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

張居正的想法不難猜,那就是防微杜漸。

趁着現在情況還沒有惡劣到需要付出巨大代價,必須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才能去收拾,早點動手,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再去搶救,那一切都爲時已晚。

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是張居正的一貫主張。

這次對王篆動手,就是基於這四早原則,繼續拖下去,真等到張居正百年後,這王篆就不是現在這種待遇,現在還有活路,但這麼繼續錯下去,再過幾年,王篆必死無疑。

張居正做這件事,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天心有變。

倒也不是皇帝陛下不再信任他這個帝師了,萬曆維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君王和元輔早已經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

張居正覺得天心有變,是這當權時日久了,這疑心病會越來越重。

等陛下當頭砍下一刀,還不如自己先砍,好讓皇帝知曉,他張居正仍然是忠臣。

根據反腐司徐成楚的調查,王篆的問題不是很大,主要都是些銀子的事兒,不涉及立場和站位,也就是說,罪不至死。

如果王篆真的在文華殿,當着大臣們的面兒,講嘉靖四十五年的元輔帝師張居正的醜事,那皇帝只能把王篆杖斃了。

言先生之過者斬,這句話仍然有效。

“王篆,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這殿上,大抵只有朕自己,不是當年過來人,當年的糊塗賬,就不要再提了。”朱翊鈞再次重申了他的態度,不讓王篆胡說八道,他還有得活。

王篆也就是驟逢大變,心神激盪,被皇帝訓斥之後,王篆已經完全回過神來,他的事兒,最多也就是三十萬銀子的事兒,可是把先生當年窘迫時的醜事說出來,那就是死有餘辜了。

那前四川巡撫羅瑤,也是先生的門下,貪了三十四萬銀,陛下也沒把羅瑤殺了,哪怕是落到現在反腐司手裡,也不過是受些苦,最終還是能活。

若不是有容城青馬橋忤逆大案發生,這京廣馳道貪腐窩案,也不會鬧到那般地步。

“罪臣慚愧。”王篆再拜。

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準備發動的糾儀官暫且退下,糾儀官在皇帝發怒的一瞬間,立刻就來到了王篆的身邊,準備糾正王篆的失儀,他不想體面,也只能體面。

朱翊鈞翻動着王篆的奏疏,徐成楚的調查進行了足足兩個多月,其實王篆也聞到了味兒,否則他一個正三品大員,何必去敲徐成楚這個小官的門兒?

王篆墮落是從萬曆八年開始,那年他意氣風發,從僉都御史,協理都察院,扶搖直上,做了左副都御史,這個時候,過去的同窗找到了他,這同窗被人彈劾,王篆當時活動了下,保住了此人。

至此,王篆開始受賄保人之路,開始的時候,也不過是同窗,後來就是隻要投錢問路,都能尋他。

王篆是張門第一鷹犬,在所有大臣看來,王篆咬誰,那都是張居正要他咬的,這王篆要保何人,大家都要賣個面子,而且不需要王篆親自去做,他家管家去主管官員管家那裡走一趟,這事兒也就偷偷辦了。

畢竟像海瑞、徐成楚這樣的骨鯁正臣,還是人間少數,張居正元輔二十年,張黨勢大,誰敢惹這第一鷹犬?

後來,這王篆家中就開始做起了買賣,這些個買賣,並沒有涉及到違禁之物,比如阿片,這一點王篆還是十分謹慎的,黑貨全都是危險中的危險,查到了都是牽連廣衆。

而且黑貨其實也不賺錢,都是亡命之徒才賺的,哪有貨物量更大的白貨賺錢?

王篆這些個買賣,也主要是商賈投效託庇。

連松江遠洋商行商總孫克弘,都要到王篆門下走關係,這年頭做買賣,從松江府到全國各地,每過一個地界,就是一道鬼門關。

有了王篆這道護身符,松江遠洋商行,每到一個地方,這地方衙門多少也會給點面子,再知趣的上下打點一番,這鬼門關就算是過了。

“王篆,莫要心生怨恨,先生是在救你,你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猶不自知。”朱翊鈞看着徐成楚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說道:“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你這貪慾有點大了。”

“罪臣知罪。”王篆再拜。

大明這商賈也分白紅灰黑,這王篆受賄的範圍,已經從白到紅灰的範圍,再這麼下去,他就會成黑惡之人的保護傘了,法不容情,到時候就是身首異處的下場了。

朱翊鈞思索了下,拿起了硃筆說道:“王篆附黨獻諛,黷法亂政,革罷官身,給驛歸鄉吧。”

