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

所以,哪怕知道在如今漢室——在這個時代,在軍隊內部減弱‘鄉黨’二字的存在感,算不得多麼迫切的事,劉榮最終卻也還是這麼做了。

原因非常簡單:恐後來之將復爲周亞夫、後來之軍復爲細柳營。

——太宗皇帝細柳閱兵,可不是簡單的‘皇帝因軍令而被勒令下車’的突發事件!

這一事件當中,值得挖掘的深層信息,堪稱海量!

首先,太宗皇帝細柳閱兵一事,並非發生在太宗皇帝纔剛從代地入繼大統、纔剛抵達長安,還未豎立威望的皇帝生涯初期;

而是發生在太宗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單于大軍壓境,兵峰直指長安的那場大戰之中!

太宗皇帝滿共纔在位二十七年!

甚至就連這二十七年,也有至少三到五年時間,是太宗皇帝病重臥榻,先孝景皇帝太子監國。

考慮到太宗皇帝的實際掌權時間,也就是在二十年出頭,便不難得出結論:太宗皇帝十四年,已經是太宗皇帝政治威望,以及民望、聲望到達巔峰之後!

換而言之:當時的太宗皇帝,就已經是天下人心目中的‘在世聖人’了。

這樣一來,問題就一目瞭然了。

——漢室天下數以百萬戶、將近三千萬口人,都一致認同的‘在世聖人’,當朝天子,到了你細柳營的大門外,居然要被趕下天子御輦!

哪怕明確得知其‘天子劉恆’的身份之後,看守營門的細柳將士,仍舊堅持讓劉恆這個在世聖人、當朝天子,去遵守細柳將軍周亞夫所制定的軍令!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天下人一致認同的在世聖人: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並未能得到細柳營上下將帥的認同。

意味着‘漢天子’的身份標籤,在細柳營將士心中,根本無法排到‘細柳都尉周亞夫’前面。

按照最樂觀的情況考慮,當時的細柳營將士,或許也認可太宗皇帝‘在世聖人’的超然身份地位,卻把自家將軍周亞夫,看得比太宗皇帝都還要重;

若是按最悲觀的狀況估算,彼時的細柳營,很可能已經‘只知周將軍,不聞漢天子’了。

這已經很嚴重了。

一支軍隊——一支訓練有素,令行禁止,戰鬥力無比強悍的中央直屬野戰軍,把指揮官看得比天子還大,尤其還是看得比在世聖人:太宗孝文皇帝還大!

這個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但這還沒完。

細柳營把周亞夫,看得比太宗皇帝還大,並不是當年,太宗皇帝細柳閱兵事件當中,唯一需要劉榮思考、歸納的問題。

甚至都不是主要問題。

畢竟再怎麼說,太宗皇帝這個‘在世聖人’,並非絕對意義上的聖君,而是相對意義上的——其實也就是老百姓心中的聖君。

常言道:屁股決定腦袋,立場決定態度。

對於底層民衆而言,輕徭薄稅、與民休息的太宗孝文皇帝,固然是在世聖人沒錯;

但對於軍中將士而言,委曲求全、屈辱和親的太宗孝文皇帝,怕是頂多只能算‘庸主’‘守成之君’。

考慮到這一層面,細柳將士對太宗孝文皇帝不夠崇拜——對太宗皇帝‘在世聖人’的身份標籤不感冒,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武人嘛。

相較於在世聖人漢文帝,顯然還是窮兵黷武的漢武大帝,更符合這幫‘大丈夫’的胃口。

這也正是當年,太宗皇帝沒有太計較這件事,反而大家讚賞的原因所在。

——一來,是當時國難當頭;

相較於天子威儀,彼時的太宗皇帝,顯然更注重軍隊的戰鬥力,更看重細柳營能不能把匈奴人擋在渭水以北,而非禮節、禮數是否周全。

二來,便是太宗孝文皇帝自己心裡也清楚:自己這麼些年皇帝做下來,對老百姓是問心無愧了,但對軍中將帥,卻是十分裡有十二分的對不住。

舉國忍受屈辱多年,尤其軍中將帥更甚,人家心裡有點牢騷,也實屬人之常情。

但在劉榮看來,事情卻並沒有這麼簡單。

太宗皇帝細柳閱兵一事,所透露出的問題,絕不僅僅是細柳營因爲沒仗打,而對太宗皇帝有些牢騷這麼簡單。

首先,細柳營‘任何人不得乘車入營’的規定,本質上是軍令。

而在當今漢室,除了通用的軍事條令之外,每支部隊特有的軍令,基本都是將帥所制定。

如博望侯程不識的部隊,往往都會有‘不允許隨意出入軍營,不允許提綱換崗’等嚴苛的戰時,以及非戰時駐訓條例;

