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于謙的車駕先去了石景廠,石景廠也有一個炮藥司,乃是專門熬硝石的地方,這是于謙督辦,所有的熬出硝,皆送往王恭廠備用。

他巡視了一圈石景廠之後,頗爲滿意,他離開這段時間,大明的武備,依舊沒有放鬆。

于謙離開了石景廠入了京師,他先去了吏部交了兵部尚書印,領文安侯印綬,那得等陛下賜下。

不過少保印不收回,他依舊掛少保印,方便日後總督軍務。

于謙本來打算直接去泰安宮覆命,但是陛下未等他出吏部的門,便下了敕諭讓于謙休息一天,有什麼事明日再說。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是大方針。

于謙從河套歸來,一路車馬勞頓,自然要好好休息一番。

于謙先去了太醫院,陸子才爲于謙診治了一番,此行,于謙的身體並沒有出現惡化,痰疾並沒有復發。

身體健康。

于謙走出太醫院的時候,身邊多了個人,是胡濙,胡濙最近一直在太醫院向陸子才討教醫術,倒是頗有精進。

“陛下也真是,這萬壽節,歷朝歷代都有,可是陛下就是不過,你看看這,精心準備了一番,白費心機,唉。”胡濙這小胳膊,最終還是沒能擰得過陛下的大腿。

萬壽節最終沒辦成。

于謙倒是聽聞了此時,胡濙一直攛掇着給陛下辦一場萬壽節,而且承諾不耗國帑,更不耗銀錢,但是最終還是被陛下給否了。

“陛下怎麼說的?難不成在這禮法之事上,還有讓胡尚書爲難的地方不成?”于謙笑意盎然的問道。

胡濙頗爲憤怒的說道:“還不是那生辰綱惹的禍?前宋時候,宋徽宗大辦特辦萬壽節,蔡京也是不攔着點,最後弄出了生辰綱這種事。”

“這昏君誤我好事!”

“這老話說得好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宋徽宗大肆操辦萬壽節,那蔡京也四處搜刮生辰綱,折騰的天下民不聊生。”

“陛下讀那水滸傳,對生辰綱一事忌諱莫深,就是不肯過萬壽節,你說這孝道大倫,不過怎麼行呢?”

大明朝臣很難看到胡濙吃癟的樣子。

萬壽節這事兒,陛下就是不肯,這事算是停了。

于謙想了想,這件事還是陛下做得對,表示恭順的法子很多,生辰綱一事,還是不要操辦的好。

他笑着說道:“你不想想這萬壽節,是何人所起?歷朝歷代又是誰在大肆操辦生辰綱?”

胡濙眉頭緊皺,思索了許久,才點頭說道:“說的也是啊,這萬壽節起源於開元年間的李隆基。”

“貞觀二十年十二月,長孫無忌上奏,請旨大辦唐太宗壽誕,但是唐太宗文皇帝對曰:《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唐太宗言辭拒絕操辦壽誕。”

“但是短短八十年後,開元十七年,唐玄宗的宰相源乾曜和張說二人,就上奏請旨大肆操辦千秋節,也就是操辦皇帝壽誕。”

“唐玄宗志得意滿,欣然接受。”

胡濙說的是萬壽節,就是給皇帝過壽的由來,是唐朝開元年間,開始大肆操辦,隨後規矩越來越多,耗費也越來越大。

比如宋徽宗趙佶,一次萬壽節,所耗資財一次就數百萬緡,窮耗國力。

明承唐制,但是這萬壽節在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都很少操辦,到了萬壽節這天,宮宦們都可以不衣青紫宦服,穿上自己喜愛的衣服,朝臣休沐一天。

太祖高皇帝出身貧寒,崇尚節儉,對萬壽節這事,一向不是在意。

什麼時候開始大肆操持萬壽節這事兒?

這就又說到了英宗幼衝,衆正盈朝,孫太后寵愛兒子這一系列陳年舊事了。

畢竟稽戾王到了迤北,在瓦剌的大營裡還要過萬壽節這種事,實在是讓大明宗室、武勳、文臣們,羞於啓齒。

胡濙有點撓頭,禮部就是想熱鬧熱鬧,但是陛下不許,他也沒什麼辦法。

于謙笑着說道:“此事不難。”

“陛下不願意過萬壽節是因爲什麼?因爲大費周章。”

“舞於奉王殿,後賜宴設酺,亦會奉天殿。其日未明,金吾引駕騎,緹騎陳仗,列旗幟,被金甲,周遊全城。”

胡濙點頭,這就是癥結所在,皇帝兩天歇不住,忙裡忙外。

但是這是禮法的一部分,乃是宗族禮法孝道大倫。

“於少保以爲,應該如何變通呢?”胡濙眉頭緊皺的問道。

于謙笑着說道:“萬壽節,取意萬壽無疆,昌平侯剛剛宴去,這世間哪有萬壽無疆之人,陛下又不好這丹方術法之事。”

“我來問你,太祖高皇帝是哪天登基的?”

