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

王崇古對矛盾說是極爲推崇的,雖然他本人是個威權崇拜者,但他希望能夠在官廠建立一整套自下而上的監察體系,矛與盾總是在反覆不斷的衝突之中,才能沖和,舊的矛盾解決,新的矛盾就會誕生,只指望自上而下的英明,不能長遠。

但在第一次探索,以失敗告終。

王崇古的神情有些落寞,這場失敗對王崇古的打擊很大很大,他在制度探索中表現出了保守的一面,選的人,都是廠裡的老人,官廠裡三萬多的匠人,也不是憑空起高樓,而是一點點聚集起來的,今天四十萬丁口聚集的龐大產業,最開始的時候,是一片空地。

在最後的最後,他給了這七十四名組織賭博者二十銀,權當安家,畢竟還沒有出廠結賬,算是犯罪未遂,否則官司打到順天府衙門,朝中又要鬧出一些風波。

“有的時候,人走着走着就會分道揚鑣。”朱翊鈞走了上去,他本來是來看熱鬧的,但沒有看到熱鬧,反而看到了制度探索過程中的雙輸,王崇古的制度探索失敗了,匠人們被驅逐出了官廠。

官廠的勞動報酬不算太高,但孩子能讀官廠的三級學堂,這個福利,卻是人間少有。

朱翊鈞能做的事情不多,他只能寬慰,即便是大光明教一再將皇帝渲染成爲智慧的化身,即便是大明皇帝這個身份本身就有天命所歸的神性,但朱翊鈞從來不把自己當做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

官廠的制度探索,他倒是有些辦法,可他若是橫加干涉,反而適得其反,在探索路上,很多的經驗都是血淋淋的教訓,沒有經歷,日後仍然會反覆。

前進的路上,每一個坑都躲不過。

“黃公子。”王崇古一看陛下這打扮,就知道陛下又在玩角色扮演,陛下玩了這麼多年,也不嫌累,毛呢官廠誰不認識你的皇帝一樣。

朱翊鈞揮了揮手,笑着說道:“走走吧。”

“階級論裡有一句斷言,我起初不認同元輔的決斷,元輔說,階級是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總稱,一定會有背叛階級的個體,但絕對沒有背叛階級的集體。”王崇古總結起了自己失敗的經驗。

王崇古覺得這段話說的太過於決斷了,怎麼可能只有個體背叛,但實踐卻把一桶冰水兜頭澆到了王崇古的頭上。

王崇古嘆了口氣說道:“我給了工會這些大把頭權力,其實就給了他們更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工會的大把頭們,脫離了原來的匠人階級,成爲了壓迫匠人的壓迫者,即便是工會裡有幾個人不願意同流合污,但大多數,都覺得自己尊貴了起來。”

“他們做了什麼?”朱翊鈞看着官廠裡進進出出的匠人們,左看看右看看,一臉好奇的四處觀望,一邊和王崇古溝通。

王崇古搖頭說道:“這些遴選出來的大把頭,第一天還信誓旦旦的跟我保證,說一定會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做好自己的事兒,第三天,這些大把頭就開始偷懶了,大把頭也是要做工的。”

“我看到了,他們就像是那些鄉賢縉紳,甩着看不到的鞭子,抽打着匠人們,把本該屬於他們的活兒讓別人幹了,這個鞭子,是我給他們的,因爲在匠人眼裡,這些大把頭們,就是我這個總辦的親信,普通匠人開罪不得。”

“第七天開始,這些大把頭,完全不幹活了,到了第二十天的時候,這些大把頭,開始在廠里拉幫結派,人嘛,哪裡都會這樣,但他們做的尤其過分了些。”

“很奇怪,真的很奇怪,他們以前不這樣的。”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大明把這個討論的非常清楚,就是典型的權力異化,當人得到權力的時候,就會權力所影響。

王崇古說的非常詳細,這些入了工會的大把頭們,不僅僅在工會內拉幫結派,還在工會外拉幫結派,任何不加入他們這個小集體的,都會被排擠,除了排擠之外,就會安排更重的活兒去爲難,很快官廠內的人,都加入了各個山頭之中。

