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

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

“黑田孝高,你說,這一仗,要打多久?”織田信長看向了西方,喃喃自語的問道,看似是在問黑田孝高,其實也是在問自己。

黑田孝高思考了很久很久,最終搖頭說道:“十年?二十年?不知道,我們能決定戰爭的開始,無法決定戰爭的結束。”

黑田孝高自認爲自己是個聰明人,從他給織田信長的建議上來看,他的確不笨,他很清楚戰爭的發動者,無法決定戰爭的結束,而他服務的織田信長,也值得黑田孝高的聰明,織田信長從頭到尾,從生到死,都在堅持他的理想一公二民,甚至得到了大明朝廷的支持。

但是影響不了倭國的未來。

黑田孝高讀過從大明來的矛盾說,歷史的主角從短期去看,屬於英雄,但從長期來看,決定歷史的從來都是大多數的人,每一個人的每一個選擇,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沒有大明,倭國也不會好起來,除非物理意義上,消滅這些武士和貴族,才能推動那些政令,這些武士、名田主們,就是阻礙新法推行的現實阻力,而現在一場賭國運的大仗,隨着時局的發展,不可避免的發生。

正如黑田孝高得到的情報,長崎總督府、長崎行都司的文武、軍兵的態度,就是沒有態度,陛下的態度就是他們的態度。

長崎總督府的商船仍然絡繹不絕,在開戰之前,大明又狠狠的賺了一筆,來自大明的長短兵、火器,非常的暢銷,這些火器需要大量的火藥,但是倭國沒有火藥,就連煙花爆竹的黑火藥價格都在飛漲。

“也就是說,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長崎港就賣出了超過價值兩百萬銀的軍備?”徐渭眉頭緊蹙的說道:“以軍械儲備不足爲由,停止武器的售賣。”

長崎總兵李誠立、長崎行都司指揮使馬文英、市舶司提舉太監王朝、巡按御史羅應和等人彼此交互了一下意見,非常認可徐渭的決策,而市舶司提舉一等開拓侯爵孫克毅,負責執行。

孫克弘把開拓勳爵的爵位留給了孫克毅,這個哥哥一直希望弟弟能回去繼承家產,孫克弘始終認爲,這一切都該是弟弟的,畢竟在家族最困難的時候,是弟弟扛起了他們家的一切。

可惜坑蒙拐騙的招數使足了,孫克毅就是不肯回去,連家產都不肯繼承,因爲孫克毅想滅倭。

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三千五百名海寇,進犯松江府,連艦百餘艘,僅三日,連華亭縣都岌岌可危,若非海防同知羅拱辰及時帶兵趕到,擊退了倭寇,松江府淪陷,只是時間問題。

在那段時間,孫家死的就剩下孫克弘兩兄弟,後來孫克弘又被徐階給打斷了腿。

徐家在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入寇的時候,毫髮無傷,那時候,孫克弘一直堅持認爲徐階通倭,後來朝廷經過了嚴密的審查,徐階沒有通倭,徐家倖免於難,只是運氣好,在華亭而不是在上海。

“孫提舉以爲呢?”徐渭詢問孫克毅的想法,孫克毅有的時候像瘋子,爲了滅倭,連火藥庫都敢點了跟倭寇一起上天那種瘋子。

“我同意。”孫克毅十分鄭重的說道:“就現在這個程度,就剛剛好。”

再賣,大明軍干涉的時候,這些軍備,恐怕會給大明軍帶來困擾了。

現在的力度就剛剛好。

價值兩百萬銀,不全都是白銀,其構成白銀大約只有七十萬銀,而倭女、倭奴、貨物等等,價值一百三十萬銀。

徐渭開始繼續確定方向,將長崎總督府轉爲備戰的狀態,減少了商船在長崎港的停靠,將長崎總督府的存銀、存糧、軍備轉運到首裡府,防止長崎出現意外,同時整個長崎都司、行都司開始備戰、各城掘坑塹固守等等,這些都需要具體的部署。

倭國的主攻方向的確是朝鮮,但萬一進攻不利,突然襲擊長崎呢?

這些事情具體而且極爲繁瑣,徐渭和諸官們開始了商議,你一言我一語中,近一個時辰的閉門會終於結束。

“我只擔心朝廷。”孫克毅合上了備忘錄,將鋼筆插在了備忘錄上,才嘆了口氣,看了看左右說道:“就怕朝廷拉不下臉面來,朝鮮一哭,父母之邦之類的高帽子一戴,朝廷就做出進兵的抉擇來,到時候,朝廷什麼都得不到。”

“援助是一定要援助的,但是就怕,太倉打空了,國帑打空了,大明軍兵爲朝鮮戰亡,甚至連面子都得不到。”

“提舉的意思是,大明輕易參戰,連好名聲都留不下嗎?”馬文英從浙江到長崎來,才六個月的時間,他不是特別明白孫克毅這話的意思。

怎麼大明付出了這麼多,難道連個好名聲都沒有的嗎?

