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

朱翊鈞做出了從嚴處置的決定,送解刳院。

既然皇帝已經勾決,就代表着案子進入了死刑三複奏的流程,這進程很快,顯然是辦了加急。

“下章漳州府,在唐志翰回到漳州之前,安撫好唐家商行那些亡命之徒。”朱翊鈞頗爲鄭重的做出了進一步的指示,朱翊鈞甚至直接稱他們爲亡命之徒。

因爲唐志翰手下那羣人,有一部分是海寇。

這和月港遠洋商行上一任商總,也就唐志翰反覆提及的老峰主李瑞奇有關。

李瑞奇是澎湖海寇,他和林阿鳳是一個道上的人。

早年間,二人都是拜了海上綠林泰老翁爲義父,泰老翁死後,林阿鳳就繼承了泰老翁的大旗,而李瑞奇在大當家的爭奪中落敗,卻沒有和林阿鳳撕破臉,江湖上的事兒,也不都是打打殺殺。

林阿鳳主要做的生意是往呂宋馬尼拉,而李瑞奇做的生意,主要是去倭國,並不衝突,相反彼此互補,大家沒有利益上的根本衝突,就不會生死相見。

萬曆元年末,林阿鳳歸降了時任兩廣總督的殷正茂,而後隨殷正茂、張元勳、鄧子龍在次年春天踏上了呂宋的密雁港,林阿鳳率部五千五百衆,奮勇殺敵,算是爭取到了上岸的機會,成爲了呂宋總督府重要的武裝力量。

而李瑞奇率領的澎湖海寇,在林阿鳳成功投降並且上岸後,也投降了福建總兵胡守仁,萬曆二年,李瑞奇帶着弟兄們也上了岸,成爲了大明合法的海商。

泰老翁、林阿鳳、李瑞奇等人的峰主的名頭,其實是來自於明宋冊封。

明宋,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稱呼,這是海寇汪直在倭國九州島鬆津浦建立的政權,僭越稱宋,自號徽王,就是宋徽宗那個徽,並且設有官署,招降四方海寇。

那個時候,泰老翁成爲了五峰之一,而汪直也號稱五峰船主。

當年胡宗憲之所以要招降汪直,是因爲汪直這些海寇,主要是做些走私生意,和倭寇多有衝突,爲了平倭、分化海寇的力量做出的決定。

當然隨着汪直被捕,繼而被凌遲處死,胡宗憲分而化之,各個擊破的戰略,徹底化爲了泡影。

而且胡宗憲許汪直投靠不死,卻沒保住汪直,反而讓胡宗憲的聲名大跌,險些影響到東南平倭大事。

而殷正茂招降林阿鳳,胡守仁招降李瑞奇,是因爲這些海寇其本質上是海上討生活的窮民苦力,抱團取暖,大抵就是殷正茂奏疏裡那句:覓利商海,賣貨浙、福,與人同利,爲國捍邊,絕無勾引黨賊,侵擾海疆事。

在新帝登基,徹底開海之後,這些人也終於獲得合法的身份。

唐志翰是李瑞奇的繼承人,月港遠洋商行帶有濃郁的幫派色彩,如果唐志翰跟汪直一樣被冤殺,那一定會出事,所以要在唐志翰返回漳州之前,漳州要做好安撫。

李瑞奇還有點不乾淨,唐志翰則是十分清白,從頭到尾都沒做過什麼惡事,當年李瑞奇把大旗交給唐志翰這個年輕人來扛,也是這個打算,一個乾乾淨淨的商總,有利於月港遠洋商行的發展。

“臣有本彈劾,彈劾刑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王崇古三狀罪。”海瑞站了出來,拿出了一本奏疏,十分鄭重的說道。

王崇古本來眼觀鼻鼻觀心,一副睡着了的樣子,聽到海瑞這麼說,嚇了一個激靈,猛的從椅子上蹦了起來,有些手足無措的說道:“陛下,臣惶恐!”

