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

也先沒有騙人,他就只是想當可汗,已經想了三代人了。

就想實現這個願望。

王復讓他看到了當可汗的可能,至於最後鬧到什麼地步,那也是當上可汗之後的事兒了。

“你知道晉元帝什麼下場嗎?”王復十分直接了當的說道。

王與馬共天下。

司馬氏衣冠南渡之後,什麼都沒有,琅琊王氏幫着司馬家建立起了東晉。

琅琊王氏王敦,最後反了晉元帝,把晉元帝囚禁起來,晉元帝鬱鬱而終。

伯顏帖木兒點頭說道:“知道,我們的母親,敏答夫人是一個知書達理的人,她教我們讀書識字,跟我們講過這段歷史。”

“晉元帝最後被奪了權柄。”

王復十分鄭重的說道:“你知道,權力,是比福祿三寶還要可怕的東西,它會讓人父子相殘,讓兄弟鬩牆。”

“帖木兒王國,剛剛經過了父子兵戎相向,子殺父,兄殺弟,弟殺兄,才讓烏茲別克人有了可乘之機,城頭王旗四變。”

“即便是大明朝,爲了這權力二字,也有靖難之役,漢王府全家族誅,稽戾王被斬太廟之中。”

“如果你們放任我,我們最後必然兵戎相向。”

伯顏帖木兒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我的好兄弟,很感謝你的坦誠,這些後果,也先大石也都考慮過。”

“但是你也知道,也先大石也只是大石,他想要做可汗。”

“我們不能去預計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發生的事兒,甚至五年後的事兒,我們都無法預料不是嗎?”

“五年前,我們剛戰勝了不可戰勝的大明京營,五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在撒馬爾罕了。”

伯顏帖木兒很務實,他當然知道日後有一天,必然會有衝突,而且王復還是他們不斷放縱喂大的。

王復點頭說道:“那倒也是。”

“那麼王資政,既然我們說清楚了,那就做吧。”伯顏帖木兒站起來說道:“我就不打擾王資政做事了。”

王復看着伯顏帖木兒離開,目光閃爍。

王悅景泰二年進士及第,請旨前往河套,隨後棄筆從文當了夜不收,到了和林,又隨着王復遠征到了撒馬爾罕。

王悅滿是古怪的說道:“你們倒是坦誠,這樣的話,都是明說的嗎?不都應該笑裡藏刀,綿裡帶針,然後心懷鬼胎,暗中積蓄實力嗎?”

王復一愣,隨即說道:“那說明白了好做事啊,陛下不就是這樣,大家都說開了,省的猜來猜去的。”

王悅點了點頭,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勁兒,但是又很對勁兒。

景泰朝爲官,多少都沾了點光明磊落。

“王悅。”王復忽然開口說道:“那個兀魯伯建的天文臺有一張九百九十二個星星的星表,你送走了嗎?”

王悅正在梳理撒馬爾罕、白帳汗國的衆多事物,還要參詳大明律去制定新的憲章,還要給帖木兒王國寫國書,他事兒多着呢。

他點頭說道:“送走了。”

“六分儀呢?”王復繼續追問道。

王悅點頭說道:“兀魯伯天文臺能搬的都搬走了,不能搬走的,都畫了圖給陛下參詳。”

王復這才點了點頭,那些寶石牲畜的資財,的確是收穫,但是那座天文臺,同樣也是巨大的收穫。

尤其是那架十丈大小的六分儀。

兀魯伯的六分儀很大,是六分之一圓的一個弧,刻在巨大的大理石板上。

每一度間隔兩尺,曲率極爲精準,這一巨大的六分儀,安裝在離地面三丈深、六尺寬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

這個六分儀被命名爲法克里,他將歲差確定爲每七十七年差一度。

王悅一直在測算這個數字,最終確信了兀魯伯,帖木兒這個孫子,的確是個天文博士和算學博士。

兀魯伯是個好人,是個好的天文博士,是好的算學博士,但是不是一個好的國王。

兀魯伯的父親沙哈魯死後,帖木兒帝國陷入了長期的同室操戈的地步。

王復繼續開口說道:“三角學、球面幾何學、幾何學圖表都送回大明瞭嗎?”

