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

朱祁鈺並沒有馬上揭曉謎底,而是讓興安去準備大宴賜席。

今天海寧號和廬江號兩艘三千料的戰列艦正式交付,而且驗證了兩艘渾身長滿了炮筒的戰列艦,有着和外表一樣強悍的戰鬥力。

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自然要準備大宴賜席。

朱祁鈺依舊是滴酒未沾,只是用了些吃食,自然也包括極爲新鮮的旗魚,可惜的是,生魚片他是沒有機會嚐到了,興安作爲陛下的大璫,是不允許生食來到陛下面前的。

陛下是萬金之軀,即便是知道生魚片不會吃的滿肚子都是蟲子,但是陛下身體系江山社稷,更加重要。

朱祁鈺沒有爲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爲難興安。

旗魚被庖廚們切成了薄如蟬翼的魚片,能夠清楚的看到魚肉上的紋理,若是加以蘸料,絕對是人間美味。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朱祁鈺才讓興安差人擡上來了一個紅綢布蓋着,大約有半個書桌大小的東西。

“這就是朕要送給唐指揮的禮物。”朱祁鈺笑着說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那個紅綢布,紅綢布下到底是什麼?陛下爲何如此鄭重?

他們忽然體會到了陛下的樂趣,這種紅綢布揭開之前的神秘感和期待感!

朱祁鈺看着羣臣們滿是等待開箱的表情,卻沒有着急,而是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卷書說道:“在揭開紅綢之前,容朕講個故事。”

“宣德五年,先帝下旨,讓三寶太監鄭和,帶領大明寶船再次遠洋西洋,出使西洋忽魯磨斯、錫蘭山、古裡、滿剌加等國。”

“隨行的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超過了兩萬七千餘人。”

“那是三寶太監第七次下西洋,可是天不假年,三寶太監病逝古裡國。”

“在第五次和第六次的時候,大明的船隊已經達到了麻林地、慢八撒,這一次也沒有因爲三寶太監的不幸逝世例外,都知監李興,帶領大明的船舶走過了無風帶,再次來到了慢八撒。”

“都知監李興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

通事堂祭酒、鴻臚寺卿馬歡拿起了桌上的酒杯,滿飲了一杯。

這位年已六旬的老臣,是當年大明第七次南下西洋的當事人,陛下說的這個李興,其他人都很陌生,但是馬歡對李興卻極爲熟稔。

李興、洪保、王景弘都是鄭和的副手,在鄭和死後,王景弘帶隊繼續出使,而李興則率領水師支隊,向着慢八撒而去,支隊在返航之後,不幸迷航。

都知監李興所率領支隊共計二十三艘海船,再次回航古裡國之時,就只剩下了七艘。

“李興迷航之後,向南而去,走過了羅經正峰,眼前一片大洋。”朱祁鈺站起身來,來到了半個書桌大小的紅綢面前,親手揭開了紅綢。

紅綢之下是個地球儀。

而且上面除了經緯線之外,居然標準了許多的地點。

“諸公,羅經正峰就在此處,羅盤行至此,指向了正北正南。”朱祁鈺的手點在了非洲大陸的最下側的大浪山角。

這個名叫大浪山角的地方,在後世叫好望角。

李興這個人真實存在,李興迷航,也確有其事。

但是李興去哪了,朱祁鈺當然不知道,他藉着李興這件事,說了謊話。

朱祁鈺繼續說道:“李興率領着船隻想要返航,可是信風不常有,只好隨風而行,船隻繞過了大浪山角,一路向西而去…”

“宣德十年,在大西洋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風暴,大西洋風高浪急,十餘艘海船,只剩下了三艘,李興亦不幸遇難,剩餘水手,到達了一個新的陸地。”

“而後,這三艘船行過了滄溟洋,直抵婆羅洲,三艘船隻剩下了一艘,無法前行,最後歸明的水師軍士不過十餘人,這些人回到了大明,已經是正統三年。”

“那時,衆正盈朝啊。”

朱祁鈺這話說完,所有人都聽出了陛下的陰陽怪氣。

正統三年,正是主少國疑的時候,即便是第七次南下西洋回到大明的大璫王景弘都自身難保,這十幾個人,自然沒人有精力去管了。

朱祁鈺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書說道:“回到大明的十餘名軍士別的都沒有帶回來,倒是帶回來一大堆的航海志書,都存放在了古今通集庫內。”

“正統十年,古今通集庫大火,《鄭和出使水程》大半焚燬,剩餘文牘,移交兵部庫保管。”