王崇古嚇蒙了!

要是都察院別的科道言官彈劾,王崇古根本不帶怕的,連消帶打,告訴這些個言官,他的那些手段,對付不了張居正,但對付其他官僚,那是綽綽有餘!

但發起彈劾的是海瑞,這就得十萬個重視了。

海瑞這樣的官員最讓人討厭,大家都是擡頭不見低頭見,你要彈劾,哪怕再秉公辦事,也可以透個氣,也好應對,這海瑞就不給任何人透氣。

“這第一罪,則是科舉舞弊,臣查明,王崇古次子王謙,在鄉試舉人中請人代筆,有人證、物證、書證呈上。”海瑞說起了第一事,王謙的舉人身份有問題,而且有巨大問題,王謙壓根就沒去參考,而是他爹幫他搞到的功名。

“臣…領罪。”王崇古一聽這個,直接跪了,也沒掙扎,直接就承認了。

“這不對啊,王謙他會試殿試,朕可都是看過的,文采斐然,治學極爲嚴謹,而且算學極好,當初他差點就進了皇家格物院,這怎麼就科舉舞弊了?考的中進士,考不中舉人嗎?沒這種道理啊。”朱翊鈞立刻說道。

這會試、殿試,大明朝幾萬雙眼睛盯着,王謙考的可是一點都不差。

王崇古再拜,有點無奈的說道:“陛下容稟,那是隆慶四年,王謙還在蒲州,臣當時一時糊塗,怕他考不中,就做下了這等錯事。”

朱翊鈞瞪大了眼睛,厲聲說道:“關心則亂,愛子心切,王次輔,你糊塗!現在朕以既往不咎,寬宥此事,可此事寬宥之後,你讓王謙如何升轉?他難道就做這個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幹一輩子?!”

隆慶四年的事兒,皇帝以既往不咎論,再加上王謙本人是真的爭氣,真才實學的考中了進士,不做處置,自然說得過去,朝中大臣們也不會過分斤斤計較。

可這就是王謙的污點,他這輩子別想升官了,只能看着同窗們飛黃騰達。

“臣有罪。”王崇古再拜,當年,他有些事兒做的比這個還過分,比如養寇自重,比如女兒的金字誥命等等,個個都是殺頭的大罪,鄉試舞弊而已,是衆多罪過中的一件小事。

很顯然,當年給他辦這個事兒的官員,被海瑞反腐抓貪給抓到了。

“這就是王謙整天忤逆你的原因?”朱翊鈞眉頭一皺,想起了王謙和王崇古這種特殊的父子相處方式,過於父慈子孝了,老爹扛着刀追幾條街,王謙還每次都要惹老頭子生氣。

“是。”王崇古點頭,這是一部分原因。

“朕都不知道說你什麼好,朕以當年削髮並論再赦,可王謙,哎。”朱翊鈞嘆了口氣,這是海瑞既然要上奏疏,那就會在通政司抄錄,通政司就是村口老槐樹下的大喇叭,通政司知道,等於京堂百官都知道了。

海瑞職責所在,不可能不彈劾。

“海總憲,第二件事呢?”朱翊鈞看向了海瑞詢問彈劾的三個罪名。

“第二件則是,包庇不法。”海瑞眉頭緊蹙的說道:“萬曆四年,西山煤局井下兇殺案。”

隨着海瑞的講述,一樁被王崇古按下的井下慘案,徐徐展開,事情並不複雜,哪裡有人哪裡就有江湖,就有這種惡事,井下有惡匪,以厚薪爲由,引誘同鄉下井,在井下錘死後,以同鄉親朋的名義,騙取礦上的撫卹。

海瑞大聲的說道:“一人撫卹僅僅十二銀,就製造出如此累累血案,而王次輔知情不報,將此事徹底壓了下去,臣彈劾王次輔包庇不法,也想問問爲什麼。”

