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守江山難

這麼一套流程走下來,如今的嶺南百越之地,便也就能成爲後來,爲天下人所神往的江南魚米之鄉了。

當然,這麼一套流程——先是外藩內附爲異姓諸侯,而後是異姓諸侯自然絕嗣,改以宗親諸侯代之,再是宗親諸侯被長安朝堂中央瓦解……

尤其是異姓諸侯自然絕嗣,和宗親諸侯被逐步瓦解這兩步,幾乎都是要數十年,二者相加需要百十年的長久之計。

這就意味着嶺南,同樣無法在劉榮在位期間得到解決,頂多只能走上正確的道路,然後寄由劉榮的兒、孫繼續往下推動。

總結到這裡,情況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劉榮在位時期,漢家在‘外部問題’下的四個細分部分:匈奴,朝鮮半島,嶺南百越,西南諸夷,前三者都大概率無法得到徹底解決的。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未來二三十年,匈奴人頂多就是元氣大傷,亦或是內部分裂,卻幾乎不可能就此滅亡。

嶺南百越不適合動武,就只能先熬死老烏龜趙佗,然後再謀求和平統一的契機。

在原本的歷史上,南越武王趙佗活了足足一百零三歲!

自秦始皇年間率軍南征(公元前219年),一直到漢武大帝建元四年(前137年),趙佗才薨於番禺(今廣州)。

而今,時間來到天子劉榮新元五年,對應的是歷史上的漢景帝十一年(公元前146年)。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趙佗的壽命餘額,還有足足十年。

等熬過十年,把趙佗熬死,再送南越王世孫回去即位,然後再等待契機,迫使南越內附……

緊趕慢趕,那也是至少十幾年後的事了。

至於內附的趙氏南越國‘絕嗣除國’,改以劉氏宗親承襲宗廟,更是三五十年後纔可能發生的事。

而朝鮮半島——短時間內倒是能通過動用物理,來達成對朝鮮半島的事實掌控。

但正所謂: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憑武力打下這麼一片對華夏文化認同度不高,甚至都沒什麼瞭解的‘新服之地’,就必然需要再花費數十上百年時間,來一點點推動文化融合。

匈奴、百越、朝鮮都‘不可急於一時’,最後剩下個西南夷,更是讓劉榮根本不敢動心思。

——秦的基建能力,堪稱人類封建史上的奇蹟!

但就是這般堪稱奇蹟的基建能力,尚且只能在西南的窮山僻壤間,堪堪留下了一條五尺道。

何謂五尺道?

顧名思義:寬五尺,也就是一米出頭的狹窄人行道。

如此狹窄的道路,別說是車馬了,就連一騎都容不下。

說是羊腸小道,也絲毫不爲過。

但就是這麼一條羊腸小道,卻在始皇嬴政一統天下之後,消耗了秦王朝超過兩成的基建精力。

針對這片藏身於深山老林中的窮鄉僻壤,雄圖大志的祖龍嬴政,也從一開始的雄心勃勃,勢必要將西南夷化爲郡縣,一點點退縮到最後,只要求秦少府修建一條五尺道,保證中原與西南地區的往來即可。

爲什麼?

因爲這條五尺道,已經是堪稱人類封建史基建狂魔的秦廷,所能達到的極限。

這條路再寬一寸、再長一里,秦廷都修不起、修不了了。

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反過來講——一個連路都沒法修的地方,短期內註定是沒有發展前景,以及着重發展的必要的。

而對當今漢室而言,西南夷,就是一塊在秦一統天下之前,與世隔絕、與華夏文明隔絕,從不曾往來的‘世外桃源’。

始皇一統天下,窮秦之能,朝西南夷打通了一條五尺道,纔算是打通了華夏文明與西南諸夷之間的穩定交通線路。

而今,距離那條打通西南夷的五尺道建成,也纔剛過去七十多年而已。

毫不誇張的說:西南諸夷受華夏文化薰陶的程度,甚至都比不上朝鮮半島!

至少朝鮮半島早在九百年前,就有來自中原的王族建國……

如此說來,匈奴、朝鮮、嶺南、西南四大‘外部問題’,在劉榮在位期間,均是‘無法徹底解決,只能起個好頭’的情況。

其中,大概率無法根除的匈奴人,甚至是劉榮最能做出成績、取得成果的那一個!

