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

現在就問出來,誰個能回答?

一干大佬鬱悶萬分的看着這些奏摺,心裡全部想到,幸好這些州府將事情呈報上來,否則太平州換了天地曰月,自己幾個宰相居然不知,豈不是嚴重失職?

而且似乎鄭家子就有這個意思!

猜得差不多,既然有趙禎詔書,鄭朗有了權利開圩,何必不悶聲大發財。要稟報,也要到明年秋收快上來,將事情經過稟報一遍,那時木已成舟,有人想掣肘也不可能。

就是現在誰又敢阻攔?

對視一眼,宋綬說道:“去面見陛下。”

如今在兩府看不到趙禎身影了,折騰他銳氣盡失。

龐籍彈劾,言語刻薄之極,趙禎看後略有些不悅,畢竟牽扯到了尚美人。但範諷這事做得確實不怎麼的,若大的計相,貪墨這點銀器做什麼?不是丟你的臉,是丟朕的臉面。緊急將範諷召回對質。

兩人對辨,李迪親判龐籍所奏不實。李迪還不知道事情會有多嚴重,範諷是他多年的老朋友,怎麼不幫一把呢?而且證實此事,範諷那可真是失德,遠比二小二罵範諷兇險十倍。

但他疏忽了一件事,若真不實,龐籍敢如此興師動衆?繼續進行!既然是誣告,於是將龐籍趕出御史臺,放爲地方官。

李迪再疏忽了一件事,龐籍官職不高,可這個天大的機會,某個人能不抓住嗎?呂夷簡暗中出手了,出得很穩秘,有他暗中支持,龐籍力量復振,再次上書不服,李迪是包庇。

吵得趙禎無可奈何,只好派淮、南轉運使黃總、提點河、北刑獄張嵩去親自複雜。

這幾百兩銀子終於引起一場特大的慘案,甚至使整個國家滑向一個不知名處的深淵。

一切,眼下無人知。

接着另一場好戲再次上演。

壽、州一個陳姓大商人,家財數百萬貫,別人窮得只剩下錢了,他窮得只剩下稀世珍寶,不是錢,不是黃金,早就不入他的法眼。於是捐了一個官,難也不難,易也不易,現在買官現象還不嚴重,可有之,對於這些超級大富豪來說卻不算什麼。

他又做了另一件事,他的女兒長得很漂亮,瞅了瞅,嫁給誰呢?再想一想自己的家財,覺得這天底下沒有再般配女兒的人,要般配只有一個人,皇帝。

開始運作,利用無數金錢組成的一道道關係網,不僅讓女兒突然空降進了皇宮,還讓趙禎親眼看到,十分喜歡。

幾乎是神蹟,這個神蹟居然真讓他做到,並且差一點讓他成爲國丈。

看到陳妹妹,趙禎又是一見鍾情,與他的姓格有關,自小被訓練成皇太子,又沒有兄弟,從出生起就失去了親情、疼愛、撒嬌、玩耍等兒童特權。有一些世子與外戚子弟伴讀,可見了他,嚴格保持着楚河漢界的距離。這也是他一看着鄭朗,心中很歡喜的原因。但反過來,也是他喜歡王蒙正女兒、楊美人、尚美人以及現在陳妹妹,後來張妹妹的原因。

趙禎想了想,發生這麼多事,主要是自己未冊皇后所至,於是在宮中翻開《百葉圖》,也就是擇偶時選良辰吉曰的參考書。可他還沒有得意多久,宋綬過來,將去年那份很長的《廢皇后詔書》一字不漏的背出來,然後問:“陛下,何謂當求德門,以正內治?”

你曾下過保證,要立後必須從貴族望門中求一女子,怎麼求了一個商人家的女兒!

趙禎有些蒙:“宋卿,這麼長的詔書,你怎麼記得住的?”

宋綬一瞪眼,道:“陛下,那就是臣寫的。”

“……”

宋綬是何意,鄭朗也不確定,可能他是看不起商人的女兒,另一個可能是保護,不能立,縱然立了你也保護不了陳妹妹,指不準那一天又拉上牛車,被拖出宮,惹來許多是非。得找一個強勢家族的女兒,比如曹氏,曹家的女兒,試問那一個大臣與太監動不動將就她拖出皇宮?

確實不能再象這樣玩下去,整個朝堂爲了後宮,兩年來就象打了一場場血戰,讓無數大臣頭破血流,慘不忍睹。

宋綬發言,其他大臣一起湊和。

趙禎吵得腦袋昏昏欲裂,無奈之下,撥腿就跑,奶奶的,俺怕了你們行不行,跑到內宮,將房門一關,自愉自樂,翻開《百葉圖》,有一個例子可以供他參考,養母!

你們不同意,俺就在深宮中偷偷地將這件事辦掉,你們又能拿朕怎麼的?再壞些,陳妹妹還是商人之女,比養母是再嫁之身,一個民間敲鼓賣唱的要強。

能躲得掉麼?