要是王崇古包庇自己兒子不法也就算了,這海瑞能理解,一羣擾亂生產的悍匪凶逆,王崇古居然也包庇,實在是古怪至極。

“王次輔,你可要辯白?”朱翊鈞也是一臉奇怪的問道。

經年老吏的王崇古,居然犯下了這等錯誤,是王崇古親自、親口在刑部壓下去的此事,萬曆四年,可不能以既往不咎論了。

“陛下,確有此事,但臣不認罪。”王崇古趕忙說道:“陛下,一應案犯,全都死了,他們在井下時,遇到了滲水,一命嗚呼,陛下容稟,這些悍匪爲了避人耳目,都選無人前往的礦洞,這些礦洞往往十分危險。”

“人已經死了,案子自然就可以銷了,他們死了,但他們的家人還活着,臣追回了所有的欠款,並且做好了所有的撫卹,並且法例加設,通過種種手段,規避了騙取撫卹的可能,此事處理已經得當。”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平靜的說道:“王次輔,不要避重就輕,朕問你的是,爲何要把這案子壓下去。”

案子的關鍵自然是這些歹人,但海瑞彈劾的罪名非常清晰,包庇不法,王崇古居然知情不報,這纔是值得海瑞親自彈劾的大罪。

“陛下,那幾年,鬧霾災。”王崇古深吸了口氣,回答了這個問題。

那幾年京城一到秋冬就會被煤煙所徹底覆蓋,這幾年,隨着京師附近植被恢復、鼓勵種樹的政令,纔有了些好轉,而且因爲西山煤局轉型,挖煤、燒焦轉向煤鋼聯營,產業升級,現在京堂仍然有霾,但沒有嚴重到被連章彈劾的地步。

王崇古不用細說,在文華殿上的所有人立刻了然,這案子在萬曆四年就會成爲言官手裡的一把利刃。

風力輿論會影響到朝堂政令的決策,而且霾災這東西,那幾年,鬧得最兇,這已經是十年前的案子了。

“海總憲是否認可王次輔說辭?”朱翊鈞看向了海瑞。

“臣以爲,並無不妥。”海瑞鬆了口氣說道:“陛下,霾災和凍死百姓之間,臣選擇霾災,萬曆四年,煤炭產量正在邁向六億斤的關鍵時刻,那時候,還沒有勝州煤廠,六億斤煤供應,才能讓京堂百姓安居樂業。”

“柴米油鹽,柴字當頭。”

在挖煤還是霾災之間,王崇古選擇了挖煤,海瑞也選擇挖煤,皇帝也好,大臣也罷,大明的肉食者是不可能會凍死的,但是窮民苦力,是真的會在刺骨的寒風中,凍斃道旁。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先生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詢問張居正的意見。

張居正非常肯定的說道:“臣以爲並無不妥,陛下,這能燒煤,也就這幾年時間,之前百姓過冬全靠草。”

草不是燒的,是鋪在身子底下,蓋在身上,草這種禦寒之物,最大的問題是一旦連續陰天,沒有晾曬,就不能保暖了,凍死人就成了常態。

“海總憲,第三件事呢?”朱翊鈞認可大臣們的看法,情有可原,王崇古又不是包庇那些個畜生,是爲了西山煤局,人死了,案銷了,也有補救的措施。

“第三罪,王次輔涉嫌以公謀私。”海瑞面色凝重的說道:“上月,永定毛呢廠大火,價值三十四萬銀的精紡毛呢被燒燬了。”

王崇古一聽這個立刻就急眼了,大聲的說道:“海總憲,這個我可不認!”

“三十四萬銀,也值得我王崇古請出火龍來平賬嗎!那纔多少一丁點啊,海總憲,我家現銀就有一百二十萬銀,我兒王謙手中的綏遠馳道票證,價值四百八十萬銀,爲了三十四萬銀,我值當嗎!陛下給我家的投資分紅,一年就超過了五十萬銀!”

