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

舊港的梅州李氏李成文在松江府的日子過得非常滋潤,暈船的顛簸讓李成文瘦了近二十斤,剛上岸的李成文完全沒有了風流倜儻,只有疲憊和狼吞虎嚥,頤養了十多天的李成文才慢慢恢復了他本來的模樣,謙謙君子。

對於李成文而言,大明的一切都是非常新奇的,身體稍微好了些,他就讓自己的侄子和養子,推着自己在松江府四處轉悠,幾乎沒有任何的阻礙的參觀了大明的海事堂、匠城、市舶司、萬國城、織造局、造船廠、煉油廠、水廠、官鋪等等。

李成文覺得自己就像是個鄉下人進了城一樣,看什麼都新奇,琳琅滿目。

李成文對着自己的侄子和養子說道:“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國,我哥還是太保守了,他對我說的那些大明種種,不及眼前萬分之一。”

“孟子云: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孟子從範邑至齊國都城臨淄,見到了齊王的兒子,才說了這番話,地位改變了氣度,奉養改變了體質,齊王的兒子也是人的兒子,卻如此器宇軒昂,可見地位的重要性。”

“魯國的國君到齊國拜訪,齊國的臣子便問孟子,爲何魯國的國君不是我國的君主,可是說話的語氣和齊王極爲相似,行爲舉止,言談風度皆如是。孟子說,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爲地位相同。”

“你們倆,比我和哥哥,更有福氣,做一個大明人是有福氣的,生於番國,長於上朝,這是一種榮幸。”

在李成武的描述中,大明的確富有而繁華,但是始終少了一些天朝上國的大氣,不是李成武描述有什麼問題,因爲李成武到大明的幾次,都是在正統年間,彼時民生凋零,生民苦楚,李成武能看出什麼天朝上國的大氣纔是咄咄怪事。

“敢問老翁,這豬肉價幾何?”李成文看到的不僅僅是大明的雍容華貴,民爲邦本,以民爲重,民生二字纔是國之根本。

賣肉的屠戶,悶聲悶氣的回答着:“十六文一斤。”

“哦,那這是何物?”李成文看着旁邊堆積的肉,有些奇怪的問道。

“下水,陛下南巡至松江府,就是從我這攤子上買的下水釣蝦,來多少?”屠戶轉動着手中的刀,看着李成文笑着說道:“你這等貴人,還到這等腥廝之所買肉?”

屠戶開門做生意,見的人多了,就李成文的模樣,顯然是貴人,到他這肉脯裡來,顯得不倫不類,格格不入,買肉這事,大抵都是庖廚小廝,這顯然就不是來買肉的,耽誤做生意的都是惡客,屠戶並沒有發脾氣,惡客歸惡客,可這是貴人。

“肋排切這麼些,再來半斤下水。”李成文示意侄子付錢,而李成文的侄子拿出來的是銀錠,不是通寶,更不是銀幣。

屠戶哈哈大笑了起來,切好了肉,翻箱倒櫃的找出了曾經的小秤和銀剪,用力的拍了拍,小秤上的灰塵,開始給李成文找零。

“好久都沒用了,便手生了,你且瞧好,未曾缺您分毫。”屠戶從銀裸子身上剪下了小小塊,看着這一小塊銀裸子,屠戶更是搖了搖頭,然後隨手扔到了抽屜裡。

屠戶再打量了一番李成文笑着問道:“南洋人?”

“口音很重嗎?”李成文罕見的漏了怯,眼神有些閃躲,李成文此時的心情,大抵正應徵了那首詩,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屠戶將肉和找零遞了過去,笑着說道:“並不是,你這一開口我還不敢確認,直到你拿出了銀錠,大明眼下已經無人用這銀錠了。”

“那便好。”李成文鬆了一口氣,繼續在這大明的市集開始轉悠。

李成文四處詢價,也不覺得枯燥,松江府的米價一石約三錢銀、五斤大的鮮魚一尾九十八文、川毫筆一支五十四文、徽墨一錠五十文、鐵鍋一口兩錢五分銀、鐵勺一柄三十六文、甜水一桶兩文、煤精一斤七文……

李成文逛完了集市,看着侄子和養子提着大兜小兜的貨物,回到了會同館,李成文就開始寫寫畫畫,隨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到了題本之中。

