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

于謙看完了徐有貞的草稿,是愛不釋手,他知道徐有貞爲何兩個月不面聖了,也明白了徐有貞爲何不打算回朝堂了。

就這草稿上的一百餘處橋樑,真的建成了,天塹變通途,大明南北將真正的變爲一體,互通有無。

“還是太難了。”于謙放下了草稿,徐有貞的設計並沒有那麼多花裡花哨,而且確實可行,是可以實現的。

但問題是,大明造不起。

沒有那麼的鋼鐵、沒有那麼多的水泥,甚至鋼鐵和水泥的質量也達不到徐有貞的要求。

于謙十分鄭重的拍着徐有貞的草稿說道:“我們可以先做的簡單一些,比如在烏江、岷江、漢水、贛江、錢塘江等地,從水淺之地開始營建,一點點的做。”

徐有貞不住的點頭,回答道:“嗯,於少保所言,也是我的想法。”

退而求其次,在一些水淺的地方,進行造橋,一點點培養產業工匠、一點點進行技術積累、一點點提高鋼料泥料的質量,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最後,在長江上建造一座座大橋。

于謙和徐有貞少有的在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而後雙方就四萬里長江主幹道的疏浚,碰了個頭,于謙着重強調了爲何要疏浚四萬裡水路,而徐有貞從技術的角度,說明了技術的難點,同時保證在五年之內,將四萬裡水路疏浚完成。

徐有貞起身告別之際,說道:“自古變法者,善終者寥寥,徐某告退,於少保珍重。”

徐有貞仍然是典型的保守派,他認爲陛下就是什麼都不做,大明也會更好,他總覺得,過猶不及。

只是他忘記了,當初在張秋的時候,他和陳鎰二人,爲何要帶着百姓吊死了縉紳,打開了那些糧倉,賑濟災民。

有些事,一旦開始,便沒有了退路可言。

“珍重。”于謙站了起來送行,走到門前時,他忽然開口說道:“徐巡撫,過七日,陛下要在新港設宴送行,你介時仍在松江府嗎?”

徐有貞猶豫了下,欲言又止,思索了片刻說道:“在,這月餘都要在松江府確定物料撲買事。”

“到時一起去看看如何?”于謙發出了邀請。

管他是否是政敵,先拉上賊船再說。

徐有貞知道推卻不得說道:“一定會去的。”

徐有貞也是朝堂狗斗的老手了,他知道這次陛下要送什麼人,也知道于謙爲何非要拉他上賊船。

日後被人編排,日後被人謾罵,他徐有貞也是榜上有名,而且還是個大叛徒的形象。

徐有貞有拒絕的餘地嗎?他沒有。

他只要想完成四萬裡水路疏浚、二十萬裡水路疏浚、數以千計的江河大橋的落成、上百座長江大橋從圖紙變成現實,他就沒有辦法拒絕。

徐有貞也想明白了,罵就罵唄,又不掉幾斤肉。

反正他赤着腳、穿着蓑衣和陳鎰在河套治水,變成摳腳大漢之後,早已經斯文掃地了。

既然早就背叛了自己的所出的階級,選擇了背叛,那就背叛到底。

于謙笑容滿面的看着徐有貞的背景,這人一旦有所求,就很好被利用了,而且被利用後,還心甘情願,唾面自乾。

當然,好聽點,也可以說徐有貞迷途知返。

想要變法成功的核心是什麼?

消滅一個階級,就要有新的階級填補,想要讓一個政令能夠順利推行,並且持續,消滅一羣肉食者,就要創造一批既得利益者。

商鞅變法嚴重傷害了貴族利益,但是他創造了一個軍功名田的利益集體。

通衢九省的二十萬裡水路疏浚,是爲了創造九省之地的利益既得者,他們享受了開海的好處,日後就是東南海商支持下再次掀起禁海風力事,反對禁海的風力強過對方。

于謙是爲了讓陛下開海大計,不會人亡政息。

時光荏苒匆匆而過,七日的時間很短很短,大明松江府別苑的御書房內,朱祁鈺手裡拿着一些卷宗,正在硃批。

這都是松江府、應天府、浙江、湖廣、江蘇、鳳陽等地查獲的一批拆股認籌的莊家案件。

費亦應因爲把海船拆股認籌,搞得風生水起,最終被魏國公徐承宗放棄。

而後,將商舶拆股認籌,就列入了朝廷的打擊目標。

如果說拆股認籌是將出海遠洋的風險,平均均攤到了每一個認籌的股東身上。

那麼按理來說,出海遠洋的利益,是不是也該均攤到每個認籌的股東身上?

