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

上次鹽鐵會議,朱祁鈺講到了一個谷租、藁稅、鄉部私求,即爲商品價格的構成爲:谷租、利潤、和勞動報酬。

一旦鄉部私求,讓勞動的報酬變得極低的時候,立刻馬上,就會出現百姓捨本逐末,耕田過半荒廢的現象。

朱祁鈺現在的鹽鐵會議問得是,大明的百姓的勞動報酬的定價,到底幾何?

很顯然,這裡的朝臣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這就是大明朝糜爛的財經事務,這也是大明的強大,大明即使如此糜爛的財經事務,依舊撐了二百七十餘年,這裡欠賬,那邊竭澤而漁,還要窮兵黷武,四處打仗。

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大明的財經事務,一直稀裡糊塗,就是一筆糊塗賬、爛賬,但是大明依舊撐了這麼久。

甚至到了民國元年,孫文做大總統,立刻跑到了明太祖的孝陵,告訴明太祖,反清復明,成功了!

大明爲何天下無敵?

因爲大明真的天下無敵。

朱祁鈺嘆了口氣,讓朝臣們多思考了片刻,他纔開口說道:“幼嫩的植物生長出來,但是在土地貧瘠和氣候嚴酷的情況下,不久就會枯死。”

“宣府有夜不收兩千餘人,他們在大漠、草原橫行,直到秋季燒荒之後,纔會收哨而歸,他們帶來了大量關於迤北的情報,讓我們的講武堂、五軍都督府…”

“制定作戰規劃,我們能夠打到哪裡,打到什麼地步,都有了支持和依據。”

朱祁鈺說到五軍都督府的時候,停頓了一下,他尤其痛心五軍都督府這一部門,隨着興文匽武、馬放南山,最後連常朝廷議都不參見了。

大明的政治體制構建是及其完善的,除了在財經事務上,有點繼承了元朝那種毫無管理的風氣以外,其餘之事都極爲完備。

但是它失效了,一如御馬監、太僕寺、苑馬寺一樣,系統性的敗壞掉了。

朱祁鈺繼續說道:“朕聽聞,在漠北和林,一個母親誕下二十個孩子,只有一個孩子能夠活下來。”

“瓦剌人出身的子女,甚至無法補充死亡軍卒的數量,但是在軍營附近,能夠看到無數、奔跑着,如同散養的羊羣一般的孩子。”

“這些孩子,大多數不滿四歲,都因爲貧瘠而死去,很多地方不滿九歲,極少數可以成長到十四歲,就可以騎馬打仗了。”

朱祁鈺其實一直想不明白一個問題。

那就是那個頗爲棘手的瓦剌女人,朱祁鎮帶回來的那個瓦剌女人莫羅。

莫羅怎麼那麼大的膽子,跟隨着朱祁鎮回到京師?

甚至在回京的路上,比朱祁鎮都表現的更加剛強,無所畏懼。

直到夜不收將消息傳回來,朱祁鈺才知道,原來漠北的環境如此的惡劣。

即便是回到京師龍潭虎穴,九死一生,她也要搏一搏,讓孩子像個人一樣,活下去。

而不是臉上全是麻斑,經年累月的不洗臉,手指和耳朵裡都是黑灰,說不定哪天死了也不知道在哪裡。

莫羅算清楚了個賬,這個孩子在京師,活下來的機率比漠北更大。

莫羅顯然賭對了。

朱祁鈺繼續說道:“貧窮無疑不會鼓勵生孩子,但是也無法阻止生孩子,但是顯然不利於孩子的撫養。”

朱祁鈺再次拋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養濟院的孩子,長大成年的有多少嗎?”

養濟院,是大明善政之一,朱祁鈺之前在太常寺牆外,聽到唐雲燕彈唱帝姬怨之前,看到順天府的衙役們抱走了在街上凍的發僵的乞兒。

羣臣再次沉默,這個問題,十分的突然。

陛下這問的和之前的問題,風馬不相及,聊着勞動報酬,怎麼突然扯到了養濟院孩子成活的問題上了?

他們毫無預習過。

于謙坐直了身子十分確信的說道:“十之三四。”

“前些年臣回京專門去了養濟院,問過一次,若是冬天給夠柴薪,則至少半數可以成丁。”

朱祁鈺點頭說道:“此乃大明善政。”

于謙說的很對,錯非爆發疫病,否則這些養濟院的孩子,比草原上的孩子成活率,還要高許多。

朱祁鈺繼續說道:“豐厚的勞動報酬,可以獲得更多的糧食,增加百姓的體力、改善生活的狀態、對日後抱有期許,豐衣足食,讓孩子讀書寫字生活便有了盼頭。”

“勞動報酬充足,則百姓能夠顯著的改善他們對子女的供養,從而使多數的孩子,能夠長大成人,爲社會提供更多的成丁。”

“更多的成丁,勢必會放寬和擴大大明國力的上限,換句話說,更多的人口會有更多的財富。”

“大明纔會更加繁盛。”

朱祁鈺比劃了一個手勢,橫向的、縱向的。

胡濙咳嗽了一聲說道:“陛下的意思是,民強則國強、民富則國富、民安則國泰,這裡的民,是天下黎民百姓。”

陛下卡在嗓子眼的話,說不出來。

但是胡濙是幹什麼的?

那必然是察言觀色,立刻把泰安宮國泰民安的典故翻了過來,解釋了一下陛下比劃的手勢,讓羣臣理解。

什麼叫專業?

沒有這種能力和水準,也配當大明朝的禮部尚書?

