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張居正回到了全楚會館動筆寫奏疏之前,先讓遊守禮把他和李成樑這麼多年來往的書信取來,他需要確定遼東的許多情況。

李成樑是個大老粗,絮絮叨叨說了很多,這些書信,有助於張居正瞭解遼東情況。

書信很多很多,比如在發現查幹湖的時候,如何打胖頭魚,如何把活魚送到宮中等等。

胖頭魚是遼東給陛下的賀禮,皇帝兩次下旨不要進貢活魚,勞民傷財,但李成樑和侯於趙我行我素,最後陛下也只能由他們進貢活魚了。

因爲給陛下進貢活魚,查幹湖的胖頭魚才能賣到遼東、北直隸、山東等地。

皇帝吃過都說好,那自然暢銷了。

皇帝南巡兩次,沿途多了不知道多少皇帝吃過都說好的商貨,萬曆貢面、萬曆貢酥、萬曆御餅等等,至於陛下到底有沒有吃過,張居正都不知道。

皇帝到底吃什麼,一天吃幾碗飯,可是個機密之事,楊博當年都被陛下詰問,就這麼好奇朕一天吃幾碗飯?楊博驚恐難安跪地不起。

隨軍商賈,是一種大多數士大夫都不瞭解的生態,大明軍征伐所獲,最後都處理給了這些商賈,而這些商賈,也是墾荒的主力之一。

張居正又找了好多洪武年間的史書,參詳了洪武三、四年制定的《中鹽則例》,也就是開中法。

以鹽、茶爲中介,召募商人輸納軍糧、馬匹等物、開墾荒田等等做法,都是中鹽則例的規定。

商墾、軍墾就是洪武初年,太祖高皇帝設計的制度,這套制度一直有效運行到了孝宗的弘治五年。

“孝宗…”張居正查閱了關於開中法的所有舊案之後,久久無法平靜,他真的有點一言難盡。

弘治五年,戶部尚書葉淇對開中法做出了改變,提出了折色法,商人不用再長途跋涉把糧食等物運送到邊方地區,只需要到鹽場納銀就可以獲得鹽。

這看起來直接增大了朝廷歲收,但很快,鹽場納銀拿鹽的銀子,到朝廷就只剩下了一百三十萬銀左右,這點銀子,還沒有海帶生意上交的利潤高。

大明鹽法也被孝宗葉淇這對君臣一拍腦門想出的折色法,給大規模破壞了。

鹽法被破壞的原因很簡單,因爲納銀的是鹽場,銀子從下到國帑,一層又一層全都被人拿沒了,到了國帑還剩下一百三十萬銀,各級官吏已經很尊重朝廷了。

鹽法被破壞,大明財稅收入銳減,這也罷了,關鍵是商墾大量棄地,帶來了軍糧不足、邊儲日虛的惡果。

本來商人在九邊屯耕,用屯耕的糧食到衛所換取鹽引,而後將鹽引送到腹地,腹地本家取鹽發賣各處。

但折色法後,商人不用辛苦召集佃戶屯耕,只要銀子就可以換取足夠的鹽,商人在邊方開始大面積棄地,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裡,軍糧供應減少了兩成。

邊方米價騰起,最高的時候一石糧高達五兩銀子!

商人商墾這兩成軍糧,就是這麼重要,因爲九邊是軍管區,代表這裡的生態其實非常的脆弱,牽一髮而動全身。

九邊本身就處於‘糧力不足、略有欠缺’的缺糧狀態,商人大量棄地,導致糧食減少供應缺少兩成,對九邊而言,就等同是天塌了。

別說九邊,就是京師糧食突然減少兩成,京師的糧價也會從五錢每石飆升到餓死兩成人的價格。

第一個試圖破壞開中法的人叫廖永忠,就是那個把小明王沉江的廖永忠,朱元璋大怒,差點就把廖永忠給殺了。

葉淇和孝宗皇帝一拍腦門搞出的折色法,徹底敗壞了大明的鹽稅,也敗壞了邊方軍糧供應,在張居正眼裡,他們還要爲俺答汗坐大、俺答汗入寇京畿負一定的責任。

因爲九邊不敗壞,俺答汗鬧不出那麼大的亂子來。

張居正又把李成樑到西域後的書信拿出來看了很久,確定了李成樑到西域,依舊有隨軍商賈,而且數量非常龐大。

雖然李成樑家丁只有區區三千人,但是隨軍驛卒、商賈、力役、民夫、庖廚、娼妓等等,超過兩萬人。

“這寧遠侯,不知道說他什麼好,對這個花樓就這麼執着嗎?”張居正把所有書信看完,把關鍵內容摘抄下來,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都不知道跟李成樑說了多少次,但李成樑就是不聽,非要搗鼓那個花樓。