又比如,飛將軍李廣的軍隊,往往會有‘必要時可以喝酒緩解緊張情緒’‘合理範圍內可以私下協調崗哨’等極富人情味,卻極度缺乏戰術素養的條令。

細柳營‘任何人不得乘車入營’的特殊條令,顯然也是出自周亞夫的手筆。

簡而言之:這是周亞夫的規矩;

說好聽點是‘細柳營軍令’,說難聽點,就是周亞夫的個人講究。

任何人不得乘車出入軍營,這個規定本質上並沒有錯。

劉榮也相信,周亞夫制定這麼一條規定,並不是爲了針對前來閱兵的太宗孝文皇帝。

——因爲劉榮知道,周亞夫制定的這條規定,還有後半句:屯長及以上將官,非必要不得在軍營內策馬。

說白了,周亞夫定下這麼一條規矩,其本意,是在細柳營內部推動‘將帥一視同仁’,避免士兵們徒步拉練時,將帥們慢悠悠策馬經過,甚至直接乘車旁觀的情況發生。

這個規定本身是沒錯的,甚至是積極的。

但在太宗孝文皇帝細柳閱兵,並鬧出‘天子大不過細柳軍法’的笑話之後,這條規定就變了味兒。

劉榮大致能猜到,周亞夫爲了在細柳營內部,深入貫徹這一條鐵律,大概也許可能,說了一句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哪怕天子到了細柳營,也照樣得下馬下車之類。

但話能這麼說,可真要是這麼辦,那事情可就大發了。

天子是什麼?

皇帝!

在這個時代,皇帝受命於天,代天牧民!

皇帝身份的至高無上,不單源自‘國法’這一受天下人認同的共識,更來自於虛無縹緲的蒼天、神明!

如此說來,太宗皇帝細柳閱兵一事,就不再是簡單的偶然事件、突發事件了。

——天子,皇帝,受命於天,代天牧民,乃天下人共尊,乃蒼天神明所立!

細柳將軍周亞夫,則是自有漢以來絕無僅有,三皇五帝以來再無二人,甚至哪怕放在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都能排得上好的漢太宗孝文皇帝所任命。

一個天下人認可、蒼天神明賦予權力的皇帝,被自己任命的將軍周亞夫,所搞出來的一條非慣用軍事條令,給堵在了某一支野戰軍駐地之外?這要是還算不上罡天反倒,那這人世間,怕是再也沒有奇怪的事了。

這就好比一個公司的老總,被手底下的財務經理,給堵在了財務室外;

理由是:財務保密條例。

這不純純扯淡嘛這不……

甚至進一步往下挖,挖出來的信息,更是動地驚天。

——在封建時代,皇帝雖然無法與蒼天神明齊平,但至少是一個範疇、一個層面的地位;

而周亞夫——無論是彼時,還只是中尉兼細柳都尉的周亞夫,還是後來官拜太尉,乃至丞相的周亞夫,都終究只是人臣。

稍不嚴謹些、稍誇張點說:太宗皇帝和周亞夫,前者是神,後者是人。

結果可倒好;

‘人’定下的規矩,居然還管上神了!

而且這個人,還就是這個‘神’的僕人!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在細柳營內部,太宗皇帝這個天子、這個封建帝王,這個人世間唯一接近‘神明’的存在,還不如周亞夫這個‘人’!

周亞夫這個‘人’定下的規矩,就連太宗皇帝這個‘準神’都要遵守!

換而言之:在細柳營的認知當中,能用一條規矩,就把‘準神’太宗皇帝管住的周亞夫,只怕已經是如假包換的神了。

劉榮不排斥、不反對底層將官,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將帥抱以個人崇拜。

劉榮甚至提倡、鼓勵高級將帥,儘可能讓手底下的將帥崇拜自己,從而更暢通無阻的進行作戰指揮。

但凡事都有個度。

劉榮可以接受士兵崇拜程不識,將程不識稱之爲‘不敗將軍’;

也能接受士兵們崇拜酈寄,將酈寄認定爲‘寶刀不老的開國元勳’。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士兵們再怎麼崇拜將軍,都得侷限在‘人’的範疇之內。

你作爲士兵,可以因爲崇拜,而把你的將軍當做很牛逼很牛逼的人;

但絕對絕對不能把將軍當神。

哪怕是再垃圾、再不入流的草頭神,都絕對不行。

後世有這麼一句笑談:建國後不允許成精。

這句話放到當今漢室,便是活着的人不允許成神。

或許這麼說,會顯得劉榮有些過於敏感。

——不就是細柳營的將士,把主帥周亞夫的規矩看得比天還大嗎?

