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

李成樑靠在椅背上看着蔡獻臣迷茫的樣子,露出一抹笑容,他作爲一個熟讀矛盾說的邊方將領,其實很理解蔡獻臣的迷茫,他現在所有的迷茫,都是因爲缺乏實踐經驗導致的,而不是壞,更不是蠢。

李成樑也讀矛盾說,讀的是陛下註解本,李成樑讀矛盾說,解開了一個心中的疑惑。

世界是基於道德而存在?還是基於物質而存在?

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也曾困擾過李成樑很久,朝中的士大夫們告訴李成樑,要修德,修德則百事具備,但李成樑在邊方,根本不能理解,修德有個屁用!

要是修德有用的話,撫順馬市備禦裴承祖,就不會死於建奴偷襲了。

在許多不事生產、五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士大夫眼裡,世界是道德的,只要有道德就可以有一切,也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把知行合一去掉,只留下良知,有良知就有一切;

但是在大明大多數人,尤其是窮民苦力的眼裡,世界是物質的,缺衣少食沒有柴真的會死,沒有教育孩子永遠當牛做馬;

矛盾說給出的答案是世界是基於物質而存在,而不是道德。

無論你有怎麼樣的道德目標要去實現,所有人都要尊重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萬物無窮之理。

分析、利用萬物無窮之理,利用萬事萬物的矛盾,去解決問題,以達到道德目標的過程,就是矛盾說的主要內容。

正如陛下在矛盾說中的批註:乾坤之本,物也,世存於物,非繫於德;

縱有堯舜之志,亦須俯察物理,陰陽消息,寒暑往來,此自然不易之軌;循道者必先明器,懷德者不可昧物。斯乃矛盾要義,昭昭若日月經天。

(圖片翻譯不收費)

此刻的蔡獻臣,他的迷茫,他的疑惑,他的不解,都是還沒有徹底搞明白這個問題,世界是以物質爲基礎存在的,他追求的高道德,追求的平等、追求的公正,想要實現頗爲困難,需要物質的支持。

“陛下,蔡獻臣就是現在大明大多數讀書人的樣子,以前的讀書人不是這樣的。”李成樑坐直了身子,對着皇帝說道:“臣在遼東的時候,見到過很多的讀書人,巡撫、巡按、各級官員,還有到遼東討生活的讀書人。”

“和過去的讀書人交流,你和他聊正義、道德、大義、善良,他就兩眼放光,滔滔不絕,彷彿自己就是仁義禮智信的本身,只要聽他的話,就可以完全實現這些道德。”

“每當臣問起,這些美德應該如何去實現呢?臣就是想知道,如何讓蠻夷聽得懂大明人說話,僅此而已。”

“但是這些讀書人,就會支支吾吾,左右而言他,說些怪話,說這些是人人都應該做到的。”

“在舊文人的心裡,他們讀孔夫子,覺得人性本善,所以人,天生就該有崇高的道德。”

李成樑這波瀾壯闊的一生,見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讀書人,在這些人裡,有兩個人讓李成樑印象深刻,一個是徐渭,他曾經做過李如鬆的老師,因爲李如鬆實在是不開竅,師生關係並沒有持續多久;

第二個就是侯於趙,侯於趙也談道德崇高,但侯於趙更在乎如何實現這些道德。

“現在的讀書人不是這樣了,像蔡獻臣這些讀書人,看問題,不是從德出發,而是從理出發,至於人性本善還是本惡,這些讀書人會覺得有惡有善。”李成樑頗爲感慨的說道。

朱翊鈞笑着說道:“寧遠侯這麼一說,還真是,最近聚談還是很好玩的,至少不是胡言亂語了。”

李成樑趕忙說道:“當然了,這些士子裡,也有些倒竈玩意兒,臣今天來,是找一個賤儒,此人名叫安希範,是萬曆十三年的舉人,號稱南衙第一才子,也不知道爲何,萬曆十四年居然沒能考中進士。”

有些讀書人熟讀矛盾說後,看世界已經完全不同,但大明還是有些讀書人,冥頑不靈。

朱翊鈞聽這個名字有點熟悉,仔細想了想說道:“他考不中進士,是朕專門把他劃去了,此人是官宦世家,他們家在膠山南麓所建西林園,比朕這通和宮都不遑多讓,朕把他劃掉的原因,也很簡單,他是顧憲成的弟子。”

萬曆五年,朱翊鈞還沒有大婚,以朕德涼幼衝爲由,把顧憲成給劃去了,劃去的時候,張居正也無法阻攔,因爲陛下問的時候,已經劃完了,劃完了再問,張居正再反對,那不成僭越主上威福之權了嗎?

