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

朱祁鈺打開了那封掉落出來的急報,挑亮了燭臺,認真的看了許久。

這封信是脫脫不花寫的。

脫脫不花在信中,說此次攻打大明,乃是瓦剌人所爲,他實乃是脅迫,來信乃是請印信封爵,願獻故元傳國璽,並向大明稱臣納貢。

這封信裡的主要內容,則主要是向朱祁鈺哭訴其悲慘的遭遇。

脫脫不花是北元汗廷的臺吉,也就是王子。

北元汗廷,是大明建國驅除韃虜後,建立的一個大元正朔的汗廷,他們擁有着對草原的名義統治權。

現在的太師也先的父親名叫脫歡,祖父乃是馬哈木,全都是大明冊封的瓦剌王爵,比如馬哈木是順寧王,脫歡承襲,而也先也是被大明冊封的敬順王。

馬哈木、脫歡、也先,祖孫三人,乃是正經的瓦剌人的統領,他們帶領瓦剌人南征北戰,一統蒙古高原。

脫歡在統一東西兩部蒙古之後,脫歡意圖自立爲可汗,但是遭到了當時瓦剌貴族和北元汗廷的一致反對,最終纔不得已立了他這個孛兒只斤·脫脫不花爲可汗。

名爲可汗,實爲傀儡。

脫脫不花那可是老正黃旗……,老黃金家族了,自然沒人反對。

在書信中,脫脫不花哭訴脫歡還活着的時候,他毫無權柄,在脫歡死後,脫歡之子也先繼承了太師之位,以中書右丞相之職,大權獨攬。

汗權和相權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造成了君臣異處,常不相見的局面。

也就是也先帶着瓦剌人居於蒙古高原的西部,脫脫不花帶着“元裔”,北元汗廷舊部,駐紮在蒙古高原的東部,討論大事,也只是以會盟的形勢展開。

脫脫不花這個可汗的意思是,還請大明大皇帝陛下,不要降罪他們這些元裔。

朱祁鈺看着這封書信,這是疑兵之計,還是來犯的草原人,真的有這麼大的矛盾?

“速去將這封信轉交給於尚書,還有在坊間散播狗腳朕傳言之事,是如何傳開的,也要弄清楚。”朱祁鈺將這封急報遞給了興安,讓他去辦差。

興安揣着信,向着德勝門外跑去。

根據兵部所言,因爲瓦剌人要求在德勝門外朝拜太上皇,于謙已經前往了德勝門,防止瓦剌人的搗亂,也同時爲迎回太上皇做籌備。

朱祁鈺換了身衣服,並不打算接見瓦剌使臣,而是打算去王恭廠。

瓦剌使臣和王恭廠大工匠孰美?自然是王恭廠的大工匠了。

他和工部尚書石璞,商量下如何落實匠爵之事。

匠爵並不複雜,一共四階十六級,以學徒、工匠、住坐工匠、大工匠四階,劃分了十六個等級,按照工匠的能力,進行考覈區分。

具體的考覈內容和辦法,由工部提供,但是具體的考覈歸吏部考覈。

朱祁鈺對於那個瓦剌使臣,沒有想見的意思,他並不打算迎回朱祁鎮,更不打算讓于謙去,也懶得跟他們嚼舌頭。

興安本來就腿腳快,騎上馬用最快的速度,將脫脫不花的書信轉交給了于謙。

于謙見到興安的時候,正在搬運糧草,天不好,總覺得是要下雨了,糧草受潮是要發黴的,他並沒有覺得搬運糧草幹活,是件要命的事。

這和有些讀書人就不一樣,有些讀書人,總覺得乾點活,就是有辱斯文完全不同。

讀書人不是人嗎?乾點活能累死?

顯然是累不死的,但是他們就是要罵,讀書人不應該幹活!

于謙眉頭緊鎖的問道:“陛下覺得是瓦剌人的詭計,所以不見瓦剌使臣嗎?”

“是,陛下覺得恐怕有詐,所以直接命咱家過來了。”興安繼續說道:“陛下讓於尚書看看這寫的是不是真的,他們真的有這麼大的矛盾嗎?”