上一次,李成樑就因爲鐵嶺花樓,跟遼東巡撫周詠起了衝突,李成樑覺得周詠潔身自好,不肯跟他一起逛花樓就不是自己人,一股子山匪做派。

現在李成樑又在哈密起了個花樓,甚至還弄了個胡旋舞廳,被甘肅言官彈劾了好多次,很多多商賈跑去哈密,那花樓就成了必去的地方,搞得許多人蠢蠢欲動。

不僅僅有腹地的煙花女子跟隨,胡女也是哈密花樓的一大特色。

李成樑去西域,隨軍商賈也按照過去數千年的傳統,開始在地方屯耕,這次開闢的是棉田,在今年三月的時候,李成樑禁止了所有商賈開墾棉田,規定只能種糧食,不能種棉花,搞得商賈怨聲載道。

可在西域,李成樑的話比聖旨還管用,陛下講道理,李成樑一股子山大王的做派,根本不跟你講道理,不聽話就驅趕,鬧得兇就殺人,商賈們只能換種了糧食,不敢種棉花。

李成樑這麼規定,也不是胡鬧,種棉花種的漫山遍野,導致西域糧食產量降低,西域糧食,本就區內不足、極度欠缺,種棉花就更加欠缺了,只能這麼一刀切,不許商人商墾棉田。

李成樑也知道這不是長久之策,專門請了農學院大司農前往,看看能不能有點辦法。

大司農沒有辦法,但大司農想到了辦法。

前往西域哈密的農學院農學博士是柯延昌,他在綏遠就是定海神針般的存在。

柯延昌把羅斯國送來的紫根草培育成功,種的綏遠遍地都是,並且在甘肅時候,培養了速生楊,而現在大明大力推廣的中盛良薯1號也是柯延昌帶隊培育。

萬曆二十年的崇古進步獎,已經定給了柯延昌,但柯延昌無暇領獎,會由皇帝親自保管。

現在柯延昌在想辦法解決西域漫山遍野的鹽鹼地問題,如果有了好的辦法,就可以允許商人商墾棉田了,商墾、軍墾、民墾,就能良性循環起來。

鹼地白花花,一年種幾茬。小苗沒多少,秋後不收啥。

鹽鹼地是阻礙西域糧食增產的主要問題,而柯延昌在尋找多種鹽生植物,最好能夠馴服這些植物,對鹽鹼地進行排鹽。

而且這些鹽生植物,大多數都是優質的牧草,畢竟動物爲了口鹽,連石頭都肯嚼,野狼要跳進羊圈舔尿漬。

如果能夠培育出適合西域生長的鹽生植物,就可以打通一條鹽生植物排鹽、畜牧業、耕地擴大的良性循環,只要這個環節打通,西域的糧食產量就會不斷擴大。

如果大明能實控西域兩百年以上,這個循環能循環兩百年,西域就是實至名歸的自古以來,沒人能把西域再從西域切割出去。

柯延昌的崇古進步獎獎牌,陛下親自保管,直到柯延昌回到京師,再由陛下親自頒發。

龐憲也曾經缺席過進步獎的頒獎,當時他在綏遠種牛痘防治天花,一年多後,才由皇帝親自頒發給了龐憲,龐憲是李時珍的學生,青出於藍勝於藍。

張居正綜合了李成樑所有的書信和關於開中法的種種政策,開始了寫《萬曆遼東遷民疏》。

這本來是戚繼光要寫的,但戚繼光是個大將軍,他對政務不太熟悉,張居正要幫戚繼光完成這本足以和《紀效新書》、《戰爭論》齊名的《遷民疏》。

戚繼光回到大將軍府,幫張居正寫《住坐工匠吏舉疏》。

張居正對匠人這個集體並不熟悉,因爲張居正從來沒有督辦過鼎工大建,也沒有督辦過官廠,戚繼光卻非常瞭解匠人,因爲他的親衛都是義烏礦工。

這些浙兵跟着戚繼光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勳,還在征伐綏遠發現了臥馬崗礦羣。

對於匠人這個集體,戚繼光真的很瞭解,他將住坐工匠和過往的經驗結合在一起,寫了一本萬言書,送到了全楚會館,幫助張居正完成吏舉法的最後一步。

時至今日,張居正依舊不知道吏舉法最開始,是王謙在皇帝面前出的餿主意,但當時,王謙就只是一個初步想法,吏舉法的完善,由張居正親自完成。

萬曆十九年八月初四,文華殿廷議,張居正和戚繼光分別呈送了奏疏。

“先生、戚帥,爲了大明鞠躬盡瘁,朕代天下萬民感謝二位。”朱翊鈞看完了兩本奏疏,由衷的說道。

張居正和戚繼光再拜,俯首說道:“謝陛下謬讚。”