“朕在正統十四年,京師之戰後,命興安調取了《鄭和出使水程》的餘本,製版刊印了幾份。”

“朕在查閱之時,就發現了這本《牽星過洋志》,顯然已經剩下了三艘船,筆墨紙硯已然不足,這本《牽星過洋志》上的那些星星點點,如同天書。”

“不過朕細讀了數年,終於是看懂了。”

《鄭和出使水程》是鄭和南下西洋的檔案,正統十年大火後,移交兵部保管。

成化年間,朱見深力排衆議要再下西洋,前往兵部調閱三保舊檔,卻怎麼都沒找到,《鄭和出使水程》已經被車駕郎中劉大夏藏了起來。

劉大夏保管檔案不利,理應受到處罰,可奇怪就奇怪在這裡,劉大夏之後可謂是官運亨通,扶搖直上。

李賓言和唐興卻互相對視了一眼,《鄭和出使水程》是一大堆極爲冗雜的資料,當年李賓言和唐興在密州市舶司的時候,曾經收到了陛下雕版印刷的《鄭和出使水程》。

但兩個人發誓,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本《牽星過洋志》。

他倆當然沒見過,這書也是朱祁鈺自己編寫的…

這個時候,倘若是有人會站出來大聲的說:[假的!都是假的!]

[李興早就迷航死在了海上,他根本不可能又往所謂的大西洋而去,也壓根就沒有大西洋!慢八撒就是天邊!]

那到底是陛下說的是真話,還是揭穿了陛下謊言的那人說的是真話?

必然是陛下在說真話!

因爲陛下有證據!看到那本《牽星過洋志》了嗎?

誰來裁定誰說的是真話呢?

裁判只能是陛下。

所以,即便是此時那個迷航的都知監李興當面揭穿朱祁鈺,大聲的說自己沒有遠航!

那說真話的還是陛下,也只能是陛下。

這就是帝制。

鄭和下西洋的西洋,大約指的是後世的印度洋,滄溟洋則是後世的太平洋。

“朕將這牽星過洋志中的星象計算之後,在地球儀上大約算出了他們途徑的位置,畫成了《天下全輿總圖》並且在地球儀上表示了出來。”

“如今這個地球儀賜給唐指揮。”

“朕希望有一日,唐指揮帶着這地球儀,繼先人之志,告訴朕,這天下究竟是何等模樣。”

朱祁鈺看着唐興,他給唐興開了個全圖掛。

雖然這個地球儀不夠精細,但是即便是極其粗略的地圖,也足以讓唐興在環球航行上,多一分保障了。

朱祁鈺是十分關心唐興的個人安全問題的,唐雲燕也不止一次爲此憂心忡忡。

但是唐興是父親,唐雲燕也管不住愛自由的唐興,朱祁鈺作爲皇帝當然可以管,但是唐興一個不視事的外戚,讓他安靜的待在京師裡,還不如殺了他痛快。

朱祁鈺思前想後,既然唐興要自由,朱祁鈺就給他自由。

環球航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朕已經無從得知都知監李興到底去過了哪裡,大明那些好兒郎遭遇了何等的磨難,經歷了何等的辛勞才重回大明,甚至回到大明的人,朕也不知他們姓甚名誰了。”

“往事已矣,斯人已逝,鄭和之後,再無鄭和。”朱祁鈺的面色沉重的收起了志書。

羣臣默不作聲,松江造船廠大宴賜席的禮堂內,極其安靜。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大明到底是怎麼一步步的失去了海權,而後一步步的失去了海洋安全,致使倭寇橫行,沿海不寧,黎越僭朝生亂,麓川反覆?

“臣恭領聖命!定不負陛下所託!”唐興深吸了口氣,站到了地球儀旁,大聲的說道。

“好!滿飲此杯!”朱祁鈺拿起了酒爵,一飲而盡。

月上柳梢頭,清冷的月光灑在了海面上,海浪打起了珠簾晶瑩剔透,海風陣陣,大宴賜席結束,唐興和李賓言兩個人趴在桌子上,盯着那桌子上的地球儀。

李賓言時不時的伸出手,撥動着地球儀。

這地球儀是傾斜的,地傾角,李賓言和貝琳算出來過。

王復送到大明許多禮物,其中就有帖木兒王國的國王沙哈魯的文牘,沙哈魯是個天文學家,他算出的地傾角和李賓言、貝琳的計算,並沒有太多的差別。

“你不是心心念念要去天邊看看嗎?陛下爲何把這個事交給了我?”唐興喝的不少,但眼底還有清明。

李賓言的天邊夢,是從密州市舶司開始的。

那時候,李賓言癡迷於陛下送到密州的文牘,那些是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在松江府腳踏實地的忙碌之餘,李賓言最喜歡的就是對着天空發呆。

“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羣星,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李賓言轉動着手中的地球儀說道:“我也想去,但是走不開。”

唐興用力的一拍李賓言的肩膀說道:“嘿,你真想去,就跟陛下說唄,陛下還能不同意?你李巡撫簡在帝心,連我在倭國都聽說了,陛下還能不答應?”

