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斷句

“拜見父王…”李恪等人急忙行禮道。

“平身!”李世民微笑道。

李世民滿臉的驚喜與欣然,面帶驕傲的看着李恪。

孔穎達則臉上帶着若有若無的淡笑,撫須輕搖皓,雙目中精光四溢,背手拈鬚說道:“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不忍,乃是仁爾,非是庖廚之垢,而是仁義之心……漢王的這翻解讀,雖然新穎,但卻頗有道理!”

孔穎達此評一出,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到了李恪的身上,李恪沒想到這番來自於後世教科書上的論解會被李世民、孔穎達等人聽到。

李恪不僅沒有因此而擔心,反而心中有些激動,因爲在古代的文化之中,有許多出錯,有許多誤傳,結果好好的思想就成了糟粕,而現在自己對面的一羣人是大唐最權威最有勢力的一羣人…

李世民,大唐皇帝,天下第一人,日月山川盡操於手,億萬生靈繫於一身;孔穎達,孔聖人後人,儒家大賢,儒家公認的第一人,如果他們認同自己的新解,或許,就可以避免歷史上很多聖人之語被誤傳的結果。

“不忍,乃是仁爾,非是庖廚之垢,而是仁義之心……”神神叨叨丟魂了一般的李泰呆愣愣的坐在那裡,連一衆師長們到了都不知道,嘴裡不停的叨唸着重複了不下十遍,才忽而猛地站了起來,朝着李恪深深的鞠躬彎下了腰去,有些癲狂的說道:“感謝三哥教誨,讓青雀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四弟客氣了,其實孤最近熟讀聖人典籍,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所以的典籍都沒有斷句,我華夏文字含義頗多,而我大唐對於斷句又無定法,所以斷句不對往往就會失去本意…”李恪幽幽道。

“斷句?”孔穎達有些疑惑的扭過頭,看着這個聰明的有些過頭的皇子。

“對啊,斷句,咱們現在那些經典通篇都是連在一起的,怎麼知道從哪裡斷開?”李恪這段時間一直在被這件事情所苦惱着,這時的書沒有標點符號,全書連成一片,讀起來太費事兒,作爲一個現代人,這種古文對他來說就是天書一樣。

“這有何難?書讀的多了,自然就會斷了。”老夫子一臉傲然,分明就是表示自己書讀的夠多,另一層含意當然就是李恪讀的不夠,沒文化。

“呵呵,孔大人此言差矣,孔大人學問高,很多文章看一遍便知其意,但不是所有人的學識都有孔大人怎麼高,既然如孔大人這般的大儒也不能保證每次斷句都完全正確…”李恪緩緩道。

“呵呵!漢王殿下太輕看老夫了,老夫怎麼多年來自問沒有斷錯過一句!”孔穎達一臉驕傲道。

“呵呵,孔師既然如此說,不如幫本王斷一下句子如何?”李恪滿臉笑意道。

“好呀!漢王殿下有何題目,不防說出來老夫聽聽如何?”孔穎達滿臉自信道。

李恪心想老小子不怕你現在跳的歡,有你哭的時候,李恪叫秋香拿來紙筆龍飛鳳舞般寫出一行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放下筆之後李恪笑着對站在一邊觀看的孔穎達說道:“孔大人且看,就是這句。”

早就將字跡看在眼中的孔老頭哂然一笑,縷着鬍子自信的說道:“漢王殿下你是再逗老夫開心嗎?此句如此簡單,太子殿下如何斷不出來呢?”

“不知孔師是如何斷的?”李恪不僅不動怒,反而一臉深意的望着孔穎達,出言問道。

“漢王且看。”孔老頭言罷,伸手提筆,一臉傲嬌的在紙上寫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孔穎達寫完還不忘笑着對李恪道:“漢王且看微臣斷得可對!”

李恪看了一眼,微笑道:“斷的很對,孔大人可還有其他斷法?”

“其他斷法?”孔穎達皺眉沉吟半晌道:“沒有了,應該就只有這一種斷法吧?”

“呵呵,但本王還有另外一種斷法,意思卻和孔大人所斷句子的意思恰恰相反!”李恪一臉平靜道。

“一句兩意?還意思相反?”李世民驚呼道。

李世民的聲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所有人都圍攏了過來。

“漢王殿下別說笑,這根本不可能!”孔穎達語氣堅定道。

“是嗎?”李恪沒有多說廢話,提起筆邊在紙上寫上: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同樣是這幾個字,這樣一斷句,意思果然完全不一樣了!”李泰滿臉驚訝道。

“這?”孔穎達同意一臉震驚。

“孔大人,再看這一句如何斷!”李恪又在紙上寫上: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穎達一臉古怪的寫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後一臉鄙視道:“漢王殿下這是所有讀書人都知道的意思,不知殿下爲何要拿來考老夫,難道殿下又有不同的斷法。”