只是革罷歸鄉,沒有奪了他的功名,他回到家裡依舊是高高在上的進士老爺,依舊可以安穩的做個地方士紳,這種懲罰力度,並不算大,但這從文華殿廷臣到鄉野士紳,這種落差,就已經是懲處了。

主要是看在張居正的面子上,清黨歸清黨,傷害到張居正,就是傷到了萬曆維新的根基上。

“陛下,如此薄懲,恐怕引人非議,臣請陛下嚴懲不貸。”張居正在皇帝宣佈懲罰的時候,立刻站了出來,他的目的是清黨,如此大錯,皇帝略施薄懲,恐怕日後更沒有人敢惹張黨了。

“陸閣老以爲呢?”朱翊鈞看向了陸光祖,他總領反腐司,這個案子究竟該怎麼辦,看看掌反腐司事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想法。

陸光祖愣了下,出班說道:“陛下說得對,這王篆雖然罪孽深重,但終歸是有功於國朝,提督操江之時所著《江防考》,仍然護着大明江山社稷,貪腐可惡,但過於嚴懲,恐寒了臣工報效之心。”

“元輔說的也對,元輔輔國二十年,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核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起衰振隳,不可謂非幹濟才,然而威柄過重,門下仗着元輔威柄,略有妄爲,理當嚴懲,以儆效尤。”

“此事茲事體大,其中輕重之度,實難度量,臣,懇請陛下聖裁。”

“也是難爲陸閣老了。”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陸光祖歸班就是,皇帝也對,元輔也對,打了一個太極手,最後恭請聖裁,把皮球踢回了皇帝這裡。

不是陸光祖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實在是不敢開罪張居正,張門內訌,還是你們張門自己解決爲妙。

陸光祖看似什麼都沒說,但其實也隱晦的表達了自己的立場,他不敢輕易涉及其中,哪怕王篆的案子,也是張門徐成楚在辦,而不是他陸光祖。

這印證了張居正的說法,張黨勢大,羣臣結舌,大明糾錯機制,對張黨失效。

理當嚴懲,就是陸光祖的態度。

朱翊鈞已經當了二十年皇帝了,臣子們說話究竟何意,他能聽得明白。

“那就依先生所言,再加褫奪功名吧。”朱翊鈞加重了一些懲罰,再革除官身之外,再褫奪了功名,這已經是非常嚴厲的懲罰了。

“先生,無論如何,王篆整飭江防,大功於社稷,不必再說了。”朱翊鈞看張居正還要再說,就多加了一句。

王篆的江防考,主要是確定了長江沿線防務,對付的是水寇,也是倭寇。

雖然自從大明水師成立之後,倭國再不敢犯大明海疆,但這王篆的江防考,激活了長江這條幹流,今日開海成功,也有王篆一份功勞。

誠如陸光祖所言,再窮追猛打,多少有點寒了天下士人報效之心。

有些人走着走着的確是走散了,但他仍然不失爲大明能臣。

“罪臣叩謝陛下隆恩!”王篆算是聽明白了,張居正一出手,根本沒有人敢爲他求情,也就陛下堅持,他纔算是有了個稍微體面的收場。

他和張居正師徒三十年,幫張居正做了多少事,今日卻落得這般結局!

可王篆一想,最終嘆了口氣,這也不怪張居正不顧師徒之誼。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張居正或明或暗,提醒了他好幾次了,但他仍然貪慾迷心,知錯不改,可不就做了那個殺雞儆猴的雞嗎?

活該。

朝登天子堂,暮爲田舍郎,這已經是極好的下場了。

得虧現在國朝穩固,朝中並無黨爭之禍,若是換了萬曆初年那種局面,晉黨早就拿着他當理由,死纏爛打了,黨爭結果,王篆不知,但他王篆恐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退下吧。”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王篆可以離朝了。

王篆再拜,才站了起來,躬身退到了文華殿門口,才轉身踏出了文華殿,一踏出文華殿,緹騎就圍了上來,將他的冠帶、官袍全都摘下,張宏將儒袍遞上,緹騎幫王篆把儒袍穿上。

皇帝沒有羞辱大臣之意,讓王篆換了儒袍,體面離開。

王篆穿好了儒袍,轉過身來,再對着月臺之上的皇帝行了大禮,俯首帖耳的說道:“草民拜別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篆拜別皇帝后,才站了起來,走下了文華殿月臺,走到了左順門,在左順門看了許久許久,他用了半輩子考中了進士,又用了半輩子跌跌撞撞做了明公,登了天子堂,這就是他最後一次看這文華殿,文淵閣了。