李賓言露出了幾分憨厚的笑容說道:“陛下之前跟我說過這事,我當時說真的想去,陛下也就讓我去了,但是我沒說要去。”

“國事私事之間,並不是那麼難以抉擇吧,至少對於我而言。”

唐興大大咧咧的說道:“沒事,到時候辦啥事的時候,我就說我叫李賓言!”

“到時候我出海的時候,刻一大堆的石碑,走到一處,就留下一個,寫上…就寫上,大明巡撫李賓言,到此一遊!”

“雖然伱人沒到,但名到了,也算是去過了!”

李賓言看了唐興一眼,不鹹不淡的說道:“就像在倭國一樣?”

“就像在倭國一樣!”唐興理所當然的點了點頭。

他咧着嘴笑的非常開心,殺人放火李賓言,在倭國幹壞事的可不是他唐興,而是李賓言乾的!

“你還好意思說!去年,浙江巡檢給事中參了我一本!說我在倭國壞事做盡,陛下還下了敕書詢問爲何有此傳聞!”李賓言火冒三丈的說道。

到大明行商的商舶倭商,都在傳大明有個叫李賓言的人到了室町幕府做了大老,還把倭國的御令今參局給拐跑了!

這件事傳到了給事中的耳朵之中,立刻就參了李賓言一本。

李賓言的惡名已經響徹四海之內,大家都知道倭國有個無惡不作的李賓言了。

唐興悶聲笑,就是傻樂,樂了一會兒,就開始胡言亂語,顯然是喝大了,酒勁兒上來了。

今參局看着唐興就將他攙扶了起來,唐興也不再鬧騰,大呼小叫的準備回去。

“讓御令見笑了。”李賓言看着耍酒瘋的唐興,也是有些無奈。

今參局搖頭說道:“我已經不是御令了,沒什麼見笑的。”

“大明真好。”

今參局攙着唐興回到了住處,唐興又纏鬧了半炷香的時間,便睡了過去。

而此時的金山海灘之上,冉思娘光着腳丫子在海灘上踩着浪花,白天人多眼雜,冉思娘不便玩耍,這晚上了,她便央着朱祁鈺到海邊來看海。

月色之下,海浪很美。

冉思娘銀鈴般的笑聲不斷傳來,她忽然轉過頭來,捧了一捧海水,向站在幹岸上的朱祁鈺撒了過去,滿臉喜悅的說道:“夫君過來一起玩啊,水很暖。”

“咱就不過去了,你自己玩吧。”朱祁鈺看着冉思娘那掛着水珠的俏臉,頗爲溫和的說道。

大明皇帝忌水。

韓山童、劉福通、杜遵道等人稱韓山童爲宋徽宗八世孫,揭竿而起,建立韓宋。

劉福通的紅巾軍,是元末羣雄蜂起中極其重要的力量,三路北伐蒙元的壯舉,青史留芳。

朱元璋也奉韓宋王命,接受了韓宋王命旗牌,受封吳王。

劉福通兵敗,小明王韓林兒走投無路,朱元璋派人接應,小明王韓林兒便溶於水了。

大明皇帝忌水,也因此而來。

“來嘛,這水很暖和的。”冉思娘起了一些心思。

一個小黃門在興安耳邊耳語了幾聲,興安面色變了幾下。

冉思娘見狀,也不在纏着陛下耍鬧,便從水中走了出來,略帶些遺憾的說道:“夫君,妾身乏了,咱們回去吧。”

朱祁鈺看着興安欲言又止的模樣,只好點頭說道:“嗯。”

冉思娘抿着嘴脣,看着朱祁鈺寬大的肩膀,再看看銀白色的海浪,上了轎攆。

回到了駐蹕之處,朱祁鈺才眉頭緊皺的說道:“說吧,出什麼事了。”

正所謂:昏君撒彌天謊欲問天下何狀,袍澤話昔日情借名劈波斬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
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