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

在大明帝制制度設計中,大明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並且無限接近於獨裁的體制,有限的限制只有內閣擬票、廷議、六科給事中封駁事。

大明的制度設計,在離開了皇帝的情況下,是不能穩定運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刺王殺駕大案,挑釁威權、挑釁皇權的惡性事件,大明首輔和小皇帝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息事寧人。

因爲繼續追究下去的代價,黨爭無論誰輸誰贏,承受代價的一定是大明,羸弱的大明朝眼下經受不起如此劇烈的動盪。

第二個關鍵原因,是皇帝年齡幼衝,皇威不振,一切以穩定爲第一要務。

這些都是朝廷裡的人心鬼蜮,是大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張居正其實不想在孩子面前提起這些腌臢事,這種利益交換,實在是醜陋,不符合四書五經修身之說。

“張!元!輔!你也要跟高拱一樣對吧!”馮保咬着牙盯着張居正,如同一匹惡狼一樣,他負責撕咬,張居正拿刺王殺駕案進行利益交換,就是大不敬,是最大的不恭順。

馮保看着張居正默不作聲,面色變了變,厲聲喝問道:“你們文臣都是如此,嘴上滿口的仁義道德,心裡全都是生意!”

“噁心!”

“臣並未答應。”張居正再次俯首說道,他真的沒答應,只是說考慮一二,也沒有答應楊博。

“馮大伴稍安勿躁,朕來說一說元輔所慮,元輔輔弼一二。”朱翊鈞看着馮保,讓他暫停攻擊。

“哼,讀書人。”馮保一甩袖子,轉過身來,聽從了陛下的命令,不再多言。

“晉黨佔着俺答汗封貢一事,他們甚至不需要做更多的事兒,就可以威脅京師,只需要收束宣大軍卒,北虜鐵蹄南下,庚戌之變,殷鑑在前。”朱翊鈞提到了庚戌之變。

庚戌之變,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以明朝不肯自由貿易爲理由,對大明發動了戰爭。

俺答汗在大明京師附近劫掠了整整八日,得到了嘉靖皇帝通貢市的允諾,方纔退兵。

這是莫大的恥辱。

嘉靖三十年,戰火再燃,從嘉靖三十年,到嘉靖四十五年的時間裡,宣大僅僅總兵官、副總兵官就戰死了十餘人,軍卒死傷無數,僅京師及宣府、大同各塞,就需四五百萬兩度支,朝廷財政空虛,歲入不能充歲出之半。

朝廷的財政收入,每年都不能到支出的一半,朝廷的赤字迅速增加。

大明不好過,俺答汗也不好過,最終在隆慶年間,雙方達成了合議,纔算是都消停了下來。

晉黨只需要以虜強爲由收束軍卒,庚戌之變也不是不可能再來一次。

朱翊鈞翻動了下御案之上的奏疏,翻出一本說道:“朕手邊就有塘報,戚繼光戚將軍在北古口、將軍樓、姊妹樓、喜峰口的四處,擊退了朵顏衛賊酋董狐狸,首功兩千五百有奇,董狐狸單騎逃脫。”

“浙軍,果然是聞名天下的雄兵!”

朱翊鈞到了大明收到了的第一份戰報,是一封捷報。

此戰只是戚繼光彪悍戰績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戚繼光不僅僅擅長平倭,據虜那也是強中手,董狐狸跑到北古口問大明索要賞賜,說不給就要入寇,被戚繼光下了個套,董狐狸本部全軍覆沒,董狐狸的侄子不知道情況來救叔叔,被生擒,械送回京。

“即便此時北虜入寇,臣亦有信心,令其有來無回!”張居正極爲鄭重的說道,他這話講的很有底氣。

戚繼光由南到北,就是張居正舉薦的,薊遼總督樑夢龍、薊遼總兵官戚繼光是他門下,也是他跟晉黨發生衝突的底氣。

刀在手,說話才硬氣!

北虜真的南下,那就打過再說。

朱翊鈞將手中捷報奏疏合上,搖頭說道:“打仗,勝敗乃是兵家常事,誰也不敢言必勝。”

“高拱爲首輔時,提拔極多,這案子,追查下去,怕是所有線索都指向了高拱,誰讓高拱沒了權呢?”

