有,請聽我的。

事實上,陳逸若是有本事,早在北衙登奉天殿,跟皇帝吵架去了,哪裡還會在南衙混吃等死?

真正有才能之人,大部分都奔着站在奉天殿上去了。

陳逸只知道問題在哪,他哪裡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國策?

李賢嘆了口氣說道:“唉,若非被你們脅迫,我豈能落到如此地步?若是當日讓我一頭創死在石獅之上,我最少能在北衙撈個頭功牌,家屬落個寬宥。”

“陛下恩賞分明,我也能混個大明忠義之士,若是以後有人說起李賢,也要豎起大拇指說一聲,賢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而非現在這副貳臣賊子,惶惶如喪家之犬的模樣了。”

李賢這話說的孫繼宗面色極爲尷尬,逼良爲娼的那個人就是孫繼宗。

李賢繼續追問道:“我的確是心懷舊主,但是又徒嘆奈何?時也命也,我若是有顛覆社稷之心,我直接坐視這朝廷散了架,不更好嗎?”

“自己都顛覆了,還用我嗎?”

李賢這第三個問題,就是他很有才能,如果他此時不站出來制定朝綱,其實完全可以看熱鬧,看着這稀爛的地方散架。

陳逸聽聞深吸了口氣,三個問題,他一個也回答不上來,他既無法說新主是誰,也無法說朝綱何在,更無法說李賢當個日子人,得過且過有哪裡不對。

因爲整個南衙奉天殿上,全都是日子人。

反而李賢不是日子人,在積極的制定政策,推行陛下的律例,在制定朝綱總憲,在試圖讓這個散架的朝堂變得像模像樣。

陳逸俯首說道:“某唐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賢沒有回答,負手而立。

他終於知道胡濙當初怒斥賀章之後,爲何好幾天都是喜氣洋洋,見到誰都是樂不可支,吵架吵到對方無話可說,原來是如此爽利之事!

陳逸憋了氣,但還是俯首說道:“李尚書,某誠小人,還望恕罪。”

李賢才點頭說道:“朝堂之爭罷了,不必掛懷。”

陳逸無奈,才能比不上,鬥嘴也鬥不過。

李賢在確定了行制之後,繼續說道:“第二曰,釐法,春秋曰:往者略依胡毋生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焉。”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繩墨無以束民,釐法細則大家可以看看。”

這個細則,其實就是之前陛下爲了約束風憲臣工,專門制定的律法。

刑部尚書俞士悅、大理寺卿薛瑄、都察院總憲王文,在去年制定的《憲綱事類》。

總計有《憲綱》、《憲體》、《出巡相見禮儀》、《巡歷事例》、《刷卷條格》等九十五條。

而這九十五條,李賢用了半宿的時間分散到了五類之中,作爲釐法的依據。

這東西好不好?肯定好!

大明皇帝出品,必屬精品。

想要讓法度能夠約束臣民,先約束執法的人,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別說這幫南衙的酒囊飯袋了,就是北衙的人,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所有人都交頭接耳,不斷的溝通着這九十五條,最終確定了的確是個不錯的釐法工具。

“其三曰:確權。”李賢滿是笑意的說道:“這部分的內容,若是靖遠伯、會昌伯你們有問題,我們可以到諮政院裡詳細勘定,但一旦制定,還需遵守。”

確權,主要是確定諮政院、六部、都察院等職責。

最主要的是確定諸王戚畹、各軍勳的繼承、法律上的特權,主要脫胎於八議八辟。

也不算是舊瓶裝新酒,是在這奉天殿內,諸王戚畹、軍勳、縉紳的主要訴求。

比如分儒戶、縉紳,比如豁免一體完糧,徵比錢糧不與百姓一例滾催。

當初鬧到罷考,就爲了不交稅。

這部分確權完全確定了所有人的訴求。

王驥看完之後不斷的點頭,左右商量了下說道:“這部分很好,若有補充,拿到諮政院再談。”

謝璉也頻頻點頭,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我縉紳、士大夫怎麼能和泥腿子同日而語,一例滾催呢?