同時,劃掉的還有顧憲成的仕途。(226章)

安希範的名字被劃掉,是被顧憲成給連累的,朱翊鈞收拾不了小民,因爲很早的時候,朱翊鈞就知道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226)。

收拾不了小民,還收拾不了這些個士大夫嗎?!

“這個安希範怎麼了?”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李成樑十分肯定的說道:“他說岳飛、文天祥不過愚忠,臣聽不了這種話,準備找他辯論一二,如果辯贏了,那自然最好,辯輸了,臣就揍他一頓。”

“他來了。”

朱翊鈞是第一次見到安希範,就這第一眼,朱翊鈞就不待見這人。

因爲這安希範粉油頭粉面,扮作婦人狀,一些士大夫參加詩會,都會用些胭脂水粉,這不是什麼問題,畢竟出席公共場合,注意下公衆形象,非常合理。

但是弄到安希範這種濃妝豔抹的地步,實在是不討喜。

“他這是舉人?不知道的還以爲他這是準備上臺唱戲呢。”朱翊鈞眉頭緊鎖,有些厭惡的說道。

馮保看着安希範的樣子,差點憋不住笑出聲來,幸虧他受過專業的訓練,沒有笑出來。

蔡獻臣提出了一個非常逆天的觀點,給萬民每年發十二貫,但蔡獻臣要討論的還是一種社會兜底的機制,雖然有些過於幼稚和不切實際,但總歸還是一種思路,蔡獻臣和士大夫們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蔡獻臣這些士大夫好不容易把士大夫的形象挽回了一些,安希範又狠狠地敗壞了士大夫的形象。

“承蒙諸位擡愛,本人安希範,師承顧憲成,來自南衙無錫,家住北林園。”安希範擡手對着四方行禮後坐定。

師承、籍貫、自報家門,這一套絲滑的小連招,安希範告訴所有人,他的來頭很大。

李成樑很不喜歡安希範的做派,這喚醒了他很多非常非常不好的記憶,他家自洪武年間起,世襲鐵嶺衛指揮僉事,但是到了李成樑這一代,因爲窮困潦倒,他一直到四十歲,才入京來走通了門路,世襲了家裡的職位。

朝中有規矩,保奏給官,武將世襲也要有文臣保舉,否則不給官,慢慢就演化成了不給足夠的銀子,沒人給你保奏。

四十歲的李成樑進京襲職,見多了這種做派的讀書人,也被這些讀書人嘲弄,征戰一生,被這些讀書人爲難。

安希範看向了四方,繼續說道:“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出自《滿江紅》,這首傳唱了無數年的滿江紅,讓人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英勇而無畏和忠誠而不屈,被世代傳頌,但今日再看,我不禁要問,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禁要問,歷史上的岳飛,他不顧一切的北伐,真的對南宋有利嗎?”

“還是爲了他自己的抱負,枉顧國朝境遇,還是將南宋強行拖入了戰爭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南宋初年,國力衰微財政困難,人心惶惶不安,軍隊戰力有限,而金國則佔據中原,兵強馬壯,攜滅國大勝之威,人心可用,此時岳飛主張北伐,是不是過於急切?”

朱翊鈞聽到這裡的時候,嘴角抽動了下,不敢置信的看着安希範,而後轉頭看向了李成樑,愣愣的說道:“李帥,他這是在指桑罵槐,罵朕窮兵黷武吧,出兵朝鮮進攻倭國,都是因爲朕好大喜功。”

作爲讀書人的朱翊鈞,只想到了這一個可能,就是爲了批評皇帝,批評朝廷,才這麼編排岳飛,要不然實在是過於逆天了。

秦檜和趙構這對君臣,要是因爲萬曆維新而翻案,還得到了普遍的認同,那纔是天大的笑話!

“臣不知道他到底怎麼想的,陛下還要聽嗎?陛下若是不打算聽了,臣就下去揍他了。”李成樑站了起來,活動了下身體,面色不善的說道。

“李帥自便。”朱翊鈞伸手引了下,這賤儒到底是別有用心,還是真的這麼想的,先讓李成樑狠揍一頓再說。

“哪來的雜種,敢在京師太白樓這般胡謅!”李成樑人還沒走出包廂,暴喝聲已經傳遍了太白樓。

朱翊鈞看着李成樑十分魁梧的背影,確信這位六十二歲的武將,還是三十歲的身子,安希範這種賤儒,李成樑能打一百個!