“三十四萬銀,不值當!”

罵他王崇古當年囂張跋扈、以權謀私,他王崇古認;罵他王崇古知情不報,這事也確有其事,爲了保證生產,王崇古真幹了。

罵他窮,他不認!

天下除了大明皇帝富有之外,數他們王家富了!連孫克弘都得排後面!

“所以只是涉嫌,這場大火,來的蹊蹺,陛下,毛呢廠最重視防火。”海瑞趕緊解釋,這第三項彈劾,主要是問責三月十七日,毛呢廠大火之事。

這火太蹊蹺了,冬天最是天乾物燥,沒有着火,一隻腳踏進了夏天,燒起來了。

而且燒的地方,還是最值錢的精紡毛呢,而且火勢蔓延速度之快,把整個丙字庫給燒光了。

毛呢廠從建廠就格外注重防火,稱不上三步一崗,但也是有着非常嚴格的建設要求,庫房可不是木房,是鋼筋石灰構建,連個窗戶都沒有,而且所有人入庫,都要排查火源威脅,最重要的是,庫房內還掛着水桶,一旦有火,水桶會落下,水控制火情,銅鈴就會響起。

當然不是萬無一失,但火燒起來,絕對不能把整個丙字庫全都燒的一乾二淨!

王國光開口說道:“陛下容稟,這三十四萬銀的精紡毛呢是公帑,也就是今年上交內帑、國帑的利潤。”

“臣還在查。”王崇古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這一定是有人縱火,庫房是臣親自盯着蓋起來的,火燒完了,庫房還在!臣不把這個人揪出來,臣就得爲這三十四萬的公帑負責。”

“陛下,臣平了這麼多年的帳,平賬最重要就是少量多次,這火來的蹊蹺,來的古怪,顯然是瞞不住了,只能鋌而走險,燒一次大火來平,既然如此,那就是火場沒有線索,臣也能把他們給揪出來。”

王崇古督辦了毛呢官廠、西山煤局、皇宮中軸線、十王城、皇家理工學院、崇古馳道等等鼎工大建,只要幹工程,難免就要平賬,王崇古自稱平賬仙人,沒人敢質疑。

就連戶部養的那羣年終審計的賬房們,都對王崇古的平賬能力非常認可。

平賬第一要務,就是少量多次,但一旦少量多次的平賬,就會被王崇古所察覺。

這活兒要是交給王崇古來幹,他絕對不會幹的這麼糙!

“這件事朕在上月就已經聽聞,一直等王次輔給朕一個答案。”朱翊鈞不認爲海瑞是在誣告,而且時間過去了一個月,王崇古居然沒有給皇帝一個初步結果,的確應該接受質詢。

“陛下,臣已經有線索了,月底之前,一定給陛下一個答案。”王崇古當着所有人的面兒,下了一個軍令狀,限期月底之前,完成內部審查。

“戶部、都察院的御史,也一起介入吧,王次輔督辦,還是以內部稽查爲主。”朱翊鈞斟酌了一番,還是做出了具體的佈置。

王崇古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雖然他看起來朝氣蓬勃,幹勁十足,但他老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沒有人能永遠年輕,王崇古的精力已經大不如前,再也不能扛着七星環首刀,跑幾條街追殺兒子了。

年紀一大,有些人就不拿他當回事兒了,嚴嵩權勢滔天,臨到老了,兒子都給他一刀。

朱翊鈞派出戶部審計和都察院御史入場,一來給王崇古提供助力,二來,也是多方聯合辦案,互相節制,把事情早點查清楚,也省的王崇古被言官所質疑。

“臣遵旨。”王崇古、海瑞、王國光領命。

張居正看海瑞要質詢彈劾的事兒已經結束,拿出了奏疏說道:“朝鮮戰事,陛下,要不要派御史前往開城?”