王悅繼續說道:“送走了。”

兀魯伯是個很強的學者,他的幾何學圖表中,將正弦和切線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八位。

兀魯伯在天文和算學上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他既不情願理政,也拙於理政。

在教派中,兀魯伯也是個異端,兀魯伯當了國王之後,他的兒子開始煽動保守派,反對兀魯伯的統治。

最終兀魯伯的兒子和他兵戎相見,兀魯伯被他寄予厚望的兒子殺死在了無名河畔。

“你說咱們腳下真的是個球嗎?”王復面色古怪的說道。

王悅停筆,想了許久說道:“應當是吧,兀魯伯計算了地軸傾角是六十六度。”

“這聽起來很複雜,兀魯伯說歲差的根由就是因爲地軸的進動,進動是兀魯伯的說法,在我們大明叫做交點退行。”

“所以我們腳下的大地,不僅僅是個球,還是個傾斜的球。”

大明的兩個進士艱難的交流着他們不太擅長的知識。

王悅拿出一個陀螺來,擰動了陀螺讓它旋轉了起來笑着說道:“這是兀魯伯的陀螺,垂直於地面叫做旋轉軸。”

“如果我這樣按一下,他的旋轉軸便不再垂直於地面了,旋轉軸在空中,畫出一個圓錐面,這就是兀魯伯所言的地軸進動。”

王悅手中的陀螺開始搖晃,似乎是有一根旋轉軸掃過了空中,掃出了一個圓錐面。

王悅收起了陀螺說道:“一年之中有兩天的時間,白天和夜外的時間完全相同,我們叫那一天爲春分和秋分,在黃道上,有春分點和秋分點。”

太陽一年走過天的路線,叫做黃道,當春分和秋分的時候,日夜等長,觀星者在黃道上標註了春分點和秋分點。

王悅繼續說道:“如果真的是個球的話,地軸不變,那麼二分點不變,但其實在西漢的時候劉歆就發現了二分點,在由西向東緩慢漂移。”

“這就是劉歆所說的交點退行。”

“所以,假定是個球的話,那必然存在地軸傾斜,才導致了歲差。”

“而且兀魯伯算出了傾斜的角度是六十六度,歲差是每七十七年一度。”

王復對這些東西不是很理解,就像是聽天書一樣。

不過這還像真的是天書。

王復笑着說道:“這些都送到大明,讓陛下去發愁吧。”

王悅頗爲遺憾的說道:“兀魯伯在筆記的最後,他很興奮的寫到:他有一種猜測,正在驗證。”

“但是很可惜,他被他的兒子殺死了。他甚至連那個猜測,都沒有寫下來。”

王復聽聞也是搖頭,算準了曆法,就可以安排農時,但很可惜兀魯伯算準了歲差,他有個猜測,卻再也無法去驗證了。

王復贊同的說道:“那真的是太遺憾了。”

整個高高石拱下的大殿之內,一片沙沙的聲音,王覆沒有完全聽懂王悅表達的含義,但是他知道那些東西,對大統歷的編纂,有很大的幫助。

王復忽然停筆,十分平靜的說道:“如果有一天,我背叛了大明,你要第一時間殺死我。”

王悅也放下了筆,揉着手腕,搖頭說道:“你會嗎?這點西域的權力,難道還有去京師當師爺的權力大?”

王復一愣,隨即笑了出來,的確如此,在西域翻了天,也不過是個汗國的國王罷了,到了京師當師爺,纔是權力制高點。

“有理。”王復點頭。

王悅手中抽出了一份文稿說道:“我寫好了給帖木兒國王卜撒因的國書,你看下。”

王復跟也先說和帖木爾王國交好的意圖是很明顯的,瓦剌現在立足不穩。

“你不打算翻譯一下嗎?就直接用漢文寫嗎?要不找人用蒙文寫一遍送過去?我們是瓦剌啊,不是大明…”王復看着漢文的國書,格式很正確,行文很規範,但是異味太重了。

卜撒因知道是瓦剌,不知道還以爲是大明寫的國書呢。

王悅兩手一攤說道:“這個瓦剌人用的是回鶻體蒙文,脫脫不花很擅長那種文書,大概咱們也先大石自己也看不明白回鶻體蒙文,也先平日都用漢字。”

“反正帖木兒王國要給咱們大明朝貢,他們那邊有人看得懂漢文,就用漢文吧,省的翻譯來,翻譯去,搞混淆了。”

這就是爲什麼也先連成吉思汗法典都不知道,因爲也先看不懂。

成吉思汗法典是用回鶻式拼音寫的,後來忽必烈又推行了蒙古新字,折騰了半天,退回草原之後,又開始用回鶻式蒙字,但是和當初已經完全不同,變來變去,也先能看懂纔怪呢。

尤其是回鶻體是拼音文字,每個拼音都沒有含義只有發音,你讓也先怎麼看?