不過數日李成文就要北上,按大明禮法,李成文拜見了大明松江府巡撫李賓言。

李成文是見過李賓言的,不過只見過一把椅子,大明番都指揮唐興帶着的那把。

李賓言聽聞唐興整出來的事兒,椅子下西洋、松江巡撫李賓言的寶藏等等花活,就是不住的搖頭,這個唐興總是給他很多的驚喜。

松江巡撫李賓言的寶藏,更是李賓言第一次聽聞,說是大明朝出了個大貪官,任松江巡撫貪腐鉅萬,這下了西洋生怕大明朝廷追繳,就四處藏寶。

李賓言嘴角抽動了一下,反覆告誡自己要斯文。

唐興之前在交趾欠了一筆風流債,便是那安南國舊黎朝的戶部尚書丁烈的女兒,當時黎宜民敗北,黎思誠正在和大明商議歸化之事,爲了搞情報,唐興撩了丁烈的女兒,陛下說不讓用美人計,可沒說不讓用美男計,唐興那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氣質,對涉世未深的少女,殺傷力十足。

唐興本來是逢場作戲並未當真,奈何丁烈的女兒入了戲,尋到了大明,指名道姓要找李賓言。

唐興在交趾活動,一直用的李賓言的姓名,人家小女子到大明尋人,李賓言這貨不對板,自然知道是唐興搞的鬼,弄的李賓言一陣手忙腳亂。

李賓言這輩子,出海最遠也就到過雞籠島、澎湖,連呂宋都沒去過,可是這大海大洋之上,到處都是他的傳說,到了大明的番人商賈,聽聞李賓言的名字,反應各異。

哪一天唐興給李賓言整個血手人屠的外號出來,李賓言都絲毫不意外。

“李巡撫,學生有些疑惑,還請李巡撫解惑。”李成文到大明的理由是學習,自稱學生是沒什麼問題的。

李成文將自己的見聞記錄了下來,便將自己的筆記遞了出去,疑惑的問道:“學生疑惑,居上國而養氣,大明如此宜居,斗升小民安居樂業,大明開海大計,誰還願意出海去?是我,我要賴在大明不肯出去。”

李賓言翻看了下李成文的筆記,笑着說道:“你是南洋大戶,舊港宣慰使生怕你在大明受苦,來的時候兩艘三桅大船隨行,僅金銀之物就帶了十數萬兩,你買這些東西,連一錠銀都沒花銷出去,自然覺得不貴,可是對百姓而言,還是貴了些。”

“《中庸》曰: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是學生管中窺豹了,謝李巡撫教誨。”李成文一愣,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問題,他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他哥向來不薄待他,相比較南洋,這些物品的確便宜了許多,可是對大明百姓而言,還是顯得昂貴。

他去買個肉,屠戶都知道他是貴人履賤地。

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李賓言搖頭說道:“這還是襄王殿下設立官鋪供給之後,平抑物價,若是再早到幾年,你買的這些,價格還要貴上三成不止。”

若是把官鋪的設立以及官鋪與農莊法的關係講清楚,李賓言今天什麼都不要做了,他並沒有展開細說,而是讓李成文抓緊時間前往京師,到了京師,入了國子監,慢慢學、慢慢看就是了。

次日李成文啓程,一路向北,在景泰十一年臘月入京,沐浴更衣後在講武堂覲見了陛下。

“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謝陛下隆恩。”李成文頗爲感激的見禮,他身體有恙,若是行三拜五叩大禮,着實是滑稽,可是覲見之時,陛下特意下旨,讓他不用跪拜,給了他體面。

李成文沒整什麼幺蛾子,火速入明,他自己給了他自己體面,朱祁鈺自然樂意給他體面。

“免禮。”朱祁鈺打量了下李成文的模樣,天下的哥哥不都是稽戾王那麼不着調,李成武就把李成文奉養的很好,很有禮數,舉止投足都很得體。

朱祁鈺笑着說道:“於少保贏了朕兩次,南洋僑民是否仍有恭順之心,於少保贏了,陳壽延也好,你李氏二兄弟也好,都沒有讓朕難做,也沒有讓大明難做,很好,朕心甚慰。”

李成文趕忙說道:“陛下寬厚,臣等若是不知天命,人神共棄。”

大明在南洋立規矩,事事都想的是僑民生計,大明皇帝如此恩厚,若是他們這些豪奢戶還不恭順,就太不識擡舉了,非要等到被堅船利炮轟的找不到北才肯聽話,大明頂多損些顏面,可他們這些豪奢戶丟的可是命。

說到底,陳壽延、劉天和、李氏二兄弟這些南洋僑民裡的遮奢戶這麼恭順,還是大明南下西洋遮天蔽日的艦隊的炮管子指着他們,這海上哪有那麼多的禮法,說滅了你,也就滅了,也沒人會去計較,更沒有人會爲他們說話。

朝堂的明公會爲了萬里之外八竿子打不着的僑民,跟皇帝說什麼仁恕之道嗎?

皇帝在大明四方之地處置遮奢豪戶,得講證據、得講禮法,否則朝臣們就會舉着虐這個字上諫。

可是到了南洋,那還不是誰的船多、船大、炮多,誰說了算?

