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勢要豪右又被陛下做局了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是大明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這次內河航運司,設立轉運使督辦河務,是正面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

大明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是萬曆二年開始的河漕轉爲海漕,歷時長達六年,纔將四百萬石漕糧完全由陸運轉爲了漕運。

這個數字在萬曆九年後,繼續迅猛增長,時至今日,已經超過了1200萬石的漕糧,會從松江府新港起運。

而路線是松江府新港、琉球那霸港,而後再轉頭向北,因爲到那霸港後,就可以有洋流可用,直達天津、密州市舶司等地。

海運漕糧的數字還在快速增長,是湖廣、江左江右、浙江等地的官員,用購買舶來糧的方式,完成朝廷稅賦,在另外一個層面意義上,完成未竟的一條鞭法。

第一次河漕改爲海漕的時候,遭遇的阻力遠比今天內河航運司成立要大的多。

那是大明朝廷第一次試圖解決百萬槽工衣食所繫的問題,而解決的非常成功,河漕的運力被完全釋放,京杭大運河的經濟活力被徹底激活,兩岸燈火徹夜不熄。

相比較第一次毫無經驗的小心翼翼,這一次朝廷的決策,更加遊刃有餘。

造拖船,對駁船進行拖拽,是爲了補充運力不足,當運力充足的情況下,貨物會更加流暢的流動,就會有更多的工坊出現,同樣各個碼頭上,也需要大量的力役,這都可以承擔縴夫釋放的壓力。

而且工部也承諾,會一邊造船,一邊觀察情況,會用五到八年的時間,完成官船的轉變,用十到二十年去慢慢改變這些縴夫的生活,而不是一蹴而就,儘量將影響降到最低。

但無論如何,這樣的改變,都會對這些縴夫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

他們必須要改變自己過去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生活,去適應新的時代,這種陣痛,由百姓去承擔了。

臘月二十五日廷議,是年末的彙總,彙總之後,皇帝要寫成工作報告,在大年初一祭祀太廟的時候,作爲青詞,燒給老天爺和列祖列宗。

戶部尚書張學顏拿出一本奏疏說道:“陛下,今年宣大、京師、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又沒有下雪。”

一直等到臘月二十五日,戶部都沒有等到好消息,今年比去年的情況更糟,至少去年還紛紛揚揚下了一場,安定了躁動不安的人心。

但今年,一場雪沒有。

“綏遠、遼東、山東都下雪了,而且下的很大,鬧了雪災,一出門一人多高的雪。”戶部左侍郎王一鶚,面帶苦澀,有的地方一點雪沒有,有的地方,雪把人堵在家裡出不去。

登州府、萊州府這個雪窩子,今年尤其猛,下的雪能把人給埋了。

這纔是水旱不調的真正模樣,就像皇帝的脾氣一樣,喜怒無常、說變就變,當真是把大明人當倭人整。

朱翊鈞感覺自己就像是鳳仙郡的上官郡侯,不知道什麼時候得罪了玉帝,弄得鳳仙郡水旱不調,而郡侯面對這種情況,完全的束手無策。

可鳳仙郡只等了三年就等來了齊天大聖解決問題,大明的天變,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其實可以下雪。”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朕又不在這些地方,地方官員們爲了哄朕開心,可以寫點下了雪的奏疏,糊弄朕高興。”

“但地方官員沒有,至少他們還是記得朕說過,要給百姓一條活路,不能逼他們去死。”

