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很快,河套地區便颳起了一股新制的風。

幾乎是一夜之間,河套大地,便冒出來了足足四十多個縣,均以部族名稱爲縣名。

一如百十年前降漢的樓煩部,以及如今漢室代北地區的樓煩縣。

對於這一變化,河套民衆都感到十分新奇。

尤其是當自己的部族頭人,成爲了所謂的縣令之後,就更愈發感到好奇起來。

部族成了縣,頭人成了縣令;

那草場呢?

水源呢?

難道要成縣土、縣界?

還有,做了朔方郡/五原郡某縣民衆之後,未來想要外出遊牧怎麼辦?

和過去這一年多時間裡一樣,打個報告就行?

還是要先等縣衙批准,然後再啓程出發?

便是在這疑慮重重當中,新制,終還是悄然落實在了河套大地。

而作爲制度的受益者,或者是‘針對者’,河套各部民衆首先感覺到的,便是空氣中——草原的空氣中,那始終存在的淡淡火藥味,以及隨時都可能爆發的戾氣,明顯減弱了很多。

尤其是在幾個小貴族觸犯‘約法三章’,並被朔方郡太守屬衙明正典刑之後,大家似乎~

好像~

也許~

都開始害怕殺人,或者說是害怕犯罪了。

在過去,無論是河套地區,還是草原其他區域,遊牧之民一言不合,那就是要拔刀相向的。

別說是貴族對牧民、牧民對奴隸,亦或是大部族對小部族了;

就連牧民和牧民之間、貴族和貴族之間,也經常出現即決勝負,也絕生死的1v1真男人大戰。 щшш▲TтkΛ n▲C〇

草原上,甚至還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決鬥禮儀!

而在河套地區颳起‘新制’的風后,幾乎所有牧民腰間的兵刃,都成了屠宰牧畜專用。

新制施行第一個月,河套地區總共發生上千起私鬥致死案,數十起百人以上的大規模械鬥!

程不識經過了解得知:這個數字,大約是草原上的日常、常態。

於是,便以雷霆手段,迅速處理了這些明着違背‘約法三章’的民衆。

當然,既然是要在河套地區推行《漢律》,程不識也沒忘給河套地區的民衆,以漢家百姓同樣的待遇。

即:以金、爵抵罪。

奉長安天子榮詔諭,在河套地區被納入漢室版圖後,河套地區的所有民衆,都自動獲得一級爵位:公士。

其中,不乏有得到不更、公乘等爵位的小貴族,乃至徹侯、關內侯的大貴族。

而在過去這一年時間,河套地區被納入漢家版圖之後,天子榮也延續了自文景以來,漢家高頻率、無條件廣授民爵的傳統。

如今的河套,基本是人均四級爵位:不更。

當然,奴隸仍舊是奴隸。

於是,上千例個人私鬥致死案,使得朔方郡太守判決了上千例死刑。

約法三章嘛。

殺人者死,沒得說的。

但這一千多個與人私鬥,把人搞死的死囚,最後卻只有百十人被真正施以極刑。

餘者,都被貶爵至最低一級的公士,並繳納了相當一部分罰金,才總算是撿回一條命。

罰金自然是用牛羊牧畜,甚至是馬匹折價。

也就不難猜測那明正典刑的百十來號人,爲何沒有保住小命了。

——沒錢,或者說是沒有牛羊牧畜、馬匹繳納罰金,沒能買回自己的命。

至於那幾十例大規模械鬥,程不識處理的同樣果決,同時卻也沒忘小心些、謹慎些。

最終,有數百人被判處監禁,上百人被判處死刑,且多半以降爵、罰金爲代價保住了命。

當時間來到‘新制’推行第二個月,河套地區的犯罪率,已經從上個月的上千例私鬥致死、數十例大規模械鬥,驟然降低到了:私鬥致死案件不足百例,大規模械鬥案件僅四例。

於是,河套地區又多出了近百名貶爵公士,以及幾個因爲掏不出賣命錢,而被明正典刑的倒黴蛋。

當時間來到第三個月,‘新制’的風徹底狂風大造起來。

已經被任命爲縣令的原各部頭人們,原本是大規模械鬥最有可能的參與者,甚至是組織者。

但在這一個月,幾乎每一個部族頭人出身的縣令們,都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約束部衆,三令五申,堅決不允許成規模的械鬥。

於是,河套地區這一個月的犯罪率,在‘羣體械鬥’這一類目,降到了令人咂舌的零!

而私鬥致死案,則是維持在了上一個月的數十,不到百例的數字。

程不識知道:這,大約就是極限了。

一郡之地,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出現百例以內的私鬥致死案件?