鞠躬盡瘁這個詞,是一個很高的評價,因爲這個詞是諸葛亮對自己的評價,而這個評價,得到了對手、時間的認可。

司馬懿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諸葛亮,但司馬家建立的西晉,對諸葛亮的評價極高。

‘自秦漢以來未之有’、‘大名垂宇宙’、‘葛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歿後,不見其比’都是西晉、東晉時候對諸葛亮的吹捧,最大的亮吹,是晉代。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和戚繼光,若是日後青史論斷,朱翊鈞對自己的評價不在乎,墳頭上堆滿垃圾也無所謂,他做的事本就招罵。

但他希望史學家們能夠對張居正和戚繼光公正些,他們對得起朝廷、對得起君王、對得起江山社稷,對得起萬民,更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忠一字,二人做到了極致。

羣臣們對這兩本奏疏議論紛紛,都是千軍萬馬闖獨木橋、都是金榜題名、都是一步步的爬到了文華殿,都是人,怎麼差距就這麼大,二位國之重臣,文張武戚,還在發力。吏舉法是大明吏治改革,而遷民疏可以大幅度的緩解天變造成的惡劣影響。

“徐州還田。”申時行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徐州地方,還田最是容易。”

申時行上了本還田疏,請出了洪武祖宗成法的大旗,打算對徐州府、揚州府、常州府、蘇州府和應天府還田。

本來申時行以爲,蘇州府和應天府最是容易,但他錯了,經過和五府知府的溝通,徐州府最容易做。

“哦?徐州府沒有那麼多的銀子,怎麼就是最容易了?”朱翊鈞有些奇怪的問道,徐州府在還田名冊上,是朱翊鈞的私心,對忠誠的獎勵,他本來以爲要付出足夠多的代價,才能幫扶徐州府。

但現實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申時行滿是感慨的說道:“徐州地面已經開始還田了,臣和劉順之劉知府書信往來溝通,劉知府藉着馳道過境,已經完成了部分的還田。”

願意應徵者佔丁口的7%,這其實也代表了施政上的難易程度,這個數字越高,代表地方衙門受到百姓的擁戴越高,越容易施政。

畢竟願意應徵、登記造冊,是我真的有一頭牛!

朝廷做什麼的時候,真的會對這些登記造冊的人進行徵召,修橋補路、修溝渠水井、修馳道、營造官廠等等,都是苦力活兒。

“劉順之是怎麼做到的?”朱翊鈞聞言也是一愣,馳道過了很多地方,怎麼就劉順之就藉着馳道完成了生產資料的再分配?

申時行將劉順之如何做到,細細講了一遍。

京廣馳道在修建的同時,濟南府到揚州府的馳道也在修建,這條馳道過徐州府,劉順之立刻把握住了機會,利用馳道修建組建工兵團營,梳理生產關係,獎懲守法枉法士紳,最終完成了對土地的徹底清丈、對人口的普查。

魚鱗冊和黃冊這兩本賬在手,才能對生產資料再分配。

“說起來去年萬壽聖節,各地官吏都上了賀表,談了對侯於趙《翻身》一書的看法,劉順之當初的賀表,朕印象非常深刻,他講,百姓翻身了,大明才能翻身,只有還田,百姓才能翻身。”朱翊鈞聽完了申時行的陳述,感慨萬千。

劉順之是個好官,他是個御賜恩科進士,就是舉人出身,他做到了許多進士出身都沒辦法做到的事兒。

朱翊鈞在南巡的時候見過劉順之,劉順之其實不聰明,完全不屬於才思敏捷天才之列,但他做到了。

申時行有些爲難的說道:“劉知府還田之法,揚州、長州、蘇州和應天,都可以借鑑,臣領還田事,貪天之功,貪了劉知府的天功。”