“緝拿高拱,朝中必然譁然,人心惶惶,他們在背後給元輔使絆子,不需要太多,三五件事,言勝更難。”

兵禍一起,剛剛恢復一些生氣的大同、宣府、京畿地區,就會再次變的動盪不安,承受戰爭代價的是最普通的百姓,打贏了還好,打輸了,百姓更苦。

晉黨是一個姻親、同師、同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朋黨,他們掌控了宣府、大同等重鎮、京營、人事、朝中綱憲風力。

皇帝你要殺高拱,然後再對高拱提拔之人削斥。

皇帝你想幹嘛?想造反嗎!

“這幫亂臣賊子,就是瞅準了大明元氣不盈,如此無法無天!”馮保立刻補充了一句,作爲宦官,每時每刻攻訐文臣,是他的天職。

“臣以爲沒到那般地步,若是真的亂起來,臣亦有把握戡亂。”張居正極爲傲氣的說道。

他既然敢聯合馮保把高拱趕出內閣,自然是有所依仗,軍、政、人事、綱憲、風力,晉黨有,他也有。

高拱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權勢,而他張居正纔是大明首輔。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搖頭說道:“那麼元輔先生,代價是什麼?”

“代價是大明剛剛恢復的元氣,就在這黨爭之中,消耗殆盡,元輔既然跟朕分說此事,自然是有意息事寧人,空耗國力,非卿所願,亦非朕所願。”

張居正沉默了許久才說道:“陛下英明。”

這就是張居正在皇帝面前說自己無能的原因,他沒辦法在不消耗大明國力的前提下,對晉党進行全面追剿,只能在皇帝面前說,息事寧人。

高拱其實不重要,他就是失去了權勢的小老頭,而朝中盤大根深的晉黨才重要。

此時此刻,張居正忽然想起了陛下註解的那句,同志、同行、方同樂的註解來,張居正甚至產生了一種古怪的感覺,那就是小皇帝居然和他都有相同的志向,讓大明恢復元氣,再興大明。

楊博太小看馮保了,馮保不僅看出來了,還把其中的厲害,都跟小皇帝說的清楚。

張居正以爲,小皇帝這番條理清楚,剖析厲害的說辭,是馮保教的。

朱翊鈞沒讓馮保兵發新鄭抓拿高拱,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局面,晉黨有這麼大的膽子嗎?朱翊鈞清楚的知道,晉黨不僅有,而且還很大。

張居正死後,正是由晉黨新黨魁、王崇古的外甥張四維發動了對張居正的清算,張居正十年新政,全部毀於一旦,大明最後一次自我糾錯的機會,消失不見。

楊博看人看的很準,他說張四維蛇鼠兩端,就是看準了張四維的品行,張四維能爲了權勢投靠張居正,也能爲了利益,在張居正死後,在他的新政上,捅上最關鍵的一刀。

“所以,說說看,楊博給了什麼條件,讓元輔出面息事?”朱翊鈞笑着問道。

張居正斟酌了片刻說道:“考成法、吏部太宰天官的位置,以及楊博致仕。”

“若是隻有前兩項,朕不答應,再加上楊博致仕還差不多,他可是黨魁。”朱翊鈞合上了四書直解,看着張居正問道:“這裡面元輔佔了大頭,朕這個事主,受了委屈,又待如何呢?”

楊博同意考成法、楊博讓出吏部天官的位置,楊博致仕,受益最大的是張居正,那受了委屈的大明皇帝呢?

張居正一聽有些迷糊,他不確信小皇帝要什麼,趕忙說道:“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於陛下之職分也…”

朱翊鈞一聽張居正又要念經,趕忙說道:“停。”

“朕要剮了王章龍、陳洪、滕祥、孟衝等一衆案犯,凌遲處死,以收威嚇懲戒之效,若不處以極刑,息事寧人之後,這日後怕是,歹人諸門抵法宮,寂無簡察坦若素履,如入無人之境。”

歹人諸門抵法宮,寂無簡察坦若素履,是都察院總憲葛守禮要問罪馮保奏疏裡的一句話,意思是歹人王章龍,出入皇宮如無人之境,直抵幹清宮,沒人詢問,如履平地那般的輕鬆。

朱翊鈞覺得不錯,就直接拿來用了。

張居正察覺出了不對,若真的是馮保教的,葛守禮今天上的奏疏,馮保如何提前得知,又告訴小皇帝該怎麼說?

