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

朱祁鈺對集寧作戰,已經是保持自己一貫的態度,不干涉具體指揮,但是會制定戰略目標和戰略決心。

大約就等同於集寧之戰我定調。

如果把戰爭理解,爲大明和瓦剌之間純粹的理智行爲,認爲戰爭可以擺脫一切激情,以至於最後不再需要衆多軍卒、軍將掌令官去參與。

而只是需要雙方的兵力對比,對行動進行兵推就可以了,那是極爲荒謬的。

那是兵推棋盤,那是娛樂…

朱祁鈺知道自己不會指揮,他有自知之明。

無數次的兵推棋盤證明,他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指揮員,在沒有興安的幫助下,他在兵推棋盤上的戰鬥力,不堪一擊。

他如果胡亂伸手,會讓將領們非常難做。

無論是機槍挪十米還是空投手令,或者軍從中御,都會招致戰爭失敗的惡果。

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會發表長篇大論,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只需要制定戰略目標。

他什麼都沒拿,直接走進了作戰會議室,來到了主座的位置。

諸多將領一看到大皇帝駕到,停止了議論,等到皇帝站到了長桌之前,石亨立刻站起來大聲的喊道:“陛下威武!”

諸多將領緊隨其後鏗鏘有力的齊聲喊道:“陛下威武!”

朱祁鈺伸手說道:“明軍威武,坐。”

將領開會的風格和鹽鐵會議開會的風格完全不同,沒有任何吵鬧和反對的聲音,他們都坐得筆直,等待着大皇帝的訓示。

將領的生存之道和臣工的生存之道完全不同。

當然朱祁鈺要是犯蠢駐蹕意決戰,非要駐紮在土木堡這種地方大決戰,將領也會反對,只不過他們反對的方式就非常爆裂了。

朱祁鈺同樣坐到了正中的位置,醞釀了一下開口說道:“朕未登基的時候,大明京營二十餘萬軍卒,葬身土木堡,京師人人素縞,這是大明百姓的恥辱!”

“我們的袍澤戰死沙場,血仇未報,這是大明軍的恥辱!”

“朕剛登基的時候,瓦剌人送給了朕一份大禮,他們破關而入,圍困京師,妄圖逼迫朕定下城下之盟,這是朕的恥辱!”

“自大明建國以來,八十餘年來,從未有過的恥辱!”

朱祁鈺十分平靜,但是他的聲音裡的怒氣,無論是誰都能夠感覺得出來。

“大明軍隊已經枕戈待旦了二十個月,日夜不輟的訓練,大明的軍隊的成長,朕,每天都能看的到,你們的成長,朕,也能夠看得到。”

“此戰,朕只有一個要求,打出大明的風采!打出大明的軍威!打出大明軍的驍勇!打出大明的勝利!”

“將敵人打的抱頭鼠竄,無論是在哪裡遇到敵人,都將悉數殺死!”

“血仇唯有血償!大明與瓦剌人之間的血仇,不共戴天!”

“朕準備好了功賞牌,準備好了賞銀,準備好犒勞軍隊的好酒好菜,朕等諸軍凱旋!與諸君共飲!”

朱祁鈺站起來說道:“下面由講武堂祭酒,昌平侯楊洪,主持此次作戰會議。”

“恭送陛下!”軍將起身大聲的喊道。

朱祁鈺的話非常的簡單,他要求勝利,而且要求巨大勝利!

шшш ●тt kán ●c ○

大明軍隊二十萬齊出京師,又有大同、宣府軍配合,將近三十萬人,打瓦剌人的三萬人,若是不能大獲全勝,那就是戰敗!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這是一般的公理。

唯有大明軍隊一個接一個的勝利,才能讓大明,走上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朱祁鈺回到了自己的山長書房,拿出了香燭,將土木堡之變英靈的靈牌轉了過來,土木堡一役,死掉的都是大明的好兒郎。

但是他們的血仇未復。

朱祁鈺點燃了香燭,土木堡的冤魂再次遊弋在朱祁鈺的身邊,他們低吟,他們嘶吼,他們面目猙獰,但是朱祁鈺面色非常的平靜。

“大明十二團營再次出塞了,大明軍隊沒有失去他們的勇氣,更沒有失去祖宗榮光,再等等,朕定當拿也先的人頭,祭祀你們。”朱祁鈺看着那一炷香靜靜的燒完。

興安一言不發的站在陛下的身旁,他知道這塊靈牌,他知道陛下內心的執念,他更知道,陛下在太廟殺掉稽戾王,不僅僅是爲了皇位,更爲了告慰亡靈。

他都知道。

等到香火燃盡,朱祁鈺伸手將靈牌翻了回去,哪些遊弋的亡靈消失不見。

興安默默的打開了窗戶,散掉了那些煙火氣。

朱祁鈺站在窗前,默默的等待着軍事會議的結束,這段時間內,他什麼都不會做。

什麼是戰爭?

