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

王復的知見障,是因爲他長期生活在大明。

大明是個政治制度十分完善的國度,這種還沒打過就棄地而逃的模樣,他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畢竟他的皇帝陛下,披堅執銳,親自上陣作戰,也要奪得大明京師保衛戰的勝利。

但是瓦剌人不同,而且王復身在和林,居然能夠理解瓦剌人爲何西進,因爲瓦剌人搶不到了。

夜不收有情報顯示,瓦剌人的孩子能活到成丁的不過二十分之一的概率,也就是二十個孩子之中,只有一個孩子能夠長大成人。

而瓦剌人的成丁標準是十三歲。

這種生存概率實在是太低了,所以瓦剌人是僞裝成爲了國家的強盜團伙罷了。

當他們在大明京師城下、宣府城下、集寧城下、河套三城城下,接連敗北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地方可以打劫了。

所以迫於生存壓力,不得不西進了。

西邊的國度好欺負,瓦剌人的十萬大軍,從和林趕至拔都薩萊的路上,一路走,一路打劫,既能保障族羣生存,只要走到拔都薩萊,就能獲得可汗之位。

這是也先的夢想,他已經無法從韃靼部那裡得到可汗之位,只能退而求其次,前往大帳汗國,去取那汗位。

瓦剌爲什麼要跟大明死磕呢?

磕不動,還要崩一口牙,還要被韃靼人和兀良哈人笑話。

就王復整理渠家人的情報中,西域之中有幾大強國,第一個是帖木兒帝國。

但是帖木兒帝國在帖木兒死後,陷入了兒子爭位,已經變成了一盤散沙,根本不足爲慮,他們在宣德年間,也已經恢復了對大明朝的朝貢。

第二個名叫奧斯曼帝國,這個國家曾經被帖木兒帝國吊着打,現在也是整個西域最強大的國度了。

但是奧斯曼帝國傾盡國力,也不過十五萬大軍,這十五萬大軍,其中有近七成的扈從軍,也就是大明朝的民夫隨軍押運糧草、軍備等事。

瓦剌人的軍隊雖然在大明京師城下被磕掉了大門牙,但是這隻消滅過大明精銳京營二十萬人的軍隊,到了西域,那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王復嘆息,他做出了最後的努力,低聲說道:“也先大石!我們就這麼一走了之了嗎?!豈不是讓大皇帝看笑話?”

王復的角色扮演,是一個仇視大明皇帝的文進士,這個角色他演的一直很像。

瓦剌人跑了,他怎麼能拿到奇功牌?

但是大勢所趨,不是他逞口舌之快,就可以說服的。

他嘴皮子再厲害,也無法變出人口、牲畜、糧草等物,讓瓦剌人維持到大明朝大軍至,把他們徹底打敗。

賽因不花也不能,所以,王復阻止了幾次,都無法攔住瓦剌人逃跑的道路。

也先裹了裹大氅,他的歲數大了,常年征戰,渾身的傷病,他已經等不到脫脫不花改悔了,他現在對汗位的渴求已經超過了過往任何的時候。

他略微有些歉意的說道:“辜負了你的期盼,我很抱歉。”

在也先的視角里,王復是一個很能幹的人,作爲一個讀書人,卻是不畏嚴寒,始終親自到各種地方,親自勘驗之後,纔會作出諫言。

而且這些諫言非常有利於瓦剌人的防守。

王復是個盡職盡責的人,內政處理的井井有條。

無論從何種跡象表明,王復都是一個言行合一的人,說到了做到了,但是王復的野望他無法實現了。

“難道瓦剌人已經失去了長生賜下的勇氣嗎!”王復站起身來,一臉怒其不爭的大聲喊道。

也先漲紅了臉,他在這一瞬間,有留下來跟大明拼一把的雄心!

畢竟有嶺北之戰的例子,如果能夠讓大明軍隊再次折戟沉沙,他也先的聲望將會如日中天!

