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

張居正爲首的大臣,和皇帝關於寶鈔發行上,產生了分歧,這個分歧,最後以皇帝妥協繼續發行寶鈔告終。

分歧的表象是皇帝認爲超發了,大臣們認爲沒有,但分歧的根本,還是寶鈔的錨定物。

皇帝看貨幣問題只看貨幣本身,只看白銀流入,這沒問題,皇帝要對自己發行的寶鈔負責;

大臣們看貨幣問題不看貨幣本身,不只是看白銀,也沒問題,大臣要對國朝整體發展負責。

最終朱翊鈞還是向整體發展屈服了,即便是五年後,大明寶鈔這顆雷真的炸了,沒有足量的白銀兌現寶鈔,引發了信任危機,朱翊鈞也做好了準備,屆時,只能搶墨西哥的三大銀礦羣了。

再苦一苦夷人,罵名他朱翊鈞這個皇帝來擔!

這次廷議的第二個核心問題,就是張居正擴大了大調查的範圍,本身元輔對張黨清黨,目的就是對大明官僚整體進行一次大清查,想搞好吏治說複雜千頭萬緒,說簡單,其實就是新陳代謝。

一旦官場死水一潭,再好的制度,都無法執行。

這種新陳代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新人換舊人,還有新思想換舊思想,還抱着過去門生故吏、座師那套沉痾不放,就要被淘汰,換上新一代認可循吏,做得多、升得快走得遠的新官吏。

物質是思想的載體,新人換舊人,思想也就換了,慢慢的官場的風氣也就變了,當然,善惡的標準都能隨着時光改變,思想的對錯也會改變。

或許張居正百年之後,循吏就變成錯的,門生故吏就變成對了。

張居正每一次出手,都是目的性極強,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三月末的這次廷議,第三個核心問題,八路齊頭並進、二十四萬大軍平播州,這事朝廷已經忍了一年了!要不是爲了西南征東籲的大業,朱翊鈞甚至不願意給楊應龍這兩次機會。

之所以要如此聲勢,是因爲戚繼光跟皇帝講過一個博弈的基本邏輯,大象和老鼠繞圈圈,一不小心就會崴腳。

所以不要跟老鼠繞圈圈,要打,就直接打死。

廷議結束後,曾省吾離開文華殿的時候,和樑夢龍說了很久的話,樑夢龍要出發前往成都,曾省吾有着豐富的平九絲經驗,反覆提醒樑夢龍,絕對不要有任何的心慈手軟,如果不知道該不該做,就聽劉綎將軍的。

江安伯劉顯、劉綎父子,在川征戰多年,這些個世襲土酋但凡有一點動作,劉綎都知道他們打的什麼歪主意。

比如這次羅成、王之翰作爲使者前往海龍屯,楊應龍兒子楊朝棟跑出來追殺,劉綎就料死了會發生這種事,所以事先安排了人接應。

劉綎知道,這些世襲土酋會演這麼一出‘父子反目’,或者手下或者兒子,做成了自然沒有反目,做不成兒子就能推出去頂罪。

曾省吾低聲說道:“這次被追殺,在婁山關反殺賊寇的參將郭成,此人極爲驍勇,彼時都掌蠻賊酋阿大,親自鎮守九絲城,九絲城立於懸崖峭壁,頗爲陡峭,郭成率衆翻山垂索,滑落城中,破雞冠堡、再破九絲,生擒賊酋阿大。”

樑夢龍這才瞭然,低聲說道:“原來如此勇猛,也怪不得那楊朝棟,只能鎩羽而歸。”

“還有,十萬大山的熟苗生苗,十分難纏,大軍進剿,賊人多散入山林,等大軍離去,賊人再聚,當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剿,靡費鉅萬,不剿,西南永無寧日,進退兩難。”

“所以,朝廷、地方衙司,總是懶得對他們多加理會。”曾省吾對樑夢龍普及了下這些西南蠻夷的難纏。

大軍去了,他們跑的無影無蹤,那些個賊酋佔據了險要之地,海龍屯就是高一百多丈,只有一條上山路的險要之地,易守難攻,大軍走了,他們再次聚集。

搞得朝廷和地方衙門,對這些土酋要求不高,安穩點,朝廷不會爲難,這個楊應龍顯然不安穩,甚至還要四處出擊,那就留不得他了。

“還請大司馬教我。”樑夢龍趕忙說道。

“諸葛武侯曾以銅鼓鎮蠻疆,鼓失,則蠻運終。”

“這一條在東籲都適用,這些世襲土司,誰的銅鼓多,誰就強,誰有銅鼓,誰就是世襲土司,這東西就跟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一樣,是天授正統的象徵。”曾省吾告訴了樑夢龍此戰最爲關鍵之處。