國泰民安。

朱祁鈺嘆了口氣說道:“可是前不久,福建、浙江、廣東、江西、南直隸,將近百萬百姓,起於阡陌,將整個東南,打的千瘡百孔,至今寧陽侯陳懋,依舊在安定福建,班師不得,七十多歲了,爲國征戰。”

“福建布政司使宋彰等一干人等,已經查補完了,明年緹騎將押解一干人犯至福建,斬首示衆。”

大明沒有財經事務,也沒人懂,更沒人研究,大家都這麼糊里糊塗的混日子,怎們能搞好政治呢!

金濂的頭皮有些發麻,他一直以爲地方的叛亂,是地方官員的錯,但是似乎現在看來,這是戶部的責任,但又不是戶部的全責。

他眉頭緊皺,思索着陛下說的所有的話。

財富、價值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勞動。

那勞動是由成丁貢獻,唯有成丁多了,這財富纔會增加,財富增加則成丁會更多,那勞動更多,財富就更多。

這是一個正循環。

大明顯然處於正循環之中,成丁的數量在高速的增長,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但是朝廷的賦稅,依舊是每年三千萬石米粱,折價之後,大約在兩千萬左右白銀。

而且似乎出現了更大的問題,那就是人丁增長了,財富增加,撫養子女的成本應該降低纔對。

但是百萬規模,不亞於黃巢起於阡陌的大叛亂,剛剛在福建結束。

這中間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就是勞動報酬的極不合理。

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捨本求末,導致了耕地荒蕪、馬政敗壞,導致了東南大亂。

而胡濙想的更多。

興文匽武,興文也興了二十四年了,匽武也匽了二十四年了。

興文興了什麼?陛下搞農莊法,翰林院的學士最合適去宣講政令,可是陛下敢用嗎?哪怕用那羣在衛所儒學堂讀了幾天書的掌令官,也不用翰林院的學士。

興文興出了一堆的毛病,興文興了一羣只知道空談闊論、務虛避實的翰林院學士,正經學問沒多少,坐師那套虛禮,倒是越來越完善。

匽武倒是搞得有聲有色,匽武把五軍都督府、馬政、京營,全給匽武匽的喘不過氣來,連瓦剌都圍困京師了。

繼續興文匽武下去,大明還有幾年國運?

下次瓦剌來了,直接播遷嗎?

六部明公、都察院總憲、所有的給事中和侍郎們,經過陛下一講,全都通透了,這道理看似簡單,但是要理清楚,卻是極難。

陛下身後有高人,必定是九十九尺那麼高!

金濂打開了自己的會議記錄本,認真的問道:“陛下,這勞動報酬究竟以何等標準定策?臣愚鈍。”

能讓了戶部尚書金濂,這個在地方、在朝廷,爲官三十餘載,征戰東南,與陳懋抵背殺敵的官員,真心誠意的說出臣愚鈍這三個字,何其不易?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朕以爲,百姓最少要取得保證一戶生活費用兩倍的勞動報酬,纔有餘力照料子女。”

“其實家中妻子,勞動所得,能夠維持自己所需即可。”

“這是一個底線,最基本的報酬標準,只要低於這個底線,那幼童死亡就是必然。”

“如果想要贍養家庭,那一個成丁的收入,應該得到家庭生活費用的四倍以上的勞動報酬,纔有可能讓其讀書寫字。”

“這樣長大的孩子,纔是一個成丁,而不是土匪流寇。”

大明的女子,並非大家閨秀,基本都要勞作,男耕女織,女子能織養活自己已經不錯了。

那麼一個成丁的勞動,必須要是家庭所需生活費用的兩倍,纔有餘力照顧孩子,想要讀書寫字,就需要四倍。

朱祁鈺繼續說道:“如果想要鼓勵人丁興旺,那一個成丁的收入,至少應該是生活費用的六倍以上,纔會有餘力多養育後代。”

生活費用爲何?

柴米油鹽醬醋茶、維修住所、帶着孩子看病等基本支出費用。

朱祁鈺覈算過,其實真的很低很低,大明人口極多,產出極多,但是大明沒有法定貨幣,自從大明寶鈔糜爛,寶源局沒有履行其發幣的職能,大明始終處於錢荒的狀態,錢貴物賤,物價並不是很高。

大明有善政惠民藥局,隸屬於太醫院,在各州府縣均有設立。

朱祁鈺嘆了口氣說道:“如果要給一個數字的話,每戶每年所費不過米七石五斗,按京師折價不過五兩銀罷了。”

京師米貴,但是貴也有限。

于謙愣愣的說道:“京畿地區、山外九州,畝產一石,一年麥樑豆兩熟,這不就正好是下農十畝之維?”

于謙說的是下農的標準,一家十畝地,一年兩熟,再刨去舊的畝稅,會有十五石左右的作物收穫。

正好夠陛下所言的成丁的勞動報酬,必須要生活費用兩倍以上的勞動報酬,才能妥善的撫養孩子。

下農養兩個孩子,正正好能養活。

但是低於十畝,就必須要去做傭戶,但是所得微薄,勉強維持。

慢慢的下農變成了遊惰之民、末作之民,最後變成山匪流寇,爲禍一方。

于謙深吸了口氣,他終於理解了爲何陛下要推行農莊法了,京畿、山外九州、福建,因爲兵禍,天怒人怨,不提高勞動報酬,百姓哪裡還養得起孩子呢?

恢復人丁,才能徹底恢復戰亂後的國力。

這和當年劉基所說的萬夫一力,不謀而合。

果然是太祖遺風!

于謙和王文都是巡撫地方十數年的臣工,深知民間之疾苦,他們知道出了問題,但是他們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去解決這個問題。

兩倍可度日、四倍可讀書、六倍可以人丁興旺,陛下給出了一個十分詳細的體系,來解釋到底給百姓多少纔夠用。

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發新書了!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
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發新書了!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