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

朱翊鈞其實清楚的知道,債務的規模是不可控的。

他就是打算好了,等到欠的實在無法償還,就解散內閣,重新組建,奸臣誤朕,這種把戲,在歷史上也反覆上演。

但王國光從一開始就說了,欠下的債是一定要還的,朝廷不還,就是百姓來還。

有價證券的票證是債;鈔法是債;鹽引也是債,但凡是欠下了錢,都要還,就看誰來償還。

銀幣、銅錢爲主的錢法,朝廷不還,損失了本金的鄉賢縉紳、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就會向下朘剝,壓榨窮民苦力,把自己損失的本金,加倍的討回來。

朝廷還不能過分的苛責,因爲朝廷欠了他們的銀子。

即便是日後講好了黃金故事,發行了以白銀爲本位的寶鈔,欠債,就有了另外一種還錢的辦法,大量印鈔,通過物價高速飛漲來還錢來化債。

大量印鈔,朝廷的債主們手裡的錢更多,百姓手裡的錢卻沒有同步增多,錢多貨少,百姓的錢就變毛了,貶值了,這個時候,物價飛漲的代價,就完全由百姓承擔了。

這也是一種還法,本質上都是朘剝,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都是統治階級縱容地方統治階級的朘剝。

無論是錢法,還是鈔法,只要是欠下了錢,都要還。

而且這裡面還有個可怕的問題,那就是腐敗是會蔓延的。

在腐敗蔓延和天下失序的過程中,勢要豪右們也別想獨善其身,因爲腐敗會蔓延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哪怕是富人也逃不過。

比如安全,在秩序穩定的時候,富人區的治安要好過貧民窟,大明城裡的治安遠好過鄉野之間,但在逐漸失序的時候,安全就會成爲奢侈品。

大明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死後五年,中元節家裡就爆發了奴變,佃戶、傭奴衝進了徐家大宅,將徐家幾乎滿門屠滅,只剩下了一個外室子和一個侄子。

比如教育,在秩序穩定的時候,富人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哪怕是子嗣不成器,依舊可以拜名師,包裝一下以名士的身份瀟灑一生,但秩序敗壞後,教育也是奢侈品。

元末明初的時候,朱元璋都湊不齊管理國朝的官僚,所以纔會下重手整治,要求士人出仕,而一些人就選擇裝瘋賣傻。

但到了萬曆年間,連孫尚禮的舉人,都因爲名聲不好,進不了衙門。

比如消防。

在秩序穩定的時候,譙樓裡的更夫會定時上街,提醒小心火燭,而火夫更是整日待命,失火了去救火,討一點賞錢,就這,還有可能要挨頓罵,嫌棄火夫來得晚。

可是在腐敗蔓延和天下失序的過程中,勢要豪右的家宅,也有可能保不住。

舉債發展,很可能加速帝國腐朽的速度,這就是戶部堅決抵制的原因,債就是債,欠了一定會以各種方式還債。

大明廷臣們,都不太相信後人的智慧,歷史也反覆證明了,後人不大可靠。

趁着國朝在上升階段,狠狠的攢下一大筆的遺產,供後代霍霍,是大明明公的主要思路。

就像是踩着西瓜皮滑行,劃到哪裡是哪裡,跌穿了,朝代更迭。

這也是爲何張居正、王崇古他們總是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總想着把事情早點做完。

“陛下,吏舉法之急務,當是興辦師範學堂。”樑夢龍出班俯首說道:“陛下親事農桑,這一片荒蕪的土地,是無法豐收的。”

“需要墾荒,伐木、刨樹根、清理土中碎石、雜物,墾荒的田還要養三年,才能把雜草除盡,除此之外,還要修建溝渠,沒有水,就沒有田,到這裡纔算是田地。”

“就這,還要看老天爺的心情,風調雨順,纔有可能豐收。”

