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變天了

高闕之戰的結果,顯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匈奴人自不必說。

早在秦末,秦長城軍團南下平叛,導致高闕、河套一帶平白便宜了彼時的匈奴部時,匈奴冒頓單于第一眼見到高闕便下了定論:如此雄關,如果不是秦人主動讓出,是無法被草原遊牧之民所佔據的。

也就是說:遊牧之民不單不可能建造的出高闕,也同樣不可能憑武力攻奪高闕。

那遊牧之民打不下來的高闕,華夏農耕之民是否能打的下來?

如果是秦人,那匈奴人或許會認爲:不好說,說不定還真可以。

但換做是漢人?

呵。

白登之圍困住的,是你漢人的開國皇帝,所謂‘英明神武’的太祖劉邦吧?

說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冒頓單于,以求與匈奴和平共處的,也是他吧?

還有。

冒頓單于在國書上,光明正大的說:我沒有女人,你沒有男人,咱倆何不一同取樂,再把長城兩側合併治理?

結果那人卻答:我已經老了,不再冒昧,連牙齒、頭髮都快掉沒了,還是給單于送去個年輕的女人吧……

說這話的,是那所謂心狠手辣,權傾天下的高後呂氏吧?

那還有什麼還說的?

開國皇帝,要和冒頓單于結兒女親家,和親陪嫁,只求和平。

開國皇后,擔心自己不夠貌美,而婉拒冒頓單于‘交歡’之請,卻也沒忘送去一個年輕漂亮的嬌美宗室女。

你們漢人想咋的?

高闕?

你知道高闕長什麼樣麼你……

毋庸置疑,當高闕易手——曾在遊牧之民眼中羸弱不堪的漢人,真的一刀一槍打下了高闕的消息,傳遍草原時,草原必然會多出許多張黑人問號臉。

哈?

哥們兒你來真的啊?

高闕?

真打下來了?

咋打的?

騎着高達還是派了轟炸機?

草原上如此,河西地區,還有已經爲漢家所有的河套地區,也必然是物議沸騰。

——河西各部,幾乎都已經知道漢家接下來,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

尤其是在休屠部被屠滅,休屠澤爲混邪部所有,並口頭進獻給漢人之後,就更佐證了河西各部的判斷。

漢人下一步的拓張,必然是往河西。

而河西各部之所以還能穩得住,而不是急着決定究竟是學混邪部獻降漢人,還是做匈奴單于庭的死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闕的存在。

高闕對於河套而言,無異於搭在脖頸上的繩索。

只要收緊,河套便會被勒的喘不上氣!

只要勒的夠緊、夠久,便能將河套徹底勒死!

所以,明白匈奴單于庭不大可能派出軍隊,來幫助河西抵禦漢人的河西各部,幾乎是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高闕之上。

經朝那一戰,以及河套-馬邑一戰,匈奴單于庭不說是元氣大傷,也至少是不比從前。

而河西地區,單于庭本就是扔幾個部族過去,然後放養的態度。

強盛時期的單于庭,對河西尚且是如此態度,如今處於疲弱狀態的單于庭,自更不可能真刀真槍的幫助河西。

唯獨高闕,是匈奴人絕不容有失的幕南門戶,匈奴人哪怕是傾家蕩產,都會力保高闕。

而高闕的存在,又會讓河套地區的漢人投鼠忌器,不敢將高闕拋在腦後,放心大膽地出征西進。

所以,河西各部都沒有着急。

除了混邪部這種極少數激進者,亦或極端保守者,已經開始在漢匈雙方之間選邊站隊外,絕大多數河西部族,都還在觀望。

再看看。

看看漢人和匈奴單于庭,能打出誰的狗腦子。

等分出勝負了,未來明朗了,再去做勝利者的狗腿子唄~

反正草原千百年來的生存之道都是這樣,也沒什麼難爲情的。

但現在,高闕沒了。

匈奴人失去了高闕,甚至因此,而不再能穩居幕南!

無論漢家有沒有那個氣力和想法,漢家都已經在事實上,達成了對幕南地區的直接軍事威脅!

最終結果如何——是匈奴人重回巔峰,先後多會高闕、河套,還是漢人一鼓作氣,把匈奴人一路敢去幕北甚至北海,河西各部不得而知。

但顯而易見的是:失去高闕後的匈奴人,自身難保了!