再稱可汗,誰還能阻止?所有人都得心服口服。

但是也就一瞬間的雄心,也先很快就有些頹然的點頭說道:“是的,我們已經失去了長生天賜給我們的勇氣,一如當初永樂年間,只能像野狗一樣搖尾可憐。”

“甚至去年七月份,我們得到了大明皇帝南下親征的消息,我們當時就在開平衛外,但是我們沒有勇氣再次犯邊了。”

大明皇帝南下親征,當然有防備瓦剌人的佈置。

孫鏜、劉廣兩人率領着大明四威團營,從河套地區,移動到了集寧地區,直到夜不收偵察到了瓦剌人回到和林,通過夜不收、王復、賽因不花的多方確認,才最終確定了北方沒有軍事威脅。

正如也先承認的那般,瓦剌人已經失去了長生天賜給他們的勇氣。

即便是皇帝不在京師,他們依舊沒有勇氣南下。

阿剌知院沉默了許久,滿是歉意的說道:“這都是我的錯。”

無論是集寧的焚城,還是河套地區的燒殺搶掠,都是阿剌知院乾的,這種天怒人怨的劫掠,最終讓瓦剌人再無進入河套和集寧的可能。

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大明的軍隊,還有哪些過去對他驚恐萬分的百姓,現在都成了他們的敵人。

王復坐下,閉目良久說道:“也先大石把我留在和林,是不信任我嗎?”

也先連連擺手說道:“並沒有不信任資政大夫之意,王資政何出此言?”

也先十分信任王復,因爲王復真的很厲害,無論是從國家之制還是制定朝綱,都比他們這羣草原上的蠻子,要強多了。

王復面色平靜,深吸了口氣說道:“那爲什麼也先大石西進,不肯帶上我呢?是準備拿我當賀禮,送給大明對嗎?”

“這很合理,大明軍隊至和林,看到了沒有多少守軍的和林,必然憤怒,當大軍看到了我,也好有個交待,對吧。”

王復這番話,看似在說自己,其實在挑撥離間,他王復都是一個棄子,那和林龍庭留守的阿剌知院,也是一枚棄子。

果然,阿剌知院聽聞此言,立刻面色鉅變,都已經西進了,他留在和林,不就是棄子嗎?

給大明皇帝泄憤用的棄子啊!

也先立刻說道:“當然不是!”

“和林乃是我蒙古龍庭之地!每年到了秋天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龍庭來進行祭祀,所以,當然要有留守。”

“而且,我以爲王資政不願意前往西域,畢竟太遠了。”

每年秋季回到和林祭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情報,是王復之前從未得到過的消息。

王復雖然依舊滿臉平靜,但是他看了一眼阿剌知院的臉色,確認了這個消息是真的。

這就夠了。

只要在瓦剌人回到和林的時候,給他們致命一擊!

王復搖頭說道:“我願意隨大軍前往拔都薩萊,我們等到大明衰弱的那一天,再給大明迎頭痛擊!”

“當我們在西域膘肥體壯之後,再來和大明掰掰手腕也未嘗不可!”

“大明皇帝給我的恥辱,我就是窮盡一生的精力,也要報復!”

“吾與大石同在!”

也先站了起來,連連拍手的說道:“好!好啊!等到膘肥體壯的時候,再回來跟大明掰掰手腕!好!”

也先本來打算西進之後,便不再回來,但是王復給了也先一個巨大的野望!

重整旗鼓,養精蓄銳,等到雄兵再聚,和大明掰掰手腕!

這是也先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畢竟歷朝歷代,無論是匈奴、突厥還會契丹人,西逃之後,都再未曾回來。

但是匈奴、突厥、契丹是被擊潰之後的逃遁,但是瓦剌人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並未大規模的被擊敗,所以,他們西進之後,未必不能回來!

退一萬步講,這也是一塊遮羞布,他可以堂而皇之的和所有西進的中的大軍說:我們今天的逃跑,是爲了明日更加強盛的歸來。

至於到底回來不回來,那不得看情況嗎?

“很好!”也先用力的拍着王復的胳膊,大聲的說道:“很好!”

