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

“那朕真的種了。”朱翊鈞將三顆土豆放在了御案上,看着石星言說道,這個時候,石星言還有退路,朱翊鈞總是如此,願意給兩次機會。

“九邊都種的話,臣敢斷言,良薯啓昌運,九邊厎皇基。”石星言再拜俯首說道。

厎讀dǐ,通砥,有使穩固之意,石星言是正經進士,而且是文化貴人,青州石氏,漢傳世家,文化貴人就喜歡這個調調,引經據典。

他的意思是:這中盛良薯可以開啓大明昌盛運道,九邊哪怕是災年,也能豐收,使大明皇帝皇圖霸業的根基穩如泰山。

九邊不亂,大明安泰。

中盛速生楊,中盛良薯,都是中盛爲號,取意也是直截了當,中國繁榮昌盛。

朱翊鈞看着石星言,對他頗爲滿意,哪怕他反對自己。

石星言是被流放外出做官的。

隆慶二年,石星言以吏科給事中的身份,上了道奏疏說:天下之治,不日進則日退;人君之心,不日強則日頹;臣竊見:陛下自入春以來,天顏漸癯,視朝漸稀,章奏頻閣,淫遊肆用。

石星言,以隆慶皇帝不如隆慶元年勤勉爲主幹,上了一份六事書,批評了隆慶皇帝六件事。

嗜私慾好宴飲、鰲山燈火之樂、不講筵不視朝、信諂臣不聽言、奏留中不下事、必耽聲色之慾。

這六個指控,數千言,沒有一個是石星言胡說八道,隆慶二年的鰲山燈火,隆慶皇帝從國帑取了二十萬銀,珍異之寶,作鰲山之燈。

每一句都戳到了隆慶皇帝的痛處,隆慶皇帝大怒!以‘惡言訕上無禮’爲由,命廷杖六十,罷黜爲民。

百官紛紛上諫迴護,石星言才勉強保住了官身,但依舊被流放到了甘肅做官,從知縣開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陝甘總督的位置。

二十多年過去了,石星言還是那個石星言,依舊忤逆了上意,不太遵從國朝的政令重開西域。

石星言之前,都已經對大明絕望了,他是臣子,他看的更清楚,大明朝快完了,氣數將盡。

在他有生之年,他眼中的大明,和大臣們眼中們的大明,完全不同,他得罪了聖上後,二十年在甘肅、在山西、在河南、在浙江,再回到甘肅。

他看到的大明是:

皇帝在神隱,在避禍,很少進行決策,沒有任何的擔當,多數都在隨波逐流,只顧着自己的驕奢淫逸,絲毫不顧國勢危急。

大臣們在黨爭,一個貪腐的嚴嵩當國20年後,來了個更加貪腐的徐階。

徐階倒臺後,來了個不分青紅皁白包庇晉黨的高拱,好不容易來了個想要有一番作爲,有些擔當的張居正,各種原因之下,張居正選擇了攝政。

攝政當國和人亡政息是同義詞,皇帝成年了,你還沒篡位,你怎麼辦?你要是想篡位,你還能有什麼作爲?

地方的官吏們,在死命的撈錢,貪腐橫行之下,國體不存。

貪腐必然縱容兼併,天下本就困於兼併,人地矛盾已經變成了衝突,而且越來越尖銳,越來越頻繁。

士大夫們袖手談心性,整日裡談的都是些風花雪月,談的都是些空洞無聊之事,即便是考取了功名,也是一心鑽營,拜於座師門下,自稱走狗,除了升轉撈錢,別無他求。

百姓們困於兼併之中,在地獄裡苦苦掙扎,連口飯、一條褲子,都是奢求。

在石星言眼裡,什麼王侯將相,什麼達官顯貴、什麼文人墨客、什麼儒教經倫,全特麼都是假的!二百零五歲的大明,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餓,是真的!

百姓餓,這是石星言從知縣事升到了陝甘總督,做了這麼多年的官,唯一看到的景象。

從什麼時候,石星言不再絕望?從甘肅建立育種地,有了新方向,石星言才真的看到了希望。

朝廷的鬥爭和他距離太遠,皇帝的親事農桑,更像是一場張居正精心佈置的政治作秀,種種新政的光芒,根本照不到甘肅這個偏遠之地。

但在育種地建立的那一刻,石星言心中忽然燃起了一點點的希望。

在皇帝毅然決然選擇了隴開馳道的時候,石星言鬥志昂揚!