下沒下雪,有沒有災荒,涉及到了來年田賦蠲免,地方官員在這種事上敢胡說,皇帝真的敢不蠲免。

到時候地方爲了完成稅賦就得取之於民,天災加人禍,民亂立刻就要鬧起來。

自萬曆維新以來,只要鬧出民亂的地方,地方官下場只有一個,斬首示衆,而且是在地方斬首,從無寬宥。

在朝廷命令和民生之間,皇帝要求百官選擇民生。

朱翊鈞不急,大明沒有明顯的外部壓力,政策可以更加遊刃有餘,用拉長時間和海外總督府,去換取變革陣痛的烈度。

“明年再減兩成田賦,若是旱災,則全部蠲免。”朱翊鈞在沒錢的前提下,再次大力削減了兩成的田賦。

皇帝這麼個減法,在嘉靖隆慶年間,朝廷的財政收入,怕是要降低到無法維持的地步。

而官廠的利潤上交、海漕、舶來糧等等,消解了朝廷的財政困難,朝廷有了更多的餘力去調節這些矛盾,不用和地方豪強一起,把手伸向百姓米缸的最後一把米。

“陛下聖明。”張學顏、王一鶚再拜,陛下這一開口,大明百姓就能多活上百萬口。

這不是胡說,按照去年水旱不調的烈度,各地早就該有各種各樣的民亂髮生了,但去年沒有民亂,天老爺帶頭減了田賦,地方的豪強只能捏着鼻子災年減租。

“陛下,天變不可怕,可怕的是天災和人禍一起來,威福二字,相輔相成。”張學顏面色古怪的說道,天變的衝擊,完全沒有想象中的大,生命比想象的更加頑強。

之所以沒有造成危及社稷根本的大亂髮生,其實是因爲天災和人禍沒有一起來。

若是天災和人禍一起來,那朝廷這個時候,就該四處滅火了。

“朕是真的拿老天爺沒辦法,老天爺降下了天變,朕只能受着,難道,朕拿這些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沒辦法不成?”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對付不了老天爺,還收拾不了這些豪強?

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們,沒有製造人禍,是因爲他們善嗎?當然不是,是因爲皇帝他惡。

天變朝廷控制不了,可人禍朝廷能夠控制,尤其是去年陛下發兵容城,更是讓地方豪強意識到,無論如何,都不能招來雷霆之怒。

招來了雷霆之怒,京營到了會不分青紅皁白的抓人,還會組織還田,這就把鄉賢縉紳的根兒都撅了,至少幾十年內緩不過神來。

而民亂,一定會招來雷霆之怒。

大明把皇權叫做威福之權,這威福二字,果然是妙不可言,尤其是經歷了去年備荒之後,張學顏對這兩個字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英明君王的威大了,就能福澤天下。

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有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即言語謹慎、行爲端莊、儀態得體、愛好雅正,言行舉止如果不莊重,則沒有威嚴。

當然,也可以理解爲,君子下手不重就沒有威嚴。

張居正、王崇古、凌雲翼這幾個首輔次輔、恰好印證了熊廷弼這種異端儒學。

張學顏和皇帝奏對了來年應付天變的對策後,歸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高愛卿,環太商盟的事兒,進行的如何了?”朱翊鈞問起了環太商盟的商談情況。

明年二月份,這一批東太總督府的使者就要回去,大約六七月份,東太總督們就要到大明簽署整體協議了。

“回稟陛下,陛下寬仁,讓臣讓步,臣謹遵聖誨,對使者說明聖澤廣被,各使者無不竭誠感念陛下隆恩浩蕩,眼下,所有協議都已經談妥,各使者過年後前往松江府萬國城,二月回航。”高啓愚趕緊彙報了詳情。

只差最後總督們簽字走形式了,其實環太商盟已經達成了共識,已經成立。

“惡人都是高少卿做了,好人都是朕做了,高愛卿有功於社稷。”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馮保看賞。

通常情況下,朱翊鈞不會在文華殿上對臣子看賞,多是下了朝纔會恩賞,但這次年末廷議,朱翊鈞破了這個例,對高啓愚進行了一次額外的恩賞。

一個小黃門端着一個黃花梨木箱,放在了桌上。

馮保將黃花梨木箱打開,對着朝臣們展示了一圈。

高啓愚額頭的青筋直跳,黃花梨木箱裡,赫然是一顆紫微少輔星,一顆巴掌大的滿紫無棉蛋面,晶瑩剔透,還有二十六顆大拇指手指大小的小蛋面位列其中。

每一代敲一點,能保十幾代人富貴。

“臣,受之有愧。”高啓愚真的被嚇了一跳,有功必賞是陛下主政的邏輯,最讓高啓愚驚訝的是:陛下已經沒錢了!還在拼命往外賞賜如此重寶!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其實主要是恩賞愛卿赴險,前往倭國京都逼迫豐臣秀吉投降之事,環太商盟之事,還沒成,朕自然不會恩賞。”

“武勳136人,人人有賞,愛卿受之無愧。”

朱翊鈞可沒把高啓愚給忘了,他跑到倭國,神火飛鴉把大半個京都都給燒沒了,到現在都沒能復建。

武勳人人有賞,高啓愚也該領賞。

“臣叩謝陛下隆恩。”高啓愚一聽因爲倭國戰事封賞,只好收了,他要是還給陛下,大將軍和135將星,不都得還給陛下?