“咎由自取啊。”王篆最終嘆了口氣,在小黃門的帶領下,離開了皇宮。

“先生,朕不革除其功名,本身是打算委派他到倭國,戴罪立功的。”朱翊鈞在王篆走後,略有些可惜的說道。

王篆很能幹,長江防務督辦的很好,《江防考》六卷,不遜於樑夢龍的《海運嚴考》對大明的貢獻。

朱翊鈞打算等張居正這波內部清黨,風頭過了,再重新啓用王篆,讓王篆赴倭,戴罪立功,繼續爲大明發光發熱。

大明酒囊飯袋多,賢臣少,能臣少,王篆屬於循吏中的循吏了,有個人才,朱翊鈞都會很珍惜,能用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若是不嚴懲,如何刀刃向內?”張居正嘆了口氣,俯首歸班,王篆事,只是拉開了張黨內部清查的序幕。

皇帝打算重新啓用,纔是張居正最擔心的!

王篆能不能幹,張居正很清楚,他能成爲張門第一鷹犬,可不是靠着裙帶,而是能力,奸臣都是壞人,沒有蠢貨。

一旦皇帝起了愛才之心,重新啓用王篆,那王篆重新回到朝堂,幾乎是板上釘釘的,等同於這次大動干戈的清黨,完全白清了。

廷議還在繼續,廷臣們多少有點心不在焉,正月初八,張居正就給全體大明臣工狠狠地上了一波強度。

他張居正連自己門下第一鷹犬都敢殺,那其他人,張居正更加不留情,一時之間,廷臣們的心思,多少不在國事之上。

主要還在過年時間,也沒別的什麼大事。

去年京師連下三場暴雪,綏遠的雪很大,大的把門給堵住的地步,陝甘綏等地沒有旱情,皇帝還去了趟祈年殿,修省了五日,感謝老天爺的大雪,沒有再折騰這些本就窮困之地。

風調雨順之外,大明去年歲收,再創新高。大明朝廷歲入,在萬曆十九年,第一次超過了六千萬銀,爲6012萬銀,其中田賦低於1000萬銀,爲924萬銀,陛下去年再次減免田賦,對抗天變;商稅高達5088萬銀,遠超去年的4658萬銀。

這5088萬銀裡,有超過120萬銀,是來自於長江抽分局的抽分,是王篆當年仿照馳道管理辦法,整飭江防的遺澤。

整飭江防,每年爲朝廷帶來了超過120萬銀稅收,而王篆從萬曆八年到萬曆十九年,總共就貪了三十二萬銀左右。

王篆立場和站位,都沒問題,這讓皇帝如何下定決心,嚴懲王篆?

嚴嵩當年爲了給道爺找100萬銀子修永壽宮,費盡心思,折騰了五六年才找齊。

昇平十號鐵馬的問世,代表着大明蒸汽機小型化技術更進一步,對過去九種小馬力蒸汽機的改良也是有益的,大明鐵馬帶來的影響力,正在逐步順着馳道,向大明全境擴散。

大明從海外攫取了大量的財富,促進了技術改良和提升,讓大明的生產力進一步提高,這是應對天變的根本。

徐州再有喜訊傳來,徐州機械廠第一期官廠提前完工,上馬各種小型鐵馬和器械製造,而且是小型化、減重化的改良。

這都是喜訊,但張居正對內動刀,還是讓廷臣們憂心忡忡。

“先生留下,退朝吧。”朱翊鈞看着羣臣們各有心思,沒有繼續廷議,而是停止廷議,讓張居正留下。

凌雲翼看這架勢,生怕皇帝和張居正吵出真火來,沒有聖旨也選擇了留下,君臣三人,去了文華殿通和宮御書房,議事過了一個時辰,纔算是結束。

好消息是,皇帝和元輔沒有吵起來。

壞消息是,張居正說服了皇帝,嚴查張黨門下所有人,貪贓枉法。

“元輔,申時行捱了訓斥,王篆被罷免,你的設想是好的,可是未免有些過於嚴苛了。”凌雲翼坐在前往文淵閣的小火車上,和張居正交流着清黨之事。

本來閉目養神的張居正,聽凌雲翼開口,睜開了眼,眼神有些複雜的說道:“我親眼看着嚴黨、徐黨、晉黨起了高樓,宴了賓客,樓塌了,我不能留給陛下一個註定要塌的高樓。”