“蠻夷不都這樣嗎?朝鮮就不是蠻夷了嗎?”孫克毅嘆了口氣說道:“你看吧,到時候朝鮮的讀書人一定會說,天兵過江,即入城劫掠,性甚頑暴,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萬民避入山谷,遍入村落,搜索民財,強逼村婦,至有殺人者,殺良冒功,有同倭賊。蹂踐其境,剽掠淫恣,更倍於倭。”

“這類的怪話,可不是戰後纔會說,現在都在朝鮮流傳開了。”

“爲了朝鮮抗倭而死的的忠勇英烈們的血,豈不是白流了嗎?”

孫克毅不是污衊朝鮮士大夫們,在朝鮮國王準備向大明求援的時候,這種風力輿論已經吹起來了。

大明軍把倭國打敗了,這些朝鮮的士大夫們,也會把大明軍渲染成倭寇模樣,甚至更倍於倭,這是必然的事兒,大明輕易馳援,鬧到最後,連面子也得不到。

“啊?”馬文英嚇了一跳,如果大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卻沒有獲得足夠的好處,甚至還要被罵,那大明圖什麼呢?

“爲了王室、士大夫、貴族們的統治,他們肯定會這樣說啊,說實話,豈不是人人心向大明?”孫克毅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奏疏說道:“我打算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讓朝廷精算一下其中得失,不要爲了面子,就不管不顧的入朝抗倭。”

大明是一定要入朝抗倭的,大明是不會允許倭寇上岸的,但什麼時候動,這個時機必須要把握好,早了不行,沒人感謝,晚了,倭寇勢大。

“我看看。”徐渭拿過了奏疏看了片刻說道:“加我一個。”

很快,長崎地方官員都在奏疏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聯名上疏,希望朝廷能考慮其中利弊,一定要精算好得失,再進行決策。

孫克毅這本奏疏,很快就送到了大明,趕在渤海上凍前,奏疏送到了皇帝的手中。

“什麼話,什麼精算賤儒,胡說,分明是爲國分憂!”朱翊鈞批評了孫克毅的妄自菲薄,皇帝的態度,十分明確,如果朝鮮王室不肯內附,大明就任由倭患荼毒朝鮮,最起碼大明要佔一個開疆拓土的好處。

入朝抗倭肯定要皇帝本人去決策,重大戎事,都需要皇帝去直接下令。

什麼時候入朝?朝鮮王室內遷,大明軍就立刻入朝作戰。

若是朝鮮不肯,大明皇帝決不會管什麼風力輿論,什麼父母之邦的鬼話,朝鮮的士大夫們把張居正收買了,讓全大明的讀書人一起鼓譟風力輿論,朱翊鈞都會等到朝鮮王室內附。

從不吃虧朱翊鈞,怎麼可能做賠錢的買賣!

“不過孫克毅這本奏疏提醒朕了,承平日久,在大明的倭人,可是有不少倭國的探子,下令各地,寧殺錯不放過,把這些倭人商賈一體緝拿查問。”朱翊鈞下了一道十分殘忍的命令,再次破壞營商環境。

所有在大明的倭國商人,都會被抓。

大明在倭的商賈,全都是刺探情報的探子,倭國的商人也是如此,挨個砍頭肯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個砍一個,有太多漏網之魚了,索性直接都殺了就是。

沒人會指責大明皇帝暴戾,爲倭人說話,無論是誰胡言亂語,都很容易被政敵扣上一個通倭的大帽子,這帽子可不好戴,戴上就要考驗九族羈絆了。

“朝鮮方面還沒有什麼人來大明嗎?”朱翊鈞有些好奇的問道,朝鮮的反應有點慢了,大明皇帝早就知道了,倭人隨時都有可能入寇朝鮮,朝鮮國王居然這麼能坐得住,到現在都不派人來請援。

“陛下,臣原先以爲朝鮮國王李昖,是骨頭硬,後來才發現,朝鮮國王是反應慢。”馮保一臉繃不住的說道:“直到大明通告了朝鮮國王,邪馬臺軍港大明撤軍了,李昖才準備派人到大明來問責。”

“等會兒?問責?他要問責誰?問責朕嗎?!”朱翊鈞不敢置信的看着馮保,指着自己說道:“他要問責朕?”

