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

朱翊鈞不看好馬麗昂的直接原因,就是神不讓修建巴別塔。

巴別塔,新巴比倫國王下令,要修建一座通天塔,‘加高塔身,與天齊肩’是修建這座通天塔的政令。

神對這座塔又驚又怒,人類居然爲了傳揚自己的威名,修建瞭如此高塔,所以神派出了天使,變亂了新巴比倫王國的語言,讓巴比倫人無法互相交流,塔沒能建成,新巴比倫王國也很快被波斯人所覆滅。

巴別塔,大抵就是人類試圖通過自身的力量,來挑戰神的權威,在這個宗教故事裡,說的是人類不能狂妄自大,挑戰神。

越多的努力和嘗試,都會招惹神越大的憤怒,從而降下神罰。

馬麗昂從大明拿走了幾本書,就想改變泰西數以千年計形成的價值體系,這真的是過於異想天開了。

張居正要人爲篩選掉嘉靖二十六年到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也是出於這個目的,維護大明的核心價值體系。

這段時間的進士,是對大明完全失去信心的臣子。

寒窗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當讀完書開始真正入世的時候,大明處於風雨飄搖,國朝衰朽的時候,他們對大明的認可和擁戴,自然而然的會處於歷史的低位,自然就不會忠誠。

張居正清楚的知道這批人即將爬到大明國朝的權力中心,會造成何等危害。

從嘉靖四十一年之後,大明平倭戰爭節節勝利,馬芳在西北完成了對俺答汗的以攻代守,大明整體恢復平穩,雖然各種爛事還是一堆,但總比之前要好的多的多。

“朕答應與否,先生都要做,他和朕一樣的固執。”朱翊鈞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張居正是一個非常非常固執,而且難以說服的人,他想做的事,朱翊鈞要攔,要付出許多的代價,而且朱翊鈞找不到充分的理由,來說服張居正改變他的想法。

如果僅僅是不忠誠於皇帝也就罷了,他甚至不忠誠於大明,讓他們爬到內閣這種高位,掌控了權力,會是何等的景象,朱翊鈞想都不敢想。

“陛下,王次輔舉薦王家屏回京入刑部做左侍郎兼領西山煤局諸事。”馮保將一本奏疏攤在了陛下的面前。

王崇古舉薦王家屏回朝,這是打算讓他入閣。

王家屏,隆慶二年進士,算是少壯派的一員,顯然,領西山煤局諸事,王崇古打算把工黨黨魁、晉黨黨魁的位置,都交給王家屏,而不是自己的親兒子王謙。

王崇古老了,他在尋找接替他的人。

和張居正不同,張居正不用操這個心,張居正所有政令的繼承人就只有陛下,也只能是陛下。

“其實給王謙也挺好的。”朱翊鈞看着這份舉薦奏疏,有些猶豫的說道:“王家屏恐怕不樂意,主要是晉黨已經被徹底打散了,如果只有工黨還好。”

晉黨在接連重拳之下,已經和當初的嚴黨、徐黨一樣,有點臭名昭著了,連王崇古都摁着晉黨刷聖眷。

這和晉黨骨幹範應期因爲牙疼服用了大量阿片,最後把自己弄進了解刳院有很大的關係。

只剩下王家屏獨木難支,晉黨自然沒有了主心骨,沒了凝聚力,後繼無人,是每個組織都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馮保搖頭說道:“給王謙,那王次輔怕是要被言官給罵到不能出門了。”

王謙是親兒子,姚光啓是女婿,若是給了家裡人,王崇古沒辦法面對言官戳着脊樑骨的罵,讀書人罵人是真的髒。

“可是王次輔和王家屏可不怎麼對付,這是必須要明確的,若是王次輔退了,王家屏對王次輔的人展開報復,這就破壞了工黨大局。”朱翊鈞還是有些猶豫。

王家屏是葛守禮的學生,一旦王家屏坐上了黨魁的位置,恐怕王崇古的人,都落不到好去,當初晉黨就分裂成了兩派,王家屏找王崇古辦事,都得拉下臉去求。

“這是舉薦之恩,王家屏就是要做,也不敢做的太過於明顯,不敢破壞工黨大事。”馮保不認爲王家屏會做什麼,王崇古舉薦了他,他要大肆報復,那就是忘恩負義。

王家屏真的忘恩負義,如果他做的比王崇古好還罷了,如果做得差,那王家屏這個黨魁身份,也坐不穩當。

那麼多鼎工大建不提,官廠從無到有的各種法例不提,創辦工黨不提,就說崇古馳道和還沒修出來的崇古城,王家屏拿什麼達到王崇古的高度呢?