海上向來是沒有任何規矩可言,唯一的規矩就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爹。

陳壽延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恭順,還藉着張士誠舊部的名頭聚攏人心,可是當海寧號的黑龍炮指着他的時候,他立刻就恭順了起來。

什麼張士誠?沒聽說過,我們陳倫坡陳氏,可是大明的鷹犬走狗!

“陛下,家兄讓臣帶了些禮物,都在船上,臣先入了京,禮物都在路上。”李成文頗爲恭敬的說道,那兩艘船的財貨都是李成武給大明皇帝的獻禮,其實就是拿錢開路,希望皇帝能看在弟弟身體有恙的情況下不要過於薄待。

李成武身在海外,他對皇帝的瞭解,大概還停留在一千兩銀子跟大璫王振吃飯的刻板印象裡。

朱祁鈺一樂,論有錢,整個大明,整個天下,誰有他這個大明皇帝有錢,國帑都得到他的內帑去拆借,他笑着說道:“你自己留着吧,朕不缺你那點,你們獻上來,朕再賞賜,折騰一遍,變成了御賜之物,你還不好處置,李成文,你在大明無親無故,以後用錢的地方還很多。”

“既然來了,朕便不會薄待。”

大明皇帝說話算話,金口玉言,從堺港至慢八撒,從蝦夷島到君士坦丁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朱祁鈺和李成文聊了幾句南洋趣事,這李成文的確和奏疏上所言,見識非凡,其才學在南洋的確是出類拔萃,可在大明,只能說是一般。

朱祁鈺笑着說道:“舊港宣慰司復設,諸多官廠復立,你和你哥在舊港所做之事,唐指揮俱實奏稟,你們兩兄弟做的不錯,明歲,你和李成武的長子,便入國子監就學。”

因爲年齡的差距,李成文和李成武的長子差不多大。

既然打着仰慕大明文化之盛的名頭而來,把質子的身份遮掩,那便遮掩到底,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謝陛下隆恩。”李成文選擇了告退,心裡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果然和唐指揮說的那樣,陛下講話非常直接。

李成文的感覺沒有錯,他瘦弱的肩膀上,的確扛着整個南洋僑民的希望,他的表現,直接影響到了大明皇帝、朝廷、百官對僑民的態度。

幸好,李成文沒做錯。

相比較琉球國王尚泰久、韃靼可汗脫脫不花和他的兩個兒子、安南國王黎思誠,三佛齊國王李成文的待遇就好得多,李成文住在京師,其他幾位住在天津衛的四夷館。

李成文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他的父親在永樂年間從電白港至宋桑港投奔樑道明。

“都是大明開海的急先鋒啊。”朱祁鈺看着李成文的背影笑着說道。

大明生產力在朱祁鈺一腳踹開了蒸汽的大門之後,正在以一種朱祁鈺都看不懂的速度飛快增長,生產過剩的問題,第一次以奏疏的形式,出現在了朱祁鈺的案前,這麼多的流動資財,自然要有市場去傾銷。

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速培養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消費意願、促進內循環是一個方向,培養成熟穩定的海外市場、高效率的利用海外貿易紓困大明過剩流動資財,也是一個方向。

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發展是極其不均衡的,國內市場如果是一百,那麼此時景泰十一年年末的海外市場就只有一。

大明是不折不扣的天朝上國,無論是經濟、文化、政治、軍事,都是獨一檔的存在,作爲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踹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之後,如何調節各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對大明而言是個新的挑戰。

在大明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的過程中,朱祁鈺作爲皇帝,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破這道枷鎖。

開拓海外市場,李成武、李成文、陳壽延、劉天和他們代表的出海遮奢豪戶,都是先鋒,而且是自帶乾糧的那種先鋒。

比如陳平劉氏,一門七十二丁口,到了呂宋之後,直接用五萬銀錠購買了三千頃田,而後從寶丰王氏,手中以一丁五百文的價格購買了閹奴五百人,而後從電白港、新港、月港等地僱傭了遊墜之民三百,甩着皮鞭開設了棕櫚園和椰子園。

這些遊墜之民大多數都是惡人,劉氏、王氏也不敢太過苛責,在大明這些遮奢戶們仗着有朝廷法度,便可以肆意妄爲,到了海外,沒了王法,這些遊墜之民被過分朘剝,手裡的鞭子不僅僅能抽閹奴,也能抽這些遮奢戶,惡人自有惡人磨。

大明開海事一切都有條不紊的推行着,並不是沒有不和諧的聲音,呂宋國王賽義德,又準備對僑民下手了,南洋諸國早就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遇到不決搶中原僑民。

隨着開海的不斷推進,打破南洋諸國的這種路徑依賴,讓他們不敢也不能對僑民下手,也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工作之一。

裡挑外撅消滅呂宋國王賽義德,任命新的呂宋總督,保證大明海外利益,是朱祁鈺這個君王的責任。

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
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