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轉戰!

第498章 轉戰!

說起來,漢匈雙方的發展史,在某一個層面是高度重合的。

——最開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各自出了個英明神武的開國之君:漢太祖劉邦,以及匈奴冒頓單于。

而在這第一位開國之君後,匈奴第二位單于,以及漢室真正意義上的第二位帝王,又同樣是六邊形全能怪,以及爲各自整體立規矩、確立制度的明君。

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以及匈奴老上單于:攣堤稽粥。

再往下,雙方又各自出了一位中人之姿,勉強夠看的收成之君:漢景帝劉啓,以及軍臣單于。

在原本的歷史時間線上,雙方各自的第四位君主,也同樣是高度相似的‘志存高遠’的:漢武帝劉徹,以及匈奴伊稚斜單于。

當然,在現在這個時間線,於漢景帝劉啓後繼承漢家皇位的,成了當今天子榮。

而在草原——軍臣單于尚在,歷史上的匈奴‘武單于’:攣堤伊稚斜,也還只是右賢王。

但畢竟是歷史上,能與漢武帝齊名,雖然敗在漢武大帝手下,卻也一度爲漢武大帝,製造了許多麻煩、考驗的雄主。

即便如今,還只是右賢王、還未成長爲日後的伊稚斜單于,如今的伊稚斜,也已經初步顯現出草原上,相當少見的宏偉格局。

——作爲土生土長的遊牧之民,草原共主:攣堤氏王族成員,伊稚斜當然明白草原的現狀。

但與其他隨波逐流,甚至樂在其中的匈奴貴族不同。

伊稚斜,已經意識到了攣堤氏單于庭統治下的草原,在面對漢人時,從制度、體系,到文明進程等諸多方面的全方位落後。

軍臣單于嘴裡,說的出‘我大匈奴天下無敵,永遠都不可能被漢人擊敗’這種迷之自信的話。

但伊稚斜則會說:要想不被漢人打敗,我大匈奴,就應該進步,從而變得更強大。

其實有很多事,都在提醒着草原遊牧之民:別再讓漢人發育了!

趕緊把漢人摁死!

真要讓漢人發育起來,你們這些遊牧之民,在草原上連一塊捏泥巴的地方都找不到!

但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匈奴統治階級,都選擇對這一客觀現實視而不見。

冒頓單于說:漢人是不可能滅絕的,我大匈奴也是不可戰勝的。

所以,並不需要太過針對漢人,只需要時不時侵擾、擄掠,展示肌肉,讓漢人不要學幾十年前的秦人,搞得草原‘幕南無王廷’就行。

老上單于,作爲整個遊牧文明史上,數一數二的,甚至是絕無僅有的‘有腦子’‘有政治智慧’的君主,曾爲混亂的匈奴帝國,制定了許多可以強大自身,便綿延後世的制度、體系。

但在有關漢人的問題上,老上單于卻說:對付漢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在邊牆疲於奔命。

直到有一天,漢人接受‘草原乃禁忌之地’的現實,並將草原遊牧之民針對漢邊的侵擾、擄掠作爲常態,雙方纔有可能以長城爲界,井水不犯河水。

到了軍臣單于這一代,那就更不堪了。

——打漢人撈不到好處,還要磕掉一口的牙,這是軍臣曾在單于庭,當着八柱的面親口說過的話!

在軍臣看來,遊牧之民針對漢人的攻略,就是在投入時間、人力等成本,承擔相當駭人的傷亡作爲代價,來換取一個‘毫無疑義’的:漢人老實了。

但事實上,漢人真的會老實嗎?

漢人,真的會被武力所鎮壓、所臣服,因爲打不過,就再也生不出反抗的念頭嗎?

自然不是。

被打狠了就犬吠,從此崇拜對方的,那是姨媽巾國人。

早自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上古時期,華夏民族的氣質,就已經被徹底固定了下來。

山把路擋了?

移山!

水把路擋了?

架橋!

更有甚者——黃河母親氾濫,禍害自己的子孫,華夏民族首先想到的,也不是祭祀、臣服亦或遷移逃避。

而是治!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愣是在諸夏之民還在穿獸皮衣的上古時期,對氾濫的黃河進行了有效治理!

所以,後世纔會有那個說法。

——華夏民族,從來都是不屈服的。

反正就是打得贏就打。

打不贏,那就明天再跟他打!

明天打不贏,後天再跟他打!

反正就是打到他怕!

上下五千年,年年都處於戰鬥狀態!

這纔是華夏民族的思想邏輯。

打得過,打!