別說是在‘民風彪悍’的草原了——就連以禮教文明的齊、魯等地,都已經算得上是社會和諧穩定了。

沒辦法。

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吃飽肚子、穿暖衣服,且法制紀委健全的後世新時代。

在這個生存壓力巨大,人人都有可能被餓死、凍死,勞動強度極大,勞動收穫卻永遠不成正比的古早農耕社會,想要尋求一郡的範圍內,有那個月不發生哪怕一起私鬥傷人、殺人案,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

尤其是街頭遊俠、閒人懶漢羣體的存在,以及豪強地頭蛇、貪官污吏對百姓民的壓迫,幾乎必然會造成物理層面的激烈衝突。

比如某一天,天邊剛泛起魚肚白,你便黑着眼圈,滿腹牢騷的起牀打算下田。

結果剛出門,就發現隔壁家的俊妹子,正在被你們村有名的懶漢調戲。

到了田頭,辛辛苦苦鋤了老半天的地,剛要坐在田埂上休息一下,卻發現里正帶着縣衙的稅吏前來,通知你說縣令要過五十大壽,本縣之名務必自願贈禮。

所以今年,除了三十稅一的農稅,縣衙還要多留三十取一的‘孝敬’。

你非常鬱悶,但也只能扔下來。

忙完一整天的農活,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家,卻發現今日的粥格外稀。

一問婆姨,才知縣城的糧商們夥同狗縣令,哄擡糧價。

如今,家中已經是青黃不接,沒米下鍋了。

你無奈,只能草草吃下稀粥,便趁着天還沒黑,跑去你哥哥家借米。

結果到了地方纔知道:縣衙徵勞徵到了你哥哥的頭上,人已經被帶去挖水渠了,只剩嫂嫂帶着幾個孩子抹眼淚。

你們家的處境,大哥家非但幫不上忙,甚至還要你來照顧、照拂他們一陣。

就連你大哥家的地,都只能指望你這個僅有的男丁。

你一個人,種兩家的地,自然是種不過來。等你大哥結束勞役回來,大哥家今年的收成必然是很不樂觀。

未來一整年,大哥家多半都要半餓不飽,艱難捱日子。

這一切,讓你身心俱疲,滿腹牢騷。

但爲了妻兒老小,你卻也還能咬牙堅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郡城來了一家豪強,說是要以每畝地換五石米的‘高價’,買下你們家,以及你大哥家的各一百畝、共兩百畝農田。

你不從,連續幾天都被套麻袋捱了悶棍,晚上睡覺時,院外更是不斷傳來淅淅索索聲,讓你們一大家子都睡不踏實。

大哥家更慘。

那幫畜生,趁你大哥不在,竟是肆無忌憚的走近你大哥家的院子,對你兄嫂言語輕薄,還對你年幼的侄女動手動腳。

且最終,他們在你大哥不在家的情況下,居然拿出了由你大哥簽字畫押的田契轉讓書!

你告訴自己:再忍忍,等大哥回來,再去找他們報仇。

記過你大哥沒回來。

也回不來了。

一場平平無奇的勞役,一條再簡單不過的水渠,居然是要了你大哥的命。

官吏說是滑落渠內淹死的,但你不行。

因爲你大哥身高七尺,那水渠卻只有齊膝深。

要想在那條水面齊膝的農渠淹死人,唯一的方式,就是合力把人往下摁。

你大哥死了,你兄嫂哀痛欲絕,很快便隨你大哥去了。

喪葬事宜用掉了你大哥家所有的錢財,包括宅子——你甚至還貼了點。

結果大哥大嫂屍骨未寒,那夥人又來了,說是你大哥、大嫂欠他們錢,得有你來還。

你沒錢,他們就說拿田畝抵賬也行。

直到這時,你才終於明白:一切,都是這幫畜生的陰謀詭計。

那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隨便找一個做過官、判過案的漢家官員,都必然會得出統一的答案。

殺人!

以當今漢室的剛烈民風,彪悍民氣,這麼多事落在同一個農戶身上,結果必定是該縣,要被殺個底朝天!

那狗縣令會死;

欺負人的豪強會死;

甚至就連農人看不順眼的遊俠懶漢、貪婪稅吏,都大概率會被順手補刀。

而且!

而且最終,這個人很可能被判無罪!