生產效率開始下降,雖然只有一點點,但讓王崇古擔憂的是,他感受到了匠人們的怨氣和彼此的敵視。

本來官廠高度封閉的生產模式,而且很高的福利,匠人們都比較平和,可這工會一出,立刻沒有了過往的平和,吵鬧開始了,而且爭論不休。

到了這個時候,王崇古就開始後悔了。

“後來呢?”朱翊鈞駐足,看着匠人們拉動剛剛清洗好的毛呢,塞進了一個手搖的圓筒裡,然後有些板結的毛呢,這頭進,那頭出,肉眼可見的蓬鬆了起來。

大明皇帝覺得非常神奇,更加神奇的是,另外一邊,有個鐵馬驅動的圓筒,在做着同樣的工作。

隨着鐵馬的產量增加,一些重複性很高的工作,都在用機械嘗試代替。

“後來,這些大把頭開始收月例銀了。”王崇古面色痛苦的說道:“他們之前真的不這樣,但自從成了工會的大把頭,有了這麼一層身份後,就變了,他們要求每個人都要繳納一錢的月例銀。”

“這是我的錯,我錯誤的高估了官廠的整體情況。”

王崇古知道自己犯了一廂情願的錯,官廠讀書的匠人並不算多,讀書明理,最起碼的人人都是大明的一塊磚,沒有誰比誰尊貴,就這一點,就沒有廣泛認同。

其實在匠人眼裡,陛下就是大東家,王崇古就是大掌櫃,他們就是皇帝的家奴,是陛下收留了走投無路的他們,給了他們營生,讓他們和他們的孩子們能夠活下去,而且是體面的活下去。

這種想法非常的普遍。

君權和臣權的衝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很難調和的矛盾,在大明,絕大多數的臣子,都是讀書人,他們甚至有些囂張到無視皇權的地步,而且王崇古本身就是個僭越之臣。

他低估了大明等級森嚴這四個字的可怕影響,他詢問過一些被壓迫、被逼着繳納月例錢的匠人,這些匠人不敢表達一點的怨言,即便是憤怒已經充斥了眼底,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

沒有皇帝、次輔弄這個廠子,他們這些匠人何去何從?陛下、次輔要他們一點錢罷了。

大多數繳納月例銀的匠人們,心裡就一個想法,那就是這錢最後都給了王次輔,甚至是皇帝。

熟讀生產圖說,勞動價值論的王崇古,深切的知道,勞動是有價值的,勞動獲得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獲得經濟地位,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所以,勞動使人自由。

沒有勞動,就沒有自由。

匠人心中有枷鎖,來自陛下次輔的恩情、來自嗷嗷待哺的孩子、來自妻子臉上的笑容,匠人身上的枷鎖越重,他們就越不敢反抗,哪怕是面對本來和他們一樣的匠人,也不敢升起反抗的心思。

儒以文亂法,武以俠犯禁,得讀書才能清楚,自己得到的一切,不是皇帝的恩情,是自己努力的回報,因爲剛剛廢除賤奴籍的大明,並沒有勞動價值論的共識。

除了普遍沒有讀書之外,就是官廠的物質還沒有豐富到一定程度。

“最少也要毛呢官廠全都變成了機械工坊,纔有這個基礎,臣把這個事兒,想的太簡單了,陛下,臣的錯。”王崇古說明了工會的另外一個條件,除了普遍教育之外,就是物質基礎。

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利潤增加,匠人們獲得更加豐厚的勞動報酬,才能完成工會制度的建設。

即便是在大明官廠裡,依舊有溺女嬰、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重男輕女的普遍共識,因爲匠人們手中的資財,並不足以讓他們認同,生男生女都一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劉七娘領養的是個男孩。

要改變人們的普遍共識,需要物質足夠的豐富,不用爲生計奔波,纔有可能獲得根本性的改變。

“王次輔要放棄了嗎?”朱翊鈞有些好奇的問道,經歷了這次失敗,王崇古會不會放棄這個想法。

王崇古非常堅定的說道:“不會!陛下,這是官廠的最重要的一步探索!”