打不過,暗中發育一下,再打!

還打不過,就再發育,直到能打過對方了,再把對方打死!

這個時間跨度,可以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

在華夏民族暗中發育,只等發育好了收拾你的時候,你要是自己滅亡了,華夏民族還會跳腳!

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沒能親自找樓蘭人算賬,愣是讓華夏民族蛐蛐了兩千多年,都扔覺得意難平。

後世,更是將上下五千年一筆帶過,百年屈辱史分上下兩冊。

華夏民族,從來都是最記仇的,同時也是真正橫跨人類文明史的唯一戰鬥民族。

這一點,冒頓單于沒發現,老上單于不相信,軍臣單于更是嗤之以鼻。

但伊稚斜,卻已是愈發有所體會了。

——伊稚斜還記得,在自己小的時候,曾問過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前任右賢王。

伊稚斜問:我遊牧之民如此頻繁,且樂此不疲的侵擾、欺負漢人,漢人,難道就不知道反抗嗎?

父親答:漢人當然會反抗。

但反抗的前提,是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

漢人,沒有反抗我大匈奴的實力。

伊稚斜再問:那如果有一天,漢人有反抗的實力了,該怎麼辦呢?

父親答:不會有那一天的。

右賢王的存在,就是爲了讓那一天,永遠都不要到來。

就是爲了讓漢人,永遠都無法具備反抗大匈奴的能力,纔會有專門負責對漢戰略,且負責常年侵擾的右賢王,以及聽令右賢王的單于庭右四柱,乃至幕南各部族。

伊稚斜仍舊不罷休,最後追問道:如果,真的有一天,漢人還是擁有反抗的能力,我大匈奴該如何應對?

這一問,卻並沒有得到父親的正面回答。 父親只說:好好磨練武藝,爭取將來,成爲更令漢人聞風喪膽的右賢王,就能避免那一天的到來。

於是,伊稚斜便將胸中的諸多疑惑,都給深深埋藏在了內心深處。

但每當夜深人靜,思緒發散時,伊稚斜便總是會想:漢人,真的沒有徹底強大起來的那一天嗎?

如果漢人並未走在逐漸強大的路上,那爲什麼漢人的邊地,冒出來了越來越的馬苑,爲什麼漢人的軍隊,冒出了越來越多的騎兵?

漢人的城池,爲什麼越來越難攻打,漢人的百姓,爲什麼越來越難擄走——爲什麼有越來越多的漢人,寧願被殺在自己的家鄉,也不願意跟着匈奴勇士會草原,爲奴爲婢······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間隔中,伊稚斜的疑惑、不安,都被對漢家的連續軍事勝利所覆蓋。

伊稚斜心想:漢人,或許真的無法強大起來。

至少現在,還遠遠沒有強大。

直到前年,漢匈朝那一戰,宛如對伊稚斜的當頭棒喝——將伊稚斜從‘大匈奴無敵於天下’的幻想中打醒的同時,將多年前那一間疑惑,又從新從伊稚斜內心深處勾勒出來。

漢人,已經能抵禦大匈奴的猛攻了!

漢人,已經可以把大匈奴的勇士,完全阻攔在長城之外了!

在一場戰爭中,大匈奴的勇士們,居然連一粒米、一尺布,又或是一個漢人奴隸都沒有搶回來!

伊稚斜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卻根本沒有得到將自己的發現,告訴整個匈奴單于庭、讓整個匈奴帝國高層,都認識到這一客觀現實的機會。

因爲朝那之戰的失利,並沒有引起任何一位匈奴貴族的思考。

自單于軍臣一下,所有的人,都將戰爭的實力,怪到了伊稚斜‘作戰不力’之上。

伊稚斜‘待罪之身’,別說是提建議、擺格局——就連自己,都是廢了好大的力氣,才從輿論的漩渦、整個草原的指責中拉了出來。

經此一事,伊稚斜得出判斷:只要軍臣在位,大匈奴,就走不出被漢人一點點追趕上,並最終超越的厄運。

只有自己成爲了單于,以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讓整個草原上的遊牧之民,都對漢人提起十二萬分的警惕,纔有可能稍稍放緩漢人逐漸強大的速度,甚至是讓漢人的逐漸強大徹底停滯。

結果,伊稚斜在等到軍臣的死訊之前,卻先收到了河套丟失、爲漢人所有的噩耗。

眼睜睜看着漢人,在得到河套之後,將強大自身的速度又提了好大一截,伊稚斜極其憤怒,卻也滿是無力。

軍臣,防伊稚斜防的太死。

尤其是在河套丟失之後,原地患上被害妄想症的軍臣單于,幾乎是連自己僅存的兒子:左賢王於單都不完全信得過。

至於伊稚斜,更是軍臣戒備的重中之重,軍臣最擔心、最忌憚的頭號反賊坯子!

