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

朱祁鈺玩味的看着羣臣們議論紛紛。

奉天殿朝議是大明最嚴肅莊重的場合,會有糾儀官,接見外國使臣、確定國家大事和方向。

文華殿廷議,則是吵架的地方,主要是制定各種政策,各方在廷議的時候,通常會因爲一些政策上的調整吵來吵去,但一般不會交頭接耳。

而到了講武堂聚賢閣,那就是百無禁忌了,通常會小聲議論,交頭接耳,主要是討論財經事務。

個人覲見,只要言之有理,沒什麼不能說的話。

朱祁鈺已經講了很多的故事,比如倭國有金山銀山、爪哇和忽魯謨斯跺跺腳就流油、羅馬有象牙爲門,但是這些故事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大。

戶部對去倭國開採金山銀山最爲積極,因爲要解決錢荒,去爪哇忽魯謨斯挖油,禮部最積極,因爲要照亮大明每家每戶,去撒馬爾罕、羅馬找象牙,那更是沒太多的人響應。

但是一說有耕地,所有人立刻聞風而動,所有人都異常的積極。

種地,是人民所同欲,國用之一端。

這玩意兒的吸引力,比黃金白銀石油,更大,而且就在家門口,就有一座0.3浙的大島等待着大明去開發。

朱祁鈺發現用耕地去敘事,吸引力最大,而且最容易被人接受。

“朕也想造船開海,兵部也想造船訓練水師,禮部也想造船,戶部也想造船,這是工部的差事,工部更想造船。”朱祁鈺開口打斷了朝臣們的議論。

工部自從陛下登基之後,纔有了活兒幹,他們在宣德和正統年間,就做了兩個大工程,皇陵。

宣宗的皇陵乃是外戚彭城伯張昶督辦,稽戾王的皇陵是會昌伯府孫忠督辦,工部就是個打雜的。

自從陛下登基之後,工部纔在石景廠小試牛刀,隨後官廠營造工部終於有了活兒幹。

沒活幹,就沒權力,工部勉強算是墨家餘孽,權力居於六部之末。

王直坐直了身子說道:“陛下,吏部也支持造船,臣觀雞籠島至少有三府之地,三司使、各地知府等官職,也是吏部所願。”

王直需要表明一下自己的態度,雖然他從來沒上諫過要造船,但是隻要是設立新省,那就是一大堆的官員任命,吏部自然願意支持造船。

他是裝糊塗的師爺,但是此刻,他需要表態下。

大明的官太多了,一個坑,最少排隊等着三個人,這就是此刻現狀。

吏部當然願意多府,大家都能升官,吏部也少被罵幾句。

刑部尚書俞士悅左看看右看看,六部怎麼又只剩下自己未能表態了?

他趕忙說道:“陛下啊,臣也支持造船!”

至於原因,俞士悅一時間不知道從刑部的職能上怎麼論述此事,他想了想說道:“從社會安定的角度來看…總之,臣就是支持。”

人地矛盾會造成許多的衝突,尤其是一些羣體事件,會給刑部造成極大的困擾。

每年夏秋二稅,武裝抗稅,此起彼伏,開海、造船、開荒對於緩解人地矛盾,減輕惡性案件,都有極大的意義。

俞士悅只是一時情急,嘴笨不知道怎麼講明白自己的想法,但是他本意上是支持的。

都察院的總憲陳鎰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讓臣去雞籠島吧!”

陳鎰實在是受夠了自己手下這幫蠢貨,他們總是喋喋不休,看不清楚朝中的局勢也就罷了,可是總是招惹不該招惹的人。

先打禮部胡濙,被胡濙噴的滿地雞毛,然後再瞄準了吏部天官王直,被一個禮部的小小侍讀學士,反將一軍。

陳鎰覺得自己還是去地方辦點實事的好,做這個總憲,如坐鍼氈。

無論是誰坐到了總憲的位置上,總是會由衷的說一句:不當也罷!

陳鎰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新闢之地,一定需要治水,修建水利,臣在張秋治水,又到河套治水,有治水經驗,臣去了雞籠島,不出三年,臣就給陛下開闢千里良田!”