“獲得足夠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必然要給予政治地位,這是鬥爭卷的總綱常,如果不給予工匠符合他們身份的政治地位,官廠必然失敗,這條路走不長,走不遠,甚至臣死了,官廠就得散架了。”

王崇古有焦慮,他十分迫切的希望給人間留下點什麼,人越老不是越怕死,而是越怕自己活的沒有任何意義,他的焦慮,就是害怕官廠失敗,所以纔會做出嘗試和探索。

“王次輔才七十歲,正是闖蕩的年紀!”朱翊鈞再次鼓勵王崇古探索,這是官廠規模不斷擴大,必須要面臨的考驗,跨過去不代表一馬平川,有新的矛盾在等着,可得跨過去,才能面對那些新的矛盾。

“周良寅是晉黨來着?”朱翊鈞忽然開口問道。

王崇古俯首說道:“是,隆慶五年時候,他拜高拱爲座師。”

“他在山西的清汰,試點成功了。”朱翊鈞告訴王崇古一個好消息。

天下事兒,哪有那麼輕輕鬆鬆的成功。

走了十年的路,周良寅辛辛苦苦墾荒,終於得到了皇帝的原諒,換到一個機會,一上任,就在大同府廣靈縣精簡、裁撤地方臃腫衙門,周良寅碰了滿頭的包,以失敗收場。

“他成功了?”王崇古不敢置信的問道。

“嘖嘖,咱聽說的時候,也是和王次輔一樣驚訝,廣靈縣,十萬人的縣,養了三千的官吏,萬曆十年,他剛一上任,就開始裁撤,但沒人幹活,衙門差點停擺,只能把人找回來,這一次,還是廣靈!裁撤掉一大半,現在只有不到600人了。”朱翊鈞說起了周良寅的成功。

周良寅自己都要放棄了,是廣靈縣本地的鄉賢縉紳跑到大同府找周良寅請願,一連鬧了六七次,周良寅只能勉爲其難的答應了。

當時周良寅上奏要在廣靈縣大刀闊斧的裁撤,完全是因爲到了不裁不行的地步。

在事情出現反覆時,周良寅意識到事不可爲,果斷放棄,那時候他剛剛獲得皇帝的原諒,不願意犯下更大的錯誤,招致皇帝對他的不信任,尤其是對他能力的懷疑。

但很快,當地鄉賢縉紳發現,廣靈縣書吏衙役的規模,已經不受他們控制的膨脹了起來,而本來受制於鄉賢縉紳的衙蠧們,很快就因爲規模的擴大脫離了鄉賢縉紳的控制。

人一旦羽翼豐滿,就絕不甘心屈居於人下,衙蠧們在短短一年時間就從1078人增加到了兩千餘人,無數窮民苦力投奔到了這些衙蠧名下,衙蠧們巧立名目、催逼稅科、自立規條、擅抽課錢。

苛捐雜稅,都收到了他們這些老爺的頭上,鄉賢縉紳求到了周良寅身上,本來的抗拒變成了配合,廣靈縣的清汰順利進行,從三千餘人降低到了不到六百。

“周良寅在整個山西開始了清汰,朕希望他能成,雖然這件事不太好辦,但事在人爲。”朱翊鈞對周良寅清汰仍然持有比較悲觀的態度,廣靈縣比較特殊,其他地方不見得能成,但廣靈縣也是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周良寅就是做成了。

“這東西是什麼?”朱翊鈞盯着那臺滾筒式的機器,看了許久了。

王崇古笑着說道:“羊毛清洗雖然能洗去大部分的污漬,但仍然有點髒,而且有的時候,原料堆積和運輸,都會讓羊毛變得板結,就像是彈棉花一樣,需要先把棉花彈的鬆軟才能填充。”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這個東西了,最開始是完全手工的,把毛叢撕開,用木棒敲打、弓弦彈鬆,都是辦法。”

“後來匠人們就發明了這個東西,加快了生產速度。”

皇帝關心的機械,官廠學名叫開鬆機,而匠人們把它叫做彈棉花機,快速旋轉的滾筒上帶有勾刺,將板結的棉、羊毛勾下來,快速旋轉,將毛上剩下的一些污漬甩出去,讓板結的原料變得蓬鬆,方便加工。

毛呢廠有無數這樣的小發明,其目的,都是爲了加快羊毛變成毛呢。

“挺好的。”朱翊鈞沒有靠近,他去看熱鬧,恐怕會影響匠人們的生產,他就遠遠的看了一會兒,選擇了繼續巡視。

朱翊鈞一邊走一邊跟王崇古閒聊,劉七娘領養的那個男孩,被親生母親給接了回去,劉七娘再次變成了孤身一人。

劉七娘是在養濟院領養的孩子,乳名叫鄭三,他的父親是個賭鬼,賭錢賭的很大,而且死不悔改,把家產賭光了,就把妻兒老小都給賭出去了。

鄭三的母親在被賣掉之前,翻牆而走,逃回了孃家,一直在孃家躲着,京師是首善之地,破門而入搶人,那是不給順天府衙門面子,一直躲到了朝廷廢除了賤奴籍。

鄭三母親當初走的時候,帶不走四歲大的孩子,鄭三被父親賣掉,這麼大的孩子,也賣不出錢來,鄭三命不好,剛被賣出,就生了場大病,賭坊覺得賠錢,就扔到了養濟院門前,讓他自生自滅了。