在這樣的前提下,伊稚斜,依舊無法將漢人愈發強大、大匈奴卻沒有走在越來越強大的路上——這一肉眼可見的事實,擺在整個單于庭面前。

至於河套之戰的失利,更是被這些漢人口中的‘卑鄙肉食者’,給歸爲漢人奸詐、河套各部守土不利,甚至與漢人裡應外合,才導致了河套爲漢人所掌控。

而軍臣自己,則同樣被指責爲:對河套的丟失束手無策,是否還能繼續做草原共主、匈奴單于,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扭轉單于庭對自己‘可能不配做單于了’的猜疑,軍臣做了兩件事。

第一:向伊稚斜承諾,除非左賢王於單,能在自己死去前長大成人,否則單于之位,就會留給伊稚斜。

這其實是個屁話。

若於單無法在軍臣死前長大成人,那即便軍臣仍遺令於單爲單于,伊稚斜也肯定是要喝這個侄子對掏的。

結果極大概率是伊稚斜得勝。

別忘了。

草原遊牧之民,可沒有什麼‘先單于遺囑必須遵守’之類的說法。

無論單于指定誰爲繼承人,最終的單于,必定是有最強大的那個候選人來做!

但軍臣的這份好意,伊稚斜卻也還是接受了。

因爲伊稚斜知道,只有自己接受這份好意,軍臣才能對自己放心,才能把注意力,從防備自己這個‘右賢王’,轉移到更有意義、更有利於大匈奴的事情上。

也果然不出伊稚斜所料。

在通過承諾大位傳承,來與伊稚斜達成默契之後,軍臣緊接着乾的第二件事,就是西征。

伊稚斜很支持軍臣西征。

不單是因爲這樣,自己就可以提前體驗一下大權的滋味,又或是能脫離軍臣的掌控。

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麼做,對大匈奴有好處。

軍臣會重獲威望,單于庭會重新團結起來,草原遊牧之民,也將更爲緊密的團結在一起,以更好地應對漢人與日俱增的威脅。

正當一切,都在往伊稚斜所預料的、好的方向發展時,又出事了。

——高闕丟了。

這一下,即便是格局大如伊稚斜,也已經到了十分艱難的地步·····

“撤軍。”

如是一語,惹得王帳內的各部頭人頓時鼻息粗重,望向伊稚斜的目光,也帶上了一股莫名的複雜。

卻見伊稚斜深吸一口氣,悠然長嘆間緩緩搖了搖頭。

“我大匈奴,不可以在內耗下去了。”

“放棄高闕,轉戰雲中。”

“丟失高闕的責任,沒有堅持反攻高闕的責任,以及在雲中可能出現的傷亡——乃至可能攻不下雲中的責任,都由我一力承擔。”

“我大匈奴,虧不起了······”

···

“就算死了我一個伊稚斜,也不能再讓勇士,成百上千的在漢人射出的弓箭白白喪命。”

“等撐犁孤塗西征歸來,我會自己給單于庭一個交代。”

如是一番話,伊稚斜可謂是大格局、大魄力。

而王帳內,各部頭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是深吸一口氣,右手扶於左胸,深深彎下腰。

“您的意志。”

“偉大的右屠奢······”

(本章完)

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69章 詭寂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536章 絕戶計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62章 記住了?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96章 不孝有三?歇一天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65章 酷吏?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44章 百家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546章 墨者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522章 漲工資!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207章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35章 奏對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80章 有母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221章 老兵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06章 傻了吧?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08章 誓師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65章 酷吏?第387章 商賈第162章 記住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52章 博望苑晚點更第39章 降維打擊?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請假條第295章 女人心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295章 女人心第522章 漲工資!第514章 大案
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369章 詭寂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536章 絕戶計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62章 記住了?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96章 不孝有三?歇一天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465章 酷吏?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44章 百家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546章 墨者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584章 就怕賊惦記第522章 漲工資!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80章 守江山難第207章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35章 奏對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第80章 有母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221章 老兵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588章 新的文明載體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06章 傻了吧?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08章 誓師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65章 酷吏?第387章 商賈第162章 記住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52章 博望苑晚點更第39章 降維打擊?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590章 國家信譽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請假條第295章 女人心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295章 女人心第522章 漲工資!第514章 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