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思想進步

常言道:凡事就怕細琢磨。

不是因爲大多數事經不起推敲,而是絕大多數爲世人習以爲常、融入本能和潛意識認知的事,都很容音因爲深入地思考,而變成另外一幅模樣。

比如,太宗孝文皇帝。

在世人的潛意識,或者說是刻板印象當中,太宗孝文皇帝,那就是在世聖人,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的聖君。

只要別去細琢磨,這一點認知,便不會出現哪怕絲毫動搖。

——太宗皇帝是聖君,這有什麼好說的?

——有什麼好想的?

可你要是一不小心,細細琢磨了這位的一生,那就會聞到一些不大一樣的味道了。

太宗三年,決戰匈奴?

濟北王劉興居叛亂?

好傢伙——合着這位最開始,還是個熱血青年來的!

還有周勃做丞相時,太宗皇帝那句‘徹侯都在長安賴着,不願回到封國,丞相給徹侯們做個表率吧’,便直接把周勃給趕出了長安、趕出了朝堂中樞。

就這心機,就這手段。

嘖嘖嘖……

自然,提到太宗孝文皇帝,就不得不提那位‘死在自己葬禮上’的外戚大將軍:軹侯薄昭。

到底是怎樣的君王,能想出讓百官哭活喪這種方式,來逼死自己的舅舅?

一計不成,甚至更進一步——親設靈堂,並召見自己的舅舅,讓舅舅於自己的靈堂自盡?

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

這是碳基生物能想到的法子?

只能說城會玩兒。

從以上這些‘細琢磨’出來的,反直覺的現實,其實就不難發現:很多事情,只要細琢磨,那就必然能有不一樣的收穫。

——太祖高皇帝,在後世人刻板印象中,是一個不學無術,光憑運氣打敗項羽,幸運奪取天下的地痞、無賴、老流氓。

但細琢磨之後卻能發現:這樣的刻板印象,漢家非但不排斥,甚至還在暗中推波助瀾,並一手締造了這樣的輿論。

爲什麼?

爲了鞏固統治。

爲了讓太祖高皇帝劉邦,變成‘一無是處,單純就是被上天選中,才做了漢家的開國之君’的天命人;

而不是才能卓著,憑硬實力獲得成功的實幹家。

二者的區別在於:天命人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漢家可以在輿論層面,讓所有人都因爲‘我不是天命人’這一認知,而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反觀實幹家——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有才、有德,乃至德才兼備者不在少數。

如果太祖高皇帝劉邦,不是一個‘足夠爛,卻還是違抗不了天命’的天命人,而是一個很牛逼的人,那漢家就有的頭疼了。

不知有多少野心家,會冒出‘我上我也行’的念頭,然後各自施展才能、才華,卻不是爲了建設天下,而是爲了效仿高皇帝劉邦,成爲第二個沛公。

這些事,漢家從來都不會主動去說,而是始終都在默默地做。

慢慢的,潤物細無聲的,把高皇帝劉邦,從最初、最真實的‘英明神武’的模樣,給‘黑’成了一無是處,純運氣好的地痞無賴。

而這些,都是需要細琢磨,才能咂麼出味道來的。

此次奴籍案,所引發的關於官吏貪污腐敗的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

——在過去,大家只想當然的認爲:官員貪污腐敗,那就和動物需要喝水一樣正常。

但只要稍一細琢磨,那味道當即就不大對了。

誒,不是。

爲啥呀?

爲啥做了官,就非得貪點、拿點?

難道就爲了合羣,又或是不貪白不貪之類?

對此,當朝大理,法家當代核心代表人物:趙禹,似乎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

“太宗孝文皇帝年間,太宗皇帝,曾打算重懲一個驚擾聖駕的路人。”

“彼時的廷尉——張釋之張公,對太宗皇帝說:法如是,足矣。”

“太宗皇帝同意了張廷尉的看法,根據《漢律》之規定,以不慎驚擾聖駕之罪,罰了那路人黃金四兩。”

“臣認爲,張釋之那句‘法如是足以’,是我漢家歷代廷尉,都應奉爲圭璧的至理。”

“具體到這次的事,也同樣如此······”