朱翊鈞聞言,滿是笑意的說道:“申愛卿這話說的,劉知府也只能對徐州部分還田,他也需要你這個京堂大員幫助,好了,相輔相成,沒有誰貪誰的功勞的說法,都是賢臣,良臣。”

“朕會對劉愛卿額外恩賞,不必愧疚,該是你的功勞,便是你的。”

申時行是君子,他的德行,不允許他把劉順之的功勞佔爲己有,搶是可以搶的,但他一個狀元郎,搶人舉人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勞,傳出去他申時行面子也掛不住。

申時行領還田事,其實不好展開,畢竟這幾個地方的勢要豪右絕對不是吃素的,阻力相當大,但劉順之的作爲,順利爲申時行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一個堅不可摧的城堡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申時行要攻破這個城堡,就變得簡單了起來。

高啓愚看了申時行一眼,略有些羨慕,申時行這輩子都很順利。

他舉人就做了半年就中了進士,拜到了張居正門下,外出做官也是松江巡撫,宋應昌爲松江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回京後,更是立下了官廠改制的大功,現在還田之功,也有人做開路先鋒,唾手可得。

高啓愚能走到今天,過去的恩師元輔看他不順眼,處處爲難他,他做什麼都要拼命。

高啓愚在嘉靖四十一年第一次考進士就沒考中,看着申時行狀元巡街,一日踏盡長安花,意氣風發,到了萬曆十九年,他還要看這個狀元展布內心抱負,看申時行做事,就有一種時來天地皆助力的感覺。

高啓愚也不氣餒,他已經比絕大多數的進士強了,他現在是廷臣,參與國朝機要,申時行的確很強,運勢也很強,但他高啓愚,才智不弱於人!

“申愛卿,有個事兒,松江推官姚光啓和杭州知府閻士選入京來敘職,領總理事和佐貳官之事。”朱翊鈞看着申時行,也覺得他最近太順了,就告訴了申時行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誰?閻士選?!”申時行面色大變,他這輩子吃的虧,兩次被降爲了五品官,頂着五品郎中巡撫松江府,都是源於此人,閻士選!

“正是。”朱翊鈞看着申時行面色鉅變,笑的陽光燦爛,閻士選這個克上的威名,真不是蓋得,侯於趙作爲頂頭上司,也不能免俗,要不是侯於趙命硬,怕是要和申時行一樣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都是老友,申愛卿可以見見。”朱翊鈞的話,讓廷臣們臉上都帶上了笑意。

高啓愚的笑容,和皇帝陛下一樣陽光燦爛。

申時行在早朝上,略有些魂不守舍,作爲吏部左侍郎,他的確要去接洽閻士選和姚光啓,閻士選這廝,給申時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不過,現在他申時行已經是簡在帝心國朝重臣,他還不信,閻士選還能和過去一樣!

下朝的時候,申時行心裡有事,走路沒看腳下。

“小心!”幾個廷臣看着申時行走着走着就要撞到左順門的門柱上,趕忙大聲提醒。

“砰。”申時行撞到了門柱上,他揉了揉腦袋,有些迷茫的看着門柱,左順門這條路他走了很多年,閉着眼睛走,他都不會被撞到!

“申侍郎走路不要分心,這門柱那麼大,立在這裡這麼多年了。”高啓愚從旁邊路過,十分好心的提醒了申時行,走路要看腳下。

申時行的倒黴還沒有結束,他回吏部的路上,在門檻處絆了一下,險些摔出去,雖然沒有摔倒,但也把左腳給崴了。

他本來不當回事兒,崴一下又能如何?人活一輩子誰還不崴兩下,但到了中午他疼痛難忍,請大醫官看過後,確定要進行包紮固定,確診爲韌帶部分撕裂。

申時行現在跟人說話,腳要放在凳子上,非常的不雅,甚至他還要以這個模樣,去上文華殿上早朝!

皇帝陛下聽聞了申時行的經歷,非常同情的同時,不準申時行病假,還給了申時行極大的特權,允許他坐轎入宮,還讓緹騎擡他入殿參與廷議。

申時行完全無法想象那個畫面,他一隻腳放在凳子上,跟陛下奏對,奏聞官廠身股改制和還田進展。

陛下給如此優待,不是要看他申時行的笑話,而是他現在手裡的活兒,每一個都是不能耽誤的大事,他要是不上朝,不處理公務,等於這煮熟的鴨子從他嘴裡飛了。

他只能以這個模樣帶傷上朝,關鍵是他要如此上朝20天到30天的時間!