而且這是構建大明贏學的關鍵。

東征九勝構建贏學,不僅僅包括了《東征記》和《英豪錄》,也包括了各種話本、評書,還有這次的滿天星恩賞,既是講故事,也是構建贏學。

大明贏學和中國曆代贏學一脈相承,只有贏了才能贏。

當然也有補足,贏了也要大書特書,而不是贏了一句話,輸了幾本書。

張居正和戚繼光對視了一眼,陛下賣翡翠,看來真的賺了很多的銀子。

人不會從歷史的教訓中吸取教訓,大布帛幣精紡毛呢的鬧劇,纔過去多久,這翡翠局又來了,但人就是這麼不長記性,京師、南衙、松江府的勢要豪右,都開始追捧這種漂亮石頭。

而且最讓張居正感到驚訝的是,這東西越稀缺,越貴,這些勢要豪右越是認可,越是趨之若鶩,而且皇帝還精準的摸準了這種脈搏,甚至還故意把大塊翡翠敲碎去賣,民間超過二兩的翡翠,都少之又少。

故意製造大塊翡翠的稀缺性,再加上陛下恩賞大臣們賦予的額外交換價值。

翡翠這局,陛下又做成了。

張居正其實知道,陛下已經非常仁慈了,沒把鬱金香這種花卉弄來,就不算是騙。

大明商船,帶回來很多的奇聞怪談,比如在尼德蘭地區,一種名叫年輕貴族的鬱金香,一株居然賣到了480杜卡特金幣,等同於四頭牛的價格!

陛下弄的翡翠,有極強的稀缺性,這種寶石,尤其是滿紫、滿綠這種等級的寶石,非常非常稀少,來自遙遠的東籲,怎麼都比鬱金香這種玩意兒,要強的多的多。

正如陛下所言,搶的哪有騙的多,上當受騙,還心甘情願!

大司馬曾省吾奏聞了今年裁軍的情況,確籍之事,進行的非常順利,而大司寇凌雲翼則奏聞了一項名爲大掃除的計劃,打算對鄉野之間的地痞流氓無賴、山匪,城裡的幫派,進行全面的清繳。

由地方巡檢司、衙役負責執行,必要的時候,可以出動京營進行重點清除。

這個大掃除計劃的第一步,不是從大都會的幫派開始,而是從官場開始。

用凌雲翼的話說,不把這些反賊敲了,這些幫會、地痞流氓無賴,永遠無法根除,只有把這些黑惡勢力託庇的朝中官吏給敲了,才能進一步行動。 大掃除從萬曆十九年開始,一直會持續到萬曆二十九年,期許十年建功,刑部會和反腐司高度配合,藉着反腐,對這些官吏進行定點清除。

朱翊鈞在反覆權衡和斟酌之後,還是照準了凌雲翼的奏疏,皇帝之所以猶豫,原因也非常簡單,凌雲翼的殺性真的是太重了。

在奏疏中,凌雲翼提到了京營派出常態化的主張。

馳道所及的省份,每一個地方,派出一營三千人,五年一輪換,專事對地方束手無策的山寨、城中幫派進行定點清理。

凌雲翼總結刑部所有舊案發現,很多時候,不是衙門不想剿滅山匪,是無能爲力。

有些山匪的人數,比衙役還多,衙役、弓兵對這些山匪真的沒辦法,只能任由他們興風作浪。

京營前往容城縣,就發現了這一事實,容城兩個山匪窩,刀槍劍戟弓弩甲冑比容城縣衙門還多。

而凌雲翼之所以要對這些難纏的山匪窩進行定點清除的原因,也不是爲了天下黎庶,而是因爲天變。

天變造成糧食減產,不穩定性增加,而這些山匪窩就會趁亂起事。

走投無路的流民沒什麼組織力,鬧不出亂子,但流民往往都會聚集在這些山匪窩的附近,或者乾脆成爲山匪的一部分,這就是風助火勢。

本來可以安撫、賑濟的流民,會迅速擴大爲無法安撫的暴亂。

京營派出的常態化的目的,不完全是爲了剿匪,而是爲了天變軍管。

一旦天變的情況劇烈到不得不軍管的地步,常態化派出的京營各營,就可以快速響應,軍管配給一切物資,防止動盪加劇。

朱翊鈞最終准許了這份奏疏,在沒有鬧出大規模民亂之前,派出京營只負責剿匪,一旦地方有了大規模民亂,快速響應,對地方衙門進行完全接管,甚至進行還田,安撫百姓,減少大規模民亂的可能性。

這是大司寇凌雲翼,爲了江山社稷,涉及的一整套,以京營爲主力的維穩應對策略。

京營是把利劍,出鞘必見血。

朱翊鈞結束了年末的最後一次廷議,又開始忙碌了起來,他要去大興南海子探望墩臺遠侯的家眷,去看望羽林孤兒,去京營官廠視察,去北大營看望京營銳卒家眷,去十王城接見宗室以示親親之誼。