“其戰功率在塞外,易爲緣飾,戰場不在腹地,難以監察,若敵入我地,則以堅壁清野爲詞,擁兵觀望;甚或掩敗爲功,殺良民冒級。閣部恐被矇蔽,臣以爲再派御史前往開城探看爲宜。”

張居正要求御史前往親自查看戰果,如果開城、臨清真的收復,那論功行賞不在話下,但如果是瞞報,那朝廷就該做好準備。

樑夢龍是張居正的嫡系門生,是吏部尚書、是內閣候補,若不是這次樑夢龍總督軍務前往朝鮮,這個時候,樑夢龍就該議入閣之事了,戚繼光自然不必多說,奉國公三個字足矣。

“陛下,不是臣疑心,大軍征戰在外,派了御史前往,也好堵住一些賤儒的嘴。”張居正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一,他說不是疑心,其實就是疑心,他不信任殷正茂、凌雲翼、潘季訓,不信任自己的門生樑夢龍,也不信任戚繼光,這是多年殘酷政斗的本能,信任在官場這個宦海是極其奢侈的。

二,堵嘴,省的言官胡說八道了,他直接派幾個御史前往,看看真實情況。

朝中已經有這種聲音了,因爲戚繼光給出的戰報,實在是太漂亮了,到現在京營在朝鮮戰場的陣亡,一共就十八個人,算上負傷,也不過五十餘。

“那就依先生所言。”朱翊鈞准許了張居正的提議。

萬曆十四年四月末,朱翊鈞收到了王崇古的奏疏,彙報了毛呢廠大火的具體情況,事情並不複雜,一名會辦,管理丙字庫的三個管庫大使,再加上二十七個精紡毛呢的匠人,操辦了這次火龍平賬。

其中還有一個大工匠,涉及其中。

王崇古其實已經查的差不多了,他就是在最後補足證據,也在追回損失,這可是給內帑、國帑交的銀子,這少一釐銀,王崇古都得自己補進去,欠皇帝銀子這種事,實在是有點可怕。

錢其實沒多少,主要是噁心。

“大工匠汪古惕。”朱翊鈞看到這個名字,嘆了口氣,毛呢官廠大工匠滿打滿算才二十四名,這就因爲這次的縱火案,少了一個。

汪古惕是北虜人,不是漢人,因爲擅長分辨羊毛好壞、清洗羊毛,在板升城也是一號人物,被王崇古從俘虜中救了出來,在官廠委以重任。

汪古惕改進了大明清洗羊毛的器械,精紡毛呢主要看纖維長度,而清洗環節的改進,讓精紡毛呢的產量提升了兩成。

“陛下,刑部要論斬。”馮保低聲提醒陛下,刑部部議的結果。

汪古惕是個反賊,他和會辦、三個管庫大使,在數年時間裡,長期用粗紡毛呢替換精紡毛呢,販賣精紡毛呢謀取暴利,人都有私慾,貪腐之事,根本就避免不了,尤其是官廠,或多或少罷了,這不是問題。

問題是汪古惕,將貪腐所獲的髒銀共計十五萬銀,都資助給了草原上的死硬之徒,用於從事反明覆元大業,這不稀奇,俺答汗才死了五年,草原上有的是冥頑不靈之徒。

汪古惕將白銀提供給這些人,發動了十數次性質極其惡的行動,包括暗殺、鼓譟民亂、聚嘯亡命、劫掠等等。

比如前段時間,歸化城韃官巧立名目、弱化皇帝威信,也是反明覆元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爲朝廷大力嚴查歸化城巧立名目之事,引發了這次的火龍平賬。

歸化城被抓的一些人,沒有供出汪古惕,因爲壓根不知道汪古惕是何人,但有大筆銀錢來歷不明。

王崇古這個人太精明瞭,精明到少量多次一定會被察覺,只能鋌而走險了。

朱翊鈞點在了名冊上,略微有些疑惑的問道:“會辦吳應奎,萬曆二年進士三甲九十一名,蒲州人,王次輔的同鄉,他也要論斬嗎?他又不知道汪古惕把銀子都給了什麼人,王次輔還真捨得。”