胡濙掐着指頭一算說道:“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日,高皇帝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高皇帝曰本無元璋二字,抱本空二格。”

就是洪武元年正月十二日登基稱帝,並且建元洪武年,大明正式成立了!

對於避諱二字,太祖高皇帝本名重八,就讓所有的文本以空兩格爲準。

天下既不避諱元,也不避諱璋,更不避諱元璋,也不避諱豬肉和朱字。

空兩格是皇帝名諱,自然是沒有好避諱的了。

于謙點頭說道:“陛下不過萬壽節,是無萬壽無疆之人。”

“但是胡尚書啊,咱呢,可以變通一下,把正月十二日這天定爲天明節,取意日月江山比天長,大明社稷無限期,普天同慶。”

“這陛下總不能不同意了吧,畢竟是爲國朝開闢賀。”

胡濙左掌握拳用力擊了右掌一下,點頭說道:“着呀,還是於少保有法子啊!”

胡濙的眼神中頗爲興奮,大皇帝不是不給自己過壽嗎?

那好,我給大明過壽,大皇帝總不能不同意吧。

于謙接着說道:“按照前唐千秋節、前宋壽聖節,這需要休沐三日,正好到了上元節正月十五,這又是四天,連起來,休沐七日,正好也是過年。”

“百姓們大慶大明開闢,也不用再多準備資財,就是上元節多了三天休沐日罷了。”

胡濙不住的點頭說道:“好,好,這個法子好啊!就這句,日月江山比天長,大明社稷無限期,明天奉天殿議政,我就說此事。”

天下無萬壽無疆之人,歷史有社稷無限期的嗎?

于謙搖頭,那是身後事,他們這代人,做好他們這代人的事兒就是。

兒孫的事兒,他們能管得着嗎?

神武如太祖高皇帝,龍馭上賓之後,這天下不還是到了燕府手中?誰能管得了身後事呢?

“於少保是怎麼想到的?”胡濙滿是好奇的問道。

于謙含笑不語,他對國家之制的理解,自始至終都未曾變過,那就是社稷爲重,君爲輕,天下人人皆私,陛下一人公耳。

陛下一人公,則天下爲公。

這個理念,始終貫穿着自土木堡之變後,于謙對國家之制四個字的理解。

不過萬壽節,過天明節,就是他的道理。

胡濙請旨辦萬壽節辦不下來,是因爲陛下一片公心,不願意因爲自己的私事,憑白消耗資財。

大皇帝的權柄,因爲這個削弱了嗎?于謙並不認爲如此。

皇帝一片公心,那是聖人,聖人治國理所應當!

陛下爲公,自然全無敵,陛下全無敵,則大明天下無敵!

所以朱祁鈺纔會說,于謙是鐵桿的保皇派。

于謙忽然想到了一些事,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

財經事務專題會議上,以內帑太監林繡爲代表,戶部尚書金濂爲代表的的外廷,每次爲了一根燈芯吵得天翻地覆。

陛下身上又滿是煙火氣,哪裡像個如臨九霄的聖人呢?

但是陛下自己又尚節儉,日常花銷並不大,最多的錢都用在了京營和石景廠。

那問題便來了,陛下到底是一片公心爲聖人呢,還是一片私心爲惡人呢?

這個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陛下會坍縮成聖人和惡人的兩種模樣。

按照陛下的勞動報酬論,做陛下的勞動報酬是什麼呢?

是這人間,幾乎無限的權力。

胡濙滿是感慨,他拉着于謙走進了燕興樓,此時的燕興樓並沒有唱《精忠旌》而是一個說書人站在臺上。

“京中有擅口技者,我尋了幾個,專說《精忠演義》。”胡濙要請于謙喝一杯茶,聽一段說書,他找了個說書人,專門講岳飛的故事。

于謙一愣坐下和胡濙喝茶,他們都沒有穿朝服,也無前呼後擁的小廝,就坐在這市井瓦舍之中,如同尋常百姓一般。

于謙有些疑惑的說道:“不是盡忠報國嗎?怎麼變成了精忠演義?”