對趙禹這個大理卿,劉榮自然是一百個放心。

至於趙禹具備的法制立場,劉榮也是愈發感到欣賞。

——和秦時,主張‘一切從重從嚴’的極端嚴苛律法所不同,如今的法家,也在不斷反思秦的經驗、教訓。

過往這幾十年的反思、總結,法家的法制觀念,也在趙禹這一代人身上逐漸確立,並被彙總成張釋之的那句名言:法如是,足以。

法律是這麼規定的,那就按照法律規定去辦。

這句話,幾乎可以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史前版本。

法家能有這樣的思想認知,劉榮自然是感到欣慰。

而趙禹接下來的一番話,也讓劉榮欣慰之餘,不免有些期待起法家的未來。

“對於官吏貪污、受賄的問題,臣也有幾點愚見。”

趙禹一語,惹得在場衆人面色一正,齊齊翹首望向趙禹。

就連劉榮,都象徵性的將身子坐直了些。

便見趙禹清了清嗓,又稍一沉吟,方沉聲道:“官員貪污、受賄的問題,其實並不只出現在官員身上。”

“自長安朝堂以下,無論是京官公卿,還是地方郡縣二千石,乃至於宮中的婢女寺人、達官貴族家中的門房僕人;”

“——但凡是有人來登門,從求見通稟,到出言旁勸,乃至代爲美言。”

“給受託者行賄,早已經成爲了我漢家約定俗成,人人遵守的規矩。”

“若有人登門求某人辦事,卻沒有按照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行賄,那就會被說是不懂規矩,乃至不諱世事。”

“尤其太宗皇帝年間,將軍張武受賄,太宗皇帝不懲反賞,賜五百金‘以愧其心’後,我漢家受賄、行賄之風便愈演愈烈。”

“到如今,甚至已經到了光天化日之下,也根本不避諱的程度。”

···

“所以在臣看來,要想解決官吏貪污、受賄的問題,並不單是要考慮‘怎麼讓官吏變得清廉’,而是要考慮:如何改變朝堂內外,地方郡縣府衙,乃至整個天下的風氣。”

“若不然,哪怕通過一些非常的方式,來讓官吏儘量不去貪污、受賄,也根本無法持久。”“畢竟受賄、貪污之風由來已久——十人貪腐,一人清廉,錯的,或許就會是那個清廉的人了······”

對於今天要說出口的這番話,趙禹自然是思考了很久,也措辭了很久。

甚至直到今天,趙禹都還臨時對自己的措辭,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但總結歸納而言,趙禹的意見就一句話:官員貪污腐敗,不是個例,而是風氣。

要想改變現狀,就不能只靠反貪反腐,亦或是從刑罰、牢獄出手,而是應當從改變風氣,從根兒上去解決問題。

這個命題不可謂不大。

但對於劉榮而言,哪怕是如此巨大的命題,只要有人能主動提出來,就都能算是好事。

——畢竟有人敢說,就說明這個問題,還沒有嚴重到‘人人忌諱而不敢言,言則天下羣起而攻之’的程度。

至於趙禹所描述的情況,也是基本符合現實。

如今漢室,別說是你登門求人辦事了——就連普普通通的有人拜訪,也是從頭到尾,都由內而外散發着‘賄賂’二字的腐爛氣息。

比如某個徹侯,想要到另外一家徹侯做客,亦或是某個官員,要找自己的某個同事聊聊,順便吃個便飯。

這種時候,這位徹侯、官員,在拜訪同爲徹侯、官員的朋友或同事時,就需要向對方地門房‘行賄’。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行賄’,沒有任何特殊的、額外的附加目的。

就僅僅只是爲了讓門房,正常履行自己的本職工作,入內通稟一聲:誰誰誰來拜訪了。

那麼,對於這種明顯敲客人竹槓的行爲,主人又是什麼態度呢?

——你得給啊!

——你咋能不給呢?

連我的門房,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向你伸手要的些許紅包,你作爲徹侯、官員都不願意給;

那我和你往來,還有什麼好處可圖的?

再者說了——宰相門房七品官,俺家的門房,那就是俺的臉面啊!

你卻不把我的臉面放在眼裡,覺得我的臉面,都不值這些許三歲錢兩?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你請回吧。

我可不樂意跟一個吝嗇到連門房受金,都捨不得給的鐵公雞往來。

這種奇怪的風氣,怎麼說呢……

就很離譜。

在絕大多數時候,甚至是絕大多數與人往來、相處的情景之下,行賄受賄,甚至已經不再是經濟利益輸送爲主的行爲,而是和禮貌與否、體面與否,彼此尊重與否等方面扯到了一起。

——你來拜訪我,不給我家門房塞錢,那就是不禮貌、看不起我!