“吏舉法想要豐收,想要碩果累累,就需要高啓愚所領的丁亥學制成功。”

墾荒非常辛苦,荒野、生地、熟地、常田,每一步都不能缺失。

除了墾荒還要修路、還要修好溝渠,纔算是墾荒成功,而吏舉法想要成功,必然要依託於丁亥學制的成功。

只有大明普施教育,有了足夠接受教育的讀書人,吏舉法才能把真正的人才遴選出來。

官僚系統是在教育系統上長出來的,如果教育體系全面崩壞,被少數人所把持,那官僚系統也會腐敗。

樑夢龍繼續說道:“當今大明急變之世,萬象更新,日新月異,想要履行各衙門的職能,就要更加專業的人才,吏舉法相比較考成法,更加看重的是專業能力和其履歷,即循吏。”

“學堂必須有師,此時九龍大學堂,猶可聘京師大學堂院生爲師,而京師大學堂可以滿足,可是按丁亥學制而言,高等、中等、蒙學堂,安能聘足夠學正授業解惑?臣以爲不能。”

“私塾、家學給的束脩更高,朝廷辦的公學堂,給不了那麼多的束脩,就只能設法自行培養了。”

“此時,惟有急設各師範學堂,宜接續速辦。”

“是皇家理工學院,不是京師大學堂。”張居正明確的糾正了樑夢龍錯誤的說辭,有些人將理工院稱之爲京師大學堂,就是爲了把皇家兩個字摘了。

理工院是陛下的,全資營造、全資聘請先生,維護也是資出內帑,所以戶部纔會說,理工院生不給朝廷效力,是不感恩。

因爲真的有恩情,一百二十銀的束脩,有六十銀是陛下給的無息貸款,還有膏火錢,也是陛下自己出的。

張居正糾正了樑夢龍的說辭之後,羣臣反而都沉默了下來,連皇帝的手都在桌上反覆的敲動着,顯然在思考。

樑夢龍眉頭緊蹙,他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爲何明公都是一言不發,這個氣氛有點不太對勁的樣子!

“少冢宰,沒錢了。”朱翊鈞重重的嘆了口氣,文華殿上有了皇帝嘆氣的迴音。

天下第一富的朱翊鈞,承認自己是個窮鬼了。

“朝鮮在打仗,隴開馳道在修建,還要收蓄黃金,爲發寶鈔做準備,朕的內帑還有點銀子,但只夠修一修九龍大學堂,再多,就真的沒有了。”

“國帑也是如此。”

王國光思索了一下說道:“老庫存銀還有八百萬銀,陛下要不要取出來?”

朱翊鈞訝異的看了王國光一眼,這傢伙是大明第二摳!

老庫的存銀都是王國光一枚一枚銀幣,數過後放到老庫的,每年都要點檢一次,每天都要看一遍,連灰塵都要確認一遍的主兒。

這老庫的八百萬存銀,就是大明的老本,王國光也就入朝戰爭前,願意拿出來,但因爲有勢要豪右捐贈,沒有啓用。

現在爲了教育,王國光這個大老摳,也變得大方了起來。

“大司徒願意把老庫的存銀拿出來,朕心甚是慰藉,再窮不能窮教育。”朱翊鈞思索了下說道:“要不這樣吧,讓稽稅院稽稅吧,朕放開了繮繩,讓他們隨意發揮。”

“等到沸反盈天的時候,朕再把稽稅緹騎撤回來,等到時機成熟,再撒出去。”

大明普及教育所費,由皇帝的名聲和勢要豪右買單。

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而且教育也不適合舉債,畢竟這不是資產,這是純粹賠錢。”

坐在末尾的緹帥趙夢佑終於忍不住了,出班奏聞道:“陛下,稽稅院建立不易,而且收回來,真的很難再撒出去了,還請陛下慎重。”

頓頓飽和一頓飽,皇帝肯定能分得清楚,但現在這不是沒辦法了嗎?