至於嗎?

劉榮只想說:至於。

很特麼至於!

因爲這,已經不是老周家的‘將軍’,第一次幹這種疑似神化自己的事兒了。

回想一下:諸呂之亂平定之後,長安坊間流傳最甚的流言是什麼?

既不是齊王劉襄,與代王劉恆、淮南王劉長三人‘誰會做皇帝’的猜測,也不是諸呂之亂平定後,漢室未來的發展走向。

而是那句無比突兀,好似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太祖高皇帝曾言,安劉者必勃也。

什麼意思?

——早在諸呂之亂爆發幾十年前,太祖高皇帝就曾預言:老劉家的江山,只有周勃才能安定!

不然你以爲,周勃最終,是如何感悟到獄卒之貴的?

真當太宗皇帝被捧臭腳吹一句‘在世聖人’,就是什麼善男信女了?!

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實權皇帝,帝王心術拉滿到天花板級別的人物!

就周勃那點小心思,能逃過這位的火眼金睛?

好,再回過頭,來看周勃的兒子周亞夫,鬧出來的‘太宗皇帝細柳閱兵’一事。

如果還看不出什麼,那再往後看——再把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也加上,三件事放在一起看。

當爹的周勃,平定了差點顛覆漢家的諸呂之亂,然後檔案裡就冒出來一句‘太祖皇帝曾說過,安劉者必勃也’的標籤;

十幾年後,周勃的兒子周亞夫治軍細柳,軍規那是比太宗孝文皇帝還大,將士們尊周亞夫如神明,卻把‘在世聖人’太宗孝文皇帝,當做應該被周亞夫的規矩束縛、控制的‘服從者’。

又十幾年後,周亞夫力挽狂瀾,在漢家危急存亡之際,平定了差點讓漢家江山變色的吳楚七國之亂。

那麼,請問這時的周亞夫,是個怎樣的歷史地位?

劉榮只回想起當年,長安街頭再度出現的那句傳言。

安劉者,必勃也。

只是當時,吳楚七國之亂纔剛得以平定,平亂的也並非周勃,而是周勃的兒子周亞夫。

於是,那句頗具神話色彩的‘安劉者,必勃也’,就此被民間演繹爲:安劉者,必周也。

安劉者,必周也。

箇中意味,當真是耐人尋味……

也就是從那時起,劉榮才下定決心,在未必有必要——至少不迫切需要的情況下,加速推動漢室軍隊的‘國有化’。

哪怕目前的歷史時間節點、華夏文化的發展程度,還沒到非這麼做不可的程度,劉榮也依舊決定這麼做。

當然,決心下的很堅定,真到了具體操作的時候,劉榮卻還是無比小心。

——主帥輪崗制,僅僅只針對都尉一級軍事編制的最高指揮官,即‘都尉’本人。

往下一級的校尉,便不在此列了。

換而言之:自校尉以下,劉榮依舊默認,甚至允許軍事編制,以地域爲參照,以‘鄉黨’爲紐帶維序。

未來,劉榮或許會進一步改變這個現狀,一點一點將這種‘鄉黨軍’,逐步朝着子弟兵的方向推動。

但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步子邁大了,會扯着蛋。

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94章 斟酌第369章 詭寂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62章 記住了?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22章 暴君!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61章 陛下!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08章 將戰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兒童節快樂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08章 太上皇?第454章 故年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58章 我有卵子!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5章 登門賠禮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41章 迭代!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554章 立場問題睡一覺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498章 轉戰!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66章 如果?第466章 點將!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241章 處置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92章 蒙王?第340章 驗金石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9章 降維打擊?第93章 兒,斗膽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78章 展望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沒寫完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請假條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50章 皇長子第371章 鹽鐵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13章 趙禹之怒!
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94章 斟酌第369章 詭寂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64章 活着,纔是最大的勝利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62章 記住了?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22章 暴君!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61章 陛下!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08章 將戰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兒童節快樂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592章 朕能怎麼辦?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08章 太上皇?第454章 故年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58章 我有卵子!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5章 登門賠禮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41章 迭代!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554章 立場問題睡一覺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498章 轉戰!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66章 如果?第466章 點將!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241章 處置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92章 蒙王?第340章 驗金石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9章 降維打擊?第93章 兒,斗膽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78章 展望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沒寫完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564章 反應會很大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請假條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50章 皇長子第371章 鹽鐵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13章 趙禹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