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

朱祁鈺要把南直隸給拆了。

這件事本身,在永樂年間就曾經提到過,但是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後,這件事便不了了之。

朱棣遷都的原因十分的複雜。

朱棣在北衙住久了,不願意在南方住着;有南衙的人越看越是厭惡,不順心;有北方的軍事威脅極爲嚴重,不得不北上。

遷都是既定事實,遷都後的第一個夏天,永樂十九年四月庚子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三殿天火焚燒。

朱棣召集羣臣文武。

這個時候,天人示警的風力立刻開始了。

先是翰林院侍讀李時勉、侍講鄒緝等人言辭上書,是有地方官獲罪於天,招致天火。

朱棣下旨讓都察院、吏部天下大計。

而後是都察院的風憲言官,開始以御史何忠、徐瑢、鄭惟桓爲主,說是不是陛下修北京城,窮盡民力導致天怒?

這個說法被朱棣採納,朱棣下旨永樂十七年以前拖欠稅糧、課程、鹽課、馬草等項,及十八年被災田地糧草,悉皆蠲免。

朱棣是可以商量的。

既然天人感應、回遷南京的風力形成了,朱棣就按着朝臣的意思,監察大計天下百官,蠲免拖欠稅賦等等。

但是這不是朝臣們要的。

而且給了朝臣們一個錯覺,那就是朱棣好說話。

從討論三大殿着火之事,逐漸變成了討論永樂年間施政,是不是有誤。

比如說屢次北伐,收穫寥寥;比如南下西洋,朝廷用度無數,盡歸內帑是不是有點有傷天和;比如營建北京,民生凋零。

都察院、翰林院、六科給事中、禮部開始聯合起來!不斷連章上書,逼着朱棣,想讓朱棣下罪己詔。

陛下啊,你改悔吧!

皇帝一旦好說話,那朝臣就要騎到皇帝的頭上,肆意妄爲。

禮部主事蕭儀上書:「遷都後諸事不便,且棄絕皇脈於孝陵,有違天意。」

朱棣人老耳順,聽不得難聽話,直接下旨賜死了蕭儀,開始了對朝堂的高壓梳理。

永樂二十一年七月,朱棣廷議拆借南直隸,反對的聲音很大。

因爲朱棣當時認爲回遷南京的風力,來自於南直隸龐大到極點的地域,而且極爲富碩,他們形成了一種成體系的合力。

但是朱棣的拆分南直隸的動作,並沒有貫徹下去。

回遷的風力也很大,大明定都南京應天府已經數十年,定都北京纔剛剛一年有餘。

朱棣本來打算限定科舉人數,調任地方官員,調整六部尚書等等手段,推行自己的政令。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龍馭上賓。

朱高熾登基,開始了回遷南京之事的準備。

朱高熾首先收回了北京京官的所有印綬,重新刻制,北京禮部尚書胡濙的印綬變成了:北京行在禮部尚書。

而後朱高熾開始收回五城兵馬司的巡夜火牌,加“行在”二字再放。

還都大戲,正式拉開。

但是朱高熾的身體不太好,在位一年病逝,這還都之事,不了了之。

隨後朱瞻基登基之後,再次收回印綬,恢復了永樂舊制。

朱棣認爲還都風力起於南直隸,這不是空口白話,比如徐有貞、俞士悅他們把自己的家眷就送往了南京,並且力主南遷。

大明的南北之爭,從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大案始、到永樂十九年的遷都之事,再到土木堡之變後的黨爭,一直持續到了齊楚浙東林黨爭。

大明的南北的黨爭之劇烈,堪比宋朝祖宗之法與革故鼎新的黨爭。

朱祁鈺此時說拆掉南直隸,並非臨時起意,而是自永樂年間至今,一個懸而未決的話題。

哪怕是真的要南遷南京城,南直隸,還是太大了。

朱祁鈺繼續開口說道:“十七府富饒之地,皆歸南京管轄,稅糧、課程、鹽課等項,最多的就是南直隸。”

“朕沒打算今天說要拆,明天就立刻分家,朕只是拿出來,詢問一下,說說大家的想法。”

于謙嘆息,陛下在南京城打魚收穫滿滿,但是顯然不滿足於僅僅收穫叛軍人頭,勢要豪右之家家產、鉅商富賈被逼到自殺,而是還要繼續釣魚。

釣什麼?仕林。

陛下在北京城一直釣不到魚,到了南京,這算是釣魚釣上癮了?

“陛下拆!”李賢振聲說道:“臣來上奏,這罵名臣來擔!”

李賢前段時間和陛下討論過私權和公權的問題。

南京是留都,但已經是切實的地方了,南直隸這麼大,集合了十七府天下最富饒之地,形成的私權合力,連陛下都爲之側目。

不拆了它,陛下回京,他李賢要是被留下來,梳理南衙留都諸事,根本玩不轉!