王家屏根本兜不住,道德上忘恩負義,功績上又很難超越,還要反攻倒算,只會把自己弄成個笑話。

“這樣,把全晉會館裡裡外外修繕下,換個門頭,叫工館好了,以後工匠出身的學子入京參加科舉、入九龍大學堂學習的吏員、入京辦事的匠人,都可以在工館下榻。”朱翊鈞做出了決策。

王家屏可以回京,可以接任工黨黨魁,但晉黨黨魁,或者說晉黨,沒有必要再延續下去了。

將工黨和晉黨徹底切割掉,全晉會館也正式落下了帷幕,晉人入京辦事,仍可以下榻,但這裡主要成爲了工匠們的聚集地。

“八十畝拓到一百二十畝地,營建六層官舍,能多住點人好了。”朱翊鈞額外給了四十畝地,讓工館的面積更大。

“陛下聖明,臣遵旨。”馮保領聖旨,他覺得陛下的處置更加穩妥,全晉會館就是晉黨的標誌,全晉會館落幕,代表着晉黨的徹底結束。

這樣一來,王家屏就是想反攻倒算,也沒那個本事,沒有那麼多支持者了。

晉黨的聖地全晉會館都換了招牌,沒有了主心骨的晉黨,就是一羣烏合之衆,成不了大事。

馮保拿出了自己厚重的備忘錄,指着其中一條說道:“陛下,兩廣發展極爲迅速,雖然稍遜松江府一點,但相差不多。”

“去年松江府市舶司上交關稅121萬銀,廣州府上交關稅116萬銀,差距已經不大了,廣州府上交的官廠利潤是132萬銀,比松江府要多3萬銀。”

“廣州府的官廠,大部分都是由王巡撫在兩廣營造,其中最大項就是鐵鍋,去年廣州府衙門,督辦造鐵鍋20萬口,佛山鐵鍋,世界聞名。”

王家屏被看重,可不是無緣無故,王家屏是工黨的重要骨幹,廣州府十三官廠,是工黨的巨大成就之一。

只不過平日裡松江府實在是太耀眼了,遮掩了廣州十三官廠的光芒而已。

朱翊鈞有些疑惑的說道:“你找兩口鐵鍋來,朕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什麼東西,居然賣的這麼好!”

賣得好,還能成爲王家屏拿捏勢要豪右的手段之一,實在是有點古怪。

馮保很快就從御膳房找了兩口廣鍋,皇帝吃飯的鍋就是廣鍋,也叫粵鍋,徑一尺有餘,不是朱翊鈞想的那種大鍋,而是普通的炒鍋。

“這東西賣一兩銀子一口?”朱翊鈞掂量下,三斤重,不是特別厚重,但是質量上乘。

馮保笑着說道:“陛下,廣鍋貴堅也,薄而光滑爲上,消煉既精,乃堪久用,一口鍋能用半輩子了,陛下,連大聖用了都說好。”

廣州佛山鍋貴,但貴的原因是好,質量上乘,不是廣州鐵料好,廣州鐵料和北方几乎沒什麼差別,甚至更差點,是鑄造工藝好。

“哦,大聖用了也說好?”朱翊鈞有些疑惑的問道。

“大聖用了真的說好!西遊記這第75回說:俺老孫昨日從廣東過,帶了個摺疊鐵鍋來,現在就慢慢地把你煮成雜碎!”馮保趕忙回答,西遊記作爲大明第一暢銷書,還是非常受歡迎的。

佛州商務都以冶煉鑄造爲主,並且以冶煉爲核心,做起了無數的產業。

馮保滿臉笑意的說道:“廣州府跟松江府較勁兒呢,憑什麼他松江府就是大明開海的橋頭堡,人廣州也不差,廣州現在是南洋真正的首府!”