楊應龍、楊朝棟這些逆賊的人頭不重要,把鼓盡數奪走,這播州世襲的土司,就煙消雲散了,哪怕楊應龍僥倖活了下來,他沒有銅鼓,也沒有人認可他了。

這諸葛銅鼓,在西南就象徵着天命,而且很難僞造。

“此鼓在西南價值不菲,鼓聲宏者爲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號稱王。擂鼓山顛,羣蠻畢集。”曾省吾詳細的介紹了下諸葛鼓的樣式。

銅鼓高二尺許,徑一尺八寸,分胴、腰、足,鼓面微出沿,鼓壁較薄,胴部微隆,腰收縮,足部外擴如喇叭口。

鼓面中心飾淺浮雕十二芒太陽紋,鼓面和鼓身各有三道比較寬的主要暈圈,由雲雷紋、希紋、鷺鳥紋等紋飾組成,這種花紋極爲繁瑣的銅器,生苗熟苗都無法自制。

“謝大司馬教誨。”樑夢龍明白了此戰的關鍵,用戰爭論去解釋的話,這銅鼓是人心所在,就是敵人抵抗意志的具現,大軍開進,重要的就是把這些鼓拿走,殺掉賊酋死硬,沒有鼓,這些賊人就無法聚集,播州之戰纔可以徹底平定。

“兵部有實物,你去看看再前往四川。”曾省吾平九絲一共得了九十三面銅鼓,其中最好的一面送到了內帑寶庫,兵部有三面諸葛銅鼓,樑夢龍有了實物參考,就不會放過了。

這都是曾省吾當年平九絲的經驗,都傳授給了樑夢龍。

朱翊鈞在廷議之後,留下了元輔張居正,次輔凌雲翼和大將軍戚繼光,一起到了通和宮御書房議事,主要還是議論平定播州戎事。

“此戰真的不需要派京營銳卒前往四川嗎?”朱翊鈞詢問戚繼光的意見,西南二十四萬漢軍,八路並進,朱翊鈞生怕互相掣肘,反而鬧出笑話來。

京營銳卒壓陣,就是鬧出笑話,也有兜底的手段。

“陛下,派了反而適得其反,臣以爲不必。”戚繼光給了明確的答案,他知道陛下不通軍務,這麼想非常正常。

戚繼光詳細解釋了下爲何會適得其反,派了京營前往四川,京營和地方漢軍,不是一個指揮系統,更加難以協調,爭功就成爲了必然,反倒是製造一大堆不必要的麻煩。

戚繼光面色複雜的說道:“若是三個月就打完了,也還好,一旦經年累月,京營銳卒恐怕會和地方漢軍打起來,等同於朝廷軍隊左手打右手,反而給楊應龍看了笑話去。”

“會打起來?”朱翊鈞極爲驚訝的說道。

“會。”戚繼光搖頭說道:“一定會。”

“入朝平倭,大明京營三萬,就和遼東軍四萬,發生過沖突,而且不止一次,最多的一次,京營銳卒四百人和遼東軍四百人打起來,一人捱了二十軍棍,彼此仍然憤憤不平。”

“這不稀奇,北宋時候,有五路伐夏,也是類似的事情發生,本來碾壓之勢,生生吃了敗仗。”

派京營壓陣看起來是兜底,其實是胡鬧。

時間稍微長點,京營覺得自己是京師來的,一定會指手畫腳,地方軍自然不服氣,就會暗中給京營下絆子,也不用平播州了,光內訌去吧。

而且這京營和地方軍發生衝突,京營還會吃虧,爲了不被軍法處置,但凡是打起來,都是赤手空拳的打,械鬥會被視爲譁營,是要砍頭的,赤手空拳打鬥,就只講血勇之氣了,不那麼講配合協調。

京營四百人和遼東軍四百人赤手空拳,遼東軍人高馬大,京營銳卒不遑多讓,最後就打了個平手,遼東軍私下裡看到銳卒還會說,吃了那麼多餉銀,也不過爾爾!

行伍之間最容易鬥氣,京營銳卒那叫一個氣,又沒處撒,最後都撒到了倭寇身上。

“如此。”朱翊鈞啞然,他從不插手具體指揮,但凡是他插手了,這些年,大明軍絕對不會贏得如此輕鬆!