也是這鄭三命硬,硬生生的挺了過來,才被劉七娘領養。

這鄭三母親身上背的賤奴籍被朝廷廢了之後,就一直尋找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一年三個月,終於找到了孩子的下落,劉七娘不忍心骨肉分離,就把孩子還給了親生母親。

“劉七娘那個脾氣,八成不會再領養一個。”王崇古倒是有些感慨的說道,劉七娘賺的錢也不少,真到老了,手裡攢的那些銀子,足夠聘個人照顧了。

“這泰西來的使者,說費利佩二世想用市場換技術。”朱翊鈞說起了泰西使者提出的要求,詢問王崇古的意見。

王崇古面色古怪的說道:“陛下,市場換不到技術,費利佩有點一廂情願了。”

“額?換不到?王次輔爲何這般說?”朱翊鈞一愣,詢問其中深意。

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說道:“陛下以前練字的時候,是靠一筆一劃的積累,不是靠臨摹,這技術不是臨摹就能臨摹的到的,能學個神似已經了不得了,但沒有骨。”

王崇古以練字作爲比喻,告訴大明皇帝,市場化換技術看起來容易,但實踐起來,基本不會成功。

王崇古思考了片刻繼續說道:“這老師傅還知道藏私呢,況且大明和泰西文字語言不通,這把大明總結的經驗,翻譯成拉丁文,這個過程,本身就有很多詞不達意的地方,畢竟從事翻譯的人,不見得懂那些行話究竟何意。”

“好,哪怕是咱們不藏私,真的把這些翻譯過去,他們照貓畫虎,就能成功了嗎?淮南爲橘淮北爲枳,他們畫出來的指不定是什麼樣,梨樹上長不出桃來。”

黎牙實從來不翻譯蒸汽機相關的內容,因爲他很清楚,就是翻譯過去,也是沒人看得懂的天書,沒有那個廣泛的基礎,根本就無法完成建設。

王崇古不認爲泰西人能夠照葫蘆畫瓢復刻大明技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好,即便是咱們大明不藏私,他們畫的也很像,但還有一個問題,泰西產的棉布,就一定賣的過大明的棉布嗎?如果賣不過,前期一切的投入,都是浪費。”王崇古談到了市場換技術的最大考驗,市場檢驗。

克服了種種困難,技術一步步的努力去攻克,終於完成了規模生產,就要和產業更加成熟、成本更低的生產地,一起接受市場的檢驗,這對已經處於商品劣勢的地區,是最大的困難。

佔據了商品優勢的地區,只需要稍微降低一些價格,就能讓後來者所有的投入,血本無歸。

血淋淋的利益之爭,沒有任何的溫情可言,商貿上的競爭,從來沒有對方心善的可能。

“額…”朱翊鈞站在機械工坊門前,在鐵馬的咆哮聲中,愣了很久才問道:“市場換技術,真的沒有可能成功嗎?”

“從商貿的角度來看,成功的可能基本爲零。”王崇古沒有斷言,這天下事,沒有那麼絕對。

但從技術源頭、技術本地化和市場檢驗三個角度去考量,市場換技術,是鏡中花水中月,真的那麼做,結果通常都是失去了市場,也無法本國的技術建設。

路,都是自己一步步的走過來的。

“次輔所言有理,謹受教。”朱翊鈞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後,頗爲鄭重的說道。

朱翊鈞在毛呢廠逛了很久,他偶爾會叫住一些不是很忙的工匠,聊一聊廠裡的事兒,逛了快一個時辰,大明皇帝才結束了這次的視察,坐車離開了毛呢官廠。

和工匠聊天的過程,朱翊鈞瞭解到了大明工匠對讀書識字的牴觸,匠人們總覺得完全沒有必要,他們的人生已經是一眼望到頭,就是個廠裡幹活的匠人,讀書識字,完全是浪費時間,王次輔逼着工匠們讀書,是多此一舉,有這個功夫,不如培養孩子。