吳應奎是工黨的一顆新星,極爲能幹,而且因爲和王崇古同鄉,算是王崇古的嫡系了,這次工黨也是損失極爲慘重,不亞於範應期進解刳院了。

馮保嘆了口氣說道:“吳應奎找不出證據來證明自己之前並不知情,和汪古惕不是一路人。”

自證清白最難了。

可沾上了謀叛大罪的嫌疑,就是黃泥糊褲襠,說都說不清,雖然從口供和種種證據來看,吳應奎是真的不知道汪古惕做的事兒,但謀叛,從來都是疑罪從有,寧殺錯,不放過。

比如宣宗族誅親叔叔漢王府全家,包括漢王府那些幕僚。

建文君朱允炆,還有一個兒子朱文圭活到了天順年間,有後人改姓建,子嗣未曾斷絕,可漢王朱高煦在靖難之中立下了汗馬功勳,依舊沒能逃脫滿門被滅的下場,連幕僚都被殺了個精光。

謀叛,是十惡不赦。

“朕先勾決,再查查,看有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吳應奎不知情。”朱翊鈞做出了決策。

死刑是要三複奏的,就是朱翊鈞要以上天有好生之德、厚土不錄蒙冤之魂、明君仁德不妄殺生三個理由,下章法司,三次複查,一般三複查不會改變結果。

而這一次,三複奏還真有了效果!還真給吳應奎找到了一線生機。

這次汪古惕發動火龍平賬,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內鬥。

吳應奎說自己察覺到了汪古惕的詭異之處,這傢伙貪了那麼多錢,可是看不到錢花在了哪裡。

吳應奎說自己在火龍燒倉前,寫好了奏疏,準備檢舉。

吳應奎要跑到王崇古門前投案去,他作爲王崇古的嫡系,貪點錢,絕對不至於丟了性命,吳應奎猜測汪古惕這個韃人的動機,有大問題。

汪古惕察覺到了吳應奎打算投案,不得不發動火龍平賬,讓吳應奎和他成爲一條船上的人。

但吳應奎找不到那本奏疏了。

他堅稱那本奏疏應當是落入了汪古惕手中,而汪古惕說自己沒見過。

找到這本奏疏,吳應奎就能活,證明他的確和汪古惕決裂,懷疑過其貪腐動機,甚至準備主動投案。

這本奏疏給緹騎找了出來。

吳應奎的正妻在他還沒有中舉前撒手人寰,吳應奎中舉後,就一直沒有娶繼室,他在青樓養了個相好,有一次吳應奎醉酒留宿,就拿那一本奏疏,給那相好的看,說些斷斷續續的話。

青樓女子不懂這些,就只想着伺候好老爺,奏疏遺落在了青樓的牀下也沒注意,打掃的婢女掃到了柴房裡。

經過緹騎反覆稽查,三番五次的確定吳應奎行蹤、字跡檢查等等,確認奏疏的確是吳應奎之前寫好的。

奏疏的內容,就有他爲何要主動投案的原因,貪腐頂天就是流放,謀叛可是族誅,吳應奎越想越怕,纔會在酒後和相好的絮叨此事。

“既然不是同謀,流放臥馬崗,清醒清醒。”朱翊鈞再次勾決,讓緹騎再仔細偵辦,明君不妄殺生,但不代表要放過壞人。

朱翊鈞倒是不懷疑這是王崇古爲了搭救吳應奎,編造出來的證據,因爲不值當。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哪有那麼多天衣無縫,但凡是編造證據,無孔不入的緹騎,很有可能會發現異常,那王崇古本人,就十分危險了。

案件進行到這個地步,躲還來不及,沒人會幫吳應奎。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