“所以,王家屏回京來,也不是對生產一竅不通,這是他的奏疏。”

松江府是琉球、長崎、雞籠島的實際首府,幾乎所有雞籠島出產的木材,都進入了松江府造船廠。

就像雲南大理,實際上是中南半島的首府一樣。

廣州因爲地理優勢,是整個南洋的首府,南洋超過六成的貨物,要在廣州集散。

王家屏寫的這本奏疏,關於大規模自由僱傭關係生產關係建立,官辦和民營之間的矛盾分析。

王家屏發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民坊比官辦還要僵化。

讓民坊主們花幾千兩銀子培養賬房先生、培養六冊一賬記賬法、度數旁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競爭力、提高生產力,這些民坊主,千不肯,萬不願。

但這些民坊主在賭坊裡一夜之間輸幾萬兩銀子,非但不心疼,反而會四處炫耀,顯得自己極爲闊綽。

這些民坊主在爭取生意的時候,就只知道壓低價格,回頭就安排匠人加班加點、偷工減料,生意有個風吹草動,就罵衙門,罵朝廷管得寬,管得多,不給土地、不給政策、不給稅務優惠、稽稅猛如虎、不給借錢等等,反正就不怪自己蠢。

自己做買賣賠了,就是國朝的錯。

萬曆十年,佛山鐵鍋的價格來到了五錢銀子,比正價低了一半,尤其是外貿貨,外銷利潤大,但價格跌了一半,這些個民坊主還吵吵着要讓朝廷減點稅,結果被王家屏全都噴了回去。

王家屏辦了個兩廣鍋廠,吸收了民間的匠人,開始鑄造鐵鍋,價格更高,但質量更好的鐵鍋,很快就席捲了整個廣州鍋業,佔據了近三成有餘的市場,才讓這個產業,價格逐漸恢復正常。

良幣也可以驅逐劣幣。

兩廣勢要豪右對王家屏恨的咬牙切齒,不僅僅是王家屏這個人裝糊塗,更是因爲王家屏真的有手段。

只是裝糊塗,這些勢要豪右根本不怕,但加上手段,就讓勢要豪右們叫苦不迭了,至少,殷正茂和凌雲翼不跟他們搶生意。

“經濟地位決定了政治站位,只有官廠、官營經濟佔據了主導地位,朝廷、地方衙門才能佔據主導地位。”

“主導地位,不僅僅是主要經濟體和財稅來源,還要起到引導作用,引導產業發展,而不是在歧路中,越走越遠。”朱翊鈞嘖嘖稱奇,這王家屏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陛下,士大夫從來都不蠢,就只是單純的壞而已。”馮保十分肯定的說道。

朱翊鈞深表贊同的說道:“罵的挺髒的。”

王家屏在兩廣,乾的最多的事兒,就是研究如何讓大明官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在王家屏看來,官廠和民坊只有形成了有序競爭,才能讓彼此的買賣都能長久的做下去,就像一陰一陽的兩面,孤陰不長,獨陽不生,矛盾,沒了矛,盾就沒了意義,沒有了盾,那矛也不必存在了。

無論是官廠還是民坊,只要獨大,都是一個結局,那就是毀滅自己本身。

“有意思。”朱翊鈞看完了整本奏疏,前面王家屏討論了大明內部矛盾,後面,王家屏給皇帝整了個大活兒!

安南國莫家,打算歸附大明瞭。

安南國的局勢極爲複雜,符合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的典型特徵,後黎朝的祖宗黎利造反,交趾十三司再次變成了安南國。

時光荏苒,安南國大體變成了:‘朝中權臣無數,朝外四方割據’的局面。

莫登庸當年篡權奪位後建立的莫朝,佔據了首府升龍城(今河內),也就是紅河以北地區;

鄭家扶持的後黎朝佔據了南方,這鄭家也不是什麼善茬,國王黎維潭連個橡皮圖章都不是;

再往南還有占城,占城地區本身就跟北方不對付,北方亂起來,占城乾脆就直接自立門戶了。

除了這三個主要勢力之外,還有兩個勢力,一個是隆平武家,一個是順化阮主。

莫家、鄭家、武家、阮家。占城王就是安南國五大勢力。

要徹底投降大明的是莫家人,要請天兵鎮守升龍城,原因也很簡單,天兵再不去,他們老莫家連升龍城這個首府都守不住,要被鄭家人奪走了。

自從莫朝的建立者莫登庸死了之後,這北莫朝,就是老爺們年過四十,一天不如一天。

宗室內訌,你方唱罷我登臺,城頭王旗換不休;軍隊不聽調令,動不動就搞兵諫;對外作戰屢戰屢敗,而且是大敗虧輸,從壓着老鄭家,到被老鄭暴揍;