“其他的都讓於尚書,便宜行事。”

于謙看完了脫脫不花的書信,點頭說道:“裡面寫的都是真的,如果脫脫不花真的請印信封爵,願獻故元傳國璽,並向大明稱臣納貢,這倒不失爲分化他們的好辦法啊。”

于謙眼神中越來越亮,他終於想到了一些好辦法,去真的瓦解現在一統的瓦剌草原。

興安面色猶豫的說道:“陛下讓臣辦個差事,說要查一查京中流言的來歷。”

“京中流言?”于謙在城外忙着對付瓦剌人,他的確對城裡面的流言不是很清楚。

興安挑了一些重點的內容說了說,于謙瞭然於胸。

這是正大光明的陽謀。

城內散播傳言造勢,城中南遷派大臣,趁機彈劾他于謙專權,離間君臣,再派出使臣,說要于謙等人朝拜太上皇,然後趁機抓拿。

這件事其實邏輯十分的完整,謠言造勢,南遷派大臣趁機彈劾,正好有個機會可以除掉“權臣”,天衣無縫。

也先說漢人善於對付漢人,那是一點都沒錯的。

但是這件事,在說服大明皇帝這兒,卡住了。

瓦剌使臣根本無法說服大明皇帝派出于謙、石亨、範廣、劉安等人,去德勝門外覲見太上皇。

因爲瓦剌使臣壓根無法得到朝見的機會。

大明皇帝去了王恭廠打鐵,並表示自己很忙…

“興安大璫,若是沒有頭緒,可以去宮裡翻一翻王振的東西,想來會有所收穫。”于謙沉吟了片刻,給興安指了條明路。

他大約知道了是誰在對付他,應該是王振餘孽,當然站在這些餘孽背後的是誰,于謙心知肚明。

他廢掉的大明皇帝朱祁鎮。

于謙深面色平靜的說道:“興安大璫,回稟陛下,朝拜上皇,不得不爲,那就讓朝中御史王復、戶科給事中趙榮去瓦剌軍營,進見上皇便是。”

“咱家知道了。”興安點頭說道,轉身離去。

朱祁鈺正在和石璞討論着匠爵的事,石璞就是那個要自薦去兵部打雜的工部尚書,被于謙拒絕,算是于謙的鐵桿粉絲。

朱祁鎮復辟之後,石璞不在京城,在外領兵打仗,躲過了一劫,立刻致仕請辭了。

石璞對於謙的匠爵全面接受,並且表示工部可以出考題考校。

“能不能建一所工匠大學,傳授這些有志於此道的匠人們技藝?”朱祁鈺提到了另外一個可能,大學這個詞彙,並不是四書五經裡的大學,而是一種教師和學者的聚集地。

脫胎於學宮二字,指的是官辦的學校。

石璞當然聽得懂,只是給工匠辦學校?

他只是覺得有些稀奇,士農工商,各司其職,完全沒聽說還能給工匠們辦學校的說法,很多技藝都是口口相傳,閉門自珍,工匠們有怎麼會捨得教授別人呢?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臣只是覺得靡費,卻無實用,學徒跟着老師父幾十年不見得能學到的手藝,想靠學校推而廣之,臣不覺得有用。”石璞是個老實人,他選擇了實話實說。

朱祁鈺和石璞的意見不太一樣,他和住坐工匠們一起倒騰的景泰爐,關於手藝這件事,那些大師傅們並沒有表現的那麼不樂意交流,閉門造車。

相反他們缺少一個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彼此的經驗。

大師難道就不需要觸類旁通了?誰又敢說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呢?

“先試試,如若不成再說。”朱祁鈺還是決定試試,辦起來了皆大歡喜,辦不起來,也沒什麼損失。

探索的路上,總會有坎坷。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石璞也不覺得試試有什麼不妥,點頭稱是。

興安一溜煙的從遠處跑來,將於謙的說辭告訴了朱祁鈺。

“哦,那就派御史王復、戶科給事中趙榮去朝見上皇吧,順便幫朕帶句話。”朱祁鈺點頭首肯,囑咐了一番興安,繼續研究着他的景泰爐。

“石尚書,營建景泰爐之時,朕悟出一個道理來,那就是衆人拾柴火焰高啊。”朱祁鈺看着立在王恭廠的四個大爐子,頗爲肯定的說道。

景泰爐從開始的一個想法,到圖紙上的設計稿,都是在這些大師傅們你一言,我一語中,逐漸從紙上慢慢變成了最開始的景泰爐,到現在,景泰爐已經從一座,變成了四座。

而且一座和一座不一樣,這是這些大工匠們的成果,這種產量的飛速增長,讓朱祁鈺底氣越來越足。

鋼鐵是國家的脊樑骨,這在什麼時候,都是不變的道理。

哪天用鋼鐵洪流把瓦剌人殺的乾乾淨淨,方能洗刷掉一點今日圍城之恨!

朱祁鈺看着面前的四座景泰爐,眼神中殺氣騰騰。

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
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