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

朱祁玉的南巡之路,走的並不是非常順利,在朝中,一些福建、江西、廣州府的朝臣們提出了反對意見。

寧陽侯陳懋在大明皇帝要南巡廣州府的做法,也有一些微詞。

不是說朝臣、陳懋反對陛下南巡,而主要是南方蚊蟲過多,容易造成瘧疾、感染等事。

而且被蚊蟲叮咬之後,奇癢無比。

尤其是南方出身的朝臣,更知道這種痛苦。

朱祁玉趕到了福建之前,就得到了太醫院送到南衙的成藥,名叫六神丸。

是由牛黃、麝香、防風、蟾酥、雄黃和白蘚皮六種中藥材研磨成爲細末,用酒化蟾酥後,調勻爲丸兒,芥子大,製備的成藥,使用時研磨外敷,有止癢的奇效。

這個藥方是太醫院根據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六神丸改良而成。

朱祁玉總是覺得這個味道非常熟悉,大概和後世六神花露水一個味道。

福建的官道驛路十分的寬敞,爲了避讓大明皇帝的御駕,官道驛路上只有大駕玉輅在前行,而各個驛站停滿了馬車,等待着皇帝車駕過去之後,再行上路。

朱祁玉看着窗外綿延的棉田,四處都是春耕的百姓,對着冉思娘說道:“正統十三年,安童在興化縣龍紀鄉起兵,從興華縣莆田北上,攻打福州府未果,沿路向北,自古田入建寧府,所郡人遭其慘酷,無一方免者。”

“在正統十四年正月,寧陽侯陳懋平定建陽之後,城中僅剩下三百戶,四百六十一人。”

冉思孃的眼神裡充斥着驚駭,瞪着大大的眼睛問道:“多少人?”

“三百戶,四百六十一人,聞王師至,無不長泣不止。”朱祁玉又重複了一遍。

正統十三年起的福建民亂,是一個悲劇。

民生凋零最後就反應到了十室九空這四個字之上,建寧府建陽縣整個縣城,只有四百六十一個活人。

陳懋在正統十四年正月的奏疏,可謂是字字句句催人淚下,人間地獄不遑多讓。

朱祁玉繼續說道:“至於起兵的那個安童,則是被鄧茂七給殺了,同樣都是民亂,安童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連同樣是造反的鄧茂七都看不下去,追擊至蒲城,將安童斬於城中。”

“但是鄧茂七的軍卒也時有搶掠,千里無男丁耕種啊,白骨累累。”

朱祁玉的車駕在蒲城外的驛站停下,琉球巡撫、澎湖市舶司提舉、左都御史陳鎰;福建巡撫滕昭福建行都司提督軍務、兵部郎中滕昭;左佈政鄒來學;右佈政張斌;左按察胡鑑;右按察林至;福建行都司都指揮使陳釗等等官員,齊聚蒲城,見聖駕至,三呼萬歲,三拜五叩。

朱祁玉下了車駕,示意衆愛卿平身,才伸了個懶腰說道:“這福建,很不錯,比朕想的要好許多許多。”

“在九江府的時候,江西巡撫姚龍就時常抱怨,說江西的百姓都跑到了福建,朕今日剛入蒲城,就看到沿路春耕,着實是讓朕欣慰。”

正統十四年的福建已經被羣雄蜂起給打的稀巴爛,十年之後的今天,則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朱祁玉是個俗人,他就喜歡看到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的樣子,看着就心裡舒坦。

這讓朱祁玉看福建地方官員都順眼了幾分,肯定了他們在這十年的時間裡的成果。

姚龍是從福建巡撫平調到了江西巡撫,在福建的時候,姚龍天天想方設法的挖江西的牆角,等到到了江西,姚龍又變成了想方設法的阻止福建挖牆角,也算是趣聞一件。

從浙江到了福建,朱祁玉就感覺到了大不同。

“承蒙陛下天恩浩蕩,臣等蒙陛下不棄聖恩,方有微末之功,臣等不敢居功。”滕昭這剛站起來又要跪,但是看陳鎰的臉色,最後沒有跪下,俯首說道。

陳鎰掛的是左都御史,也就是都察院總憲的京官銜兒,巡撫雞籠島和琉球三府,主持澎湖市舶司的籌備經營之事,是朱祁玉的肱骨之臣。

這個當年在張秋、靖安河套治水的老臣,蒼老了許多。

陳鎰瞭解陛下,除了一些繞不開的禮儀,陛下並不喜歡朝臣們動不動就磕頭謝恩謝罪,在陛下眼裡,那是無能和推脫責任的表現。

陳鎰比滕昭知道的更多一些,比如他知道陛下有塊參政議政的通政司七品官的信牌,他知道陛下喜歡體察民情,但時至今日,陳鎰依舊不知道,陛下用的什麼評判標準去判斷民生好壞。