莫氏也有豪傑,攝政王莫敬典活着的時候,還能勉強維持,莫敬典一死,老莫家有點泥沙俱下明天完蛋的徵兆。

本來就在攝政王庇護下長大的莫茂洽,這眼瞅着這國勢垂危,也不端着了,打算直接投明瞭。

莫茂洽成爲莫朝國王的時候,才1歲,都是攝政王莫敬典維持,那是拳打朝中,腳踢朝外,跟鄭家打的你來我往,沒讓鄭家佔到便宜。

可是這攝政王病死了,威權人物死亡,莫茂洽根本沒辦法掌控朝局,反覆權衡利弊後,莫茂洽打算參考離線君主制,到大明當個離線安南王。

讓莫茂洽和滿朝文武做出這個決策的原因。

有兩個,一個是大明的離線君主制搞得很好,比如琉球國王尚久和倭國國王足利義昭互相潑糞的戲碼,就傳到了安南國,除此之外,還有宗主大汗土蠻汗,也是離線君主制。

大明做事要臉,雖然我兼併了你的領土,但我還是把你的王室養了起來,仍然是人上人上人的地位,就是藩禁有點彆扭罷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莫朝本身就是大明的屬地,不是藩國,莫茂洽是大明冊封的安南都統使,秩從二品,世襲罔替,作爲大明冊封武官,作爲大明屬地,現在撐不住了,要大明支援,非常合理!

大明來駐軍,大明來管理,他莫茂洽一家子,進大明享福咯!

“這個莫茂洽想的倒是挺好的,他下面那些人能同意?”朱翊鈞看着這封奏疏,考慮可行性。

“陛下,是莫朝那些文武們逼着莫茂洽內附,莫茂洽也是順水推舟就答應了下來,還專門祭祖稟報了列祖列宗。”馮保搖頭說道:“不背靠大明,鄭家人殺到升龍城,能把他們全家都殺了。”

“大明做事是有規矩,講分寸,頂多不讓他們繼續做官,還能把他們給殺了不成?”

局勢變化和張居正有關,張居正從安南國進口糧食,也就是舶來糧,後來王家屏加大了力度,硬生生的把舶來糧的規模擴大了數倍,攝政王莫敬典死了之後,內外矛盾過於嚴重,外有強敵,民亂不斷。

投了大明有活路,投了南鄭,南鄭拿他們祭旗。

“王家屏爲什麼沒有意見?就說了這麼一件事,他打算怎麼辦?”朱翊鈞敏銳的察覺到了王家屏話沒說完,他就稟報了事情,沒有地方意見。

朝廷對那邊情況不太瞭解,如何做出決策?

“王巡撫還有密疏傳來。”馮保將一個密匣拿了出來,這得皇帝親自解開,是另外的溝通渠道。

朱翊鈞檢查了密匣確定無誤後,打開了密匣,纔看到了王家屏的處置意見。

“怪不得王家屏不說呢。”朱翊鈞看完了裡面的密疏,選擇了燒成灰,王家屏沒說過密疏裡的話。

王家屏在密疏裡就非常直白了,就一個字,等。

他投降大明就接受?他投降,大明就要讓莫茂洽做閒散王爺?他想當狗,大明就允許他做狗嗎?

等到北莫真的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時候,等到南鄭真的打進了升龍城,大明再介入,纔是最優解。

莫茂洽的確是大明冊封的世襲安南都統使,但是它事實獨立,屬地也只是名義上的,如何把名義屬地變成真正的屬地,纔是朝廷應該考慮的。

如果不是走投無路,不是山窮水盡,大明在安南國的統治,會學了當初永樂宣德舊事,陷入無法有效統治、地方反抗力量過於強大、撕裂過於嚴重的困局。

那些個莫朝的食利者,大明不殺了他們,政策決計無法推行下去,不如打成一片赤地再動手,空白的紙纔好作畫,如朝鮮事兒。

這就是王家屏的態度,他的想法,寫到奏疏裡,多少有點道德敗壞,壞的有點過分了,如果沒有密疏制度,王家屏這些心裡話,朱翊鈞不會知道。

朱翊鈞思索了下說道:“下旨廣州府,王家屏回京聽用,遣兵部右侍郎劉繼文,前往廣州任廣東巡撫。”

其實內閣的意思非常明確了,王崇古舉薦王家屏回京,顯然是和張居正通過氣兒,王家屏久任兩廣,要是同意北莫內附,王家屏短時間不能離任,既然內閣同意了重大人事調動,顯然是達成了共識。