新闢之地必然興修水利,陳鎰說的很有道理。

朱祁鈺看着羣臣都表態了,確定了造船的必要性,甚至陳鎰都打算親自去地方做巡撫總督了,用實際行動倆支持造船。

朱祁鈺看向了金濂說道:“金尚書,戶部的船匠冊,有多久沒有重新補錄了?當年太宗文皇帝打造大明水師的時候,在冊住坐工匠就有兩萬餘名,不在冊服徭役的大約有一萬餘人。”

“二十八年了。”金濂思索了一下,嘆了口氣。

如同五十年未曾更新的富戶冊一樣,船匠冊已經二十八年未曾更新了。

永樂六年設造匠冊以便清勾,在冊工匠共包括艌、箬篷、竹匠、索、船木、鐵匠等,共計兩萬餘人。

比如蘇州府長洲縣共有五百二十三名,艌匠二百七十名,箬篷匠七十八名,竹匠八十六名,索匠四十三名,船木匠二十一名,鐵匠二十五名。

這兩萬餘人可是兩萬戶的住坐匠,每年光是給銀就超過了九千兩、三十萬石米。

“木則杉、楠、鬆、檀、雜木,竹則青竹、貓竹、筀竹、笪竹,鐵則切鐵、鋼鐵、建鐵、新釘、黃釘、釘坯、鐵線、鐵砧、鐵條、篙錯、秤鉈,這些咱們大明的能造嗎?”朱祁鈺看向了石璞問道,石璞從開封府回京述職,朱祁鈺留他參加鹽鐵會議。

石璞無奈的說道:“不能。”

二十八年未曾開海,大明除了失去了工匠,還失去了產業鏈,怎麼造?拿着圖紙,按圖索驥,只能找到蛤蟆,找不到千里馬。

朱祁鈺又看向胡濙開口問道:“胡尚書,正統九年,稽戾王下旨讓郭琰造船,提領八府造船,現在郭琰人在貴州,當初的工匠們作鳥獸散,胡尚書,人心價幾何?”

щщщ● TTkan● C〇

胡濙搖頭說道:“人心無價。”

正統九年造好了一百二十條船,最後卻是被所謂民變付之一炬,工匠後來都散了,人心一散,朝廷再開口造船,哪有那麼容易?

多少船匠給私家造船,不比給你公家造船來的安全?至少私家造船不會發生民變,大火燒船之事。

朱祁鈺看了一圈,無奈的說道:“朝廷已經失去了造五千料封舟、寶船五類的能力,這就是二十八年的果。”

寶船共計六類最大的那一艘叫封舟,通常是五千料,九桅十二帆,滿載排水量約兩千五百噸。

剩餘五種,按照使用用途不同,從一千五百料到兩千五百料不等,也就是排水量從七百五十噸到一千五百噸。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旗艦特里尼達號,不過一百一十噸。

大明已經失去了造一千料以上大船的能力,最大能造的不過是四百料的戰座船,是專門海上作戰的戰鬥艦。

大明自己閹割了自己的造船能力,有人在製造這種風力,阻攔朝廷開海,甚至不惜製造民變。

大明失去了無敵艦隊之後,這些鼓譟風力之人,尤其是海商,並沒有得到好處。

因爲航路被堵塞,海盜變得猖獗、倭寇開始氾濫、藩屬不臣之心之行比比皆是。

海盜倭寇甚至在琉球國的首裡城,製造了一場火併。

朱祁鈺繼續說道:“永樂六年,太宗文皇帝下旨領遮洋海船漕運八十萬石至北衙,走會通河、衛河以平地漕船轉運,永樂十年再增漕糧一百萬。”

“宣德五年,五百遮洋船至淮安廠修理,不果,再至臨清廠修理不果,至龍江造船廠修理不果,各回原衛修理。”

“正統元年,九歲的稽戾王下令,造船旗軍不與操守之事,歲運遮洋海船於本處修理。”

“正統三年至正統五年,焚燬破舊船,龍江造船廠九塘僅剩七號塘。”

“正統十年,稽戾王下令,不給人匠工辦、軍餘工辦、減存料辦稟給。”

減存料,就是負責造船倉庫等民夫勞力。

正統十年,因爲想要下西洋失敗,稽戾王直接停了稟俸,轟轟烈烈的永樂造船活動,徹底畫上了句號。

現在想起來造船了?早幹嘛去了?

