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

關於京宣馳道的創意,朱祁鈺自然不是發明者,而是一個大道至簡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創造與發明,而大明正好要修這條馳道,正好可以應用。

京宣馳道如果能夠順利修建,那麼大明的馳道幹線的九龍官道計劃,就可以繼續推行了。

朱祁鈺對這條馳道寄予厚望,甚至派出了于謙親自督辦,可見他的重視。

朱祁鈺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疏,放在了桌上,頗爲嚴肅的說道:“松江府造船廠,計劃明年下水三十條大明寶船,請旨下西洋之事。”

海寧號和廬江號是戰艦,而大明寶船是遠洋船,所以造起來速度更快,這三十條遠洋船的武裝力量遠不如海寧號和廬江號,但是依舊配有火炮、碗口銃、長短鳥銃等一應火器。

當然戰艦也好,遠洋艦也罷,在撮爾小國的眼中,沒什麼區別,都是天兵天將。

于謙看過了奏疏,有些不解的問道:“這不是之前在松江府就商定過的事兒嗎?”

朱祁鈺想要讓李賓言去天邊看看,可是作爲大明的松江巡撫,李賓言離不開松江府,也離不開大明,只好讓自由自在、李賓言的馬甲,三皇子他外公唐興代勞,去天邊看看。

而這三十條大明寶船,就是唐興-李賓言環遊世界航行的船隻,爲了準備環球航行,松江府造船廠專門爲船隊量身定做了專門迎風破浪的航船,而松江府也開始招募水手力士通事等。

一切籌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

除了主艦隊之外,大明還有一支艦隊,將從琉球出發,從倭國向東而去,勘測天下航路,這支遠洋艦隊就是奔着去了就回不來,如同徐福出海再無音訊那般,去探險的。

這一支的規模極小,只有十三條船,而帶隊的人是大明舟師彭遂。

這是大明海陸並舉的大戰略的規劃,于謙看不出有任何的問題。

朱祁鈺略帶些痛心的說道:“朕就想起了永樂年間的寶船,哪怕是拆了、買了,或者是劈了燒柴也好,就那麼硬生生的在船位上腐爛。”

大明朝現在不缺錢,也不缺原材料,麓川、交趾的木材足夠大明造百年風帆戰艦而不缺木料;而經過將近十年的開海事廣建船廠,大明也不缺產業工匠;海事堂北衙、南衙、松江三堂,大明更不缺通事、舟師;大明同樣不缺水手。

讓朱祁鈺痛心的是之前的寶船,就那麼慢慢腐爛在了船位上。

這種腐朽,就像是一道無法癒合的傷口一樣,時不時的隱痛,提醒着朱祁鈺,大明的海事活動何其的空前鼎盛,這種隱痛,會時不時冒出來,刺那麼一下,還不如一把火燒掉來的痛快。

“唉。”于謙的萬千情緒化爲了一聲嘆息,君臣之間久久無言,整個御書房內的氣氛變得格外的壓抑。

于謙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是大明遷都後第一批進士,也是第一個敢在科舉這等人生大事,以語傷時策,當面噴朱棣的進士,于謙更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陛下傷感於船隻靜靜腐爛,于謙何嘗不痛心?

“今日比之永樂,仍大不如也,朕與爾等當勉力前行,不負宗廟社稷之重。”朱祁鈺評斷自己這十年來做的事兒,確信比之永樂年間,仍然有許多的差距,所以需要繼續前行。

“陛下英明。”于謙的話裡帶着篤定。

陛下是極其英明的,陛下登基是怎麼登基的?

稽戾王被俘留在迤北,大明羣龍無首,從成王到皇帝,最後又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兄長稽戾王,坐穩了王位。

這種情況下,陛下完全可以對稽戾王在位的十四年的種種,大書特書大肆渲染,比如成王府折宗俸七成爲鈔,就值得去塑造稽戾王的不悌。

只要陛下開這個口子,那就會有無數人影從,去批判稽戾王的過錯,這樣一來,陛下的皇位就越加穩固。

但是陛下並沒。

有那麼做。

稽戾王死後,陛下就很少提及了,更沒有發動喉舌,禮部尚書胡淡、三經廠太監。邸報等等,對稽戾王進行口誅筆伐,也沒有對過去的那些罪孽,進行清算。

陛下明明那麼痛心疾首,但是依舊沒有那麼做,因爲那麼做,會有更多人在裡面混水摸魚,擴大化的後果,對大明不利,陛下對後果一清二楚。

如果是稽戾王回京復辟後,會這麼心慈手軟嗎?