只能先顧及眼前了。

要搞丁亥學制,九龍大學堂和師範學院是要一起推進的,否則建好了大學堂也沒有學子,畢竟高等、中等、初等、工匠學堂、小學堂都沒學生,大學堂哪來的學生?

人才又不是從地裡長出來的,一年一熟,甚至兩年九熟,培養一個人才,按照丁亥學制,最少也要十五年時間,這可不是十年寒窗苦,是十五年寒窗苦。

“陛下,稽稅院決計不能因爲竭澤而漁而被廢棄,這可是朝廷的錢袋子,錢,其實也簡單。”張居正一看皇帝爲銀子發愁了,立刻出班,不就是銀子嗎?

稽稅院和反腐的思路是一樣的,都是一把刀,增加逃稅的成本,遏制大明內外逃稅漏稅的規模,並且通過主動報稅縮小稽稅範圍,利用李開芳公式條件篩選,增加稽稅成功的概率,降低稽稅成本。

大明用了整整十五年才建立起初步有效的稽稅院,大明的稅法、徵稅,幾乎全都是圍繞着稽稅院展開。

一旦稽稅院沒了,就像是皇帝手裡沒了京營,那大明稅制,立刻就會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稽稅院的存在,比陛下想象的要重要,是地方博弈的一股重要力量。

“臣會下公函到各地巡撫,讓地方勢要豪右都認捐一筆營造師範學堂費用。”張居正給出了辦法,他面色輕鬆的說道:“如果真的是建學堂,而不是挪作他用,勢要豪右也就認了。”

大明勢要豪右、鄉賢縉紳不全都是反賊,非要跟朝廷對着幹。

大明在朝鮮滅倭,光是募集的糧餉,就足夠大軍兩年度支,甚至還有人收到消息晚了、猶豫了,事後還要認捐,卻沒有門路。

殷正茂、凌雲翼在兩廣,逼着勢要豪右認捐助軍旅之費,殷正茂、凌雲翼真的滅倭,兩廣勢要豪右也就認了。

後來二位離開後,兩廣勢要豪右無不懷念殷部堂、凌部堂,至少二位都是敞亮人,做事大開大合,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不是全靠猜。

朝廷讓肉食者認捐,如果真的是興文,如果能在學堂裡立塊碑文,將捐贈的數量寫清楚,再把這件事寫到地方誌書裡,那有的是人認捐。

“要做好公示,張榜公告,只要銀子用在了興學上,開學的時候,再邀請地方勢要豪右一起揭榜,熱鬧一下,享受一下恭維,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怨氣了。”張居正簡明扼要的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內帑國帑都沒有太多的銀子了,否則皇帝也不會說舉債了。

張居正的辦法很簡單,不舉債,只化緣。

化緣又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大明的太祖高皇帝就是乞丐出身,並且高皇帝還保留了自己作爲乞丐的經歷,這不是炫耀,是防止後世胡編亂造。

也算是祖宗成法了。

樑夢龍既然要提議,肯定要跟老師張居正溝通,財政緊張是現狀,在隴開馳道修好之前,朝廷可能會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

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先生的法子好是好,但恐怕不夠,興學很貴。”

張居正眼睛微眯,平靜的說道:“不肯納捐也簡單,將不肯納捐,加入逃稅的條件之一,符合這一條件,再加上其他條件,就可以對這一家進行專門稽稅了。”

“可以張榜搜尋逃稅線索,我家捐了,你家不捐?這勢要豪右自然會把知道的情況,檢舉給稽稅院了。”

“不遵朝廷號令,就是不肯忠君體國,不肯興學興盛家鄉文脈,自然是不會安土牧民。”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勢要豪右了,必須要出重拳!