這就有了非常合理的繼續等下去的理由,王家屏回京了,新巡撫劉繼文剛到廣州府,需要熟悉業務。

按照王家屏的估計,頂多三五年時間,北莫就徹底撐不住了。

朱翊鈞的聖旨傳到了內閣,很快層層傳遞了出去,王崇古回到家的時候,全晉會館的招牌已經被摘到了王崇古家裡。

王崇古不住全晉會館,他也很少過去,現在全晉會館的牌子摘到了他的家裡,他看着招牌,可謂是五味雜陳。

“兒呀,當年新鄭公高拱、吏部天官楊博、我,組建這個晉黨,建這個全晉會館,其實就一個想法,解決俺答汗入寇,給大明朝止血。”王崇古站在牌匾前,重重的嘆了口氣,身形都佝僂了幾分。

“這都二十多年過去了。”王崇古摸了摸牌匾上的字,這字還是高拱寫的。

“當初朝廷窮的叮噹響,西北戰事就像是個尺長的傷口,大明不停的流血,冒着天下大不韙,我們和俺答汗媾和了,若到這一步,我還能問心無愧的說一句,我們是忠臣良臣。”

“再打下去,誰也奈何不了誰,還浪費國帑,罷兵媾和,違背了祖宗成法,但必須要做,不和,大明一定要亡,必然會亡。”

“但後來,人心就變了,跟瘋了一樣,最後都變成了奸臣,佞臣。”

王謙眉頭緊蹙,搖頭說道:“爹,陛下可沒說過新鄭公、楊博是奸臣佞臣,可都是給了諡號,還給了官葬,蓋棺定論,也不是奸臣,徐階、張四維纔是奸臣佞臣。”

王崇古笑着搖頭說道:“也就是陛下心胸開闊,懶得跟新鄭公計較罷了,陛下本不想給高拱諡號的,那是張居正硬求來的,現在陛下要把新鄭公挖墳掘墓,張居正也攔不住的。”

“新鄭公這個倔老頭,這輩子,犯的最大的錯,當初愣是沒看出來陛下是偷懶。”

“行了,把牌匾砍碎了,拉柴房燒火就是。”

高拱有兩個罪過,第一個就是斷言皇帝不學無術,長大了很難治天下;第二個就是內閣口出狂言,十歲人主不可治天下,換任何皇帝,高拱都不可能有諡號。

陛下心胸寬廣,懶得理他而已。

別說高拱,就是張居正也非常悲觀。

“爹,陛下爲何要把這個牌匾給摘呢?”王謙低聲說道:“我不明白。”

“你平日裡那麼聰明,到這大事兒上怎麼能犯糊塗呢?!”王崇古十分嚴肅的說道:“陛下在護着咱們家,那王家屏是晉黨底色,你爹我跟他不是一路人。”

“他要是回京了,全晉會館還在,他就有那個本事,對咱們家反攻倒算。”

“現在全晉會館都沒了,他坐館也是坐的工館,我建的,他就是吃了一百個蒼蠅一樣噁心,就只能忍着。”

王謙連連擺手說道:“我不是不明白陛下的用意,這個我當然懂,我就是不明白,爲何父親和陛下,都判斷王家屏要清算咱們家呢?”

王崇古搖了搖頭說道:“爲什麼?因爲你爹我爲了保命,做了晉黨的叛徒,叛徒最是可恨了。”

“王謙,你記住,這朝堂就一句話:勝敗非常重要,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古今中外,莫概如是!”

王謙認真品了品,只能說自己老爹不愧是奸臣,老奸巨猾,總結的非常透徹,他趕忙說道:“爹,我知道了,只要一直贏就好了,我站陛下這邊,陛下贏,就是咱們家贏。”

“我堅信,陛下能一直贏下去。”

理由挺簡單的,皇帝陛下比張居正本人還要心狠手辣的多的多,歷史似乎總是如此,無情對無腦的勝利。

“爹,我從府上支了一百萬銀。”王謙低聲說道。

王崇古眉頭一皺的說道:“拿這麼多銀子,去幹什麼了?”

“投資西洋盡頭的吉福總督府去了,內帑國帑確實沒有多少銀子,辦事得銀子,我就拿銀子給陛下了。”王謙告訴了王崇古銀子的去路。

給陛下投資在西洋和大西洋交匯處的吉福總督府了,和紅毛番的莫桑比克總督府打對臺戲。

“言官們對吉福總督府意見很大。”王崇古有些無奈的說道:“確實,看起來不太划算,朝中精算之風,一如當初。”

“確實,短期內,看不出什麼巨大收益來。”

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
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