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

論天命,襄王能不知道誰纔是天命所歸?

甭管陛下的身世是什麼,當下陛下坐在那個位置上,就是毫無疑問、無可置疑的大明皇帝,是先帝血脈。

這種風言風語造皇帝的謠言,能打擊到陛下的威信嗎?

不能。

羅炳忠知道,朱瞻墡知道,朱祁鈺知道,大明那幫深諳朝堂政斗的大明朝臣們,自然也清楚,他們之所以要如此造謠,完全是爲了砍掉陛下的一條胳膊,大明尊貴的襄王殿下。

如此一來,在太子仍然不能主持朝政之前,大明的皇帝就得乖乖的待在皇城裡,哪裡也去不得了。

這還是陛下南巡之後的後遺症,對付不了陛下,還對付不了你一個襄王殿下?

朱瞻墡慢慢坐下,眼睛微眯着思考了起來。

羅炳忠有些焦急的說道:“這都火燒眉毛了,殿下怎麼又不急了?這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不急。”朱瞻墡老神在在頗爲淡定的說道:“陛下又不是建文君,有那麼好糊弄的嗎?”

“孤相信陛下,正如陛下相信孤。”

要說建文君爲什麼丟了天下,還要跟朝中一羣文臣妖言惑衆有極大的關係,當然做決定的是建文君,他是第一責任人。

說起來靖難之役,其實總結來說就很簡單。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君登基,第一年還沒改元,建文君就在各大文臣的勸導下,開始對叔叔們下手,一年時間不到連削五王,燕王開始造反,從建文元年打到了建文四年。

這四年時間裡,燕王屢戰屢勝,接連消滅太子府的主力數次,最後在建文三年末南下,建文四年進了南京登基爲帝。

但在建文三年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料到太子府會敗,燕王會勝,因爲燕府在以一地打一國,歷史告訴所有人,這樣的造反,絕對不可能成功。

這種歷史教訓和預估是對的。

燕王府消滅了那麼多次太子府主力,到了建文三年,建文君再次陳兵數十萬在真定德州,形成了鉗形攻勢,準備來年繼續征伐燕府,並且徹底平定燕府逆賊。

這個時候南京城裡,又流傳燕王戰敗北歸,建文君召回了徐輝祖,導致靈璧之戰太子府大敗,最後軍心渙散之下,燕王便進京稱帝了。

開始的時候,是這幫傢伙在搖脣鼓舌,削藩是應該的,太宗文皇帝也削藩,甚至還搞藩禁,但是沒有建文君這種削法。

結束的時候,仍然是這幫傢伙在搖脣鼓舌,擔心將領兵權過重威脅社稷安定,該有的制衡也是應該,可是這幫不懂兵的文臣們,直接糊弄着建文君把征戰的主帥給招了回去,就只能說是愚蠢了。

軍事行動,仍然要搞政治操弄,結果就是戰敗。

朱瞻墡急嗎?他真的不急。

因爲陛下不是建文君,這種鼓譟聲勢,鼓譟半天,看看到底是害了他襄王,還是害了這幫長舌鬼。

“這怎麼能不急呢?”羅炳忠聽到了襄王的一頓分析之後,直接就慌了神,結果自己的殿下,卻是處事不驚,似乎是勝券在握。

朱瞻墡伸出了一根手指說道:“他們這招啊,就叫無中生有,一般情況下,他們這樣鼓譟聲勢,孤只有兩種應對方式。”

“第一個是上書陳情,可是一個繞不開的結兒就在這兒,你沒什麼心思,上書陳什麼情?”

羅炳忠忙不迭的點頭說道:“可不是嗎?要是問心無愧,何必陳情?既然陳情必由因果,有因必有果。”

“朱瞻墡伸出了第二根手指說道:“第二個應對就是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但是這樣一來,陛下又該犯嘀咕了,這皇叔咋回事兒?都鬧到傳聞要造反了,也不上個奏疏陳情,這是打算真的造反了嗎?”