篩選。

張居正很瞭解這些勢要豪右、鄉賢縉紳,真的要嚴密審查,九個裡面有一個是正人君子,家風嚴正都已經是幸運了,只要嚴密審查,一定會有些問題。

就連張居正,若是按照海瑞的反貪去嚴查,他早些年收的那些賄賂,也夠罷免褫奪功名爵位了。

貪了,而且不少。

稽稅院只管稽稅,稽稅本身,就是一把極其鋒利的刀。

文華殿內,就連樑夢龍在內的廷臣們,都看了張居正一眼,果然是張居正的風格,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連環拳,一拳比一拳狠,一拳比一拳致命。

“如此,那就依先生所言吧。”朱翊鈞思索了下,認可了張居正的辦法。

張居正的法子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繞了一圈,朝堂上很多事,繞那麼一圈,就有了轉圜的餘地,而不是把自己陷入極度的被動之中。

王崇古擅長快,風風火火;張居正擅長繞,峰迴路轉。

“陛下聖明。”張居正回到了自己的太師椅上,陛下是很聖明的,臣子要學會爲陛下分憂解難。

皇帝壓根沒偷懶,昨天前天的奏疏,都是批覆好的,只是今天才送到內閣,彰顯的是一種態度,而不是真的偷懶。

道爺當年偷懶,神龍見首不見尾,朝臣想見也見不到。

陛下不會,陛下偷了半日閒,也會去京營操閱軍馬,這就給了輔臣們堵陛下的機會。

萬曆十五年五月初三,大明京師又因爲開沽點檢日,變得熱鬧起來,各大酒商今年都在爲了競爭這天下第一酒鉚足了勁兒,而今年的奪冠熱門,是上海縣的神仙酒和北衙的快麴酒。

因爲皇家理工學院和上海大學堂,在微生物工程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兩個學堂,從各地的酒麴中,分離出了數百種菌種,這些菌種在酒類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風味物質,這些風味物質,有酸甜苦辣鹹鮮澀等等味道。

而圍繞着菌羣、風味物質、口感展開的研究進度,決定了開沽點檢日的排名,誰研究的越明白,誰家的酒味道就越是可口。

酒麴競爭,微生物工程上的競爭,南北兩院是針尖對麥芒,誓要在這次開沽點檢日,力拔頭籌。

大明開沽點檢,已經到了第五年,除了第一年舉辦十分倉促之外,後來的每一年,力拔頭籌的酒坊,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有些酒坊在短短一年生產規模擴大了數倍,竈火如屋,突煙騰上,數裡外皆見之。

番薯、土豆製作澱粉剩下的渣滓釀的國窖,味道並不是很好,甚至連糧食酒都算不上,但國窖依舊是大明酒類的銷冠。

畢竟這玩意兒皇莊裡賣的,不好喝還死貴死貴,但喝的人,都不敢說一聲難喝,生怕第二天被緹騎踹門稽稅。

大明如火如荼的展開開沽點檢的時候,朝鮮戰場迎來了新的變化。

即便是戚繼光仔細的控制着推進的速度,但是大明軍仍然推進到了忠州城外,大軍、中軍大帳駐紮在天子山萬福塔,而前鋒已經抵達了忠州城下。

朝鮮的都城叫做漢城,漢城有條江叫漢江,而忠州就在漢江的上游,倭寇在攻破了忠州之後,往北進攻將會是一馬平川。

“忠州居漢江上流,乃朝鮮京畿之門戶,忠州不守,這沿江數百里皆受敵之地,若我軍不拿下忠州,就不可以繼續東南方向進兵,收復失地,忠州至關重要。”陳大成介紹着忠州的戰略位置。