“反正朝鮮使臣出發入明的時候,是這麼對內說的。”馮保無奈的說道:“陛下,不怪朝鮮,是大明之前給的太多了。”

鬥米恩,升米仇,大明給的太多了,朝鮮認爲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了。

朱翊鈞拍桌而起,深吸了口氣,站起來走到了堪輿圖前,指着對馬島對着馮保說道:“所以這朝鮮國王、議政府、兵曹、五衛都總府,從一開始就知道倭寇集結的動向,但是一直坐得住的原因,就是因爲邪馬臺軍港在,所以他們才如此有恃無恐,覺得大明這個親爹,就理所當然的,應該替他們把一切扛起來?!”

“是這樣的。”馮保俯首說道。

“氣煞朕也!”朱翊鈞一甩袖子,大聲的說道:“下章禮部,不許接洽朝鮮使者,晾着他們,對了,朝鮮使團衣食住行都自給自足,大明一分銀子都不能給他們花!”

“這是不是有傷大國雅量啊?”馮保低聲問道。

朱翊鈞立刻說道:“什麼狗屁的大國雅量,朕沒有雅量!”

爲了彰顯大國雅量,朝鮮使者入明,沿途好吃好喝都是大明國帑出錢,現在,朝廷不給了!自己掏錢吧。

朱翊鈞這頭爲了倭寇入寇朝鮮,連廷議都開了十幾次了,朝鮮方面歌舞昇平,甚至不聞不問,就是覺得大明在前面頂着,壓根沒人當回事!

馮保的意思是:削了朝鮮使者的供給,那代表着所有番國入明使者,都沒了這份待遇,都得自己花銀子去購買這個衣食住行了,而且因爲使者的特殊性,鴻臚寺就獨佔了這門生意,到時候,光是入明朝貢的費用,都是一筆極爲龐大的費用了。

“朝鮮方面的使者是誰?”朱翊鈞詢問着來人。

“李後白是文臣,李舜臣是武將。”馮保立刻回答道:“這個李舜臣現在是個白衣。”

李舜臣,在萬曆援朝戰爭中,唯一一個全程帶腦子的朝鮮將領,顯而易見,朝鮮方面聽聞邪馬臺軍港撤軍了,也是慌了,而李舜臣英勇作戰,最大的動力,就是靠着戰功,到大明當官。

李舜臣在萬曆援朝戰爭中的地位,大約就是李如鬆和陳璘在帳中吃飯,李舜臣在營門口守門,這就是李舜臣的作用。

重要的戰爭,李如鬆和陳璘都不敢派李舜臣去打,因爲知道他靠不住,他帶領的朝鮮花郎也靠不住。

這個人在後世被捧爲了世界五大提督、三大將軍,和拿破崙和凱撒齊名,不過是歷史虛無文化衍生產物罷了。

後世朝鮮半島兩國也沒有辦法,不捧李舜臣捧誰?整個萬曆援朝抗倭戰爭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了,否則大明是朝鮮半島父母之邦這件事,就無論如何無法繞開了。

萬曆援朝戰爭之後,朝鮮國王李昖玩了禪讓,把王位給了兒子,內附的承諾當屁放,糊弄了大明皇帝;對內宣傳上,朝鮮士大夫們竭盡全力的將大明軍渲染成和倭寇一樣的暴徒;將所有的軍功,全都放在了李舜臣的身上,就是爲了避免被大明真的成爲了朝鮮半島的親爹,哪怕事實如此。

以至於到了後世,逐漸形成了《李舜臣保護了虛弱的大明》這種狗屁不通的敘事邏輯。

“李舜臣現在是白衣?”朱翊鈞一愣,疑惑的問道。

“朝鮮也興文匽武,李舜臣在朝鮮算是很能打的將領了,因爲屢立奇功,和頂頭上司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金禹瑞有了仇怨,就被貶爲了白丁從軍,這次倭患大敵當前,朝鮮兵曹李鎰不敢來明議事,只能讓李舜臣來了。”馮保解釋了下李舜臣爲何是個白衣。

朝鮮上下都知道,李舜臣能打,朝鮮成均館掌控了議政府,李舜臣越能打就越危險,不出意外被打壓了,但現在倭寇來了,朝鮮上下都慌了什麼,李舜臣就被派到了大明。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這就是興文匽武。

“暫時晾着吧。”朱翊鈞不打算接見,等倭國的進一步動作就可以了。

一個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說道:“陛下,戚帥和京營副總兵李如鬆到了,在殿外候着。”