李成樑走下樓的時候,十幾個鐵林軍就出現了,走到了太白樓的門口處,直接關上了大門,這本該引起騷亂的關門,卻沒有任何驚呼聲傳來,看客們對此似乎已經習慣了。

“朕怎麼覺得,樓下這些看客,就是爲了看李帥揍人來了?”朱翊鈞看着看客們的反應,覺得這氛圍有點古怪,一看就是有備而來,聚談的場次多了,隨時都能看到,李成樑揍賤儒,那可是稀罕事兒。

馮保有的時候也不知道陛下是心大,還是不怕,李成樑帶着人把太白樓關了,這多危險,萬一臺下的看客直接一掀衣服,拿出兵刃來,要刺王殺駕,該如何是好?

當然馮保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樓下坐的的確都是看客,而不是刺客。

朱翊鈞不是心大,是他很相信趙夢佑的安保能力,在京師要是讓皇帝出了事兒,他趙夢佑這個緹帥,這十五年全都白乾了。

李成樑每天上幾次廁所,趙夢佑都盯得死死的,自從上次李成樑揍了賤儒趙南星之後,寧遠侯府就沒有任何讀書人,拜訪過了,而且陛下要聽的聚談,前前後後,趙夢佑都把這看客的底細摸排的非常清楚。

聚談可不是有錢就能來聽的,聚談看客一次要十五銀,可是銀子不是關鍵,身份才關鍵,太白樓會專門覈驗身份,至少也得取得秀才功名才能進門。

這天下事似乎總是如此,無論做什麼,都有門檻。

“你是何人?”安希範眉頭緊鎖,他的腿有點抖,因爲他已經猜到了來者何人,因爲京師的各色傳說中,李成樑可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你記住了,爺爺我是李成樑!”李成樑疾走了幾步,一個炮拳就砸了出去,直接砸在了安希範的臉上,安希範根本沒能招架得住,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

“嚯!”臺下一名看客,看到這又準又狠的一拳,不住地驚呼:“李帥雄風不減當年啊!”

看客們的確是來看賤儒捱揍的,因爲李成樑揍賤儒是很有規律的,甚至京師還有賭盤,賭哪個賤儒會被李成樑揍,賭時間,賭拳數。

李成樑也沒理會看客們起鬨,他可知道天字號包廂坐着皇帝在看着他,他踹了踹安希範,然後將安希範拎了起來,用腦袋撞了下安希範的腦袋上。

“裝死就打死你,睜開眼!”李成樑有點不耐煩的說道,這安希範還在裝死。

安希範終於不敢再裝死,趕忙睜開了眼說道:“李爺饒命啊!”

“哈哈哈!”

太白樓內爆發了一陣陣的鬨笑,太白樓內一片歡快的空氣。

朱翊鈞搖了搖頭,這些個賤儒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和那些蠻夷一樣,只能聽得懂拳頭這一種說話方式,沒有拳頭就不會好好說話。

“我問你答,敢胡說一句,要你狗命!打死一個舉人,頂多削我的爵。”李成樑露出了一個殘忍的笑容,嚇得安希範濃妝豔抹的臉‘花容失色’。

李成樑見恐懼生效,知道安希範已然膽怯,纔開口說道:“我來問你,嶽爺爺北伐,是枉顧南宋局勢嗎?”

安希範嚇得直哆嗦,趕忙說道:“不是不是,嶽爺爺北伐,是天時地利人和,人心所向!金人內部不和多有內訌,而那時衆志成城,人心可用,而且因爲嶽爺爺四次北伐的成功,才讓南宋徹底穩住了局面!”

“嶽爺爺沒有建節前,建炎三年,金人南下攻破杭州,也就是行在臨安,搜山檢海要抓宋高宗,是嶽爺爺一次次北伐,一次次勝利,打消了金人南下的雄心。”

搜山檢海抓趙構,那時候岳飛還沒有成爲節度使,還是無名小輩,南宋的都城臨安被金人攻破,這就是南宋初期的情景。

正如安希範所言,不是岳飛四次北伐屢戰屢勝,在金人反覆南下的情況下,南宋的局面只會更加糟糕。

“那個時候,只有打贏一條路可以走,別無他法!”安希範看李成樑面色兇狠,趕緊說道:“金人滅遼滅北宋,勢如破竹,只有打一條路可以走,而且必須贏!”

“金人怎麼可能給南宋苟延殘喘的機會!趁你病,要你命,我一個讀書人都知道,打仗的將領能不知道嗎?”