臘月二十七,朱翊鈞再開皇極門,接見了外官、耆老、百姓,近千名隨機挑選的各階層的百姓,他們在皇極門左右廊,寫下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

廊廟陳民念,丹墀問政典。

臘月三十,朱翊鈞接受羣臣拜年,正月初一到太廟祭祖,正月初二,皇帝陛下帶着上千本民念疏前往了祈年殿修省。

在修省這段時間,朱翊鈞要把所有的民念疏看完,即便是解決不了問題,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七日修省,大明皇帝祈雪失敗,皇帝順延了三日,仍然祈雪失敗。

京師的空氣略顯渾濁,霾災籠罩下的京師,在陽光中氤氳出了一層詭異的紫色,令人感到極度不安。

正月十四日,皇帝離開了祈年殿,下了數道奏疏,要求各地方按照《治蝗疏》對旱災地區進行治蝗,謹防旱災向蝗災演變,並且要求各地官員,嚴厲督促鄉賢縉紳完成當初的六十四年承諾,不在天災製造人禍。

正月十六日,京營開始派出,第一次派出,派出了十個營,分別派往了遼東、山東、河南、山西、綏遠、陝西、甘肅、湖廣、江左、江右十個地方。

這些地方因爲有馳道,可以快速派出,以較小的代價輪換。

朱翊鈞已經準備好了,若是真有蝗災,他也會學唐太宗李世民生吞蝗蟲,以示與民共度災厄的決心。

沒做皇帝之前,朱翊鈞覺得李世民生吃蝗蟲是在作秀,雖然皇帝願意作秀,表演給百姓看就已經算是仁德了,畢竟有很多蟲豸,演都不演。

但做了皇帝之後,朱翊鈞才發現,根本不是作秀,是爲了安撫人心的逼不得已。

泰西還能把所有的罪孽都歸於神,反正沒人能審判神,可大明這邊沒有神,只能把所有罪孽歸咎於皇帝了,皇帝被殺就會死。

爲了安撫人心,在蝗災劇烈的時候,就只能生吞蝗蟲了,走投無路的自保之策而已。

朱翊鈞做好了生吞蝗蟲的準備,並且和禮部溝通了其中的細節,最好讓京師百姓也看到。

蝗災的時候,養多少雞鴨都沒用,因爲蝗蟲的密度一旦高於某種臨界值,就會分泌一種毒素,蝗災過境,結果只能是蝗蟲飛蔽天日,塞窗堆戶,室無隙地,數千裡間草木皆盡,牛馬毛幡幟皆食。

以天命論,這就是對皇帝天命的重擊。

шωш▲t tkan▲c○

“老天爺究竟何意?”朱翊鈞站在通和宮御書房門前,擡頭看着天空紛紛揚揚的大雪,愣愣的看着。

下雪了,而且很大,下的朱翊鈞都有些迷茫,頭髮和眉毛上都是雪。

他在祈年殿整整祈雪十日,天空萬里無雲,他把早就準備好的預案放了出去,打算硬抗今年的天變了。

結果早上一起來,馮保連滾帶爬跑到了寢宮外室,大喊大喜,下雪了。

而且是鵝毛大雪,看這個架勢,少說得下三尺厚。

“陛下,這天變就這樣,陰晴不定。”馮保重重的鬆了口氣,這場雪簡直是太及時了!