“嚴黨、徐黨清流、晉黨,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國之大害,都是奔着救亡存圖,奔着挽天傾,救社稷去的。”

“王崇古一個文進士,南平倭、北拒虜,他從沒想過要做個奸臣佞臣,誤國之臣,可這晉黨推着他,走到了那一步。”

“我只能如此,別無他法。”

張居正在通和宮御書房徹底說服了陛下,支持他張居正刀刃向內,理由就是,再不清黨,張黨也會步了徐黨後塵,貪贓枉法、納賄招權、曲庇不肖、黷法亂政。

一旦張黨到了這般境地,就會因爲廣泛反對,變得人人喊打,最後這萬曆維新,成了歷史長河裡的一朵浪花。

“維新變法先治吏,不治吏,必敗無疑。”張居正重申了他變法主張,不治吏,什麼都做不成。

“行行行,你有理,你有理!”凌雲翼連連擺手,不再勸解了,這張居正年歲大了,就變得越發固執,越發不講人情,和那人情過重的王崇古,完全相反。

“元輔,明年駐蹕松江府之事,陛下可有聖諭?”凌雲翼說起了另外一事。

張居正面色奇怪的說道:“陛下答應了,松江府做足了準備,可南衙上下聽聞,不太答應,這些日子南臺憲帶着南院御史,連章上奏,請陛下駐蹕應天。”

“應天巡撫王希元把莫愁湖畔的南衙行宮,好生修繕了一番,設好了衙司,虛位以待。”

“南衙不是知道改悔了,是知道自己要死了。”凌雲翼看着車窗外陰沉沉的天空,一陣冷風后,京師又飄起了雪花,這老天爺也不知道在耍什麼脾氣,去年是一點不下,今年連下大雪,過了年又普降甘霖。

春天下雨還是好事,今年春耕,百姓們又能鬆口氣。

皇帝一旦確定駐蹕松江府,應天府這個南京,幾乎等同於徹底廢棄,就會變成大明普通的一府之地,松江府會逐漸取代應天府所有職能,現在知道表忠心了?晚了!

萬曆第五大案,萬曆十六年選貢案,皇帝次年南巡,連斬了南衙622家勢要鄉紳,陛下親自到南衙監斬。

“元輔覺得南衙好,還是松江府好?”凌雲翼問道。

“次輔覺得呢?”

凌雲翼十分快速的回答道:“松江府。”

“陛下也這麼覺得。”張居正在朝中扮演的是保守派,而且他真的覺得應天府好,因爲那裡是大明龍興之地。

“元輔中意應天府?”凌雲翼有些意外的問道。

“我說了不算,陛下說了算。”張居正笑着回答道,他和皇帝經常意見不一致,有的時候是他說服陛下,有的時候是陛下說服他。

大年初一下午,皇帝去了他的宜城侯府,說到了這事兒,皇帝說服了他,確定了萬曆二十一年起,松江府駐蹕之事。

皇帝離開了他的宜城侯後,就去了相鄰的大將軍府拜年,這也算是皇帝每年都會做的事兒。

話又說回來,哪有皇帝給臣子拜年的?但皇帝要來,張居正和戚繼光只能把門檻都拆了,讓陛下如履平地。

張居正覺得駐蹕松江府,有些過於決絕不留退路了,這代表着對開海一往無前、不回頭的決策,一旦駐蹕松江府,代表着大明徹底拋棄了閉關鎖國這一選擇。

而駐蹕應天府,則更加進退有據,打着給太祖高皇帝祭奠的旗號,若是日後陛下累了,或者不想開海了,隨時都能取消,遣官祭祀。

皇帝說服張居正的理由很簡單,他要給大明建五間大瓦房,只有建好了五間大瓦房,纔算是能宣佈大明萬曆維新獲得了成功。

丁亥學制有點太費錢了,只能走海外擴張的道路。

教育就是這樣,搞普及教育,就是要用錢砸,這東西真的太貴了,比讓大明人人都能吃飽飯還難。

“那就松江府吧。”凌雲翼斟酌了一番,最終確定了這一選擇。

“次輔,你覺得那高啓愚如何?”張居正提起了高啓愚這人,詢問凌雲翼的態度。

凌雲翼看着張居正,十分肯定的說道:“讓他做大宗伯有點屈才了,不如做次輔,申時行還是有點柔仁,申時行若是做了首輔,他這個柔仁,想要事事周全的性子,要吃大虧,高啓愚狠一點。”