使敵人無力抵抗,是戰爭行爲的真正目標。

迫使敵人服從大明意志的暴力行爲是戰爭。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認爲,會有一種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多的傷亡,就能解除對手的武裝或者戰勝對手,並且認爲這是軍事藝術發展的真正方向。

興文匽武,也是如此美好的願景。

朱祁鈺從不苛責朝臣們厭惡戰爭這一種殘暴行爲,那是人性對真善美的追求。

但是瓦剌人在土木堡殺掉了大明將近五十萬的成丁,這迫使朱祁鈺不得不在大明推行農莊法,來恢復北直隸和山外九州的人口。

故此可以證明:利用巧妙的辦法,解除對手的武裝,或者精神戰勝對手,並不穩定。

不管這種想法是多麼美妙,經濟戰、金融戰、輿論戰,都是如此美妙的想法,他們並不可靠。

這種美妙但愚蠢的想法,是一種必須消除的錯誤。

因爲在兩國交兵,這樣危險的事情中,由仁慈而產生的這些錯誤,恰恰是最糟糕的。

歷史上無數次興文匽武都帶來了極大的惡果。

無論是白登山之圍後的大漢,還是八王之亂之後的晉朝,亦或者開元盛世中的大唐,還有飽受軍頭黑道政治傾軋選擇重文輕武的大宋,無不證明了這種美妙的想法,必然招致惡果。

大明曾經走上了這種美妙且十分愚蠢的想法之中,在興文匽武的道理上,一路下坡。

所以大明輸的一塌糊塗,大明用五十萬的壯丁,說明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放棄幻想,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爲什麼這種美妙的想法是錯誤的?

因爲戰爭是必然的。

戰爭從來不是兵推棋盤,他誕生之初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對方無力抵抗,最終一方徹底臣服於另外一方的意志。

如果有一方能夠絕對地忍受,那麼就不可能進行戰爭。

但是會有一方能夠長期絕對的忍受嗎?

必不可能啊。

僅在大明這八十餘年,直接破關的瓦剌人、選擇跟隨反覆橫跳的韃靼人、看到大明實力衰弱趁火打劫的女真人,無不說明一個道理。

只要大明沒有完全戰勝敵人,沒有完全勝利,就不得不擔心敵人戰勝大明。

所以,在沒有取得完全勝利之前,戰爭必然存在,那麼無論多麼美妙的想法,它多麼完善,它也只能削弱對手,甚至導致對手恢復實力。

放棄武力,都是一種愚蠢的想法。

那麼應該怎麼樣作戰呢?

戰爭從古至今,無外乎兩個因素,戰爭的手段和意志的強弱。

戰爭的手段是可以預期的,但是戰爭的意志卻是不可以判斷強弱的。

也先並不是個蠢笨的人,他從戰爭中磨礪而出,但是他低估了大明軍隊的抵抗手段和意志。

在君出、虜入、播遷、黨禍四禍齊出的時候,也先入關,說不上蠢,只能說過於心急。

戰爭中,敵人的抵抗意志,是不可估算的。

一如兵推棋盤上,靖難之役中的太子府,鄱陽湖之戰的陳友諒漢軍,他們在兵推棋盤上的實力是碾壓的,但是他們一敗塗地。

比如金國滅北宋之戰中,在圍不足十里的太原(宋太宗趙光義毀了一千四百年古城晉陽,建太原,圍十里)這一小城,十萬大軍跟王稟三千捷勝軍,打了整整二百五十天。

那麼戰爭之中,敵人的抵抗意志不可估算,那麼敵人的實力也是不可估算的。

既然敵人實力不可估算,那麼爲了形成優勢,就會傾盡全力。

戰爭的目的是摧毀敵人的抵抗、美妙而仁慈的想法不切實際、戰爭不可避免的存在、敵人的作戰意志不可估量,以至於敵人實力無法估量等等戰爭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戰爭是一種極其極端、傾盡全力的暴力的行爲。

至此很容易得出,戰爭,讓雙方最大限度的使用彼此的力量。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這是他和于謙下了這麼多次的兵推棋盤之後,對戰爭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

這可能是他最大的優勢,看的書比較多,比較雜,那些過去囫圇吞棗看過的書,都變成了潛意識埋藏在記憶的深海之中,在遇到的時候,就會自己跳出來。

“陛下,六部尚書和文淵閣大學士,也都到了。”興安低聲提醒着陛下,召集六部尚書和文淵閣學士到講武堂聚賢閣來,也是朱祁鈺的決定。

上次平寇,陳循如同瘋了一樣跑到講武堂,行大禮的事,詢問戰爭意圖的事兒,朱祁鈺依舊記憶如新。

“那過去吧。”朱祁鈺點頭說道。

朱祁鈺來到了另外一間鹽鐵會議室內,他這次不是開鹽鐵會議,自然不需要那麼多人,只有六部尚書和陳循到場。

大明的朝臣們清楚的知道,戰爭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爲,所以他們在大皇帝陛下翻身子剿匪的時候,纔會那麼大的陣仗,嚇得魂飛魄散。