旱極而蝗,這春天再沒有降雨,今年三四月份的蝗災,就會鋪天蓋地,弄得民不聊生。

“下旨內閣,雪停後,去天壇祭天祈福,讓天師張國祥寫好青詞,祭祀上天。”朱翊鈞在雪地裡走了好幾圈,才抖了抖身上的雪花,對馮保下了聖旨。

迴應晚了也是迴應,老天爺肯下雪、下雨就很不錯了,不能奢求太高,這一場雪,至少北方不會從旱災鬧到蝗災,百姓怎麼也能收穫一季的土豆。

朱翊鈞立刻馬上決定去天壇還願,而且還大動干戈,祭祀上天。

在信仰這塊,大明人總是表現出了靈活性,前腳還在罵賊老天,後腳就是老天爺的恩情浩浩蕩蕩。

土豆,營養豐富,可以成爲主糧,讓人餓不死。

有飯吃,是朱翊鈞的瘋狂囈語之一,和丁亥學制一樣,皇帝提出的五間大瓦房,每一條都是瘋狂囈語,但正在慢慢實現。

正月十八日,雪停了,皇帝停早朝,帶着羣臣去了天壇,鄭重的祭祀了上天。

“從長崎總督府發來了消息,豐臣秀吉被暗殺了三次,兩次僥倖躲過,一次負傷。”朱翊鈞到全楚會館蹭飯,在全楚會館拿了一份倭國來的塘報,遞給了張居正。

膠州灣是個不凍港,從長崎出發的海防巡檢,將消息傳回了大明。

豐臣秀吉這三次刺殺,一次比一次兇險。

一次暗箭,直奔豐臣秀吉的胸口而去,一次炸藥,劇烈的爆炸讓豐臣秀吉負傷,在養傷期間,湯藥裡有了毒藥毒死了奢員。

這短短三個月的三次刺殺,豐臣秀吉可以用疲於奔命去形容。

“而刺殺的原因,也非常簡單,豐臣秀吉明白了極樂教沒有寬恕、救贖這個概念,你承認有錯,你就要持續認錯持續付出更多的代價,豐臣秀吉打算反抗,武裝清剿極樂教,才迎來了刺殺。”朱翊鈞將另外一份守備千戶所調查的案卷,也交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看完之後,思慮了許久,纔開口說道:“我要是豐臣秀吉,我就跑到大明做個富家翁,大明不容,就去南洋,劃片地,過自己的日子了,倭國,已經沒救了。”

豐臣秀吉這個猴子,不如織田信長這個大魔王,但豐臣秀吉也是少有的人傑了,現在如此狼狽。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倭國國朝構建的共識,已經異化,大和人這個名字,將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成爲無人在意的浮萍。”

倭國派遣了遣隋使、遣唐使,在漫長的交流中,倭國逐漸意識到倭這個字是個貶義詞,所以取了禮之用,和爲貴,在奈良時代,用和字代倭,用大和人自稱。

大和這個概念,是國朝構建最重要的共識,算是支柱之一。

張居正完全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他以爲倭國的國朝構建,會被戰無不勝的大明軍所瓦解,但結果卻是共識被異化了。

極樂教這個邪祟,簡直是可怕至極。

“先生,朕比較擔心豐臣秀吉再次發動攻打朝鮮的戰爭,用對外戰爭紓解複雜的內部矛盾,一旦戰勝大明,他就可以攜帶戰爭勝利的威勢,解決國內問題。”

“就像朕一樣。”朱翊鈞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開了兩副藥,豐臣秀吉做不到,但是這種賭國運的孤注一擲,也有可能。

大明必須要警惕倭國的孤注一擲。

“做不到了。”張居正思索了一下,搖頭說道:“除非他把極樂教給滅了,否則他就做不到,極樂教的成因非常複雜,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織田信長在布武天下過程中,沒有清理掉的餘孽在作祟。”

大明遠比極樂教可怕的多,除非豐臣秀吉有織田信長的軍事天賦,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在內戰中不斷凝聚人心,否則孤注一擲的賭國運,無人認同。

政權的基本邏輯就是這樣,可以殘暴不仁,但不能輸,軍事失敗,就是滿盤皆輸。

“但還是要防範,尤其是要把對馬島控制好,防止狗急跳牆。”朱翊鈞認可張居正的意見。

大明和倭國之間的矛盾衝突,歷經千年之久,正在走向終點,這個終點就只能是以一方徹底毀滅爲結局,大明正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對倭國進行全面肢解。

在文化上的肢解,極樂教做的比大明恐怖的多。

“去年,倭奴貿易,有四萬三千人,而南洋姐、倭國遊女下南洋也有兩萬六千人。”朱翊鈞拿出了第三本奏疏,萬曆十八年的倭奴貿易人數,和十七年基本一致,倭奴貿易已經來到了頂峰。

倭國的青壯年以一種堪稱恐怖的數字在快速下降,這可是青壯,不是老弱病殘。

小三角貿易的可怕,讓皇帝都感到膽戰心驚,倭國現在丁口攏共不過七百萬,一年就是近七萬青壯的流逝,這個比例,就是大明面對這樣的人口流失都要抖三抖,遑論倭國了。

在張居正看過之後,朱翊鈞劃去了這一行,扔進了火盆裡燒成了灰,又攪了下,司禮監在之前,已經抄了一本沒有倭奴貿易細節的奏疏。

不記錄就當不存在。

“更沒辦法反攻大明瞭,沒人。”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陛下,極樂教的喧囂,快要落潮了,這種邪祟,倭人也接受不了,慢慢就會被廣泛反對。”

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
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649章 兵發杭州府,誅殺吳善言!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