“孔大人說對了,本王還真有不同的斷法!”李恪一臉雲淡風輕的在紙上寫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 民可,使由之; 不可, 使知之與: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兩種斷法意思又正好相反, 前句, 民衆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可以讓他們懂得知識, 如果限制就不行。

後一句, 民衆可以聽從使喚, 但不能讓他們知道一些道理戓知識, 不然不好管理。

孔穎達瞬間如遭雷擊,呆立當場,隨後臉色慘白,口中訥訥不知所言,完全是亂了方寸。

身爲孔子第31世孫,竟然從未想過老祖宗一句話會有如許多意思,這讓孔穎達有種愧對列祖列宗的感覺。

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半大孩子就能把一句話說成三個意思,如果是其他人呢?如果是別有用心之人呢?會不會曲解祖宗的意思?

不僅孔穎達被雷得外焦裡嫩,在場所有人都一種顛覆人生觀的感覺。

“怎會如此?難道我們之前讀的聖賢書都有可能曲解其意嗎?”李泰喃喃道,顯然今天的所見所聞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

453 不愧名相383 班師回朝(二)409 三位公主550 呼之欲出303 決賽639 平衡之道395 天可汗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476 針鋒相對561 分頭行動0126 君子遠庖廚644 元家265 得理不饒人524 信鴿255 風聞奏事339 都督府晚宴238 李靖出馬0092 政事堂0037 獻禮390 慶功宴(三)0095 儲君之位517 婚宴317 天字第一號0109 組建班底425 薛仁貴0072 諫臣魏徵0101 長幼有序347 借題發揮0092 政事堂0085 突厥入侵599 西域捷報0193 驚現馬周304 天子看球254 合作達成411 偶遇400 藥王0054 新皇登基0180 世家的興衰389 慶功宴(二)0190 李世民的震驚251 世家門閥587 漢王遇刺(三)342 殺雞儆猴0104 年號貞觀479 王謝袁蕭351 刀兵再起292 計劃411 偶遇358 蘇烈領兵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453 不愧名相0047 李恪又被揍0060 大唐第一才子594 長孫教子465 塵埃落定0167 獻禮0057 醉臥美人膝262 路遇惡奴413 勝出244 機關算盡371 決戰(三)453 不愧名相492 騎兵的優勢270 密談0106 逍遙居0096 三喜臨門634 徇私舞弊264 借題發揮573 國子監祭酒605 貞觀十五年353 調兵遣將446 插秧0180 世家的興衰0191 火鍋599 西域捷報0068 李恪二次被揍276 蓄勢待發354 雲州城下0094 消於無形0120 後續影響450 因爲你無恥525 吐蕃賊心不死318 放長線,釣大魚274 定計473 太子發怒523 初唐四傑623 以不變應萬變0010 茶0178 少女心思0070 房謀杜斷0122 軍歌嘹亮0066 鎮定自若330 除夕宴362 定計221 香水502 縱兵劫掠462 門下省391 揚眉吐氣633 漢王解惑386 彈劾
453 不愧名相383 班師回朝(二)409 三位公主550 呼之欲出303 決賽639 平衡之道395 天可汗581 薛仁貴臨危受命476 針鋒相對561 分頭行動0126 君子遠庖廚644 元家265 得理不饒人524 信鴿255 風聞奏事339 都督府晚宴238 李靖出馬0092 政事堂0037 獻禮390 慶功宴(三)0095 儲君之位517 婚宴317 天字第一號0109 組建班底425 薛仁貴0072 諫臣魏徵0101 長幼有序347 借題發揮0092 政事堂0085 突厥入侵599 西域捷報0193 驚現馬周304 天子看球254 合作達成411 偶遇400 藥王0054 新皇登基0180 世家的興衰389 慶功宴(二)0190 李世民的震驚251 世家門閥587 漢王遇刺(三)342 殺雞儆猴0104 年號貞觀479 王謝袁蕭351 刀兵再起292 計劃411 偶遇358 蘇烈領兵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453 不愧名相0047 李恪又被揍0060 大唐第一才子594 長孫教子465 塵埃落定0167 獻禮0057 醉臥美人膝262 路遇惡奴413 勝出244 機關算盡371 決戰(三)453 不愧名相492 騎兵的優勢270 密談0106 逍遙居0096 三喜臨門634 徇私舞弊264 借題發揮573 國子監祭酒605 貞觀十五年353 調兵遣將446 插秧0180 世家的興衰0191 火鍋599 西域捷報0068 李恪二次被揍276 蓄勢待發354 雲州城下0094 消於無形0120 後續影響450 因爲你無恥525 吐蕃賊心不死318 放長線,釣大魚274 定計473 太子發怒523 初唐四傑623 以不變應萬變0010 茶0178 少女心思0070 房謀杜斷0122 軍歌嘹亮0066 鎮定自若330 除夕宴362 定計221 香水502 縱兵劫掠462 門下省391 揚眉吐氣633 漢王解惑386 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