連自己的大本營幕南,都已經暴露在漢人的軍事威脅範圍內,匈奴人自顧不暇,更不可能管河西死活了。

而高闕易手,又使得漢人自河套西進的圖謀,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漢人不用再擔心西進時,高闕會插自己側肋一刀子。

而在正面戰場,河西各部即便是聯合起來,也不可能打得過匈奴人都打不過、高闕都防不住的漢人虎狼。

所以,當高闕易主的消息傳到河西時,河西各部的第一反應會是:怎麼可能?!

絕不可能!

而後,河西各部又會祈禱:該死的漢人,趕緊把高闕拱手讓回去啊!

同時,河西各部也大概率會爲了分擔漢人的壓力,爲幕南地區奪回高闕創造條件,而主動東進,進逼河套。

直到進逼不成,高闕又始終爲漢家所掌控,匈奴人重奪高闕無望,河西各部纔會以‘匈奴人已經不行了,未來是漢人的時代’作爲先決條件,去盤算各自的未來。

所以,在高闕之戰,從攻防戰轉變爲拉鋸戰後,河套與河西地區接壤的區域,大概率也會有一段時間的戰火紛爭。

再然後,便是河套了。

——漢家打下河套,也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了。

河套地區的經營,固然稱不上固若金湯,漢家在河套根深蒂固,難以輕易拔起。

但怎說也是一年時間,河套地區的狀況,也是愈發明朗。

最開始,漢家奪取河套時,原屬匈奴單于庭的河套各部,幾乎都是滑軌以迎漢家王師。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漢家在河套地區的統治癒發趨於實操階段,這些原本滑軌的河套部族,也開始有些不對勁了。

這些部族當中,有的,是當初覺得漢人不過短暫佔據河套,很快就又會被單于庭趕回朝那賽,所以暫時投降,以待將來。結果匈奴單于庭並沒有回來,漢人非但沒有被趕出河套,甚至開始在河套興建城池,甚至是將河套各部編戶造冊,儼然一副要長久統治的架勢!

於是,這些部族就很急,但急也沒用,只能先別急。

只是他們心中,仍舊在期盼着、憧憬着匈奴單于庭打回河套,與他們裡應外合,讓漢人滾回長城內,讓河套重新回到遊牧之民手中的那一天。

這些人,隱忍,圓滑,表裡不一,大奸似忠,很不好處理。

還有一部分人,是草原上最常見的牆頭草。

匈奴人統治河套,他們就自詡爲匈奴人。

現在,河套爲漢家所有,他們又毫無心理負擔的,直接自詡爲漢人了!

只是畢竟纔剛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些‘漢牧民’身上,仍舊保留着絕大多數遊牧民族的特徵。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會慢慢脫下胡服,穿上漢袍,會慢慢放開發辮,束髮戴冠。

也會慢慢學會束髮右祍,以有別於蠻夷。

當然,如果有一天,匈奴人又打回來,做了河套的主,這些人也同樣會光速變回匈奴人。

這些人,無疑是漢家統治河套地區的根基。

只要漢家保持自身的強大——至少是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如二十年,三十年,這些棲息於河套地區的遊牧之民,便會在百十年後,成爲義渠人、樓煩人那樣的,真正意義上的‘漢牧民’。

就說如今漢室,哪還有義渠人?

那都是北地騎士,特權階級來的!

還有樓煩人——代北地區,馬邑以南,倒確實有個樓煩縣。

可你要是敢叫他們樓煩人,他們肯定會賞你一頓胖揍。

什麼樓煩人!

俺們分明是燕趙漢子,慷慨悲歌之士!

這些河套地區的牆頭草部族,也是一樣的道理。

只要漢家穩定統治河套三十年,這些‘河套某某部’,便都會想義渠人、樓煩人那樣,成爲漢家——成爲華夏文明真正的一份子。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如今的河套‘漢牧民’,未來或許會成爲:陝北人氏?

此外——除了陽奉陰違,靜候單于庭王者歸來的兩面三刀者,和這些風吹兩邊倒的牆頭草,河套地區自然還有第三種人。

這些人,多半‘苦匈奴久矣’,或是沒有得到符合自身實力的資源,又或是因爲某些歷史遺留原因,而被單于庭區別對待。

對於這些人而言,漢家取代匈奴統治河套,那是值得喜大普奔的好事!

別管漢人對俺們怎麼樣——再差能差過單于庭那幫狗賊?

這些人,顯然是漢家統治河套地區最好的刀。

過去這一年,漢家在河套地區的經營,也基本是針對這三類人,分別採取不同的對待方式。

——苦匈奴久矣的‘劉忠漢’們,成爲了漢屬河套地區的第一批貴族!