這麼簡單的邏輯,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

因爲大多數的拆股認籌的商舶,在海上轉一圈回到大明之後,不僅不賺錢,還賠錢了…

一本萬利的海貿事,船全須全尾的回到了大明,船艙裡是堆積如山一樣的白銀、香料、糧食。

可就是賠了!

問題就出在了賬目二字上,他們故意做高了成本,降低了盈利,出海轉一圈,壓根不給認籌的小商小販們分哪怕一釐一毫的紅利。

風險你來擔,利潤我來拿。

這種狗罕見的把戲,是李賓言、李賢、徐承宗提前預料到的情況,商舶私下拆股認籌,就變成了朝廷打擊的重點對象。

大明造船業可謂是大明冬序之下,仍然如火如荼進行的產業,其衍生出的產業鏈,養活了不知道多少上游和下游的產業。

以造船業爲驅動,本來也是一件好事。

可是這件美事,也不出意外的出現了意外。

夏時正這個被送進了大明解刳院的傢伙,搞出了一套差點擊垮大明造船業的買賣來,夏時正把造船事,弄成了期貨。

商場如戰場,戰場上船越大,火力越強,越佔便宜,海貿事也是如此,商舶越大,賺得越多。

夏時正名下的四個造船廠,搞出了一個三千料的三桅大船來,這船大歸大,可是如此噸位,卻只有個三桅,那能動彈,就算造好了,在海上也只是能動。

這船夏時正壓根就沒造,他長期從事海貿,能不知道三桅的三千料船根本不能海貿?

所以他將只存在賬面上的船,進行了拆股認籌並且許以厚利預售。

不僅如此,他還專門找了許多的托兒,不斷哄擡着拆除股的票證的價格,反覆發票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這個期貨船連造都沒造,壓根就沒辦法交付,已經醞釀了兩年之久,這蓋子終於捂不住了。

夏時正有兩條選擇,第一條是逃,第二條自然是想辦法讓蓋子繼續捂下去。

正值大皇帝南巡,就是夏時正不搞刺王殺駕,他的下場也是解刳院,夏時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劍走偏鋒,想要搞個大新聞出來。

朱祁鈺合上了奏疏,嘖嘖稱奇的說道:“這幫傢伙,總是能夠把風險均攤到百姓的頭上,還真是熟練啊。”

“他其實明明可以搶的,他還搞出了一個期貨船來騙。”

興安想了想說道:“搶只能讓人傾家蕩產,可是騙可以把人騙的負債累累。”

“好多人爲了搶這拆股認籌的票證,把自己的田地、房子質押給了錢莊借錢。”

“錢莊可不管他是不是假的,錢莊收不到利錢,就要去破門滅戶的催收了,再收不到,就收地收房了。”

朱祁鈺嘴角抽動了下說道:“有理。”

興安說的很有道理,打家劫舍的流匪們,頂多把人搶的乾乾淨淨,可是這夏時正造船,可是把人騙的負債累累。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午宴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就去新港吧。”

他今天要去給那羣逃離大明的肉食者,禮送出境。

劉天和得到了登船通知的時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然是直接在新港登船。

葉衷行實在是太大膽了!

劉天和一早就派了人在新港附近轉悠,但是他並沒有看到有扎眼的人物,而後劉天和發現了葉衷行的身影后,確定了的確是登船日。

“劉商總來了。”葉衷行看着走過來的劉天和,皮笑肉不笑的說着客套的話。

“葉商總是不是膽子太大了些,這可是大白天啊。”劉天和神色匆匆的說道。

葉衷行反而滿不在乎的說道:“新港全是李巡撫的人,我都不怕,你怕什麼?”

“劉商總,這次不走,下一船得半個月後了,下一船再不走,這信風就過了,就等下年四月份了,伱今天走不走?”