朱祁玉的判斷標準非常簡單,他的標準,就是孩子。

如果他到了一個地方,能看到許多的孩子,就表示這個地方的百姓有奔頭,能婚配,能生孩子;

如果這些孩子不是面如菜色,眼睛裡有些靈氣對什麼都很好奇,那代表勉強能吃得飽;

若是這些孩子還有雙鞋,那不得了,那朱祁玉必然要肯定地方官吏爲官一方,做的很不錯,要好好褒獎一番。

朱祁玉從浙江入福建,第一感覺就是孩子變多了。

田間地頭的孩子們,在幫父母幹農活或者嬉鬧玩耍,父親或者母親的背上還揹着一個娃娃。

而且這些孩子看到了大駕玉輅,都是三五成羣的指指點點,大呼小叫,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孩子,腳丫子上都有鞋。

朱祁玉下了車自然是滿面春風,誇福建地方官吏,做的不錯。

“上上一個福建左佈政叫宋彰來着,還是寧陽侯監斬?”朱祁玉看着陳懋笑着問道。

陳懋自然想起了當初監斬宋彰的場景,宋彰搞出了冬牲,激化了福建的人地矛盾,拿走了百姓的最後一口糧食,百姓才揭竿而起。

宋彰是孫太后的堂妹女婿,當時駙馬都尉、陛下的姑老太爺趙輝還遞話兒要救宋彰。

宋彰被砍了腦袋,趙輝自縊死在了北鎮撫司。

“是,那場面,臣至今還記得。”陳懋不勝唏噓的說道。

當時宋彰人頭落地的時候,福州城內還放了鞭炮。

那時候陳懋還記得他收到要監斬宋彰詔書時的感覺,那就是太陽再次升起,豔陽普照大地。

時至今日已經將近九年的時間,陳懋確信,自己當時的感覺,沒有錯。

要說福建地方的官吏有多好,那不見得,但是宋彰作爲左佈政,朝中二品大員,還是孫太后的堂妹夫,最後還是被斬了腦袋。

福建地方官員,在做事的時候,總歸是要念起宋彰的教訓。

建寧府下轄,建安、甌寧、建陽、崇安、浦城、松溪、政和七個縣,因爲這裡盛產竹子,爲造紙提供了豐富的原料,造就了造紙業的發達,由於造紙業的發達,爲印刷業提供了充足的紙張。

每一個縣,都有制墨作坊,爲建寧府的印刷業提供足夠的墨。建寧府又盛產梨木,爲刻版提供了優質板材。

這些條件,都決定了建寧府印刷業的興盛,就連浙江、江西、南衙、江蘇等地,都是來建寧府購書。

而福建也是南方諸省最早推行農莊法和普及社學《俗字表》和《算術》的地方,現在也負責供應南方各地的書籍。

朱祁玉進入了蒲城之後,看到了大量印刷極爲精美的書籍,比如《水滸傳》、《全相平話三國演義》、《精忠演義說本》等等。

建寧府僅僅有堂號的書坊就有四十八家,印刷種類包含了小說、話本、百科類書等等,這裡印刷業的蓬勃發展,讓朱祁玉頗爲安心。

有支柱產業的地方,發展都不會太差,老爺們吃肉的時候,百姓們多少能喝到一口湯。

下榻的別苑遠不如南湖別苑,只有區區不到三十畝地,還是當年陳懋平定福建民亂的時候,收爲官舍的別苑,因爲陛下要南巡,滕昭特意在蒲城爲陛下籌備。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朱祁玉坐在了這光闌閣的主座上,于謙、陳懋、徐承宗、陳鎰、滕昭等人分別落座。

陳鎰站起來說道:“陛下,臣請陛下看一物,此乃商舶自麻林、慢八撒送來的油棕,也叫油椰。”

興安從陳鎰的手中接過了一個果盤,裡面是切好的油棕果,一指長,果實鮮紅,籽白帶殼,果肉爲棕黃色。

“此物有何奇特?”朱祁玉看着手中的果子問道。

陳鎰言簡意賅的說道:“可以榨油,是果樹結果,產量頗大,種一畝的油椰,每年可以產油千餘斤,而一畝大豆產油只有百餘斤。”

朱祁玉本來以爲這紅油棕是果實,是陳鎰找到的水果,拿出來給大皇帝嚐嚐鮮,但是陳鎰簡單介紹之後,朱祁玉坐直了身子認真的端詳了起來。

“慢八撒和麻林來的油棕嗎?”朱祁玉面色嚴肅的問道:“果樹幾年可以到盛果期,好打理嗎?榨油困難嗎?能種在哪裡?”