雖然李賢學了陛下很多手功夫,但是他不覺得自己學到了精髓,甚至不覺得自己能使的出來。

學是學會了,用就有些麻煩了。

拆了好!

拆了管理起來,地方官狗咬狗、一嘴毛,他在其中拉打的餘地,便會增大。

李賢恨不得陛下能直接拆成十七個府,每個府都設三司,這些府臺衙門們,最好能跟諮政院吵架一樣。

當然李賢也知道那根本不可能。

朱祁鈺笑着說道:“李愛卿同意拆呀,朕還以爲你會反對呢。”

袁彬一直盯着李賢,想要用李賢的大好頭顱換一塊功賞牌,可惜了,李賢第一個跳出來支持拆分南直隸,這一杆就空了。

釣魚不易,陛下嘆氣。

李賢的立場還是一如既往的認爲自己是個京官,站在了朝廷的角度思考問題。

南直隸的龐大,甚至到了臃腫的地步,讓李賢在僭朝爲官的時候,就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他想不到好主意,但是陛下的主意多啊!

魏國公徐承宗咬了咬牙說道:“拆吧,臣以爲拆分之後,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再像如此聯袂生事,也不太容易了。”

這次叛軍、勢要豪右、富商巨賈,給徐承宗帶來了極大的心裡陰影。

寵妾被五馬分屍於鳳陽城下,三王被斬首於天地壇,送於紫金山安葬,幾千顆人頭落地。

勢要豪右之家依舊要給陛下一點顏色看看!最後被陛下一窩端在了媚香樓下。

結果寒潮至,天大雪,立刻把富商巨賈的貪慾心給勾了出來,結果最後落得個南湖煤炸掩,秦淮江水溺的下場。

他只是個魏國公罷了,陛下沒打算把他弄到北京去,他還要在南京生活。

他害怕了。

雖然拆了他的權柄,甚至是地位都有所下降,但是安全。

這麼多天來,他一直生活在忐忑不安之中,每天醒來,先摸摸自己的腦袋在不在。

朱祁鈺又看向了李賓言,這個有點直言的臣子,似乎有話要說。

李賓言想了想說道:“臣一個山東巡撫,臨時調任南京做吏部侍郎,臣以爲,拆了好。”

“朝中有鄉黨風憲言官形成風力,本身這是個比較麻煩的事兒,還是陛下有主意。”

李賓言是御史出身,御史什麼德行,他太清楚不過了。

鄉黨乃是同榜出身第二大結黨的源頭,南直隸如此龐大,讀書人極多,中舉、考中進士的更多。

李賓言對朝中結黨之事,深惡痛絕。

任何一個秉持六正六邪的臣工,都不願意看到朝中結黨橫行與朝野。

朝堂天天吵架,那還怎麼治理大明呢?

于謙一直在寫寫畫畫,他坐直了身子問道:“陛下,南京應該保留其南都地位,但是臣以爲設三司爲佳,南京六部衙門不設,但是三司、巡撫,應掛北京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書印綬。”

“授京官,任地方。”

“淮安府、蘇州府、徐州府、揚州府等南京以東,合併爲蘇州省,設立三司。”

“廬州、鳳陽、滁州、安慶、徽州府等南京以西以南,合併爲鳳陽省,設立三司。”

“鳳陽府太大了,應該再設淮北、淮南兩府。”

“臣大概畫了個大概草圖,還請陛下過目。”

于謙懶得說自己同意不同意,直接開始着手拆了,陛下都說了要拆,這餌鹹鉤直,誰會上這個當?

朱祁鈺拿起了于謙畫的大概草圖,點頭說道:“國家之制這方面,還是於少保有見地,費心了。”

“先把松江府單獨劃出來,朕打算在松江府設立松江市舶司。”

松江府,就是長江口的上海灘。

這裡是天然的港口,如果開海,松江府勢必要單獨劃出,長江這條大明的主幹道,是必要利用起來的。

于謙拿過來草圖,看了許久說道:“臣明白了,陛下聖明。”

松江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謙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它和寧波市舶司並不衝突。

朱祁鈺笑着說道:“那就送北京,讓六部商議此事,然後推介各省三司主事,朕希望在走之前,這件事能辦完。”

朱祁鈺甩出去了第二杆,他離開了順天府,也不知道順天府是否絕對忠誠,用這餌料試探下,有收穫最好。

沒收穫也沒事,朱祁鈺是不會承認自己甩過杆兒的。

朱祁鈺收起了草圖滿是感慨的說道:“朕很欣慰,南京城的百姓們信任朕,也信任大明的朝廷。”