“不走。”劉天和猛的搖頭說道:“我今天來是有一批貨到港,過來接收的。”

劉天和還是不信任葉衷行,他得等等看。

葉衷行聽聞之後,就失去了和劉天和談話的興趣,而是招呼着要走的人上船。

整個上船的過程,井然有序,而且答應護航的戰座船就停在不遠處,等待着船舶開船。

朱祁鈺、于謙、徐承宗、徐有貞等一干朝臣,都在新港的觀瀾閣的五樓靜靜的看着登船之人。

長約一百一十餘丈的棧橋從新港的岸基伸向了大海,寬餘十丈有餘的棧橋外是鐵索護欄,橋面上站滿了登船之人。

觀瀾閣是八角亭閣,就建在半圓形的防洪堤之內,海風吹拂着閣樓掛着的風鈴發出了悅耳的聲響。

朱祁鈺伸着手,慢慢緊握,在他的視角里,剛好能抓住那些要逃離的人。

“興安,酒。”朱祁鈺鬆開了手,將一杯好酒,倒下了四樓的屋檐之上,全當是送行。

李賓言有些生悶氣一樣,憤憤不平的說道:“他們爲什麼一定要走?那麼高的抽分,五成的家當,居然都捨得!”

“大明有什麼不好的!他們只要不貪贓枉法,踏踏實實的做生意,安安穩穩的有何不可?非要出海去?”

李賓言還是那個李賓言,別人早就已經想明白的問題,他想不明白也就罷了,還當着陛下的面兒問了出來。

這些人爲何執意要走,無論怎麼勸,都勸不住。

朱祁鈺負手而立,並沒有說話,大家都很安靜的看着船錨起錨,牽引的船舶將大船緩緩的脫離了港口,而大船升起了船帆,脫離了牽引的船舶,向着遼闊的海面而去。

“爲什麼要出海?你自己都說了,要遵紀守法的做生意了,他們怕啊。”朱祁鈺回答了李賓言的問題,但是似乎又什麼都沒說。

李賓言還是有些糊塗,但是也沒有再問下去。

葉衷行緩步上樓,將一本厚重的賬目,遞給了興安,恭敬的說道:“陛下,此番抽分,實收八百三十二萬四千六十七銀幣。”

“嗯,很好,入席吧。”朱祁鈺點頭,示意計省將賬本拿走覈算,要和松江市舶司再次記賬,多次覈算。

王振當初是一千兩一次可以吃席,朱祁鈺這邊價格高了些,畢竟他是皇帝。

八百萬銀幣,葉衷行有資格入席了。

朱祁鈺拿起了酒爵大手一揮說道:“開席!”

作爲皇帝,朱祁鈺仍然是非常謹慎,不隨便服用水食。

他得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否則下場不是腦洞大開,就是心花怒放。

李賓言的問題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回答起來並不容易。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歸咎爲六個字:陛下爲何謀反?

秦始皇遷徙天下十二萬富戶以充咸陽,把六國舊貴遷到咸陽,給秦國的軍功爵將士騰地方。

漢武帝下《遷茂陵令》,遷天下三百萬錢以上的富戶移居茂陵。

而後漢武帝又頒佈了《算緡令》,一千錢收一算,一算爲一百二十錢。

天下豪強巨賈,怎麼可能坐以待斃?紛紛隱匿資財,漢武帝又頒佈了《告緡令》,鼓勵告發算緡不實。

凡揭發屬實,即沒收被告者全部財產,並罰戍邊一年,告發者獎給被沒收財產的一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算緡令配合告緡令的組合拳,打的這些個豪強富戶,措手不及。

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打擊隱匿人口的寺廟,搗毀寺廟,廢除淫祀,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打擊豪強士族,整頓吏治,重用寒門,建立了第一個寒門掌機要的朝代。

在魏晉南北朝四百年的大思辨中,出現了均田制建立的府兵制,也正是因爲均田制,讓隋唐的國力鼎盛。

而到了大明朝,大明太祖高皇帝更是行軍衛法,設立登聞鼓,鼓勵百姓將貪腐官吏扭送京師,常熟縣老農陳壽六將常熟縣令顧英五花大綁,送到了南京,敲響了登聞鼓。

朱元璋聞之欣喜若狂,不但親自接見了陳壽六,還賞賜了二十錠寶鈔,免除了陳壽六一家三年的賦稅,並且下旨常熟地面,不得爲難陳壽六。

這新港百丈棧道上要逃走的人,並非沒有抵抗過,做了一切,發現還是鬥不過大明皇帝。

一旦嚴刑峻法的敕諭從天而降,再逃就來不及了。

“陛下,鴿路有消息,倭國的山野袁公方來信兒了。”興安從小黃門手裡拿過了書信,查驗之後,遞給了陛下。

肯尼迪坐汽車——腦洞大開,安倍搞路演——心花怒放。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904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
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904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