最後的量度,是確定天下稅法,尤其是鈔關、市舶司,這部分已經在做了,更加沒什麼疑問了。

孫忠認真的研究了下這部分的內容,欣喜若狂,他笑着說道:“李尚書真乃是密勿帷幄,人望之如神。爲太平宰輔,定策元勳是也。”

“殿下,此乃定國六十四條,還請殿下准許。”

朱文圭滿是和煦的笑容,點頭說道:“準。”

這李賢的四曰朝綱,幾乎把這南衙岌岌可危從危亡的局面立刻挽救了回來。

李賢笑着說道:“我有新檄文,待諮政院用印,便可送往北衙了。”

孫忠抓着柺杖站了起來,滿是驚訝的說道:“新檄文?”

李賢將新寫好的檄文遞給了孫忠,孫忠看完長笑不已,遞給了王驥,王驥愣了許久才說道:“吾誠不如君賢啊。”

謝璉看完也只能感慨,李賢真的好生厲害,這就是大明朝京官正五品的實力嗎?

謝璉眉頭緊皺,他意識到了不對。

正五品在大宴賜席上,連個座位都沒有…

這麼個正五品出來就這麼厲害,那北衙那羣人得多厲害啊。

李賢新的檄文,剝離了陛下七宗罪的部分,確定了是皇帝苛責,逼的大家不得不反,然後提出了自己的訴求。

核心的論點就是,陛下不要受奸佞的蠱惑!陛下啊,你趕緊改悔吧!

只要陛下改悔,我們還是陛下的親親之誼!

只要陛下改悔,我們還是陛下的戚畹幫襯!

只要陛下改悔,我們還是陛下的良德縉紳!

“好,好啊!不錯,印綬監需要趕緊刻印,這諮政院大印,還是由李尚書持,諸位以爲如何?”孫忠看完了檄文,連連點頭,提出了建議。

李賢打了個哆嗦說道:“還是會昌伯持有吧。”

“我老了,不中用了,眼睛看不清楚,聽不清楚,還沒什麼精力,如何處理這些錯綜複雜之事呢?還是李尚書來吧。”孫忠要是再年輕十歲,他就拿着這印了。

孫忠倒是想把諮政院大印給孫繼宗,但是誰能服氣呢?

這個蠢兒子,他自己都想打死。

“要不讓靖遠伯持印?”李賢當然不願意沾染這種晦氣的東西,持這印綬,豈不是要上皇帝送太醫院的名單嗎?

王驥搖頭說道:“李尚書既然是提議設立諮政院之人,那就李尚書持印吧,我覺得可行。”

李賢除了才能,既沒有錢,也沒有兵,更沒有自己朋黨臣工,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李賢頹然的看了眼謝璉,無奈的說道:“要不謝侍郎持印?”

謝璉搖頭擺了擺手,他何德何能,他就是李賢手下幹活的驢罷了,他哪有拿主意的能力?

李賢無奈,嘆息的說道:“那隻能我拿了,唉。”

李賢在朝堂之上,一口一個陛下,說他是心懷故主,那是必然的,但是他被脅迫着不得不造反,的確合適持印綬。

諮政院有三票,李賢是文淵閣大學士,持有諮政院大印,但是他不投票。

三方商定好了,他負責印章,但是他又有實際的權力,財經事務。

在經過了三個多時辰的商定之後,朝綱總憲終於定了下來,印綬監也用最快的速度,製出了諮政院大印。

李賢看着這大印上的「諮政院文淵閣大學士李賢」幾個字,就是無奈。

這檄文入了京,陛下的怒火,可想而知。

但是他不能讓江南亂了,這是他的命。

李賢按下了自己的印綬在檄文之上,滿臉悲苦,爲什麼倒黴的總是他呢。

朱文圭笑着說道:“退朝。”

“恭送殿下。”諸多朝臣行禮。

朱文圭回到了破敗的南京乾清宮內,這是他的寢室,十分的破敗,自己的妻兒都在這乾清宮內。

朱文圭想了想,將今天的事兒,寫到了一張紙上,吹乾了墨跡,掏出了自己的印按在了上面,他站起身來,來到偏殿叫了一個小黃門過來,說道:“送會同館天使嶽謙。”