我不管你給多少!

我也不管這錢,會被我家門房拿來幹什麼。

我就只要你一個願意給錢的態度,要這一份體面、要這點面子。

至於你給的錢本身——我好歹也是個體面人,咋可能還讓門房交出來?

這,就是如今漢室盛行的行賄、受賄之風,讓人感到魔幻的地方。

——經濟利益,已經不是行賄、受賄的核心因素了。

如今漢室盛行的賄賂之風,已經開始演變爲:爲了賄賂而賄賂。

就像後世,因爲酗酒而壞了身子,到了要吃藥維持,卻還是要用酒瓶裝藥的酒蒙子一樣。

如今漢室,這些個賄賂成風的官員、貴戚,分明不缺那點錢,也看不上那點錢,卻也還是在行賄、受賄這個層面玩兒出了花。

——我可以不要,你不能不給。

——我不要,你給了,這是尊重。

反之,我不要,你沒給,這是你不懂事;

我要了,你給了,這是我不體面。

我要了,你不給,那可就是很不給面子,大概率要兩家結仇,不死不修了。

所以,是的沒錯。

如今漢室的賄賂之風,已經開始出現形式主義色彩了。

行賄受賄,已經開始成爲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表明態度更甚於經濟利益輸送的形式。

這意味着什麼,恐怕不會有人不明白。

——當一件事開始發展處形式主義色彩,那隻能說明:這件事在當下的時代,早已經根深蒂固。

而今漢室,賄賂之風盛行,甚至遠勝於後世新時代,藍髮碧眼者們的史密斯專員。

而這場上林宴,已經讓劉榮感到滿足了。

因爲大家都開始思考了。

大家都還願意思考。

在奴籍案後,大家的本能反應,雖然是抗拒改變、維持原有秩序,但緊隨其後出現的思考,卻也讓漢室政壇,開啓了一場思想進步。

與此同時,朝堂體系還願意思考問題、思考貪污受賄的對錯,而不是不管不顧的維護舊有秩序,也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了朝堂行政體系,並非爛到了根、並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於是,劉榮也終於圖窮匕見,給出了自己針對奴籍案,以及後續所引發的‘官吏貪污腐敗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加工資。

還是那句話:官吏貪污腐敗,有人性貪婪的原因,但也存在一部分,甚至是相當一部分官員,礙於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貪。

而漢室官員俸祿半錢、半糧的發放模式,又使得制定於漢室初期的官吏酬勞制度,早已隨着糧價的斷崖式下跌,而變得不合時宜、不再適應時代發展。

爲官員增加俸祿,增加合法收入,重建漢室的官吏俸祿體系,固然無法完全杜絕貪污腐敗問題。

但至少給了官員一種新的選擇。

如果說過去,有一部分官員是爲了生計,甚至是爲了‘孝道’而不得不貪,必須通過貪污腐敗來勉強餬口;

那麼,在俸祿體系重建,擁有足夠生活所需的合法收入之後,官員的經濟事務選項中,就多出了一個‘不貪也行’的選擇。

誠然,這個選項不會被所有人選擇,甚至可能不會被大多數人選擇。

但至少,有人選。

有的選。

有了這個選擇,那些本不願意貪污、腐敗的官員,也就有了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的可能。

而這一切,都是這場奴籍案,以及隨後的思想進步,爲漢家帶來的正面影響。

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465章 酷吏?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546章 墨者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524章 划算第433章 尚書令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20章 衛青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68章 削藩第528章 單于庭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27章 開戰!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95章 女人心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35章 西域!第585章 別鬧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08章 誓師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68章 削藩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91章 捷報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90章 族!我再改改第82章 屠龍勇士第563章 態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度第411章 人才庫?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76章 無題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0章 人才啊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26章 朕!第458章 難啊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8章 劉榮的抉擇歇一天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
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465章 酷吏?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546章 墨者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524章 划算第433章 尚書令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20章 衛青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268章 削藩第528章 單于庭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227章 開戰!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95章 女人心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35章 西域!第585章 別鬧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08章 誓師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268章 削藩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91章 捷報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90章 族!我再改改第82章 屠龍勇士第563章 態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度第411章 人才庫?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76章 無題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430章 人才啊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26章 朕!第458章 難啊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8章 劉榮的抉擇歇一天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