“那嶽爺爺是藩鎮嗎?”李成樑的語氣稍微平和了些,看來因爲安希範的話,情緒穩定了下來。

朱翊鈞聽聞眉頭緊蹙了起來,他覺得有點不對勁兒,他察覺到了李成樑身上有了殺氣,這股殺氣當然不是對着皇帝來的,而是對着安希範去的。

李成樑要殺人。

殺氣這種東西無形無質,甚至有些玄妙,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大概就是,想刀了一個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李成樑看似平靜,但真的打算把安希範打死。

“李爺爺說笑了,說笑了,嶽爺爺當然不是藩鎮,嶽爺爺帶的兵是神武后軍,是朝廷的兵馬,而且將領也是朝廷任免,若嶽爺爺是藩鎮…”安希範說到這裡,猛的瞪大了眼睛,他終於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裡!

岳飛要是藩鎮,那李成樑算什麼?

“說下去。”李成樑語氣更加平靜:“敢扒瞎,要你狗命,怎麼想怎麼說。”

“若嶽爺爺是藩鎮,那韓世忠豈不是地頭王了?”安希範身體開始打擺子,他意識到今天不是挨頓打就能過關了。

李成樑微眯着眼問道:“爲什麼是嶽爺爺死了,而不是韓世忠死了?真的要殺將議和,爲什麼是嶽爺爺?”

安希範吞了吞喉嚨,顫抖的說道:“因爲…因爲…”

“說!”李成樑厲聲喝道。

“因爲宋高宗根本殺不掉韓世忠!宋高宗連韓世忠軍中的賬本,都無法審計!如果宋高宗要動韓世忠,很可能會再次引發類似於苗劉兵變的叛亂。”安希範眼神躲閃的說道。

苗劉兵變,發生在建炎三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趙構唯一的兒子,那會兒才三歲,也是因爲這次兵變驚懼,不久後病逝。

李成樑繼續問道:“爲什麼動不了韓世忠?”

“因爲韓世忠養寇自重!”安希範真的是被嚇傻了,連五穀輪迴都無法控制了,尿溼了褲子,他知道李成樑要聽什麼,一直躲避不想開口,但李成樑步步緊逼,最後,安希範被嚇破膽了,只能說出來了。

說韓世忠養寇自重,就是罵李成樑,這是武將生存的第二個必要的法門,第一個法門是自污,第二個法門就是養寇、擁兵自重。

岳飛就是不會這兩樣法門,才能動,韓世忠深諳此道,反而不能動,這便是歷史留下的諷刺。

“文相公是不是愚忠?”李成樑沒有看向天字號包廂,繼續詢問,但他知道,陛下在看着他,陛下都聽到了。

李成樑之所以苦苦相逼,就是想告訴陛下,他不想做韓世忠,他只想吃飯睡覺打賤儒,看兒子繼續建功立業。

陛下二十六歲,他李成樑六十二歲,熬老頭,陛下一定能熬死李成樑,也能熬死李如鬆。

安希範的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大聲的說道:“不是,忽必烈整整勸降了六次,六次皆不成。”

“文相公就是一根透骨釘,紮在了胡元的眉心上!正因爲文相公英魂尚在,所以神州陸沉,但依舊有人前赴後繼的要推翻元廷!”

“哦?六次都是哪六次?”李成樑繼續問道。

安希範趕忙說道:“第一次是南宋投降的宰相留夢炎,忽必烈此舉是爲了告訴文相公,投降就可以榮華富貴一生,留夢炎投降元廷後得到了重用,仍然身居高位。”

“第二次是宋恭帝趙顯,忽必烈以爲文相公清高,就搬出了舊主,準備給文相公一個臺階,但是文相公仍然不肯降。”

“第三次第四次是阿合馬、孛羅,這二人是忽必烈的宰相和謀士,能言善辯,阿合馬以成王敗寇,孛羅以天命歸元,二人和文相公辯天命。”

“第五次是文相公的家人,妻子和女兒,勸說文相公歸降元廷,文相公堅決不肯。”

“第六次是忽必烈親自勸降,最終仍然未果,忽必烈只好賜死了文相公。”

“這六次分別是,高官厚祿、舊主大倫、恃武強逼、天命氣數、親情人倫、禮賢下士,輪番上陣,最終仍然未能勸降文相公。”

“文相公若真的是愚忠,忽必烈殺人無數,何必婆婆媽媽,拖到不得不斬的地步?他知道這次殺人,恐怕留下大禍,但多次勸降未果,不殺如何服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

安希範解釋了這六次勸降背後代表着什麼,文天祥的這六次不肯歸降,最終成爲了胡元永遠無法擺脫的噩夢,因爲文天祥一死,他就成了神州陸沉之後的最大精神寄託,永不妥協的圖騰。