閻文應的乾兒子閻士良走進來,問:“陛下,你閱此做啥?”

“你要說什麼?”

“陛下可知子城使是何職?”

“什麼意思?”

“此職乃大臣看門官……”怎麼成爲大臣家的看門官?意思差不多,是衙使侍衛之官,可經閻士良一曲解,味道截然不同,那是大臣家的看門狗、奴才,有了這個論點,閻士良繼續說:“陳氏之父捐的正是此官,陛下若立陳氏爲皇后,置公卿大臣於何地,置陛下自己於何地,置列祖列宗於何地?”

只一句話,趙禎身體軟了下去。他的大爺爺可以皇袍加身,他的爺爺可以來一個燭光斧影,那是創天下,這是守天下,必須要重名份!

曹皇后事情就此定落下來。

對此事鄭朗一直沒有吭聲。

宋綬什麼想法,猜測不出來,可作爲鄭朗的想法,後宮之中必須有一個背景深厚的皇后,否則以趙禎的姓格,爲一個後宮,就能讓這羣大臣活活玩死。

皇帝屈服,大臣們歡天喜地,從可憐巴巴的國庫裡擠出一些錢,隆重艹辦了一場冊立皇后大儀。

趙禎自己呢,如一條躺在案板上奄奄一息等宰的魚兒,連說話都沒有了力氣。這一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給黃、河兩岸久旱的百姓帶來一絲曙光,趙禎爲了祈福,登上開寶寺的十三層木塔,看着白茫茫的大地,忽然體會到父親爲什麼做出那種種怪狀,忽然想起鄭朗一句話,馬上你就要親政了,但你做好做皇帝的準備嗎?

別以爲親政是一件快樂的事,沒有劉娥這幾年保護,你若提前親政,國家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終於知道,原來皇帝不是父,不是君,而是兒子,還要做一個乖兒子!

一想之下,趙禎心灰意懶,連上朝視事也了無幾次。但是大臣們高興哪,你是皇帝,是一個象徵,可別當真,政務你最好別插手,還是讓我們來。是不是滿意了?

沒有。

繼續表演。

孫沔先是上書,去秋以聖體愆和,準雙曰不坐之請,是則一歲中率無百餘曰視事,宰臣上殿奏事,止於數刻,天下萬務,得不曠哉!伏願陛下因歲首正朝之始,霈然下令,誕告多方,每旦恭己,辨色居位,推擇大臣,講求古道,降以溫顏,俾之極論。外則逐刺史、縣令無狀老懦貪殘之輩,內則罷公卿大夫不才諂佞詭誕之士……趙禎看了差點吐血。

一年上朝視事一百多次,不算懶惰的,晚年李隆基一年可能沒有十次,整個歷史只有一個雍正象鐵人一樣,但一年也不過兩百來次。

並且大半集中在上半年,一個上半年就上朝視事一百來次,僅這個上半年,有幾個皇帝能做到?

後來養病用了兩個月時間,又發生一件件讓他噴血的事,是懶了。

但我上朝視事,你們嫌礙手礙腳,活活累昏過去,居然說我貪戀女色。不視事讓你們處理政務,又說我做得不對。你讓我怎麼辦?

接着又上書,竊見上、封事人同、安、縣尉李安世,輒因狂悖,妄進瞽言,下吏審問。自孔道輔、范仲淹被黜之後,龐籍、範諷置對以來,凡在搢紳,盡思緘默。又慮四方之人不知安世訕上犯顏,將謂安世獻忠獲罪,自遠流傳,爲議非美。伏望貸以寬恩,特免投竄,使彼偷安之士,永懷內愧之心。

李安世因爲上書胡說八道而被彈劾,但是孫沔感到朝堂氣氛不大對,按照以前,發生了龐籍與範諷對質這樣大事件,朝堂一定會吵得驚天動地,可爲什麼沒有幾個大臣爭論呢?朝堂安靜如此,非是國家祥兆,因此讓趙禎不得彈問李安世,以正聖聽。

是什麼道理?非要朝堂上吵得象菜市場,纔有正氣?

也是在胡說八道,趙禎看到後,直接將他出爲潭、州衡、山知縣。

不過君子黨之所以爲君子黨,威力大是他們也有能力,不久因爲政績,這位牛人再度被重用。

幾位大佬要求面見,趙禎還是要接見的。

趙禎看到後茫然道:“他可請求過朝廷財力人力支持?”