他知道,大明之前含着一口氣沒咽,終於一個大喘氣後,翻了身,坐了起來。

皇帝真的想要重開西域,還是藉着重開西域的名頭,對陝甘綏這些窮困之地進行分配?石星言猜不到,他這是第一次面聖,他對陛下一點都不瞭解,所以他不去猜。

他考中進士那年是嘉靖四十一年,那年世宗皇帝沒有在殿試上露面,之後,他就是個給事中,也沒機會面聖,大朝會都入不了皇極殿。

隆慶二年他就被貶出京師,他一輩子沒見過皇帝,這是第一次見。

石星言其實不太會當官,金榜題名、考入翰林院做翰林,大好的前程,被自己給親手毀掉了。

隆慶二年那封罵皇帝的奏疏讓他顛沛流離二十年,時至今日,石星言依舊不悔,爲何不悔,因爲他不甘心,不甘心大明就這麼完了。

石星言見到皇帝后,看到了皇帝那雙手,他知道,陛下真的種地,陛下是同志者、同行者、同樂者。

陛下在萬曆元年註解了論語中的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陛下說:朋友從遠方而來,自然是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志向,自然會做相同的事兒,怎麼能不愉悅呢?是謂曰:同志、同行,方纔同樂。

這句話就是非常不起眼的註解,但十七年來,鼓舞着石星言,和像他一樣的人。

石星言來到了御前,確定了當初的註解,不是陛下收買人心的政治作秀,是陛下的信念。

石星言現在信心十足,天變又如何?大明齊心合力,能把天捅個窟窿出來!

“石總督,不知可曾聽聞天變之說?”朱翊鈞看着石星言說起了小冰川氣候,自永樂元年開始的降溫,正在變得更加惡劣。

石星言鄭重的說道:“臣聽說了,臣在甘肅、山西十四年,臣以爲真。”

朱翊鈞嘆了口氣,看着堪輿圖說道:“所以,你反對重開西域,若是不趁着天變之前,把這事做了,重開西域這事,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

石星言想了想,俯首說道:“欽天監不是說十年九旱嗎?等撐過了這十年,否極泰來,隴開馳道在馳道抽分局之下順利運行,陝甘綏也稍微富了一點,就可以重開西域了。”

“陛下春秋鼎盛,臣以爲是可以等一等的。”

朱翊鈞搖頭說道:“否極泰來之日,無人可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都有可能。”

石星言愣了下,欲言又止,最終一句話沒說出來,陛下是聖君,顯然不會說胡話。

欽天監天文生、格物院天文院,顯然對過往的幾次陰陽失度、水旱不調的歷史文獻進行了整理,就信史經驗而言,這股超級寒潮,恐怕真的會持續很久很久,久到連皇帝都等不到的地步。

“那就更不能要了。”石星言小聲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一聽超級寒潮和連續性旱災,十年都不能結束,石星言的態度更加堅持了,連好聽話都不肯說了。

石星言看陛下沒有反駁,立刻低聲說道:“陛下,陝西、甘肅的糧食是無法自給自足的,大約要有兩成需要腹地供應,現在有了綏遠的河套,能夠減緩一點腹地的壓力。”

“西域的糧食,也是不能自給自足的,如果這個時候,重開西域,很有可能需要從江南向西域供應糧食。”

“現在,養不起,再加上天變,更守不住。”

石星言不談銀子,銀子在甘肅幾乎沒什麼用,只有糧食是最關鍵的,也就是馳道已經修通了,人們有了盼頭,否則的話大旱一來,陝甘綏缺的糧食更多,甚至陝西、河南也缺糧,弄出顛覆社稷的民亂,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有道理。”朱翊鈞沒有否認,石星言愛說實話,他講的對。

幾乎所有的事兒都是如此,要考慮個人奮鬥,也要考慮歷史進程。

石星言一直覺得:把南洋能種地的地方都佔了,把鋼糧的南北對流建立起來,纔是朝廷目前最應該做的事兒。

“陛下,邊疆地區的價值極高,因爲軍事安全。”

“無論是綏遠還是甘肅,沒有西域,都是把腹心剖出來給敵人,這不利於大明的安寧。”

“所以,寧遠侯在輪臺,非常有必要,一顆釘子紮在西域上,就像是白楊樹一樣,大明可以進退有據。”石星言生怕自己勁兒使大了,朝廷突然從進攻,轉爲完全的收縮,趕緊往回找補了下。