“朕張黃榜,告訴百姓,煤炭充足,價格低廉優質,等到天放晴就開始調節放煤。”

“他們信朕的話,等到了朕的廉價煤。”

“這種信任,來自於大明王師鐵一般的紀律,來自掌令官們孜孜不倦的宣諭,也來自於大明臣工們的高效,朕代表大明的列祖列宗和的大明的天下黎民,感謝在座,和依舊戰鬥在第一線的所有人。”

“馬上過年了,朕決定。”

朱祁鈺作爲大明皇帝,自然有資格代表大明黎民表示感謝,他的執政始終是民爲邦本,一切的政策延伸,都是以這四個字爲基點展開。

朱祁鈺剛說完,所有人都坐直了身子,陛下每次說決定的時候,都是大事要事。

朱祁鈺看着緊張的衆人,笑着說道:“放鬆些。”

“朕決定,大明平叛大軍,每人給五枚銀幣,掌令官每人七枚,大明的臣工四品以下每人三枚,四品五枚,以此類推,作爲年節,讓大家過個好年。”

賺大錢了,自然要每個人都分一點,雨露均沾。

皇帝有的時候,必須要獨,哪怕被罵作是獨夫國賊,也要獨一些,但是有的時候,也要適當的團隊一點。

此次南下平叛,所有人都很辛苦,甚至襄王朱瞻墡在北衙也很辛苦。

但是朱祁鈺卻是極爲輕鬆,他遊山玩水,等待大軍敲碎了叛軍的牙口,才晃晃悠悠入了京師。

雖然這兩個月他很辛苦,處理考成國事,但是所有爲平叛做出貢獻的人,都應該有恩賞。

賞罰分明,方纔能夠有序。

朱祁鈺給這筆錢,是額外的年終獎,軍功賞和功賞牌乃是規定內。

出塞作戰,給一兩銀子,三鬥米就出徵這種事,朱祁鈺真的做不出來,他怕軍隊譁變,把他的腦袋摘了,大喊一聲:天子寧有種乎!

于謙露出了一個笑容,他還以爲陛下又決定幹大事,原來是放賞,他俯首說道:“謝陛下隆恩。”

“臣等謝陛下隆恩。”

朱祁鈺繼續平靜的說道:“此次平叛已經取得了初步的勝利,證明了大明不僅僅會馬上打天下,還會下馬治天下。”

“沉重的打擊了投機者的囂張氣焰,也讓所有投機者深切認識到與朝廷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讓御製銀幣和景泰通寶,不僅僅是北衙之物,也逐漸成爲天下之物!”

“我們在軍事、政治和財經事務上的勝利,讓官冶所、貨幣政策、財經事務政策等景泰新政,可以有序展開。”

“爲大明中興,開創治平之世,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于謙呆滯的問道:“陛下,只是初步勝利嗎?”

初步勝利、階段性勝利、完全勝利,是三種不同程度的話術,來自於陛下的口語表述。

但是這已經打到了這個地步,只是初步勝利嗎?

那想得到陛下完全勝利的評價,該有多難?

朱祁鈺點頭說道:“兩廣依舊在叛亂,湖廣只是打下了長江以北。”

“長江以南,依舊是一個謎題,保定伯樑珤之死,至今還在查補,征伐之後,如何治理,也是我們重要的工作。”

“朕與諸君共勉,爲大明中興,砥礪前行!”

諸多臣子趕忙俯首說道:“臣等願爲大明盡忠竭力!”

于謙滿是感慨,陛下對勝利的標準和要求極高,顯然是不滿足眼下。

大明正走在中興的路上。

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的大明,纔算是大明的巔峰,中興,依舊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衆多臣子離開了南湖別苑,于謙和李賢卻留了下來。

李賢還有十四問,只問了四個問題,他還有十個問題。

李賢俯首說道:“臣大約弄明白了勢要豪右和富商巨賈們的立身之本,這和臣問的問題有關。”

“哦?”朱祁鈺頗爲驚訝的看着李賢。

如果李賢真的搞明白了勢要豪右、富商巨賈的立身之本,就可以用手段挖向他們的根基了。

李賢的發言越來越危險,朱祁鈺可以寬宥他的身不由己,但是這些食利者,定然會把李賢碎屍萬段的。

“他們的立身之本是什麼?”朱祁鈺坐直了身子,十分好奇的問道。

李賢深吸了口氣十分確信的說道:“成丁。”

朱祁鈺認真的想了想說道:“你考慮下跟朕回京師吧,朕很懷疑朕剛離開南京城,你就會背後中十七發火銃自殺身亡。”

“爲什麼是十七發啊?”李賢疑惑的問道。

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904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88章 康國公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十三章 拿去!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
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904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88章 康國公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十三章 拿去!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