人會知錯就改,稽戾王不會,于謙對此再明白不過了。

所以陛下是英明的,而稽戾王是昏聵的。

于謙是直臣,他說陛下英明,那都是言辭鑿鑿,言之有物的英明。

朱祁鈺和于謙討論了許久的國事之後,結束了今日的奏對。

“袁彬這個月的奏疏到了嗎?”朱祁鈺問起了袁彬,算算時間,又到了袁彬上奏的時間,每個月一封奏疏,即便是沒什麼大事,上道問安的奏疏,也彙報下倭國的情況。

山野袁公方作爲倭國最大的戰國大名,現在的實力極爲強勁,手持山野銀山和安藝銀山的袁彬似乎並不滿足,因爲倭國最大的石見銀山,仍不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而最近袁彬正在謀求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

興安翻找了下奏疏,將袁彬的奏疏遞給了陛下說道:“剛送來,海上不比地面,這有時候晚兩天、早兩天是常有的事兒。”

朱祁鈺看完了奏疏,眼睛頗爲有神的說道:“袁公方要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居然不是自己動手,而是借他人之手,袁彬聰明啊。”

消滅石見銀山的盤踞勢力,負責動手的並非袁公方的勢力,而是大內氏的大內教弘以及尼子氏的尼子清定。

這個決定聰明之處在於袁彬的在倭國的勢力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了,如果此時再強行兼併石見銀山,那個沒什麼本事有些奇特愛好的足利義政,怕是要號召倭國所有的大名,一起反抗袁彬。

共伐董卓之類的手段,不要太好用。

但是袁彬這次不用武力,而是借刀殺人,用另外兩個大名去吞併,而不是直接控制,既不會引起所有大名的擔憂,又能將石見銀山放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是使臣李秉出的主意。”興安滿是笑意的解釋了一句,李秉作爲毒士,計策自然十分毒辣,但是不代表李秉只會以強壓人,不會審時度勢。

倭國之局勢,袁彬手中的勢力,還沒有強到可以橫掃倭國所有大名的地步。

“李秉的那個女兒一心要嫁到宮裡來,這李秉對女兒也是寵愛有加,爲了讓女兒能嫁到宮裡來,還千里迢迢跑到了倭國去,但泰安宮哪裡有那麼好進的?”朱祁鈺看着興安問道:“那李秉的女兒嫁人了吧。”

“沒有,出家爲尼了。”興安無奈的說道:“李秉的女兒仍在家中,也不乏有人說親,後來就對外說出家爲尼,就不嫁人了。”

這李秉的女兒也有點氣性,你皇帝不娶,我還不嫁了。

泰安宮有泰安宮的規矩,陛下定了不納文臣之女,那就是不納,說破天了也不納,規矩就是規矩,陛下要格外開恩,那興安也要分說一下。

李秉女兒沒什麼倒也無礙,那丫鬟呢?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朱祁鈺也沒打算破壞規矩,泰安宮是家,是他朱祁鈺的私事,他不會公私混淆。

“希望這個李秉不會因此記恨朕,而後耽誤了公事。”朱祁鈺批覆了袁彬的奏疏,結束了這個話題。

李秉會因爲女兒嫁不出去心生怨恨,進而影響公務嗎?

定然不會。 

此時的倭國瀨戶內海t城本丸殿守閣內,袁彬正在和季鐸、嶽謙、陳福寅、李秉等人議事,討論的正是如何步步蠶食石見銀山的山名氏族。

“大內氏和尼子氏的武士,不是山名。

氏的對手啊。”袁彬看着手中的塘報,對着其他四人說道。

大內氏和尼子氏對山名氏的進攻已經開始了,即便是已經在京都混戰中實力大減的山名氏,大內氏和尼子氏依舊不是山名氏的對手,被打的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李秉倒是無所謂的說道:“再讓大內氏和尼子氏消耗一下山名氏的實力,然後派袁公方的武士前往便是,不過是換一身衣服罷了。”

袁彬一時間有些沉默,李秉到底是毒士,這種話如此平淡的就說出來了。

“那也行,不過是困獸之鬥,就讓大內氏和尼子氏消耗一下。”袁彬放下了塘報,有些猶豫的說道:“聽聞李御史女兒出家爲尼了,李御史,這強扭的瓜,不甜。”

“袁公方”李秉訕笑了下說道:“不是我說,袁公方日後若是回京,陛下說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陛下不說,千萬不要做,否則的話,怕是骨頭渣都不剩了。”

“嗯?”袁彬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李秉。

“你知道奉天殿上站的那些文臣都是什麼嗎?”李秉頗爲平靜的說道:“都是一羣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物。”

“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感情的政治怪物,他們手持天下利益,在朝堂上博弈,天下蒼生尚且不管不顧,還管得了私情?”