張居正和凌雲翼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是有些心有餘悸,他們也是比較支持派出京營壓陣的,但現在戚繼光一解釋,他們才知道,原來不能派,怪不得之前大司馬曾省吾,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曾省吾反覆強調,西南漢軍可信,不僅是可以信任他們不會擁兵自重,更可以信任他們可以打贏,不要畫蛇添足反成害了。

誰跟你蠻夷是老鄉?即便是大明王化雲南兩百年,這種想法,在漢軍中仍然十分普遍。

八路齊頭並進,二十四萬漢軍,其中七路主要負責壓陣和武裝巡遊,震懾土司,主力只有劉綎一支三萬,如果力有未逮,纔會從其他幾路吸納軍兵補充,增加兵力。

這次平播之戰,更多的是耀武揚威,爲東籲開拓,贏下穩定的後方。

“戚帥,朕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戚帥在最新一篇的戰爭論中說:無血義則無上恩,故此興文匽武,此何意?”朱翊鈞見正事說完了,說起了他最近讀戰爭論的疑惑。

他對血義一詞,不是特別的明白。

“血義。”戚繼光有些猶豫的重複了一遍這個詞,他之所以語焉不詳,其實就是不想說的那麼清楚,雖然只有兩個字,但非常的沉重。

戚繼光的臉色有些凝重的說道:“陛下賞罰分明,但其實這戰爭的功勞,多數都是由將帥領走了,軍兵領的不多,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光是敵人的遺骸,還有自己一方軍兵的犧牲。”

“臣的副將陳大成,一生殺敵無數,其勇武、其才智,決不遜於臣,但臣做了奉國公,他仍然是臣的副將,現今已經垂垂老矣,再無衝殺的機會了。”

陳大成若是聽到,一定會指着自己,一臉的問號。

陳大成有自知之明,他就不是將軍那塊料兒,他曾經做過薊州總兵,後來發現各種事根本處理不過來。

這番話是戚繼光自謙,但其實戚繼光說的是軍功分配的問題,打仗,大部分的軍功都是軍將們拿走了,庶弁將吃了點骨頭,軍兵們喝了點湯。

但即便如此,這口湯也很有油水了。

血義戚繼光解釋的非常清楚,在軍隊中佔據了統治地位的將帥們,軍兵不抵背殺敵,就沒有情誼,將帥就不會把軍兵當人看,這纔會有剋扣軍餉、奴役軍兵等事發生。

長期沒有戰事,將領們哪裡還能清楚的感受到,是軍兵士卒用血肉性命,在供養他們?怎麼可能厚待軍兵士卒?

承平日久,武備不興,可不僅僅是武器裝備,還有人心,還有組織度,驟逢大戰,將不知兵,兵不信將,打起來可不就是一輸再輸,一潰千里?

這就是無血義,無上恩。

戚繼光無奈的說道:“陛下,眼下大明就變成了以前,大明軍容耀天威,四夷俯首莫敢不臣,大明軍無用武之地,不打仗,就沒有血義,興文匽武成爲必然。”

興文匽武,不僅僅是士大夫搞出來的一種風力輿論,更是一種長期沒有戰爭,軍隊戰鬥力自然衰亡的必然。

比如,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樑、馬芳、劉綎等常年帶兵打仗的大將都知道,軍將第一要務,就是決計不可貪功冒進。光是不可貪功冒進這麼一句話,李如鬆的耳朵都快被磨出繭子了,但李如鬆在朝鮮戰場吃虧之前,還是不把這句話當回事。

時間稍久,人們都會忘記這一鐵律。

沒有戰爭,則將領和軍兵之間就沒有血義,將領就會視軍兵爲奴僕,軍隊組織度下降,戰鬥力持續下滑,各種燒殺搶掠之事,必然層出不窮,再加上興文匽武的風力輿論,這匽武就變成了必然。

“杜絕興文匽武,難不成靠養寇自重不成?”朱翊鈞眉頭緊蹙,按着戚繼光這個說法,只有養寇自重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也不盡然。”戚繼光十分肯定的說道:“比如重開西域,比如倭國,都不是十年,二十年可以徹底解決的,還有此時的西南,都是用兵的方向。”

大明這次平定播州之戰,這一記重拳,只能管二十年左右。

二十年是一代人的時間,下一代西南土酋們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疼,就得再來一次,如此循環往復,再配合改土歸流,大明對西南王化可以持續進行。

陛下的恩情還不完,但是會被人忘記,只要二十年,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養寇自重是小道,主要看朝廷的戰略,如果朝廷不想開疆拓土,選擇精算失地,那地方軍也只能養寇自重了,但朝廷戰略還是開疆拓土,那就沒必要養寇自重。