其中,有三五人封了侯,七八人賜了國姓,且有數十人擔任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員。

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權力——尤其是沒有決斷權,但他們卻依舊樂在其中。

因爲他們做了官。

而那些原本騎在他們頭上的貴族老爺們,則都成了他們所統治的‘民’。

這些人在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僚體系當中,多半是作爲中間人,幫助官府與牧民、部族溝通的角色。

但對他們而言,這,無疑是報仇雪恨,給那些曾經不可一世,將自己踩在腳下的貴人穿小鞋的不二良機。

所以,河套地區有三種人。

原本被單于庭欺負、區別對待,如今卻被漢家當做儲備官僚的‘劉忠漢’們;

無所謂被誰統治,誰統治河套,就無條件忠誠於誰的牆頭草們。

以及,對單于庭仍抱有幻想,對漢人仍抱有敵意,暗中蟄伏,隨時準備在河套作亂,以幫助單于庭重回河套的敵對分子。

這三類人,漢家基本都已經分類好了,卻沒能直接搞一刀切。

因爲最後這一類敵對分子,裝的比‘劉忠漢’們都還劉忠漢!

若是動了他們,那真正的劉忠漢們,心裡就要犯嘀咕。

牆頭草們,也多半會被漢家嚇到,從而轉變爲新的敵對分子——至少也是轉變爲不穩定因素。

所以,即便知道有這麼一羣敵對分子,甚至知道敵對分子是誰,漢家在這一年當中,也遲遲沒有下手清除。

而現在,高闕易手。

原先,這些敵對分子們,或許還能換向單于庭南出高闕,渡河而擊博望城,並一步步將漢人逼出河套。

但現在,失去了高闕的匈奴單于庭,別說是重回河套了——能不能保住幕南大本營,都得看漢家急不急於報仇。

報高皇帝白登之圍、血呂太后國書受辱之恥!

那接下來,這些敵對分子會怎麼辦?

大概率無法再蟄伏、隱忍。

或許會有不自量力者,意圖作亂;

或許會有心如死灰者,加入牆頭草們的行列。

總歸這個隱患,是大概率不會存在了。

而原本的牆頭草們,也會在得知高闕爲漢家所有之後,更加安心的忠於漢室,不必擔心匈奴人去而復返時,會因爲自己效忠漢人而遭到親算。

劉忠漢們就更別提了——又要過一個大年。

結合以上種種,其實就不難發現:一個高闕,一片長四里,寬三百步的山口關口,前後不到一天一夜的戰鬥,便對整個已知世界,都造成了極爲深遠的影響。

——幕南的匈奴人,心態會崩。

——河西地區的遊牧部族,抵抗力度會減弱。

——漢家在河套地區的統治會更加穩固,工作開展會更加順利,河套真正融入漢室版圖、河套各部真正融入華夏文明的那一天,也會更早到來。

匈奴單于庭,因爲失去河套,而去了西方輸血,結果輸血回來又丟了高闕,免不得又是一陣頭疼。

而漢家,則在短短几年內,一步步將勢力範圍向外擴張,並先後佔據了河套作爲養馬地、高闕座位戰略支撐點!

接下來,無論是謀求幕南,以同匈奴人決戰,還是先用高闕把匈奴人堵在幕南,專心去打通河西走廊,並圖謀西域,對漢家而言都是事半功倍。

且接下來無論作何抉擇,漢家都不會有顧此失彼的疑慮。

反觀匈奴人,則是被一場接着一場的戰略失策、戰場失利,而愈發被逼到了退無可退的死衚衕。

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3章 家宴第369章 詭寂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章 長安侯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46章 廟算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315章 活該!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50章 單于庭第3章 左膀右臂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5章 登門賠禮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33章 尚書令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9章 執棋者第108章 誓師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77章 我乏了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34章 還行吧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15章 活該!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91章 捷報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88章 駭人!第93章 兒,斗膽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7章 樑《孝》王第38章 秦老匠第465章 酷吏?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41章 迭代!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請假條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08章 將戰第308章 將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59章 社稷第38章 秦老匠第517章 上林宴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41章 迭代!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
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13章 家宴第369章 詭寂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章 長安侯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46章 廟算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315章 活該!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50章 單于庭第3章 左膀右臂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5章 登門賠禮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33章 尚書令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9章 執棋者第108章 誓師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77章 我乏了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34章 還行吧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15章 活該!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491章 捷報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划算嗎?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88章 駭人!第93章 兒,斗膽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17章 樑《孝》王第38章 秦老匠第465章 酷吏?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41章 迭代!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請假條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08章 將戰第308章 將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59章 社稷第38章 秦老匠第517章 上林宴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41章 迭代!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