把一盆水潑出去,很容易;把潑出去的水收回來,卻很難。

殺死一個人,很容易;讓死亡的人重新獲得生命,根本不可能。

破壞總是比建設容易。

從明仁宗開始到稽戾王,這二十八年的時間,終於將當初建設的毀的一乾二淨。

朱祁鈺說完了,整個會議室內一片沉默,安靜到了極點。

陛下所說的都是實情,正統年間的事兒,他們大多都是親歷者,現在想要重新建設大明造船業,比當初永樂年間更加困難。

因爲人心已經完全散了,還想着開海的基本都是孤魂野鬼,也沒有那個條件了。

朱祁鈺看着羣臣,平靜的說道:“造船可以,錢不是問題,戶部沒有銀子,朕有的是。”

“可是怎麼造?”

“木材用什麼?工匠從哪裡找?廠建在哪裡?造多少?造什麼?這都需要細細商量纔是。”

鹽鐵財經會議第一次如此的安靜,陛下說了現象,也說了問題,更找了具體的原因,現在是解決方案的討論了。

于謙看着衆人都不說話,開口說道:“陛下,其實沒想的那麼糟糕,比如最棘手的船匠之事,陛下下旨號召船匠到造船廠做住坐工匠,自然就有船匠了。”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看着于謙,因爲于謙說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話。

什麼叫做自然就有了?難不成真的有一聲令下,華夏十萬工匠紛至沓來的事情發生?

“真的嗎?”朱祁鈺疑惑的問道。

于謙點頭說道:“真的,陛下下旨之後,送死的事兒,都有人做。”

“正統十四年十月出,瓦剌破紫荊關入京畿,臣上奏要出城守戰,二十二萬人都出城,駐紮在了城外民舍。”

“景泰元年正月,聞瓦剌再度南下戰宣府,潁國公楊武襄楊洪下令組建墩臺遠侯夜不收,陛下賜飛魚服,二百八十二人應徵,夜不收哨,深入虜營。”

“現如今夜不收已有三千餘人,依舊散在草原上,韃靼、兀良哈不敢南下,因爲一旦南下,這三千夜不收就會把他們的後方攪成一鍋粥。”

“景泰三年南衙叛亂,貴州九溪十八洞,就連羅炳忠這樣的舉人都去了貴州,至今四勇團營仍在貴州。”

“陛下,工匠之事勿慮,定策之後,自然會有。”

于謙舉了很多的例子,這一件件一樁樁,無不在說明一個問題,朱祁鈺手中的聖旨,重若萬鈞。

于謙總結性的說道:“陛下,木料、選址、營建這類的事,自然要細細商定,唯獨人的事兒,不用當做顧慮。”

“從古至今,就有爲義不苟合之人,有位不苟尊之人,有持節守正之人,有卑身賤體之人,有夙興夜寐之人。”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一朝舉臂,復國、雪恥、亡恨誒。”

最後一句是《帝姬怨》中的最後一句,當初朱祁鈺在太常寺聽唐雲燕唱帝姬怨,只聽到了一半,未曾聽完。

當初于謙從巡查邊方回京,老馬死在了路上,他將馬肉分而食之之後,就唱過一次。

于謙感慨萬千的說道:“這一類的人,就是現在又何嘗少呢?”

“說是禮崩樂壞,說是人心不古,說是善名歸己惡名歸上,說是貴己自私,不肯損一毫,說一部分人則可,若是說大明億兆之人,皆是如此。”

“臣不信。”

“陛下信嗎?”

朱祁鈺搖頭說道:“朕亦不信。”

于謙這麼個人,活生生的例子,就在這擺着呢,若非朱祁鈺本人給力,于謙心力早就熬幹了。

朱祁鈺有點愕然,他其實最擔心的就是工匠問題,爲此翻了很多的文牘,結果於少保說不用擔心,自然會有。

而且說的還很有道理。

“然也。”于謙的話說完了。

他的意思很明確,不需要擔心工匠的問題,只要陛下是真的要做這件事,工匠反而是最不用擔心的那個。

朱祁鈺十分確信的說道:“但是,越是忠貞之臣民,朕越是不可辜負之。”

保護夜不收重要,還是長洲詩社的兩個筆桿子蘇平蘇正重要?

朱祁鈺在這件事上,始終拎得清,既然是重建,既然工匠不缺,那就得給待遇、給榮譽、給勞動報酬、給優待。

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二十章 登基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
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二十章 登基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