進可攻,退可守的輪臺城,絕對不能放棄,只要大明在西域的心臟上紮根釘子,西域就威脅不到大明腹地的安全。

安全價值是一個通常被人忽略,卻十分重要的價值,甚至超過了經濟的重要性。

西域的馬匪一年三次劫掠綏遠,再好的王化,都會被破壞的一乾二淨。

“再看看吧。”朱翊鈞想了想,李成樑都已經打到輪臺城了,就讓他繼續開拓吧,他那三千客兵,大明還是養得起的。

朱翊鈞對西域的計劃,發生了一些轉變,在原來的規劃裡,他打算郡縣化西域,這個規劃膽子很大。

現在他打算搞總督府了,就是讓李成樑打,打完在綠洲上建城,大明在西域的實際統治範圍就是一座座城池,剩下的地方,高度自治,這就是大明的總督府制度。

打多少算多少,拿多少是多少,等大明有能力的時候,再繼續深入的王化。

朱翊鈞和石星言聊了很久,主要是關於西域開拓之事,石星言簡單的介紹了下西域重要的關隘。

幾乎所有數得上名字的關隘,都位於重要的地理區域,名山之側,大川之旁。

控制了關隘這一個點,就控制了通過此處所有的路,控制了整片區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嘉峪關有三大名關,鐵門關、玉門關、陽關。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和陽關都位於關西七衛,這嘉峪關外的七衛,八成都是漢人。

鐵門關,是一個沉沒在風沙裡的名字。鐵門關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歷史中,是在漢武帝建元三年,張騫過遮留谷,發現了這裡的重要性,一直到東漢永元六年,班超在此修路築關,鐵門關正式建立。

安史之亂後,大唐撤出了西域,鐵門關落入了西突厥的手中,時至今日,已經850年之久。

鐵門關位於天山南麓,三山夾兩盆的關鍵位置,只要在此駐軍三千,什麼西域賊寇,都擾不了大明安寧。

李成樑被偷襲的地方,就在鐵門關,他許下了好處後,就修了一條石子路到了鐵門關,李成樑親自跑去勘驗地形的時候,被幾個部族聯手偷襲。

除了鐵門關之外,李成樑還謀劃在阿拉山口建一個關隘,名叫溫泉關,因爲那個地方有很多的溫泉(賽里木湖東北110公里阿拉山口)。

南溫泉、北鐵門,只要這兩個關隘落到大明手裡,西域就無法脫離大明的統治。

這也是石星言和李成樑多次討論之後的結果,一個最省錢的開拓西域的辦法,雖然沒有達到陛下的要求,但已經是極限了。

“石總督,對於反腐之事如何看待?”朱翊鈞談完了正事,就說起了反腐。

既是詢問石星言的意見,更是告知石星言朝廷的動向。

“臣必然清心直節,不同流俗之塵,清正,乃臣立身之本。”石星言斟酌了下語句,向皇帝表達了自己清廉的決心。

朱翊鈞自然聽出了這是套話,他坐直了身子說道:“你有什麼話就直說,你連重開西域這種大事,都敢反對了,這點小事,卻不敢暢所欲言了?你儘管說便是。”

石星言看了眼葉向高,這位寫起居注的中書舍人已經停筆,顯然有些話不太方便記,確定自己的話不會記錄之後,石星言才嘆了口氣搖頭說道:“陛下,反腐抓貪,難。”

“陛下,咱大明有府一百七十六,而算得上是高門的勢要豪右,共有一百八十七家,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朝廷,五品都是坎兒,幾年過不去,這輩子大抵就過不去了,過得去,還能往上爬一爬。”

“這知府是正四品,就過了這個五品的坎兒,這代表着,但凡是知府,最起碼都是進士出身,還得在這個名利場上廝殺,把別人都壓下去,自己才能做這個知府。”

“陛下,做到知府都是人中騏驥,都是天縱之資,可是知府一年的俸祿,不過是這些勢要豪右們一頓飯的飯錢,甚至還不如。”

“知縣可能還要和士紳們虛以委蛇一番,敷衍應酬一番,可是到了知府,那是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了。”

“朕明白了,要想治貪,還得從人心開始,具體而言,最起碼讓知府們說服自己不貪。”朱翊鈞聽聞,眉頭緊蹙了起來。

官選官亦有不同,知縣可能還要士紳們配合才能做事,可是隻有176員的知府們,手裡是真的攥着錘子,掌控權力的他們,誰不服,衙役、巡檢弓兵、都司軍兵都是可以配合調動,那真的是破家滅門。

掌控了生殺予奪之權的知府們,忙碌一天,只能對着自家黃臉婆,畢竟狎妓從遊是道德敗壞,會被御史彈劾,連申時行這樣的張黨嫡系,陛下面前的紅人,都會因爲下三路的事兒被彈劾。

而這187家算得上是高門的勢要豪右們,一頓飯吃掉知府一年俸祿,銀子砸下去,什麼美人都能抱走,各種香車美人,不要太多。

朱翊鈞設身處地的想了一下,自己作爲知府,該如何說服自己不貪,不腐,對酒色財氣不動心呢?