“這心裡越是犯嘀咕,就越是猜忌,越是猜忌,就越犯嘀咕,這嘀咕久了,就成了心病,這要是成了陛下的心病,孤這襄王直接自縊,還體面點。”

“對對對,這幫孫子可真的是太損了,殺人哪裡要用刀!這上嘴皮下嘴皮就這麼一碰,咱們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羅炳忠一臉喪氣的說道。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種陰損的招數,實在是有些無法應對。

朱瞻墡靠在椅背上,臉色越來越是淡定的拿起了一本《論世界帝國》,這本書可是讓朱瞻墡頗爲喜愛,當然他看的是查找-替換版本,三經廠將書中羅馬換成了大明,沒有任何邏輯錯謬之處。

在朱瞻墡看來,這本書,寫的很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才符合朱瞻墡心中帝國的模樣。

大明具備了世界帝國的必要條件,能不能成爲世界帝國,還是得看陛下有沒有雄心壯志,得看陛下能不能完全掌控朝局。

朱瞻墡笑着說道:“那是一般情況,可是咧,咱們這位陛下啊,他不是一般情況,所以可以直接採用第二種法子。”

羅炳忠不明所以的說道:“怎麼不一般?”

朱瞻墡笑着說道:“陛下哪有功夫嘀咕孤想幹什麼,陛下在京師整天忙的腳打後腦勺,京宣馳道在修,官道驛路在平整,徐有貞在疏浚河道,各地官廠、各地掌令官通過通政司遞奏疏,就這些,處置起來,何其繁瑣?”

“孤講的這些還是景泰朝的新政,還有案牘勞形。”

“泰安宮裡的妃嬪都望眼欲穿,連爭寵的心思都沒了,陛下還有功夫嘀咕孤在大寧衛幹啥?有那個功夫陛下還不如回泰安宮。”

“錯非孤在大寧衛這裡撐不住了,連滾帶爬滾回京師去,否則陛下,不會猜忌孤的。”

“再有,陛下是個光明正大的人,要是心裡翻疑惑,就會下旨直接問,不搞那麼多的彎彎繞繞,陛下問,那孤說沒有,陛下也會信。”

朱瞻墡有這個自信,因爲他相信陛下就像陛下相信他一樣。

他十分清楚,陛下是知道他對寶座沒有絲毫的企圖心。

朱瞻墡對寶座但凡是有一點點的企圖心,就應該在景泰三年,在陛下親征南下平叛、他在京師監國,他離寶座最近的時候,在北衙造反,和南衙一起,南北夾擊,給陛下來一個兩面包夾。

朱瞻墡整天坐在小方凳上監國,距離寶座只有一步之遙。

可是這一步,就是天塹,是天時地利人和,是天命。

其實那時候,叔侄二人也不是很信任,朱瞻墡鬧到自己生病也不想監國,陛下也曾經派遣唐興回到了京師,看看情況。

但是朱瞻墡在景泰八年再次監國之後,陛下就沒有派親信回京。

這是信任,也是朱瞻墡的底氣。

“孤一個聖眷正隆的世襲宗親,還怕一羣小鬼?任由他們鬧,看看誰倒黴!”朱瞻墡底氣十足的說道。

朱瞻墡的底氣不是宗親,是聖眷正隆,他爲大明立過功,就是被冤枉了,也能見到陛下。

“殿下高明。”羅炳忠心服口服的說道,想用襄王殿下的腦袋換奇功牌,怕是一輩子都換不到了。

“見過殿下,聊什麼呢?”楊俊龍行虎步的走了進來,身上乾乾淨淨,但是仍然帶着一股濃郁的血腥味,還有滿身的煞氣,即便是楊俊在笑着說說話,但仍然讓人感到膽戰心驚。

這種煞氣,是剛剛殺完了人。

羅炳忠打了個哆嗦,他聞到的不是血腥味,是煞氣,也不怪朝臣們整天惦記着興文匽武,整天提着刀四處殺人的機器,誰不害怕?

“稟昌平侯,朝中有人說殿下在大寧衛準備效仿燕王事謀大逆,殿下說不用管,看誰先倒黴。”羅炳忠總結性的說道。

楊俊聽聞也是一樂,笑意盎然的說道:“哦,確實不用管,要有人跟我說襄王要造反,還不如跟我說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話還靠譜些。”

襄王搞造反,應該走宮變路線,而不是走軍變路線,軍變那都是軍頭才能玩的東西,而且至少得有點軍事天賦,能跟官軍打的有來有往,纔有一線之機。

襄王真的要造反,在京師搞宮變這條路線更合適。

但是在京師搞宮變,得瞞得住陛下的耳目,不能讓陛下知道。而且還得自己的手下,不能抱着領奇功牌的打算把襄王給告了才行。

“我也是聽到了這樣的傳聞,說陛下宣德三年到宣德十年一直住在宮外。”楊俊十分確定的說道。

這股風力之大,就連在塞外剿匪的楊俊都聽聞了。

朱瞻墡是這一系列事情的親歷者,他解釋道:“其實當初也是有原因的。”

“宣德三年陛下出生的時候,宮裡正鬧着廢后的事兒,彼時孫太后和恭讓章皇后胡善祥各顯神通,陛下要是住在宮裡,吳太后又是漢王府罪眷出身,怎麼可能護得住陛下呢。”

這就是真相,宮裡鬧的正凶,廢掉胡皇后的理由是胡皇后只有公主沒有皇子,孫太后得位在即,有一個誕下皇子的妃嬪,孫太后能饒過吳太后和年幼的陛下?