只能說:穿越者一路橫推,統一藍星,稱霸太陽系,野望半人馬,都是隻存在於小說讀物中的橋段。

真到了講事實擺邏輯的時候,一朝天子別說是畢全功——單就是能在大多數層面,將王朝引領向正確的方向、起個好頭,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始皇千古一帝,尚且無法盡全功,妄想爲嬴秦立下萬世基業,最終卻是個二世而亡的結局;

明文帝朱棣戎馬一生,拼了命要徹底解決掉北方的遊牧民族,卻也還是不得不聽從太子朱高熾那句:爹,您做的夠多了;

剩下的,就留給後世兒孫——留給孩兒,和瞻基去做吧……

到了劉榮這兒,也是一樣的道理。

哪怕是穿越者,劉榮也依舊不得不承認:人力有時窮。

世間萬物,尤其是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文明——一個華夏封建王朝興衰、走向的大政、大策,往往都需要時間的積澱,和耐心的推動。

就好比劉榮,即便作爲穿越者,也無法在處於後青銅器時代,與鋼鐵時代早期的當今漢室,手搓熱武器一樣;

還有許許多多的事,劉榮哪怕知道最終的方向、最理想的終點,也只能擡起手臂,給兒孫指出方向到:往那邊走,準沒錯。

而劉榮自己,則只能走出關鍵性的第一步——頂多就是再多走出幾步,用實際行動指明方向。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那文明的傳承,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跑馬拉松接力。

劉榮只能盡力跑好自己這一段,並告訴未來的繼承者:往哪兒跑,怎麼跑,如何分配體力,如何保持速度,哪裡能補水,哪裡能休息……

外部問題如此,內部問題,則相對樂觀了些。

如果說,當今漢室的外部問題,可以細分爲匈奴、朝鮮、嶺南、西南四個範疇的話,那內部問題,則可以籠統的分爲以下幾個分支。

——民生;

——吏治;

——貴族;

——軍隊;

——諸侯。

民生自不必多說,直接關乎底層民衆的生存,從而間接影響着社會安穩,乃至王朝興衰。

吏治則間接影響民生——吏治清明,則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欣欣向榮;吏治昏暗,則百姓民不聊生,國家吃棗藥丸。至於貴族,依舊和以上二者逃不開干係。

——貴族上進,則吏治必然昏暗不到哪裡去、民生也差不到哪裡去;

反之,貴族拂袖,官員們必然是有樣學樣,民生民計,也就是太監說評書——無雞之談了。

三者雖然被細分,卻也是相輔相成,牽一髮而動全身。

老百姓生活好了,社會安定了,官員們自然也就能輕鬆些,貴族也不會生出太多煩惱;

反之,老百姓生活不好,三條兩頭鬧出個亂子,官員們如芒在背,汗流浹背,貴族們也無法安心收稅、坐吃山空。

再反過來講——貴族們顧忌吃相,忙着建功立業,而不是從老百姓嘴裡摳食兒,那官員們就算上下其手,刮民脂民膏,也絕不敢過分敲骨吸髓。

貴族不下場,官員不敢太過分,老百姓也就能喘口氣,不至於被逼到絕路。

反之,貴族們滿腦子民脂民膏,極盡敲骨吸髓之事,那官員們自然也會擼起袖子——反正天塌了有個兒高的頂着。

貴族本就掌握社會資源,欺壓底層民衆就像是喘氣兒——都不必費心;

再加上貪官污吏,老百姓就很難不身處水深火熱之中,並最終走上孤注一擲,揭竿起義的窮途末路。

三者可謂是互爲因果,一脈相承。

所以,在這三個方面,劉榮也不曾將其拆分,而是將三者放在一起來看待。

到了着手解決問題的時候,哪怕劉榮分別對症下藥,卻也還是清楚的認識到:這三者,就是一體的。

所以,劉榮在先帝年間平抑糧價,順勢官營糧米,乍一看,似乎最先下手解決的,是底層民衆的生計;

但實際上,劉榮卻是藉此機會,狠狠敲打了一波貴族階級:別對我漢家的子民伸手!

露頭必秒,伸手必砍!

貴族們老實了,沒有‘個兒高的’替官員們頂塌下來的天,劉榮才着手解決官員。

相較於針對貴族階級的粗暴,劉榮對待官僚,無疑就溫和的許多。

——說是反貪反腐,具體的做法確實增長官員俸祿,增加官員收入。

幾乎是以‘拿了朕的錢,就不許拿朕的子民的錢咯’的邏輯,倒逼官員清廉——至少別欺壓、盤剝百姓過甚。

官員也基本解決,最後剩下的民生民計,便不需要劉榮再去做什麼了。

除了貴族、官員,還有誰能欺壓底層民衆?

商人?

開玩笑!