都是人,都是活物,都有慾望,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都是一張皮包着一堆血肉,憑什麼,我都攥着錘子了,還不如你一個紈絝,愜意自得?

憑什麼呢?

而且就算是他個人頂住了酒色財氣的誘惑,他的妻子、父母、家人、親朋好友,能不能頂得住誘惑?

可能摯愛親朋的生死難題,他只要伸伸手,甚至不需要說話,只要師爺聽到了,就能解決,那是解決還是不解決呢?

只要解決,那就不得不和光同塵了,因爲妥協第一次最難,第二次就開始變得無所謂了。

“朕聽聞石總督可是以清廉著稱。”朱翊鈞看向了石星言,他在地方爲官二十年,從來沒有任何貪腐事的傳聞,以清嚴忠直、勤勞治事聞名。

石星言聽聞皇帝詢問,略微有些悵然的說道:“臣不是什麼聖人,就是沒人願意沾染罷了,沒人給臣送銀子,怕被臣給法辦了。”

他在隆慶二年罵了先帝被貶,就已經是骨鯁正臣揚名天下了,誰都知道他是骨鯁,跑來送銀子,這不給石星言送功勞嗎?

沒人願意再惹這個嫌了,他不貪腐,是被盛名所累,若是被源源不斷的腐化,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石星言覺得真的很難很難。

石星言繼續說道:“陛下深居九重,能奏聞陛下的不過廷臣數人而已,可能在陛下的眼裡,官場是一條線一條線的,這些是元輔的人,那些是晉黨的人,那邊是浙黨的人。”

“可是一出京師九門,這天下其實是一張大網。”

“每個人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點,拿還好說,下面人孝敬,臣再孝敬別人,可是一旦中間有人不拿,就會影響到別人拿,立刻會陷入圍獵之中了。”

對清官圍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瑞,還有一個徐成楚,徐成楚就不肯拿,他比海瑞還骨鯁,海瑞在南衙被針對圍獵,徐成楚在京師也被圍獵過,而且會繼續圍獵下去。

你不拿,我怎麼拿?我不拿,耿專員、胡巡撫、張部堂、嚴首輔怎麼拿呢?嚴首輔他們不拿,我又怎麼進步呢?

這就是反腐的第二個困境,環境。

大明當下的環境,不允許你不貪不腐,你不貪不腐就會被打倒,被圍獵,你倒臺的時候,還要扣你一腦門的屎盆子,甚至連死了都不會放過你,各種亂七八糟的傳言,弄得你聲名狼藉。

要說服個人,要改變環境,這兩件事,石星言覺得根本辦不成。

“而且陛下,通常情況下,腐蝕和圍獵是同時進行的,情況極其複雜,甚至分不清是陷阱,還是誘餌。”石星言又提醒陛下,被圍獵的清官,通常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中,而這個時候,腐蝕的誘餌,就會變得格外的誘人。

會有一個聲音在耳邊不停地訴說,只要妥協,壓力立刻消失,榮華富貴接踵而至。

人做決定,不受過往巨大的沉沒成本影響,可能就是看到了一個場景、聽到了一句話、讀了一首詩詞,緊繃的那根弦兒就斷了,給自己一個理由,就妥協了。

而勢要豪右,最擅長攻心,投其所好,那軍器局正監劉永順嗜古,那甄濯蓮通曉歷史,立刻就把劉永順給拿下了。

“朕明白了,道阻且長。”朱翊鈞不住的點頭,陛下問,石星言看到旁人不會記錄,就說了心裡話。

“臣告退。”石星言看了看時辰,他面聖已經快半個時辰了,俯首告退。

石星言走出通和宮御書房,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站在御書房門前,打量着御書房,站了小一刻鐘,才離開去了吏部。

朱翊鈞在石星言走後,看着窗外枯藤老樹上站着的昏鴉,發了很久很久的呆。

“馮大伴,石星言說的有道理,但朕沒聽海總憲和陸總憲跟朕抱怨過這些。”朱翊鈞靠在藤椅上,情緒十分穩定,算不上心灰意冷,只是他發現,海瑞和陸光祖辦的差事,難度極大。

知府手裡拎着錘子,看誰都是釘子,不給銀子,敲的你頭暈目眩!