“傾元必漢?”李成樑有些疑惑的問道,在他看來,後面這句話改爲宋餘一脈,傾元必宋,這樣更加工整些。

安希範眼神有些晦暗的說道:“文相公在牢中聽聞崖山海戰的悲壯後,作詩《哭崖山》曰:吳兒進退尋常事,漢氏存亡頃刻中。文相公眼裡,亡的是趙宋江山,更是漢室天下。”

朱翊鈞站了起來,看向了安希範,這人很有才學,冤枉你的人,比你都知道你有多冤枉。

大明末年,洪承疇作爲大明的一品大員,督師鬆錦之戰,戰敗被俘,大明朝廷收到消息稱‘洪督師臨砍時,只求速死’,崇禎皇帝下旨贊其節烈彌篤,賜九壇準備親自祭奠,議定諡號。

洪承疇最終投降了韃清,後來南下江南,招撫江南諸省,經略五省,攻滅南明。

“你什麼都知道,還如此這般胡言亂語爲哪般?!誰派你來的?”李成樑手開始用力,面前這個油頭粉面的傢伙,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懂!

這安希範甚至連文天祥的詩都能信手捏來,但他就是要說岳飛是藩鎮軍閥,文天祥是不識時務的愚忠!

安希範趕忙說道:“爲了挨寧遠侯的打,那趙南星捱了侯爺的揍後,回到了南衙,頗受追捧,我眼看着功名無望,故此借侯爺之手求名。”

故意發表逆天言論,吸引寧遠侯注意,利用寧遠侯揍人的熱點,推高自己的身家,這就是安希範的目的。

李成樑聽聞大怒,攥着安希範的手用力後鬆開,又用力,忽然又是一記炮拳懟到了安希範的臉上。

“犯賤!”李成樑真的想殺人,但是今天趕巧了,陛下在,他不能當着陛下的面兒殺人。

寧遠侯府與國同休這件事,根本不在李成樑的考慮範圍內,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兒子李如鬆真的很能打,侯爵位真的丟掉了,再立功請皇帝賞賜回來就是。

能打就是這麼爲所欲爲。

殺人是闖禍,但當着皇帝的面兒殺人,那就有點僭越主上了,畢竟死刑要三次復奏,對於刑名管理十分嚴苛的大明,當着皇帝面兒殺人,那是不給陛下面子。

生死大權歸陛下管。

李成樑回到了天字號包廂,等待陛下處置。

朱翊鈞沒有直接處置,而是讓人把安希範關在了後院,安排了緹騎看守,命人打開了太白樓。

皇帝讓緹騎去調查一番,看看這個安希範到底打的什麼主意,身後是否有人。

緹騎的動作很快,到日暮時分,情況就調查清楚了,安希範的確是官宦世家,他多方打探後,才知道受到了恩師的牽連,沒法考取功名,就打算回南衙了,這靈機一動,決定仿趙南星舊事。

“把這個趙南星流放到崇古堡去,把安希範流放金池,永不啓用,永不得回大明腹地。”朱翊鈞最終做出了個決定,不僅把安希範給處置了,順便把趙南星追加處罰。

能承受得起流放的代價,就故意惹怒寧遠侯好了。

朱翊鈞沒有搞因言獲罪,這事兒一定會搞成清風亂翻書那樣的文字獄。

文字獄的危害不是死多少讀書人的問題,而是全面阻礙教育的普及。

比如韃清有一種很冷門、卻非常普遍的籍貫,叫冷籍,三代以內沒有取得功名者或無官位者,被列爲冷籍,永久不得科舉。

廣西泗城府凌雲縣有塊碑刻:凌雲縣陋規,童生考試,有暖籍、冷籍之分。至有父兄,初送子弟讀書,衙蠧多以冷籍廩保勒索。

三代以內沒有當官的,就不必上學了,因爲你上學就要改名換姓到暖籍之家,否則你無法參加科舉考試。

而這條規矩,就是文字獄的遺毒之一。

除此之外,大興文字獄會導致另外一個可怕現象,印書坊的大量關門。

這些書行的匠人,也不知道哪一本書會有犯忌諱的地方,涉及其中,就會有滅門之災,書坊關門,無書可用,想讀書就只能抄書了。

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請假條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
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655章 把這個叫伽利略的年輕人,帶回大明吧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908章 豪右尚困於權鬥,黔首何堪於苛政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901章 護民彰聖德,興農顯奇功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請假條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922章 求榮得榮,前赴後繼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592章 精兵可以安邦,巧器可以利民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