朱祁玉一連提了幾個問題,他真的非常重視。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排在第三位,乃是生活必需品。

而且大明的油很貴,每斤油要七十枚景泰通寶,也就是一錢銀,一枚御製銀幣能只能買十斤油。

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這種向學的典故,就是能讀得起書的尋常百姓,也用不起油。

油燈也是一種奢侈之物。

陳鎰繼續說道:“油棕樹三年內到盛果期,盛果期一提大約有百餘斤重,在前三年,每畝地大約只有五百斤油,第一年只有兩百斤左右。”

“不用施肥、不用澆灌,但是要除蟲,也要修剪,打理簡單,就連外番蠻夷都可以種植。”

“琉球因爲滄溟暖流的緣故可以種植,還有雞籠島東側,可以少量種植。再有就是呂宋、渤泥、爪哇、占城、暹羅等地,這些緯度比較低的地方可以大量種植。”

朱祁玉認真的思索了片刻問道:“其價幾何?”

陳鎰十分確信的說道:“到港每斤十枚景泰通寶,是豆油籽油的七分之一。”

他從桌下拿起了一個小油壺,用鬥盛了一碗說道:“油清亮,適合煎炸,天稍冷凝固,這油可用於烹飪,都挺好,就是有點…難吃,味道上,跟豬油差不多。”

桐油吐人,得酒即解。

桐油有毒,服用會嘔吐、腹痛腹瀉,所以不能食用,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直接塗抹有極強的防水、防腐、防鏽。

而豆油、籽油、椰子油、豬油以及陳鎰拿出來的棕油,是烹飪油,非常適合油炸食物。

棕油的味道和豬油烹飪差不多,但是價格要比豬油低很多很多。

興安將棕油放在了陛下的面前,二月初的福建天氣,仍然帶着些許的寒氣,棕油處於一種半凝固的狀態。

朱祁玉嗅了嗅,頗爲感慨的說道:“價格只有七分之一啊,很是便宜,眼下呂宋、暹羅等地有人種植榨油嗎?”

陳鎰想了想說道:“大部分都是咱們大明人在僱用當地人種植,建了不少的油棕園。”

“僱用?”朱祁玉玩味兒的問道。

陳鎰思考了片刻說出了實情,無奈的說道:“其實就是奴役當地外番蠻夷。”

大明跑出去的富戶們,在海外的模樣,可沒那麼溫良,做事根本沒什麼顧忌,徹底撕下了大善人的僞裝,從形制的角度去說,富戶們在萬里海塘,搞得就是典型的奴隸制。

奴隸制沒什麼優點,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極限壓榨其勞動成果,而且沒有任何道德負擔。

大明的確有高道德的劣勢,但是大明的富戶們從始至終都有低道德優勢,他們在海外的擴張之路,伴隨着血腥和奴役。

“他們怎麼搞朕不管,能把棕油運到港就行。”朱祁玉並不會阻止他們在海外搞奴隸制。

因爲原始資本的積累必然是血淋淋的,必然是伴隨着冷血、施暴、殘忍、不公,甚至是讓人髮指的。

但是資本的積累,要麼付出大明人的血肉,要麼是海外番夷的血肉。

朱祁玉看向了于謙問道:“這次換裝清汰了不少的軍備,除了黎宜民和黎思誠購買的還有多少?”

“很多,大約還有十二萬三千餘人的軍備。”于謙對換裝清汰的數據很清楚,京營的軍備都是永樂年間的制式,現在全部更換爲了景泰制式。

邊軍對這批京營清汰的軍備,並不感興趣,他們等着換裝景泰制式軍備,壓根看不上這些二十多年前的老舊軍備了。

處理這批軍備,直接銷燬可惜,但是堆在武庫裡,又沒有用,還要保養。

朱祁玉稍加思忖,手指在桌上無意識的敲動着說道:“如果海外棄民有需要的話,讓他們和葉衷行聯繫下,可以提供給他們清汰後的軍備。”

“雖然他們自己選擇做了海外棄民,但到底是咱們大明的海外棄民,還是給他們一點支持,油棕園、桐園、香料園、米粱園也是有人覬覦的,沒有軍備,只能任人宰割。”

“於少保以爲呢?”

在陛下問起時,于謙其實就想到了陛下有這個打算,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桉,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兄弟鬩牆,外御欺辱,兄弟倆兒就是門裡面打的再兇,也要一致對外,這個道理是兩千年前,詩經裡的道理。

于謙沒有理由反對。

陳懋坐直了身子說道:“臣以爲,若是力有未逮之時,咱們大明水師,也是可以爲他們主持公道。”

事涉大明油料供應,陳懋覺得大明可以提供一定的保護。

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寫在朱祁鎮死後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八章 有內鬼!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
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寫在朱祁鎮死後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八章 有內鬼!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