因爲如今漢室的法律提醒,並非後世新時代的:無論如何,只要殺人那就不對、就是有罪。

在如今漢室,是否構成殺人罪,不只要看客觀現實,而是還要看,甚至主要看殺人者的主觀動機。

動機不同,處罰力度便不同,甚至還決定着罪名是否會坐實、是否會受到處罰。

如謀財害命,自然是非法目的爲驅動,故意殺人,難逃腰斬棄市;

可若是言語爭執,激情殺人,那多半隻是‘殺人償命’。

償命償命——賠了錢,就不用賠命了。

更進一步:報仇雪恨,甚至是針對殺父、殺母仇人報仇雪恨,大概率會被判無罪,併成爲當地聲名鵲起的大孝子。

再進一步,若是爲了保護弱小、孤寡,更或是親長而與人對峙,期間殺了人,更是非但不會受到懲罰,反而還會收到包括但不限於物質,以及精神層面的嘉獎。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時代法律背景下,殺人,還真不一定就是殺人犯。

殺人越貨的,是盜賊;

過失殺人的,是莽夫;

報仇雪恨的,是孝子;

保護弱者的,更是英雄。

一個因兄、嫂受欺身亡,而對狗官、豪強實施絕命一擊,血濺五步的農人,就算成不了英雄,也絕不會在如今漢室的法律體系下,被判成殺人犯。

用後世人更加耳熟能詳的笑談來說,便是:給我個面子,扣點歡樂豆得了……

漢家本身尚且如此——民風尚且如此彪悍,更何況是在草原生活一輩子的遊牧民族?

甚至就連這媲美漢家腹地的超低犯罪率,都讓程不識心生疑慮,懷疑是底下的官員虛報數據。

確定數據沒造假、沒有水分後,程不識才安下心來,給長安天子榮發去奏疏,彙報情況,外加爲各部頭人邀功。

很顯然,在河套地區落入漢家之手早期,天子榮千金市馬骨式的分封歸義侯,對如今的河套地區,形成了極其顯著的榜樣效應。

如今的河套各部頭人,幾乎是把一切都拋在了腦後,滿腦子都想着封侯去長安,酒池肉林、極盡奢靡。

而在這些既得利益者的竭力推動下,新政的第一部分:律法體系的建立,進行的無比順利。

什麼?

你說區區約法三章而已?

不好意思,對於如何將‘約法三章’延展爲一整套《漢律》,漢家是有相當成熟的操作經驗的。

約法三章被接受,就等於說是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整個河套地區,都將以《漢律》作爲社會秩序根基。

而守法的遊牧之民,對於農耕政權而言,就不再是威脅了。

而是民衆。

曾經的義渠人,如今已經成爲漢家絕對意義上的特權階級:北地騎士;

曾經的樓煩人,更是成了如今漢室軍中,最稀罕、最寶貴的騎兵編制:樓煩校尉、樓煩都尉。

還有其他諸如長水胡騎等,都是遊牧民族完美融入華夏農耕文明的鮮活案例。

而在律法體系得以建立,部族頭人們失去對各自部族的部分掌控權,並轉變身份爲官僚階級後,下一個問題,自然就是如何控制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

關於這一點,長安天子榮也有明確的指使。

——過去這一年,讓整個河套地區,都對牧民的遊牧路線、時間進行彙總存檔,便是投石問路。

接下來,就要從原先的說一聲,打個報告就走,一點點收緊爲:上交申請,獲得批准了才能觸發。

再然後,一點點形成郡、縣屬衙統籌規劃,爲牧民規劃遊牧路線、趨於的慣例。

效果如何,劉榮顯然還不確定。

但必然好過如今,遊牧之民說走就走,想去哪就去哪的混亂狀態。

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24章 划算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27章 開戰!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5章 漢少府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336章 下一步第514章 大案第542章 程不敗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448章 墨家?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99章 金布律?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63章 人心啊第206章 孤兒軍第449章 戰鼓擂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01章 大魄力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79章 雛鳳初鳴第553章 呵!第483章 不安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68章 削藩第465章 酷吏?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75章 人心啊第349章 戰略轉變告假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0章 請陛下三思!沒寫完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7章 上林宴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05章 羽林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21章 老兵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73章 封印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324章 試探剛落腳第73章 封印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295章 女人心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告假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135章 奏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
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24章 划算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27章 開戰!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35章 漢少府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336章 下一步第514章 大案第542章 程不敗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448章 墨家?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99章 金布律?第556章 玄之又玄?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86章 王孫,且去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63章 人心啊第206章 孤兒軍第449章 戰鼓擂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01章 大魄力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79章 雛鳳初鳴第553章 呵!第483章 不安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68章 削藩第465章 酷吏?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75章 人心啊第349章 戰略轉變告假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0章 請陛下三思!沒寫完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517章 上林宴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05章 羽林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221章 老兵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73章 封印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324章 試探剛落腳第73章 封印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295章 女人心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告假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135章 奏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