簡直是斯文掃地,顏面全無!

“再見瑤泉兄,瑤泉兄的風采不減當年。”姚光啓和閻士選都是申時行的老下屬,他們回京後,第一時間拜訪了申時行,姚光啓頗爲客氣,他有些奇怪的說道:“瑤泉兄這腳是怎麼了?”

姚光啓一眼就看到了申時行伸在凳子上,包紮的腳。

“今天早上下朝回吏部,在門口崴了下腳,大醫官給包紮了下。”申時行見到閻士選,腳就抽痛了下。

申時行看着閻士選說道:“明臺,你我二人素無仇怨,而且我也不是你的頂頭上司了,還請明臺收了神通吧!你這剛到通州,我就如此狼狽了。”

閻士選呆滯的說道:“瑤泉兄此番受傷,與我何干?”

“我行至吏部門前,少宗伯高啓愚叫住了我,說了關於環太商盟理事司諸事,就說到了二位,主要說的就是明臺,我心裡想着你的事兒,就摔了。”申時行面色有些痛苦的說道。

姚光啓是高啓愚推薦的,而閻士選是王家屏推薦的,高啓愚在吏部給官身、印綬之前,自然要和申時行溝通此事,一起下朝,高啓愚把其中人事關係,告訴了申時行。

申時行想着閻士選三個字,就摔了,這感覺,申時行可太熟悉了!

每次都是這樣,事情看似和閻士選毫無關係,但千頭萬緒,都和閻士選有關!

申時行這輩子就沒受過什麼委屈,所有的跟頭都是在閻士選身上栽的!他希望閻士選能收了神通,他的命,沒有侯於趙硬,扛不住,真的扛不住。

“額…”閻士選有些茫然的說道:“瑤泉兄,侯巡撫在浙江,就沒什麼事兒,平安順遂,不是我。”

“那是,侯巡撫在遼東策馬奔馳,雪地冰面如履平地,到了浙江連馬都不敢騎了,處處小心。”申時行重重的嘆了口氣,突然眼前一亮。

“你二人的官身文書印綬,吏部全部準備好了,速速辦理。”申時行坐直了身子,給了姚光啓和閻士選印綬,當印綬遞出去的一瞬間,申時行如釋重負!

印綬一遞,現在閻士選的頂頭上司是姚光啓和高啓愚,該他高啓愚倒黴了!

申時行這樣子,也無法給二人接風洗塵,三人敘舊了許久。

申時行問了他走後松江府的情況,松江府挺好,但也不好,白銀扎堆的地方,白銀幾乎能買到一切,人人都追求銀子,有些禮崩樂壞,竟奢之風甚囂塵上,王謙幾次遏制都收效甚微。

越貴越買,越買越貴,皇莊出品的翡翠,被廣泛追捧,一顆三兩重的滿綠翡翠,就要三萬銀的高價,關鍵是皇莊也沒那麼多的高貨投放,導致翡翠價格越漲越高。

申時行又問了浙江還田事,浙江局面比當初強得多,梳理生產關係、生產資料再分配的好處已經開始處處展現,浙江領先其他地方不止一步。

而且侯於趙沒有進步,留在浙江,鞏固還田效果,非常有必要。

不是狠人侯於趙在,這浙江還田還得反覆,侯於趙看問題先看立場,這種不講道理的方式,反而把還田弄得有聲有色,徹底鞏固了還田令的執行。

“京師沒位置,侯巡撫也回不了京,怕是要在浙江待段時間了。”申時行搖頭說道,侯於趙總是這樣,和別人不同,和旁人逆行,別人都想進步,他不想,他要把還田徹底執行下去。

“老趙每次都看立場,真的沒問題嗎?”閻士選還是覺得侯於趙這麼幹,恐怕有所不妥。

“侯巡撫能這麼做,是他的天分,旁人學不了的。”姚光啓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侯於趙這是在遼東複雜環境下,十二年時間養成的一種近乎於直覺的戰場本能。

看起來是條件概率學,條件越充分,壞人的可能性越大。

但侯於趙的情況並非完全如此,別人這麼做,是非對錯不看,先看立場,一定會出事。

次日清晨,高啓愚告病,未能參加廷議。

申時行的笑容,比昨天高啓愚的笑容,還要陽光燦爛!

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
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920章 務以滬廠爲鑑,自飭其身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988章 朕,計窮也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