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當仁恕治天下,仁、智、信、直、勇、剛六者,美行也,凌遲,恐有傷天和。”

“馮大伴,取火牌印綬,命緹帥親領緹騎六百,兵發新鄭,緝拿高拱,以及滿門親眷,凡有抵抗,格殺勿論!”朱翊鈞收拾好了所有筆記,站了起來,對着馮保平靜說道。

“臣遵旨!”馮保喜形於色,立刻就打算去拿火牌,空白敕書。

“馮大伴稍待。”張居正無奈,昨天他拿來對付楊博的那一招,被小皇帝拿來對付他。

這小皇帝說的好好的,突然說掀桌子就掀桌子,實在是不講武德!

張居正立刻說道:“將一衆案犯凌遲,臣領三法司上奏。”

張居正領銜上奏,罵名自然他來擔。

朱翊鈞這才坐下,示意馮保不必去領火牌印綬,他看着張居正開口說道:“太醫院有良醫陳實功,尤擅外科解刳之術,這凌遲之事,就交給陳實功吧,在太醫院,劃出四進出的院子,好好收拾一番。”

“掛匾額,解刳院。”

“解刳院,專事凌遲亂臣賊子、不忠不孝之徒,正好,解刳之後,也能讓大明醫科,更上一層樓。”

“慢慢解刳,一點點的解,一個個來,細細研究生理之奧妙,元輔以爲如何?”

現代醫學建立在解剖之上,尤其擅長外科的陳實功,解刳大醫官加解刳院,相得益彰。

這些個亂臣賊子怎麼都要死,爲何不讓他們發揮最後的光和熱,照亮大明醫學大道?

張居正砸咂解刳院這三個字,面色大變,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有傷天和了。

陛下如此年紀,爲何如此的狠辣?!若是答應了下來,可不是承受一陣的攻訐,只要這解刳院存在一天,張居正就要被文官們抓着罵一天。

張居正看着馮保,顯然這些招數,都應該是馮保教的。

馮保頭頂頂着紗布,臉頰高腫,看不出面色變化,但是他也是心有慼慼,雖然已經能夠接受陛下是個有辦法的皇帝,但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是這樣的凌遲,會是這樣的極刑,會是這樣的以收威嚇懲戒之效。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笑着問道:“元輔不肯?”

“那倒不是。”張居正吐了口濁氣,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朱翊鈞笑着說道:“既然要息事寧人,今天就把解刳院立起來, 明天就把案犯送進去,此案牽扯廣衆,宜早不宜遲,朕明天下午去解刳院觀刑。”

“臣遵旨。”張居正也沒辦法,這個罵名還必須由他來擔,否則,陛下是萬萬不肯息事寧人的。

朱翊鈞在作甚?

他逼迫張居正站隊,逼張居正做些天怒人怨的事兒,逼他做獨臣,逼他做孤臣。

吏部天官的位置、考成法的推行、晉黨的致仕,和張居正完全投獻皇權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對於張居正而言,挨兩句罵是好事,張居正日後要做的事,大抵就是那句【吾非相,乃攝也】,你攝政了,名聲再好的不得了,你張居正,是打算學王莽不成?

讓張居正捱罵,是在保護他!

解刳院建立的目的是給陳實功這位外科聖手練練手,張居正在萬曆十年因爲痔瘡手術感染而死,死的時候才五十八歲。

陳實功在解刳院,將解刳術修煉到了大成,高低要給張居正一個驚喜。

小刀拉大腚,給張元輔好好開開眼。

“恭送陛下。”張居正頗爲恭敬的送陛下離開了文華殿,走出文華殿之時,正中午的太陽,照在了他的身上,初春的陽光,仍然帶着一股冷厲。

他有些懵,今日這番奏對,陛下對利益交換並不牴觸,陛下和他的利益交換,就像是他和楊博利益交換那般順暢,感覺陛下就像是老油條一樣。

但是張居正切實的知道一件事,尚且年幼的陛下,和他的目標是極其一致的,那就是大明再興。

讓大明再次偉大的路,道阻且長。

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
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616章 織田信長的反抗,假借水師獨走的名義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88章 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35章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999章 漢兵八路雷霆威鎮播州,商船橫海白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856章 新士農工商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710章 萬曆萬曆,萬家皆戾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