還以爲土木堡之變要再次重演了,拋棄大明的六部單獨進行戰爭,是一種很可怕的軍事冒險。

完善的組織機構,可以讓戰略和戰術,達到近乎於完美的程度,而大明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戰爭組織機構。

大明擁有此時世界上最精密的政府機構,這是草原人所不具有的。

瓦剌、韃靼、兀良哈人,曾經擁有不算精密的政府機構,但是他們軍事失敗,導致政治失敗,喪失了這種輔助能力。

這是大明的優勢。

但是當初朱祁鎮帶着大明軍出塞作戰,從親征敕諭到親征開拔,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實在是,不是一個蠢字可以形容。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羣臣見禮。

朱祁鈺伸了伸手說道:“安,坐。”

于謙有些坐立不安,他左右看了看,最終還是決定由自己,這個陛下最信任的臣子探尋大皇帝的意志。

他探着身子問道:“陛下,臣僭越,陛下這次打算親征嗎?”

這是一個必須要確定的問題。

大明現在承受不起第二次皇帝被俘了,如果真的請朱瞻墡入京做皇帝,各地的藩王立刻就會揭竿而起,到時候大明再次面臨亡國四禍並起。

朱祁鈺搖頭說道:“朕還要住持殿試呢,親征難道讓士林跑到點將臺奏對嗎?還是殿試不舉行了?”

于謙重重的鬆了口氣,如果皇帝被俘了,他就沒有什麼可以爲陛下兜底的手段了。

于謙已經預期到了最壞的結果。

如果當然僅僅是如果,瓦剌人請了天兵天將,在集寧,把大明軍揍的一敗塗地,他也可以調動京畿的義勇團練,再打一次京師之戰。

畢竟已經打過一次了,經驗豐富,也很熟練。

等打完京師之戰,陛下把他推出去一砍,就說打集寧都是于謙蠱惑,于謙擅權,鼓動出兵的是于謙,出謀定策的是于謙,連總督軍務也是于謙,那砍了他,也算是對天下的交待。

天下太平。

自古以來,不都這個套路嗎?

于謙有心理預期,但是陛下一旦親征,被俘了,那他也徹底沒招了。

從襄陽府請朱瞻墡進京也得三四個月的呢,那還得的襄王肯來。

襄王肯來嗎?那必然不肯,來京時送死嗎?

人家襄王是個大明白,又不是蠢貨。

陛下不親征,是京營出塞作戰練兵,這個結果讓六部尚書互相看了幾眼,大家都鬆了口氣。

皇帝不被俘,大明有的是辦法慢慢收拾瓦剌人,大明有這個底蘊,只要把瓦剌人拖入比拼國力的深淵,瓦剌人必死無疑。

“陛下,臣惶恐,瓦剌是一個西起天山,東至大鮮卑山的對手。”

“雖然他們人丁不夠興旺,但是縱深很大,臣以爲滅掉瓦剌,尤其是已經逃到了漠北和林的瓦剌,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期攻伐的。”于謙繼續說道。

首先,他要和陛下確定另外一件基本事實。

那就是戰爭,從來不是短促的,也不是唯一的一擊,就可以把敵人徹底消滅。

漢滅匈奴、唐滅突厥、明數次攻伐北元,滅其王庭,都不是一次兩次作戰,而是持續了無數次,持續了無數年。

曾經的蒙古帝國,後來的北元,都是極其強大的對手,以太祖高皇帝的開闢之功的神武、太宗文皇帝親自上陣殺敵的勇武,都未曾一戰滅敵,他不希望陛下犯下致命的錯誤。

于謙可以爲陛下兜底,給天下人一個交待,但那之後呢?大明中興之路,又如何談起呢?

朱祁鈺笑着說道:“朕這次只是打集寧,恢復洪武、永樂年間的舊軍屯,加強對河套地區的控制。”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一番,他也理解了于謙的擔憂,笑着說道:“朕投入五百萬銀幣的米粱、軍備、犒賞、軍費,是不想輸而已,又不是要滅瓦剌。”

于謙再次長鬆了一口氣,陛下在講武堂坐了這一年多,沒白坐。

至少現在的陛下,沒有當初的稚嫩感。

彼時,瓦剌圍困京師,在四大亡國之禍齊出的時候,陛下還想要出塞追擊,那種急功近利的心態,讓于謙頗爲擔心,陛下會犯錯。

但是自始至終,陛下都沒有犯錯。

大明大皇帝陛下,真是越來越穩健了!

無數事實證明,大明皇帝陛下強無敵,大明自然天下無敵!

這也是大明的一般公理。

“那麼朕要的東西呢?都準備好了嗎?沒有人罵朕亡國之君嗎?”朱祁鈺反問道。

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推薦幾本書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98章 火併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
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推薦幾本書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98章 火併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