必然不能。

昌平侯說起了傳聞,朱瞻墡自然要解釋清楚其中緣由。

“真的是見到個縫兒,這幫人都能鑽進去。殿下,今天出了些狀況。”楊俊不再糾結流言,而是開始彙報軍務。

最近一段時間,草原頻頻異動,楊俊今日去剿匪之後,就開始不斷的收縮兵力,這是在攢勁兒,拳收回來,打人才疼。

“兀良哈部很幸運,在永樂年間,他們站在了勝利的那一邊,也很不幸,他們是永樂年間的戰勝方。”楊俊說了一段很奇怪的話。

永樂年間兀良哈部組建了朵顏三衛隨着文皇帝南征北戰,成爲了勝利者,在草原上稱王稱霸,這是兀良哈部的幸運。

可是隨着大明的興文匽武,兀良哈當初的戰勝方變成了了一種悲劇。

這些年,兀良哈部過得日子很不好。

朱瞻墡、羅炳忠都能夠理解楊俊的說法,他們已經在大寧衛這裡主持王化多年,對兀良哈部的朵顏三衛的境遇知之甚詳,他們的草場被奪走,他們的牲畜被劫掠,他們的女子被戕害,他們的壯丁被屠殺。

那大明已經開始王化韃靼,那麼兀良哈三部的日子好了嗎?好了一點,也就一點點。

至少大明軍在大寧衛,等閒之下,沒人敢劫掠兀良哈部了,但是大明也沒有給兀良哈部更多的優待,而是一體王化。

朱瞻墡的面色有些冷厲的說道:“永樂九年,文皇帝下敕諭三衛衆曰:昔,兀良哈之衆數,爲韃靼抄掠,不能安處,乃相率歸附,誓守臣節。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窮,設福餘、朵顏、泰寧三衛,授爾等官職,律各領其衆,臣屬既久,後竟叛去。”

這是朵顏三衛的第一次叛變,在洪武二十一年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滅亡,無主的朵顏三衛投靠大明,太祖高皇帝建朵顏三衛授予官職,安民生息,這僅僅第二年,朵顏三衛就叛了。

朱瞻墡繼續說道:“文皇帝敕又曰:及聯即位,復遣使來朝,朕略其過,加意撫綏,數年以來生聚蕃息,朝廷於爾可爲厚矣。”

“比者爾爲本雅失裡所脅,掠我邊卒,又遣苦列兒給雲馬市,實行窺伺。狡詐如此,罪奚可容?”

永樂元年朵顏三衛再次朝貢,文皇帝對當年事兒不加追究,又授予官職,生聚蕃息,結果到了永樂九年,和韃靼本雅失裡之戰中,兀良哈部不僅爲本雅失裡前驅,還遣了兵馬窺探馬市。

文皇帝對兀良哈三部的敕諭評斷爲:狡詐如此,罪奚可容?

這和大明的主調並不盡然相同,在大明很多人看來,朵顏三衛就是文皇帝當年在塞外養的最兇狠的三條狗。

因爲在很多民間故事裡,兀良哈部甚至是參加了靖難之役,甚至有很多傳聞說,燕王能奪位,完全是依靠韃軍兇狠。

但是這三條公認的狗,反覆叛了兩次,投靠大明不過是爲了兩頭下注而已。

“兀良哈部最近和阿剌知院走的很近,孤當年去過一次和林,還以爲阿剌知院就此能消停點,看來,彼時是實力不足,現在生聚蕃息,覺得自己又行了。”朱瞻墡嘴角抽動了下。

不亮刀子的王化,就不是完整王化。

古代皇帝爲什麼不想搞改革,其實很簡單,搞改革就是給自己找麻煩,只要不亡國,享受不就好了嗎?求月票,嗷嗚!!!!!

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十二章 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推薦幾本書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898章 火併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寫在十月末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
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十二章 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推薦幾本書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898章 火併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寫在十月末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