胡濙搖頭說道:“的確是盡忠報國,但是這精忠報國的話本,自宋就有了,都是這精忠報國,也不好改,只好蕭規曹隨了。”

“啪!”

只聽驚堂木一聲爆鳴,一個渾厚的聲音,抑揚頓挫的傳來。

“波浪洪濤滾滾來,無辜百姓受飛災!冤冤相報何時了,從今結下禍殃胎。”

“我們上回書講到,天遣赤須龍下界,佛謫金翅鳥降凡。”

“嶽爺爺本是大雷音寺大鵬金翅明王,聽我佛如來講那妙法真經,可那秦檜夫人前世星官女士蝠,突然放了一個臭屁,因此結怨。”

于謙聽到這裡便坐直了身子,這說書果然有趣。

嶽武穆被說大鵬金翅明王,其中乃是典故化用。

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岳飛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以此化用,倒不是不可以,但是這秦檜夫人前世是個星官也就算了,還在佛前講經時候,放了個臭屁…

老百姓頗爲樸實的價值觀念,就是好人世世代代都是好人,壞人世世代代都是壞人。

“有道是萬事皆由天數定,一生都是命裡安排。這崇寧二年啊,不太平。”

“這黃河,又名的叫做九曲黃河,環繞九千里闊。這黃河岸邊虎牙灘下有一五眼彩蛇,後來修行得道,名爲鐵背虯王。”

“這鐵背虯王是什麼來頭?乃是東晉時候許真君爺斬蛟,那蛟精三子,聚集些蝦兵蟹將,興風作浪。”

“這鐵背虯王與咱們嶽爺爺也有怨恨,大鵬金翅明王聽聞鐵背虯王在黃河叫兇,便啄瞎了鐵背虯王一隻眼,給他長長教訓!哪知這鐵背虯王銀槍蠟頭,中看不中用!”

“這一下就給啄死了!”

“哪知道這鐵背虯王一靈不滅,直飛至東土投胎,投胎便是万俟卨,鍛鍊嶽爺爺冤獄,屈死風波亭上,以報此仇,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万俟卨,是紹興十一年的右正言,這段也是化用。

万俟卨任提點湖北刑獄,和當時的任荊湖安撫使的岳飛,發生了許多的衝突。

這很正常,前宋朝那個重文輕武的氛圍,是個人都能在武將的頭上耀武揚威,岳飛不理万俟卨,万俟卨就認爲岳飛不尊重他,懷恨在心。

那時候岳飛已經是節度使了,三十歲以軍功建節,乃是兩宋第一人。

提點刑獄是什麼官呢?

大約等同於湖廣按察司僉事,正五品的小官。

在大明五品的按察司僉事,敢對石亨指手畫腳嗎?甚至怨殺之嗎?

敢。

不過那得在正統年間。

洪武、永樂、宣德、景泰年間,真不行。

于謙也多少明白了,胡濙爲什麼突然拉着他聽評書這件事了。

胡濙在展示他的成果,看京師百姓的反應都知道,這《精忠演義》演了一段時間了。

即便不是第一次聽,但百姓們依舊樂此不彼。

說書人繼續說道:“說回這崇寧二年,這秦檜前世乃是黃河妖龍,這年又興波濤,沖毀了黃河堤壩,這相州就遭了禍殃。”

“嶽爺爺出身相州湯陰,就在這黃河之下。嶽爺爺母親姚氏,將嶽爺爺抱在懷裡,隨水漂泊,方纔躲過了這妖龍水災。”

“話說這黃河妖龍犯了天條,玉帝下旨,着屠龍力士擒拿這妖龍,押解至這剮龍臺上。”

“哐當!”

“妖龍吃了一刀,一靈不忿,就在東土投胎,後來便是秦檜,秦檜連用十二道金牌,將嶽爺召回,在風波亭上謀害,以報此仇,後話不表。”

“且說這孤兒寡母兩人,輾轉來到了宋朝京師開封府,是居無定所、衣不裹體,孤苦伶仃……”

于謙今天是奉旨休沐,安逸一日,自然是吃了點零碎,喝點好茶,聽完了整個過程。

無論是胡濙還是于謙,他們的勞動報酬,足以支付茶水錢了。

于謙的偶像是文天祥,他當然也喜歡岳飛。

他于謙立了汗馬軍功,封爵在做難免,若不然,大皇帝豈不是刻薄寡恩?

“千悲萬苦心俱碎,腸斷魂銷膽亦飛!這岳飛大小入山打柴,又做出甚麼事來?且聽下回分解。”

“啪。”

驚堂木落下,于謙的一壺茶剛好喝完。

推薦幾本書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
推薦幾本書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