大明朝廷是個郡縣帝制,主要還是看皇帝是否有雄心壯志,一旦皇帝懈怠,大臣們聞到了味兒,自然竭力製造承平日久的景象。

應州之戰,大明武宗皇帝和小王子,幾十萬大軍在應州城外打了五日,大明並沒有取得徹底勝利,是小王子收拾了戰場,所以最後大明能統計的首級功只有十六人。

但這一戰,軍兵將帥之間就有了血義,小王子幾十年不敢南下了。

“如此。”朱翊鈞結束了這次的戎事奏對。

“臣等告退。”戚繼光和凌雲翼起身告退。

張居正單獨留下,主要是和皇帝溝通下稽稅事宜,包括戚繼光提到的對稽稅院進行內部清查,張居正這次的整肅,需要皇帝的支持,沒有皇帝支持,他一事無成。

大明這架龐大的機器開始轉動,積極備戰平播之戰,即便是樑夢龍還沒有入川,但小規模的衝突已經開始。

楊應龍,他後面有人,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一羣覺得川中空虛,可以趁機做事的西南土司世酋。

大明有制度對這些土司世酋進行管理,而這次這些土司世酋的謀叛,倒也不是要再建大理國,而是希望朝廷的繮繩能鬆一點,比如這個動輒砍頭的會勘制,如果楊應龍成了,那其他土司世酋就不會參加會勘了。

要是朝廷贏了,那隻能繼續前往成都或重慶會勘,被朝廷審問。

大明軍前期偵查,做的並不順利,隱藏在大山裡的生苗,開始頻繁襲擊大明入山的斥候。

劉綎打仗是十分專業的,他很快就調整了戰術,不急於一戰定勝負,而是制定了步步爲營的戰術,讓熟苗指路,一層一層的打掉所有的據點。

前半年只是小規模的戰爭,試試斤兩,而非總攻。

在大明準備戰爭的時候,金山國君朱翊鏐、金山水師總兵駱尚志,在二月份後,開始了軍功爵名田主制的第一步,征伐蠻夷,這第一步,要打通前往少女銀山的路,恢復金山城小銀山的開採。

一年產出三百萬兩白銀的銀礦,對大明實在是太重要,對金山城也太重要了,黃金不能直接當錢用,但白銀可以。

但戰爭進行的並不順利,因爲金山國在兩線交戰,導致兵力分散。

“一定要照顧好所有的傷兵,把潞王府留存的所有藥品,全部拿出,用於治療軍兵。”朱翊鏐站在傷兵營的門口,他剛剛視察了這次出擊受傷的二十名傷兵。

不需要別人講,朱翊鏐已經明白了血義的根本含義。

看着傷兵躺在病榻之上,血肉模糊疼痛難忍的模樣,朱翊鏐完全明白,他的一切,都是由金山國人用血肉和性命在供養。

金山國和霍皮人因爲少女銀山再次發生了戰爭。

大明要打通前往少女銀山的路,被霍皮人阻隔,而霍皮人的酋長,則要求金山國交出他的女兒伊薇莫妲,這個女子,是潞王府萬國美人之一。

這都是藉口和理由,這是生存之戰。

“霍皮部可以贏我們很多次,但他們只能輸一次。”駱尚志對着朱翊鏐說道,這次這二十名傷兵,是金山國吃了點虧。

吃虧的原因很簡單,金山國兵力不足,駱尚志和一千五百水師軍兵這段時間,不在金山城,而是在南下1400裡水程的長灘港(今洛杉磯)。

水程1400裡,揚帆起航五日就到了,長灘港地理位置優越,全年不上凍,一年下雨12寸,地勢平坦,大明在這裡開拓了兩百萬畝農田,每一萬畝設立了營堡,共計兩百個種植園建立在長灘港。

駱尚志前往長灘港坐鎮,是墨西哥總督府一夥海盜遊蕩到了這裡,駱尚志剛把海盜盡數消滅,就馬不停蹄、船不降帆的趕回了金山城。

這就是當下爲何金山國舉步維艱的原因,兩線作戰,還是太過於吃力了,但兩個方向的威脅,都要應對,即便是婁虎駱尚志,也有些疲於奔命。

蠻夷素來如此,別看環太商盟已經建立,但是這種小動作絕對少不了,蠻夷是蠻不講理,能搶絕對不好好做生意,搶不到了纔會講一點道理。

正如駱尚志所言,霍皮部只要輸一次就徹底輸乾淨了,這絕非虛言,因爲霍皮部全部落都位於一個盆地之中,四周山脈高聳,只有一個寬不過七裡的山道可以通行。

這個山道夷人叫他安提戈山道,意思是生命之路,這條生命之路,也是唯一進出盆地的山道。

金山國一旦佔據了這個生命山道,霍皮部就只能被甕中捉鱉了。

“把艦炮拆下來。”駱尚志想到了一個辦法。

金山國不是沒有攻佔山道的實力,而是沒有足夠的火力來守住一個個營堡,在無休無止的襲擾中,只能退回金山城。

在潞王就藩之前,處於一種都對對方無可奈何的狀態。

現在變了,潞王已經就藩,有了更多的火器支持,這山道遲早要落入大明手中。

“拆艦炮?”朱翊鏐思索了一番,點頭說道:“也不算是兵行險招,拆!”