李秉自嘲的笑了笑說道:“我也是站在朝堂上的金都御史,在大宴賜席上有座次的人,所以,我和他們是一樣的。”

“今天我爲了建功立業可以輔佐袁公方在倭國橫行無忌,明日,我爲了利益,也可以出賣袁公方,最是無情讀書人。”

“袁公方、季指揮和陳指揮,千萬不要和讀書人肝膽相照,推心置腹。”

李秉這完完全全是善意的提醒,他來倭國自然有想要女兒嫁入泰安宮的打算,但是做不到,也可以爲自己博一塊奇功牌,而後作爲資本更進一步。

寵女兒是真的,想要建功立業也是真的。

袁彬沉默了許久說道:“那於少保也是讀書人,你這個話,不全面,有失偏頗了。”

袁彬最爲大明最危險的悍勇武將,罕見的爲讀書人說了句話,天下讀書人也不都是李秉說的那般模樣,比如於少保就有情有義。

李秉立刻搖頭說道:“於少保的情況特殊,他雖然是百官之首,但他現在是世襲武勳的文安侯,不是文臣了。”

世襲是官選官的重點,于謙已經站到了終點,當然可以站在幹岸上看戲。

季鐸眉頭緊鎖的說道:“唐興和李賓言就推心置腹了,也沒什麼事兒啊,唐興還時常冒充李賓言,四處留下各種孽債,前段時間還在紅河出海口,以李賓言的名義扔了界碑,埋了寶藏。”

李秉愣了愣神說道:“李賓言沒去山東之前,哪裡算是讀書人?那會兒朝中內外,皆譏諷他不識時務,髒活累活都給他幹,彈劾駙馬都尉趙輝那麼大的事兒,李賓言說幹就幹了。”

“若非陛下一力護持,還派了天子緹騎去保護,李賓言人早就沒了,他現在在松江做巡撫,陛下專門給他配了永樂劍護身,否則那位置他能坐的穩?”

“說好聽點叫敦厚、赤子之心,說難聽點,就是愚蠢、幼稚,偌大個朝堂裡,就出了那麼一個李賓言,這是個稀罕人物。”

同樣爲要地巡撫,應天巡撫,曾經履任過南衙僭朝、還爲一個患難中的娼妓劉玉娘,請了誥命的李賢,就完全不用永樂劍護持。

劉玉娘在袁彬、季鐸、嶽謙作爲使者來到南衙s朝宣讀聖諭之時,李賢讓劉玉娘代爲傳信,若是李賢真的對劉玉娘有感情,那還能讓劉玉娘做這等危險的事兒?

袁彬季鐸都無話可說,嶽謙略微有些感慨的說道:“事實的確如此,所以陛下也樂意我們離京,不捲入是是非非之中,在倭國,我們可以爲所欲爲。”

嶽謙在京時間更長,參與朝。

中事更多,他清楚知道李秉說的是對的,李秉作爲冷漠的政治機器,並不會因爲女兒的事兒,耽誤自己的前途。

只要他們在倭國不豎王旗造反,他們在倭國真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陛下不在乎,朝臣們也不在乎。

“陛下流放了一批你說的沒心沒肺的讀書人到倭國來。”袁彬略微有些擔心的說道,這麼一大羣讀書人,來了倭國,怕是不得安生。

袁彬思索再三,對着李秉十分認真的說道:“若是耽誤了陛下大計,影響倭銀入明,只有死路一條,我親自動手。”

袁彬給這些流放至此的稟生們劃下了一條線,那就是不能影響倭銀入明,這是陛下對倭國唯一在乎的事兒,也是袁彬要做的事兒,他的一切行爲,都是爲了讓倭銀順利流入大明,不影響陛下大計。

這些流放至此的監生們,一旦破壞倭銀入明,袁彬就會親自動手殺人。

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六十一章 開炮!
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六十一章 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