朝廷還不能把知府手裡的錘子給收走了,否則知府還怎麼管理地方?豪強們不騎在朝廷的脖子上纔怪。

反倒是石星言說的大環境,因爲海瑞的大力反腐,反倒是讓大環境好太多了!

至少現在,已經沒人敢堂而皇之,像圍獵海瑞一樣圍獵徐成楚、石星言這些人了,這些個骨鯁正臣,清官廉吏,有了生存的空間,惹不起,躲得起。

馮保將需要發往內閣的奏疏,都整理到了箱子裡,笑着回答道:“陛下,徐成楚沒有因爲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被彈劾,其妻子家人,沒有被殺害,已經是極好的世道了。”

隆慶四年御史戴鳳翔上奏彈劾海瑞‘包庇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首輔高拱的浮票是:求治過急,更張太驟,人情不無少拂,遇有兩京相應員缺,酌量推用。

高拱說海瑞做事太急了,不看人情,若是有了缺員,再推用吧。

而在隆慶四年八月,海瑞一妻一妾相繼亡故,圍獵從來都是帶血的、殺人的圍獵,而不是和風細雨。

馮保又拿了一大堆的奏疏放在了御案上,說道:“這些個貪官,爲什麼不敢圍獵徐成楚了?只敢拿大瘤子取笑他,甚至這兩年,連取笑都不敢了呢?”

“他們不怕徐成楚,怕的是陛下,在陛下這兒,徐成楚是好人,那取笑徐成楚的就是壞人,被打上了壞人的烙印,恐怕有個風吹草動,就要被遊老爺了。”

武清伯府的案子,皇帝都放心交給了徐成楚去辦,而且全盤採用了徐成楚的意見,這就是簡在帝心,誰敢再繼續爲難?大明這些數得上的清官,個個都有聖眷在身,那就是護身符。

“陛下,賀表來了。”馮保指着桌上厚重的一摞奏疏說道。

“賀表年年都有,不看了,蓋個朕安,發下去就是。”朱翊鈞瞥了一眼賀表,對這些套話,不感興趣,他喜歡骨鯁正臣,海瑞、沈鯉、徐成楚、石星言這些敢說實話,還能說出東西的大臣。

能走到皇帝面前的清官,一定是能臣,因爲不是能臣,想保持清廉,就像是沸水裡的魚一樣,真的會死。

“今年這賀表,和往年大不相同,各地衙門得知了天變之事,逼着勢要縉紳們表態了。”馮保提醒陛下,這些賀表和往年不同,這裡面,全都是勢豪、士紳們的承諾。

朱翊鈞眼前一亮,將每一本賀表都看完,並且鄭重做了批覆,沒有蓋章偷懶。

承諾大體上有六條,一、減租,減租到一成,如果有災則減爲零;二、種土豆番薯,歲有災則自耕,良田亦可種土豆;三、賑災,田主倉庫登記造冊,災年放糧共度時艱;

四、不兼併,不趁着天災製造人禍兼併;五、不趁災荒,百姓鬻妻賣子,收聚奴僕;六,不放青稻錢,災年給種入庫,官給種糧。

對於鄉紳而言,他們是不允許良田種番薯的,因爲番薯釀酒味道很差,很多鄉紳都釀酒,所以纔有了第二條承諾,良田可以種土豆和番薯。

一些缺水的地方,還有水井、溝渠的承諾,因地制宜的各類承諾有六十二條之多。

“這是知府衙門攥着錘子,逼着鄉賢縉紳籤的字吧。”朱翊鈞看着這些各地鄉賢縉紳的承諾,驚訝至極。

大明鄉賢縉紳們要是能做到這份承諾,朱翊鈞願意伸出大拇指,對他們說一聲:良紳!

馮保思索了下回答道:“各級官員,也不想當釘子被陛下敲打,這眼瞅着天變,治下餓死人鬧出民亂來,恐怕死罪難逃。”

皇帝的錘頭實在太大了,別說地方,京堂的百官根本受不了。

知縣、知府們,逼着這些鄉賢許下承諾,災年時候,有人搗亂,就可以師出有名,拿着錘頭錘勢要、鄉紳了。

災年還要搗亂,就是不讓知縣、知府們活了,不讓官老爺活,那就直接開錘!

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
第787章 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711章 陛下,下令吧!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986章 我參與 我監督 我修改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鑄炮法,專利人:戚繼光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