“宣。”

廷議最終決定,由戚繼光領平倭大將軍印,李如鬆、陳璘領平倭副將軍印,吏部尚書樑夢龍爲總督軍務,王如龍、鄧子龍等人爲參將,帶領大明京營四萬,奔赴遼東,準備隨時入朝作戰,陳璘率五萬水師隨時準備介入戰場。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金安。”

“無需多禮,坐。”朱翊鈞讓馮保看茶,重大人事任命已經確定,但大明軍營征伐需要準備,這次不同以往,是入朝作戰,至少也要籌備兩到三個月的時間,纔會向遼東進發。

這已經很快了,若非京師有銀糧,準備時間就要拉長到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否則必敗無疑。

後勤是保障勝利的基礎。

“氣煞朕也,這朝鮮狼子野心,早已知曉倭寇異動,卻覺得大明軍駐軍邪馬臺,高枕無憂,準備讓大明軍爲他們扛下所有!簡直是下賤!”朱翊鈞餘怒未消,嚴肅批評了朝鮮方面的不作爲。

“這…”戚繼光聽聞了這個消息眉頭緊鎖的看了李如鬆一眼,李如鬆同樣滿臉的擔憂。

“這朝鮮指望不上,那作戰的規劃也要做出調整了,臣本來想着,禮部逼迫朝鮮提供糧草,但看朝鮮這個樣子,也提供不了什麼糧草了,這後勤補給,就成了此戰最重要的事兒。”戚繼光面色凝重的說道。

按照戚繼光和李如鬆與參將們的商議,本來是指望朝鮮糧草的,並且扈從軍隊以朝鮮軍兵爲主,但現在看來,朝鮮一丁點都指望不上,這一仗會更難打。

“要不要從遼東帶兩萬衛所軍兵過去?若是糧草急缺,可以就地籌糧。”李如鬆提出了一個辦法,他的潛臺詞很明顯了,糧草如果有了短缺的話,就讓北軍就地劫掠好了,當然說好聽點,就是就地籌糧。

李如鬆出生在遼東,在遼東軍營里長大,他可太清楚遼東軍的軍紀了。

“陛下,臣附議,不是辦法的辦法了。”戚繼光認可李如鬆的提議。

戚繼光在薊州的時候,有非常明顯的北軍南兵的矛盾,北軍以敗壞的軍紀保證戰鬥力,就是燒殺搶掠、殺良冒功爲主要激勵手段,而南兵則是以嚴格的軍紀保證戰鬥力,以穩定的一年十八銀的軍餉作爲軍紀的保證。

戚繼光到了薊州之後,就一直深陷這種北軍南兵的矛盾之中。

一向強調軍紀的戚繼光,要帶上兩萬北軍,在必要的時候,就地籌糧,相比較軍紀問題,戚繼光也更在乎輸贏,萬一糧草補給不順暢,就得想辦法,朝鮮不給,只能自己去取,吃飽了才能打勝仗。

就地籌糧固然不好,但好過於沒有糧食。

“朕會竭盡全力從陸路和海路保證軍糧的供給。”朱翊鈞給出了承諾,皇帝不差餓兵。

朱翊鈞看着李如鬆,猶豫了下說道:“李總兵,朕比較擔心你,切記不可輕敵冒進,大明掌控了制海權,不必操之過急,不必軍事冒險,穩步推進即可,實在不行,就封鎖對馬海峽,關門打狗,慢慢來就是。”

“朕不知兵,但戚帥此番征戰畫策,步步爲營。”

“你領大明騎營三營萬人,這是大明最精銳的軍隊,你也是大明眼下最能打的將領。”

李如鬆打仗,突出一個不要命,衝鋒在前,碧蹄館之戰,李如鬆五百騎(後持續增兵到五千)打倭寇五萬人,最後是魚走網破,李如鬆猛是真的猛,但大明現在底氣很足,不需要拼命了。

“臣遵旨。”李如鬆沒有在陛下面前辯白,也沒必要,他不會輕功冒進,以前在遼東的時候,李如鬆養成了打仗不得不拼命的習慣,那是因爲那時候,不拼就會輸,現在則完全沒那個顧慮了,穩紮穩打就能贏,對於大明軍兵而言,就是福氣。

“陛下,要不把寧遠侯李成樑調回遼東吧。”戚繼光往前湊了湊身子說道:“哪怕是大潰敗了,寧遠侯在遼東絕對能阻攔敵軍。”