龍庭議事結束。

賽因不花找到了王復的大帳。

本來王復和賽因不花都被留下了,但是王復幾句話打動了也先,讓也先帶上了王復。

雖然此去萬里,但是王復似乎並未感傷。

賽因不花滿是感慨的說道:“也先不帶着你,是怕把你逼急了,但是你主動說去,他當然樂意至極,到了薩萊,他也需要你,其實沒必要,你立下了足夠的功勳了。”

“只要也先他走了,你摘了阿剌知院的腦袋,把和林之地獻給大明皇帝,足夠換一塊奇功牌了。”

賽因不花可是知道王復這些日子,到底做了什麼。

無數的情報被送回了大明朝,哪裡防禦最爲薄弱,如何完成對和林的合圍,如何徹底將瓦剌人掃庭犁穴,都已經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若非也先迫於生存的壓力不得不西進,等到大明天軍至和林,可以一戰定北。

即便是也先跑了,還有阿剌知院和和林龍庭,這兩樣加起來,換個奇功牌,甚至換個流爵都不是不可能。

“這功勞給你了。”王復滿不在乎的說道:“我的目標是把也先的腦袋獻給大明皇帝,阿剌知院的分量太輕了。”

“跟着他走了之後,他必然對我信任有加,只要他放鬆警惕,我未嘗沒有可能趁機殺掉他。”

一個人影撩開了帳篷,此人名叫王悅。

景泰二年的進士,就是那位主動請命到河套地區的王悅,後來改名爲王越。

王悅和王復,都是弓馬嫺熟之人。王悅在河套待了一年,索性徹底棄筆從戎了,和王復一樣,參加了夜不收。

王悅並非以文進士投靠,而是以王復護衛的身份出現。

即便是賽因不花,都不太清楚王悅的來歷。只知道此人文武雙全,已經是瓦剌講武堂的講官了。

“我和你一起去吧,有事,咱們商量着來。”王悅十分平靜的說道。

王復點頭說道:“好,也先越來越信任我,我正在逐漸控制瓦剌人的印把子,賽因不花你控制他們的錢袋子。”

印把子也好,錢袋子也好,都沒有軍權重要,但是也先對軍權看的太死了。

沒關係,王悅已經成爲了瓦剌講武堂的講官了,正在一點點的控制瓦剌的庶弁將。

這事,緩緩圖之,只需三五年的功夫,瓦剌人會被滲透成篩子。

瓦剌其實正在慢慢的脫離也先的掌控,但是也先完全沒有料到他信任有加的王復,從一開始就是個夜不收。

王復拿出了筆墨紙硯,低聲說道:“我來寫送於朝中的奏疏,賽因不花,以後我們和朝廷的聯繫,可能需要渠家在西域的商路,這就得拜託你了。”

“薩萊太遠了,不是夜不收能觸及的地方。”

“沒問題。”賽因不花深吸了口氣說道。

王復的奏疏,從和林向着下盤營而去,至開平衛送到了宣府,驛卒一路快馬加鞭,前往了會同館。

王復的奏疏,和朱瞻墡從貴州來的奏疏,一起送到了錦衣衛衙門,隨後被盧忠送到了京師講武堂,朱祁鈺的手中。

此時的朱祁鈺剛剛批覆了李賢、唐興、徐承宗的奏疏,他們已經決定在五月份對舟山倭寇動手,準備極爲周全。

朱祁鈺並沒有千里指揮,只是告誡徐承宗等人,萬事料敵從寬。

大明有的是實力,不要因爲輕敵冒進,導致戰敗,用實力去碾壓他們。

朱祁鈺看完了奏疏,用力的一甩,憤怒的說道:“王復這廝,又拐走了朕一個進士!而且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進士!”

“太過分了!”

王悅可是在朱祁鈺夾袋裡的人物,未來最少不得兵部尚書?

這可倒好,陪着王復跑去拿也先人頭了。

朱祁鈺依舊是餘怒未消的說道:“不就是也先的人頭嗎?朕難道不會自己去取嗎?把朕的進士都忽悠走了,朕用什麼?”

“兩人也好有個照應,薩萊畢竟萬里之遙。”興安趕忙勸着陛下莫要生氣。

朱祁鈺依舊有點不滿拍着奏疏說道:“也先多大臉啊!用朕新老兩名進士!南衙僭朝也就拐了朕一個李賢罷了!”

朱祁鈺拿起了朱瞻墡的奏疏,看了許久說道:“皇叔辛苦了,差點就死了。”

“把皇叔的這篇是我、有我、知我三境,發到邸報之上。”

“給皇叔一個頭條的位置。”

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
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