“這次不是高啓愚發動彈劾,他開門宴客這事,日後會很麻煩。”

“也行。”張居正說完又閉目養神了起來,接下來的清黨,肯定是狂風暴雨,他六十九了,年紀大了,已經有些吃力了。

申時行很聰明,他在過年期間,見了所有張黨門人,不是申時行沒猜到張居正要做什麼,其實就是性格使然,雖然去松江府履任,他學會了取捨之道,可申時行這心,還是不夠狠,還是想事事周全。

剛拿過了黨魁,申時行就該有些人見,有些人不見,比如王篆,徐成楚調查王篆,申時行是知道的,但申時行還是見了王篆,總覺得王篆和張居正三十年師生之誼,不該鬧到這般地步。

高啓愚夠狠,對自己狠,對別人更狠,而且走的是獨臣的路子,能夠有效彌補申時行柔仁性格。

整個正月,轟轟烈烈的清黨開始了,這股風波,甚至壓過了馬上要來的二十年科舉,從王篆開始,張黨門下多人接連被反腐司帶走,音信全無。

“這個不行,下章內閣知道,傅作舟要保下來。”朱翊鈞翻看着反腐司清單,保下一個人,隆慶五年進士,現在在應天府做僉都御史,提督操江,負責江防和龍江造船廠事務,是名循吏。

傅作舟是張居正的同鄉,荊州府江陵縣人,徐成楚查明傅作舟有弄權納賄之實,一共納銀四萬銀。

從事實來看,傅作舟要官降三級,納銀事實成立,鐵證如山。

可傅作舟主持龍江造船廠擴建之事,上次南巡,傅作舟就已經面聖呈奏此事,獲得了皇帝的寬宥,有些銀子,他傅作舟不收,商賈們反而不放心。

主要是擴建營造、船隻份額、船隻過關等,傅作舟提督江防,要是不收商賈這點銀子,這些商賈去往湖廣腹地,沿途是要被喝血的。

靠水吃水,這長江沿岸,設了多少私關,各地衙門,吃人的時候,可一點都不會心慈手軟。

傅作舟不收這些個銀子,商賈跑一趟,賺的還沒賠的多,壓根就不會跑了。

“臣遵旨。”馮保領命,仍覺得不放心,就親自去了內閣一趟,見到了張居正,把皇帝的口諭原封不動的告訴了張居正。

“萬曆十七年南巡,傅作舟已經面聖呈奏陛下,陛下當時已經寬宥,說:傅卿爲國事奔波,長江防務茲事體大,不可懈怠。”

“傅作舟走後,陛下對咱家說:朕要是一封聖旨,這地方衙門,就不設私關抽分過往商船了,咱大明早就天朗氣清了。”

馮保說完了舊事,話鋒一轉低聲說道:“元輔,傅作舟就且放過吧,畢竟陛下親口寬宥過的。”

“循吏要做事,難免要曲則全,元輔這追查到傅作舟,還是過於嚴苛了,都沒到反腐司五萬銀的線。”

張居正這才說道:“陛下既然寬宥,那就算了。”

不是誰都跟申時行一樣,簡在帝心,官降三級還能前途一片光明,傅作舟要是被官降三級,不用半年,就要被言官彈劾到不得不自己上疏致仕的地步。

“那咱家就回宮覆命了。”馮保一聽張居正答應,也是鬆了口氣,生怕張居正反悔,趕緊離開。

王篆已經被革罷官身褫奪功名,長江防務這條線上,人人自危,若是連傅作舟也倒了,這條線會出些陛下不想看到的亂子。

循吏一定不是清流,因爲循吏要做事,就一定會曲則全,張居正這麼嚴苛的內部審查,很容易讓循吏束手束腳。

內部清黨是一定要清的,不進行新陳代謝,這張黨遲早步了晉黨的後塵。

可是其中力度,實在是難以掌握。

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請假條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
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爲樞軸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請假條第1006章 爐火照夜江山鑄,薪火相傳百年成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946章 我是冤枉的,我爲大明立過功,我要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