他雖然不諳世事,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分量。

這個小黃門是他在高牆中給他送飯,陪他說話,送他一家老小去鳳陽府的那個太監。

朱文圭再入南京城住到乾清宮的時候,才知道他在乾清宮當差。

乾清宮沒幾個太監,南衙僭朝的財政捉襟見肘,也給他配不了多少人。

孫忠完全沒想到這個被關了五十多年的建庶子,居然還有可以用的人,壓根沒有對朱文圭有任何的設防。

有人把朱文圭當回事嗎?沒有,所有的人,都當他只會和煦的笑,只會說準。

也沒人把他當人看,除了陛下。

是陛下寬宥了他,把他從高牆裡放了出來,是陛下讓他見到了那個天窗裡的天日是何等模樣。

這個太監換了身衣服去了會同館,隨着送菜的庖廚溜了進去,見到了嶽謙。

嶽謙呆滯的看着這太監,拿着手中的書信說道:“你是宮裡的人?”

“咱家給建庶人送了三十年的飯。”太監笑着說道:“建庶人矇昧未曾開智,但並非不知天命之人,今日朝堂之上的事兒,建庶人都寫了下來,可以一併送到京師。”

“咱家每七天來一次,把朝中諸事都理清楚,送於天使。”

嶽謙驚訝萬分的說道:“辛苦。”

太監走了,留下了嶽謙、季鐸和袁彬三人目瞪口呆,這僭朝是全員內鬼不成?

“這算是陛下的家事還是國事啊?”嶽謙看着那封未曾封好的書信,無奈的說道。

南京乾清宮並無火漆,自然無封。

嶽謙再問:“這信,咱們看不看?”

季鐸和袁彬立刻不斷搖頭,私拆皇室書信,殺頭的罪名。

袁彬乾脆拿出了火漆,把信封上才鬆了口氣說道:“管他國事還是家事,送到京師,陛下頭疼就是。”

季鐸連連點頭說道:“也對,咱們辦差的,摻和這等事兒幹啥。”

袁彬出去打探消息,寫成了奏疏,加上朱文圭的書信和李賢的陳情疏,火速的送往了京師。

朱祁鈺收到了這三份東西,說的都是一件事,諮政院的印把子,已經被李賢握在了手中。

朱祁鈺也收到了檄文,他只是研究了下諮政院的印璽,至於內容,他也沒仔細看。

他知道這些人的訴求,但是他可沒打算改悔,他準備去南京,物理說服對方。

“再不打過去,李賢豈不是要當老大了?”朱祁鈺拿着這書信,哭笑不得的說道。

建庶人居然克服萬難,把書信送到了會同館,是朱祁鈺完全沒想到的事兒。

雖然建庶人字不好看,但也比脫脫不花強上百倍千倍。

朱文圭說他不是不知天命之人,只乞求事畢,能饒妻兒一命,哪怕是再束之高牆。

興安看了許久,想了想試探的說道:“孫忠一旦病故,整個叛軍能拿主意的人,實際上,就是李賢了。不知於少保以爲呢?”

于謙拿着書信看了許久,點頭說道:“印璽信之,唉,這幫人哪裡懂什麼國家之制?李賢好手段啊。”

“陛下,諸王明日進京了。”于謙俯首說道:“時漢庶人造反,楊榮首勸帝親征,帝難之。夏忠靖夏原吉曰:獨不見李景隆已事耶?帝意遂決。”

“陛下該找個監國的人了。”

諸王造反的平叛,陛下必須要親征,這也是大明朝的規矩。

當初建文皇帝讓李景隆平叛,怎麼都無法平定,李景隆有大功於燕府,最終讓燕府靖難成功。

朱祁鈺笑着說道:“朕有意襄王監國。”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襄王無疑是個好的人選。

一個小黃門匆匆的跑了進來,張皇失措的說道:“陛下,襄王他…襄王他昨日起頭痛不已,病了。”

這個生病的時機很是巧妙!

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898章 火併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
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898章 火併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