之前之所以不拆,是因爲要和墨西哥總督府發生衝突,要擔心海防,駱尚志在長灘港打贏了,就能爭取到一段時間的緩衝期,不需要太長,有三五個月的時間,足夠金山國營造鎮夷關了。

鎮夷關一旦營造完成,霍皮人就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

朱翊鏐同意了拆艦炮在地面使用,駱尚志休整了七日後,在四月初三這天,離開了金山城,帶領水師一千五百衆、一千五百衆,分成了十隊,向着安提戈山道而去。

朱翊鏐沒有過多指揮,而是全權交給了駱尚志,潞王自己帶領所有牙兵堅守不出,防止敵人襲擊。

七日後開始交戰,捷報頻傳,第十日,駱尚志傳來了捷音,整個安提戈山道已經被全部佔領,可以安排鎮夷關營造事宜了。

朱翊鏐確定了情報爲真後,讓金山伯帶領一千人,一萬奴隸向着鎮夷關而去。

權天沛坐在一輛驢車上,手裡拿着單筒千里鏡,一路上不停地左右張望,一直走到了大軍駐地,權天沛這一萬一千人,沒有受到任何的襲擾。

打仗的將領,必須要會打仗,權天沛不得不承認,會打仗的將領就是不一樣。

之前金山國努力了好幾年,都沒能拿下山道,也沒修出鎮夷關,是因爲之前總領金山城牙兵的謝瑞祥是個海寇出身,兇狠有餘,但其實不怎麼會打仗,以至於鎮夷關修建,總是被夷人不斷騷擾。

而駱尚志則完全不同,他在山道建立了足夠的哨所和小的空心烽火臺,專門應對夷人小股騷擾,即便是權天沛不懂軍務,他也看得出來一點妙處。

這山道哨所、烽火臺絕不是隨意安置,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只要攻打一處,其他地方,都可馳援,互爲犄角。

權天沛沒有立刻見到駱尚志,因爲駱帥帶着斥候,親自前往了三十里外偵察敵情,三十里是給大軍反應的時間,可以做到進退有據、遊刃有餘。

日暮時分,馬蹄聲陣陣,駱尚志才帶着騎卒從遠方歸來,一陣陣煙塵在騎卒們的身後揚起。

“籲!”駱尚志單手勒住繮繩,腰腹用力身體稍稍後仰,馬匹沒有起揚,平穩的停好,駱尚志才翻身下馬。

馬匹在停下奔跑時,前肢高高躍起,叫做起揚,這個姿勢看起來豪情萬丈,但其實相當危險,而且馬一旦學會了這個姿勢,就很難改了,尤其是戰馬,一旦應激起揚,會帶來更多的危險。

“金山伯到了?”駱尚志下馬後,摘掉了身上的弓箭遞給了一旁的親衛。

“中午到的,地師已經在進行堪輿了。”權天沛滿臉笑容的說道:“駱帥不愧是百戰豪傑,一舉拿下山道!”

對於駱尚志而言,這可能是他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次戰鬥,但對於金山國而言,這就是定國之戰。

駱尚志搖頭說道:“霍皮人並不善戰,稍有損失,就立刻望風而逃,而後潛伏起來,意圖襲擾,此戰拿下山道,僅僅是開始,仍需小心戒備,防止敵人滋擾。”

駱尚志沒有因爲取得的初步勝利,就驕傲自滿,這一戰,建好了鎮夷關纔是勝利的時刻。

“金山城如何?”駱尚志問起了金山城的情況,如果金山城被海盜襲擾,那駱尚志只能放棄鎮夷關去救援了。

權天沛面色略顯複雜,低聲說道:“潞王殿下玩了一手空城計,他造了點木頭假炮,放在了船上,讓戰船仍照舊巡航,墨西哥海寇不知虛實,自然不敢貿然進攻。”

剛被蛇咬過的墨西哥海盜們,不敢賭大明水師火炮裡沒有炮彈。

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
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一章 刺王殺駕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934章 經緯天地曰文,安民立政曰成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610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563章 壓力山大的工部尚書第696章 這等亂命,體現了封建帝制的侷限性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