忠州和漢城同飲漢江水,大明軍只能先取忠州,才能大範圍活動,收復失地,否則漢城、仁川之戰就白打了。

大明軍只要一動彈,倭寇就會撲過來,大明軍腹背受敵。

“其實朝鮮義軍也可以守住漢城。”李舜臣已經從平壤抵達了天子山萬福塔前線。

他提出了一個建議,由朝鮮軍兵守漢城、楊平、驪州三地,讓大明軍向東南方向進兵,一路收復清州、錦山、羣山、全州、光州等地。

唯一的問題,就是朝鮮軍能不能守住漢城的問題了。

戚繼光搖頭說道:“目前天安,是遼東軍在防守,還是啃下忠州再說吧,不是不信任朝鮮義軍,我很清楚,李將軍帶領的朝鮮義軍,和之前的朝鮮軍完全不同。”

“但是李將軍也要考慮到,大明軍是跨海而來,容不得一點點的失敗,一旦失敗,是滿盤皆輸的結果。不僅朝鮮要輸,大明也要輸,萬曆維新也要輸。”

“你能明白嗎?陛下爲了救朝鮮,也是將大明國運也推到了戰場上,只許勝,不許敗的一戰。”

戚繼光給出了理由,真的不是不相信朝鮮義軍的戰鬥力。

這一批義軍作戰之英勇,連李如鬆看了都要連連稱讚。

李如鬆曾經在千里鏡中,看到了一個朝鮮義軍的軍兵,手臂、肩膀各中一刀,頭頂中了一刀的巨大劣勢的情況下,死死的咬住了倭寇的手,手肘、肩膀、牙齒、摳眼珠、踹下三路,最終奪過了對方的短刀,將其反殺在了溝壑之中。

整個戰鬥持續了近一刻鐘,李如鬆率部馳援趕到的時候,這名義軍已經殺死了對手。

隨行的醫官爲這名義軍進行了診治,雖然不至於喪命,但一顆眼睛永遠消失了。

朝鮮義軍要報仇,要狠狠的報仇,他們活着的唯一念想,就是殺死倭寇。

義軍對倭寇的恨意,來自家破人亡,來自國破山河不在,來自血淋淋的仇恨,朝鮮義軍也曾經付出了上千人的傷亡,硬生生的啃下了倭寇營造的一座山城。

這是一批十分勇敢的人。

朝鮮義軍有九成的概率能夠守得住倭國的瘋狗進攻,但剩下一成可能會戰敗,戚繼光就不能做這樣的決定。

說他戚繼光貪生怕死也好,說他膽小怯懦也罷,朝鮮之戰,戚繼光不能輸。

倭寇來犯,大明不得不出戰,否則倭寇上了岸,大明世世代代,千年萬年,無法安寧。

“忠州不好打。”李舜臣將忠州堪輿圖放在了桌上,他面色凝重的說道:“漢江兩條支流在彈琴臺會和,水流湍急,在中州城的外圍,還有雞鳴山成、南山山城、後山山城、大林山城,四座山城拱衛。”

“南山山城和忠州城形成了掎角之勢,這幾乎是雪上加霜。”

“要渡河而擊,還要將周圍山城挨個攻下,才能徹底拿下忠州。”

忠州,一個難啃的硬骨頭,不拿下忠州,大明不能繼續收復失地,而拿下忠州,又十分的困難。

“是呀,忠州兩面環山,兩面環水,依山傍水,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麼重要的城池,是怎麼丟掉的呢?”

“是不戰自潰,是拱手讓人。”王如龍看着李舜臣說道:“如果不是朝鮮廢王李昖的種種決策,大明軍哪裡要啃這樣的硬骨頭?”

“他李昖但凡是做個人,這忠州城能丟掉?倭寇又沒長翅膀,他還能飛起來不成?”