戰場上瞬息萬變,大明的確很強,強的不可戰勝,但萬一要是輸了呢?未慮勝,先慮敗,就是戚繼光這一生的信條,他一生作戰,從不傲慢,更不會輕敵。

把李成樑調回遼東,哪怕是大明入朝作戰真的大潰敗了,李成樑也能阻擊敵人於國門之外,也可以以圖後效。

“準。”朱翊鈞思索了片刻說道:“又得麻煩寧遠侯了。”

李成樑主動退出遼東,跟着陛下到江南玩了幾個月,正在積極謀劃到講武學堂養老,到了講武學堂培養庶弁將,李如鬆已經代領京營了,戚繼光卸任之後,李如鬆成爲總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給兒子多培養點有香火情的庶弁將,李如鬆也好坐穩京營總兵官的位置。

朱翊鈞從來不反感這些小九九,李成樑能夠主動放棄遼東的基本盤,讓遼東軍閥化的可能徹底消散,就是大功一件。

但時局變化,朝廷不得不再次啓用老將來保證大明大敗虧輸之後,不至於輸掉底褲。

朱翊鈞料敵從寬的性子,大抵也是從戚繼光這種先慮敗的作戰方式上借鑑而來,在戚繼光的影響下,李如鬆也逐漸變成了這樣,急功冒進,反而會把局面葬送。

“這次軍備足夠用嗎?要不要多籌備一些?”朱翊鈞看向了戚繼光,詢問着朝廷給的火器夠不夠用。

戚繼光眉頭緊蹙的說道:“額,這火器是不是有點給的太多了?”

京營此次出戰,一共出動了一個團營三個騎營,一個團營是十個步營,三萬人,皇帝陛下給了一百二十門十五斤火炮、九百門九斤火炮、七千門虎蹲炮、四千把平夷銃、一萬兩千把燧發騎銃、一萬兩千把燧發銃、三萬把鳥銃,一百五十萬斤火藥。

十二個人爲一隊,這一隊就有九把火銃,僅僅計算鳥銃,火器覆蓋率高達75%,四千把平夷銃,代表每一個十二人隊,就擁有一把平夷銃,即便是大明鐵渾甲,在六十步內,也會被平夷銃的彈丸擊穿。

這裡面最恐怖的就是那一百二十門的十五斤火炮,這玩意兒,一個齊射,就能把漢城的一面城牆徹底打破,李如鬆都不敢想象,倭寇衝上來,大明火力全開的場面,當真是炮火連天。

一百五十萬斤火藥,平均每個軍兵可以擁有三十七斤火藥,當然這一百五十萬斤火藥是分批入朝,七十萬斤留在京師,在遼東會放五十萬斤,入朝時候,只帶三十萬斤了。

李如鬆覺得,能把這三十萬斤火藥用完,就已經是完全的火器化作戰了,而陛下整整準備了五倍的量。

在當下世界裡,在泰西戰無不勝的西班牙大方陣,把所有火器算上,火器覆蓋率僅有45%,而尼德蘭大方陣的火器覆蓋率爲51%,憑藉着6%的火器領先,尼德蘭地區把西班牙大方陣趕下了海。

大明火器覆蓋率已經領先世界。

“如果可以的話,朕希望大明火器覆蓋率爲100%,衝鋒陷陣還是太危險了,京營每一個軍兵培養都等於十六頭牛,炸完了再炸,炸的敵人毫無抵抗之力,再進行推進爲宜。”朱翊鈞知道自己不能掌兵。

慈不掌兵,大明皇帝太心疼軍兵,損失一個都心疼的不行。

火器越多,損失越少,所以這次朱翊鈞直接給了足夠的軍備,將近武庫的一半存量。

大明每年生產火藥一百五十萬斤,這一次朱翊鈞直接拿出了一年的量,來打這場戰爭。

“倭寇享大福了!大明軍隊逐步火器化的成果,由倭寇來檢驗。”李如鬆面色雖然嚴肅,但是話裡話外都透露着一股子幸災樂禍的味兒。

大明振武十二年,終於振武出了一隻怪物,李如鬆常常感慨火器的出現,讓軍將個人勇武變得不再重要,大明鐵渾甲已經防護能力極強的甲冑了,虎力弓都射不穿,可是這平夷銃就可以,這種時代變遷的感覺,輪到倭人來嘗一嚐了。

而且皇帝對火器覆蓋率只有75%依舊不滿意,希望能推動到100%,甚至更多,而大明充足的底蘊,保證了這種揮霍。

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
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686章 想讓朕吃迴旋鏢?沒門!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680章 讓朕看看這些賤儒的新花樣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53章 漢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二十六章 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949章 高啓愚真的太想進步了!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883章 人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