伯顏帖木兒爲什麼說現在的瓦剌比當初衣冠南渡還要慘?

他們連文字都沒有定式,豈止是慘?

“怯薛護衛,你拿這封國書給大石。”王復最終決定還是問問也先怎麼辦,他叮囑了衛兵一番,讓衛兵去了。

沒過多久,衛兵跑回來說道:“大石說,王資政看着辦吧,要是打起來,大石說他去揍卜撒因就是。”

對於也先而言,他早就習慣了用漢文,你讓他寫一封歪歪斜斜的回鶻式蒙文,他也寫不出來,那不是爲難他也先嗎?

既然大家都用漢文,帖木兒王國那邊也對大明朝貢,有人懂漢文,就用漢文寫就是了。

王復拿着那封國書,看了許久,看着那個印璽,又看着王悅說道:“這算怎麼一回事?!”

這封國書本身就是用漢文寫的,本身就很有異味兒了,結果也先下了印,不過下的印是【敬順王印】。

這四個字是漢字,是當初也先去京師朝貢的時候,稽戾王賜給瓦剌人的王爵。

王悅一臉嫌棄的說道:“他知道單說瓦剌,帖木兒王國不怕,但是拿出這敬順王印下印,卜撒因會不會以爲大明在西征?”

“大明強啊,等到帖木兒王國搞清楚咋回事的時候,咱們也在撒馬爾罕站穩腳跟了。”

“這是在狐假虎威啊!”

“這老頭,精得很。”

王復將那封國書放好,非常氣憤的說道:“哼,陛下果然說得對,都是一羣喂不熟的白眼狼!”

“用到的時候,當大明是宗主,唯唯諾諾,用不到的時候,就是毫無恭順之心。”

王悅左右看了看,神秘兮兮的說道:“我這裡有本好東西,你要不要看看?”

王復看王悅說的神秘,好奇的說道:“什麼?”

王悅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書,塞給了王復,十分確定的說道:“看看,保你滿意。”

王復打開一看,是邸報,他頗爲驚喜的說道:“哪來的?”

“賽因不花送來的。”王悅說道:“賽因不花也是從河套搞到的,就這一本啊,你看完了,我還看呢。”

“知道,知道,我謄抄一本,把原本還給你。”王複目不轉睛的說道。

人在異地他鄉,才知道王化的好處來,這一本邸報頗有點家書的味道了。

“咱們給陛下的奏疏送去了嗎?”王復的手有些顫抖的摩挲着書的封皮,想到了重要的事兒。

王復他們送往京師的密報,是用牛奶寫的,只要用火烤纔會顯出文字來。

這是個精細活,而且寫的是陰書,還要翻譯成陽書,保密是絕對可以保密的,不怕截獲,就怕送不到。

畢竟撒馬爾罕太遠了。

但是這份邸報能夠送到撒馬爾罕,至少說明奏疏能送到大明的概率很大。

王悅不厭其煩的說道:“送走了。”

機事不密禍先行,王復之所以一直嘮叨,不是王復不信任王悅,而是必須詢問。

王悅等人的奏疏,從撒馬爾罕至碎葉城,延着天山古道行至嘉峪關,隨後至河套官道驛路,送去了宣府,最後送進了大明的京師。

他的奏疏和朱瞻墡博頭版頭條的奏疏,幾乎是前後腳入的京師。

朱祁鈺先看的是王復的奏疏,這可是數萬裡送來的奏疏。

“偷,就硬偷!都是賊啊!”朱祁鈺先看完了行制疏,一種熟悉的既視感回來了。

又一個賊,緊盯着大明偷。

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二十章 登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
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二十章 登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