南宋也有一個這樣的城,名叫釣魚城,連差點打穿泰西的蒙古大汗蒙哥,都只能飲恨釣魚城下。

蒙哥參加蒙古長子西征的時候,把羅斯國給打了下來,成爲了金帳汗國的奠基人,金帳汗國在那邊收稅,一直收到了弘治十五年。

而大明軍面對的忠州城,地形和釣魚城有些類似。

難打。

戚繼光伸手說道:“李如鬆、馬林各帶兩個步營,從東北方向渡河,進攻雞鳴山。”

“陳大成、王如龍各帶兩個步營,從西南方向渡河,進攻大林山河後山。”

“李舜臣帶領本部佯攻彈琴臺,聲勢要大,鼓敲起來,號角吹起來,我再給你一百二十條船,明日黎明破曉,立刻製造聲勢,吸引忠州城中倭寇注意力。”

“爭取三日,拿下忠州!”

“末將領命!”各軍將領命。

戚繼光已經做出了具體的部署,最難啃的骨頭給了李如鬆和馬林,而相對薄弱的大林山、後山方向,給了陳大成,這部分主要是一個策應,讓敵人以爲八面來敵,應接不暇。

“戚帥,大明軍要用精銳填山城嗎?”李舜臣攥緊了拳頭說道:“最難啃的南山山城,給我吧!我去啃。”

倭國的山城,迷宮一樣的設計,實在是讓人防不勝防,這種山城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人命去填。

“當然不是要用人命去填。”戚繼光搖頭說道:“九斤火炮撬開烏龜殼,大明軍進去就行了。”

“啊?”李舜臣愣了下。

戚繼光滿臉笑意的說道:“陛下察覺到了前線戰事遇到了山城的阻力,特意從後方,調集了一萬副鐵混甲,用重步兵撬烏龜殼。”

李舜臣逐漸瞪大了眼睛,愣愣的說道:“一萬副?!”

李舜臣太清楚大明的鐵渾甲的可怕了。

虎力弓、平夷銃,也要六十步才能穿甲,而且還要射的足夠準,否則那些曲面,就會把箭鏃、鉛彈彈開,無法造成有效殺傷。

而倭國慣用的六十斤弓,根本無法破甲。

一萬副的鐵渾甲,再加上前線軍兵極高的披甲率,足矣讓大明軍人人披甲去撬烏龜殼了。

戚繼光頗爲感慨的說道:“我在戰爭論裡,反覆強調,戰爭的本質是人力、物力、人心的競爭,而大明國力強橫,面對各種複雜的戰場環境,都能拿出不同的針對方式。”

“毫無疑問,在野外,不披甲的火槍兵,行動更加方便,能帶更多的火藥,來更高效的殺傷敵人。”

“在攻堅戰裡,尤其是以路爲主的倭國山城,重步兵就是它的剋星。”

戰爭論,是從冷兵器到火器轉變的兵法。

這套兵法,他從到薊州拒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思考,但一直缺乏實踐,也沒法實踐,要實踐戰爭論裡的內容,真的太貴了。

沒有實踐去論證的理論,無論多麼的高瞻遠矚,都是紙上談兵。

火銃、火炮、火藥、優質的兵源、高強度的訓練,這些都需要真金白銀喂出來。

而大明雄厚的國力和料敵從寬的陛下,仍然用了十五年的時間,纔給了戚繼光實踐去論證理論的機會。

之前李如鬆認爲重騎兵和重步兵這種笨拙的軍事單位,會隨着火器的應用,逐漸退出戰場,但戚繼光仍然保留了三千人的重騎兵和重步兵的訓練。

而現在撬烏龜殼,就派上了用場。

戚繼光對着京師的方向拱手說道:“陛下不善將兵,然知糧秣調度之重,故此能運籌帷幄之中,而決勝千里之外。”

“陛下聖明。”

陛下真的給的太多了!

在領京營之前百戰百勝,的確是他戚繼光真的很強,但在領了京營之後,他能獲勝,有半數的勝算,都是仰賴聖德了。

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
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678章 一體拿問坐罪,以謀逆論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1001章 忠骨早許君王前,猶照當年舊徵鞍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652章 從來如此,便對嗎?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615章 兩相其害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966章 金堤潰蟻穴,非一夕之故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869章 利益關係雖然冰冷,但是牢固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