在這個世代,或許有商人算計農民的份兒,但絕對沒有商人明目張膽,欺負農民的份兒!

只要掌握社會資源、地位的貴族,以及掌握公權力的官員不伸手,漢家的農民,就能省去一生中九成以上的麻煩和風險。

換而言之:敲打貴族,約束官員,本身就是劉榮間接的改善漢家——尤其是底層民衆的民生民計。

再加上糧、鹽、鐵等大宗生活必需品的官營,又爲底層民衆打上了最後一道保險鎖。

結合此間種種,完全可以這麼說:在貴族、官員都不敢動手,鹽、糧價格都穩定,且質量有保障的前提下,漢室民衆只要手腳勤快,就不可能過不好日子。

只要不是一心求死式的絕食,便幾乎不可能被餓死!

這,無疑是過往八年,劉榮頗值一提,甚至完全值得史官大書特書的功績。

還是那句話;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對於封建帝王而言,殺死敵人的一個士兵,永遠比不上救活、餵飽一個本方的百姓。

論功勞大小,滅敵一國,也終究比不上安己一國之民。

——馳騁沙場,開疆拓土固然暢快肆意;

但真要論難度,無疑還是百姓民安居樂業,衣食富足才更有價值。

至於民生、吏治、貴族之後的二者,即諸侯和軍隊,則是另外一個範疇和方向的問題。

諸侯,主要是自有漢以來,便始終動搖漢家統治根基,並掣肘漢室國家戰略的諸侯割據勢力。

軍隊,則是當今漢室,以及每一個封建王朝都存在的:士兵只認將軍,不認皇帝的問題。

簡要概述一番,前者的核心,便是進一步推動中央集權,掃除一切阻礙中央集權的地方勢力——尤其着重掃除阻礙最大的諸侯割據勢力;

後者,則是解決槍桿子,往往無法掌握在天子、皇權手中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劉榮做的倒沒多少。

——宗親諸侯,早在先帝年間的吳楚七國之亂後,朝堂就已經有了章程。

諸侯王的權利,該削奪削奪,該限制限制;

碰上合適的契機,再逐個推恩以分其國,代代推恩代代分裂——純粹就是個水磨工夫,早晚能把關東的宗親諸侯們,都給磨成豆腐腦。

而軍隊,劉榮則是兩手準備、兩條腿走路。

首先,是在太子時期,以組建太子衛隊的名義,草創了直屬於漢天子——甚至是直屬於天子榮一人的羽林、虎賁二衛。

就此有了自己的軍事班底後,劉榮也沒完全放棄漢家原本已有的常備野戰軍。

如周亞夫的細柳營,過半被遣散,小半被整編;

霸上、棘門、句注等野戰軍,也都被整編爲新的野戰編制。

最爲重要的是:在劉榮掌握漢室之後,漢家,已經不存在細柳營那般,將主將奉爲信仰的奇葩部隊了。

除了北牆的機動隊飛狐軍,其他所有的野戰編制——包括羽林、虎賁二衛,都在劉榮的堅持下,開始施行輪崗制。

一支獨立野戰部隊的主將,最多隻能在職三年,便要調動到另外一支野戰部隊;

且調動之前,要想到長安進行爲期三個月的‘兵法學習’——其實就是思想教育。

而且,同一位將領,只要在某支野戰軍做過主將,就不能第二次在這支部隊掛帥!

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63章 黑土地第226章 朕!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207章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576章 把控力度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58章 後宮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2章 瓷器成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26章 朕!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586章 外藩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婚假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528章 單于庭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226章 朕!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我再改改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550章 皇長子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41章 迭代!第411章 人才庫?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528章 單于庭第220章 蝴蝶效應?我再改改第251章 毒蛇!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58章 難啊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06章 孤兒軍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487章 僵持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6章 困獸歇一天第465章 酷吏?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66章 點將!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246章 廟算剛落腳第13章 家宴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465章 酷吏?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
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63章 黑土地第226章 朕!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207章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576章 把控力度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68章 心理補償機制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583章 眼神清澈的匈奴人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62章 說道說道?第558章 後宮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2章 瓷器成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26章 朕!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586章 外藩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婚假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528章 單于庭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226章 朕!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我再改改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550章 皇長子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441章 迭代!第411章 人才庫?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528章 單于庭第220章 蝴蝶效應?我再改改第251章 毒蛇!第56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58章 難啊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06章 孤兒軍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487章 僵持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6章 困獸歇一天第465章 酷吏?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66章 點將!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246章 廟算剛落腳第13章 家宴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465章 酷吏?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587章 也許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