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後,繼續批閱着奏疏,有御史言官彈劾王崇古了,官廠工會鬧出來的幺蛾子事,顯然已經被御史們聽聞,參了王崇古一本,有沒有用,參了再說。

[事已處置得當,不必再參。]朱翊鈞硃批了這本奏疏。

“額…這南洋的風俗,真的是讓朕費解。”朱翊鈞看了王家屏的奏疏,面色極爲古怪,最近南洋有一股很奇怪的妖風,朱翊鈞真的很難理解這些南洋土著的精神狀態。

南洋最近流行起了一股攀比妻子的風氣,這種攀比是比誰的妻子更美,而攀比的標準,更是離譜,就是比誰的妻子勾引到的大明人多。

王家屏說:若夷人有妻與我中國人通好者,則必置酒飯同飲坐寢,其夫恬不爲怪,對四鄰曰:我妻美,爲中國人喜愛。

朱翊鈞瞠目結舌,還以爲自己讀書讀得少,理解錯了其中意思,但他看完了王家屏的奏疏,才知道這種風氣的離譜程度。

南洋夷人,會讓自己的妻子去港口,招攬生意,一旦被大明商賈、水手看中,就會引到家中,而夷人會置辦酒飯招待,除了對飲之外,還會安排自己的妻子侍寢,等到大明人離開後,夷人就對四鄰說,我的妻子很美,特別受大明人喜歡。

而且還要在門前放一塊石頭,來記錄人數,誰家的門前堆得石頭越多,則越證明,其妻子受到歡迎。

“額,臣也不能理解。”馮保也看過這本奏疏,極爲震撼,按着大明律,抓姦抓雙,抓到了打死,都是咎由自取,唐志翰被劉氏給陰了,差點被打死。

可是這南洋,要置辦酒菜招待,還要看着妻子侍寢,還要四處顯擺,着實是古怪至極。

“王家屏說,主要是把大明人伺候好了,會得到些財物。”朱翊鈞歎爲觀止的說道。

大明人是要付錢的,要是不付錢,會被糾纏,大多數在港口就已經談好了價格,瓷器、陶器、鐵器、花布、色絹、金銀、銅錢、玻璃珠、雨傘諸如此類,都可以用於支付,而且這些東西,在南洋夷人手裡,能換到很多的貨物。

因爲這事也死過人,但大明人兇得很,若是商賈、水手無緣無故失蹤,總督府的牙兵,真的會挨家挨戶的尋找,勒索、殺害大明人,都會就地處斬或者集中沉海,次數多了,圍繞着港口,形成了古怪的產業。

如果妻子懷了大明人的孩子,就會把門前的石塊,堆積起來,會把孩子生下來,並且養大。

按照當地人的說法,是生下的孩子不容易夭折,而且還聰明,這個從種族延續的角度而言,倒是有些依據的,因爲夷人都是部落,來往不便,長期封閉,難免會有近親,孩子真的天生畸形,而且容易夭折。

《國語》有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王家屏之所以上奏言此事,是因爲很多下南洋做生意的水手,到了地方都會帶回些女子來,這女子是否准入大明,王家屏請示皇帝陛下。

“若有子嗣,子嗣准入。”朱翊鈞斟酌了下,循了之前執行了很久的舊例。

母親是夷人,丈夫是大明人,孩子是大明人,母親仍然是夷人;若是父母都是夷人,出生在大明,則仍是夷人;

“陛下,戰報,前線戰報!”一個緹騎風風火火的跑進了通和宮御書房,將朝鮮前線戰報送到了御前。

朱翊鈞猛的站了起來,他注意到,不是捷報。

“仁川登陸失敗。”朱翊鈞眼前一黑,穩定了下情緒,打開了火漆,將戰報認真的讀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大明水師在仁川發動了登陸作戰,沒有成功,沒能成功的原因倒是特別簡單,發動登陸那天,老天爺不給面子,下了瓢潑大雨,只能退回了義州和山東蓬萊。

“朕還以爲打敗仗了呢,再準備準備,下次再登陸就是。”朱翊鈞坐定,做出了指示。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這次不行,就下次再來。

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
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585章 算了,先殺人吧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737章 真情流露,永遠是串子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781章 以行仁而王天下,以尚力而霸四海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465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982章 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大明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603章 富到流油的松江府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77章 調用暴力的第一原則,防止其失控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