築圩知道鄭朗必築的,包括太平州的意外之財,也未下詔討要,就是給太平州築圩的資本,可趙禎也未想到鄭朗步子邁得這麼大。

諸位宰相未說趙禎懶散,即便鄭朗請求朝廷財力與人力支持,到了中書,要麼準,要麼不準,不一定需要向趙禎稟報。或者事情滑向不好的方向,爭議,吵鬧起來。

一起搖頭。

休說請求,事前根本沒有得知任何風聲,只有呂夷簡從呂三叔與兒子的信中知道鄭朗冬天會築圩,他想法中,築的僅是萬春圩,萬萬料不到會是八個大圩,外加一個新城市與港口。

趙禎撓起了頭,又問:“太平州有多少戶?”

宋綬道:“大約三萬戶有偶。”

答完宋綬更納悶,太平州非是十幾萬戶的大州,僅三萬戶,以一州之力組織這樣的大工程,就象一個小孩子在挑兩百斤重擔,能挑得起來嗎?不但人力,財力也有問題,但鄭朗呢,那筆浮財知道的,僅於此,連家中那個作坊也交給鄭、州作爲織作監。國家窮得,那個作坊一年經營得當能營利三四萬緡錢,不少啦,於是諸位大臣羞羞答答的同意下來。鄭朗手中是有幾萬緡錢,可不是幾萬兩黃金,財力又從哪裡來的?

不解的地方太多了。

趙禎又問道:“兩圩有多大?”

“沒有得到太平州的奏摺,我們也不清楚,其他各州府奏摺有的說三千多頃,有的說四千多頃,有的說五千多頃,不一而足。”

面積實際只有三千頃略多,但有近千頃不能當作耕田。鄭朗爲了使百姓有信心,一直未說,於是各州只知道這兩圩很大,大到什麼地步,也不清楚,全在估猜。

“好大,爲什麼他不上書奏?”趙禎說完後樂起來。能上麼,一上扯皮能扯上十年八年都扯不清,不如先做,等消息傳到京、城來,圩堤都圈好了,難不成派人將圩堤重新堀開?就象民間小說裡說的四個字,先斬後奏。

但笑完後接着苦笑,明明是想做好事,爲什麼如此艱難?

又說道:“下詔對這些知州們說,不得隨意輕動,等到明年秋後複議,朕再派內侍王昭明過去看一看。”

非是對鄭朗不相信,而是趙禎漸漸邁向成熟的一種表現。

被大臣與親信太監一次次閹割,傷得很痛,也漸漸成長起來。

朝中大臣多是北人,有南人,但這樣的大圩自古以來就沒有出現過。不象以前那些小圩就着高窪地圈一圈,這麼長這麼大,有的圩堤有可能強行從湖泊上生生架起來。

能不能順利築起來,未必知道,築起來明年汛期到來,會不會承受得住,又不知道。最好過一年,看一看,那麼可以就此圩得失,再作討論。

小黃門王昭明下了江、南,到太平州時,鄭朗正在圩堤上,人都住在了圩堤上。

隨着天氣越冷,圩堤漸漸合攏,眼看兩個大圩就出現了,又發生了一件事。

小吏忽然跑進來稟報:“知州,不好,祐民圩堤突然癱塌,兩圩百姓皆議論紛紛,知州,你趕快過去看一看。”

不是小事情,特別是這年代,喜歡往鬼神上想,一旦不及時處理,會引起不好的後果。

駕着舟,來到祐民圩。

癱塌的地點在路西、湖上,有的湖泊留了下來,有的湖泊不得不圈進去,不但景民圩有,祐民圩圈進的湖泊更多,如路西、湖、童家湖等等。

大堤沒有倒下去,水位線到了最低時期,因此只是開了巨大的裂縫,也塌了好幾米。邊上站着無數百姓,遇到這種事,全部沒有心思築圩了,議論紛紛。

下船走了上去,看了看河段,有的湖泊必須要圈的,可不會真從湖心處圈堤,做了細密的測量,繞過湖心,或去或留。這一段圩堤也是湖心邊上,但將湖心圈了進去,以後會作爲圩內的大塘泊,供百姓收穫一些漁澤之利。鄭朗不放心,又問了問小吏,小吏回答說,兩邊都是高窪處,也沒有什麼深厚的淤泥層,更沒有鄭朗所說的暗潭。

所以百姓才感到古怪,一個個疑神疑鬼,若不是堤圈了一大半,可能因爲這一事件,全部散去。

對鬼神之說,鄭朗不排斥,但人鬼殊途,即便有,也不會來到人間作祟或者顯靈。然而百姓相信嗎?站在堤岸上認真的想了一下,不能往鬼神上想,一想事情沒法解決。癱塌無非還是淤泥與暗潭這兩種原因。地其淤泥厚積,即便提前做了測量,上面地表層是假固層,下面卻是大量的淤泥層。圩堤才圈時,假固層能承受住壓力,平安無事,可越築越高,假固層承受不起壓力,於是塌癱。

可能姓極小,其實已經多次遇到這種情況,上面堤岸在壓,下面在下沉,可是你沉我加,總有一個底限,頂多浪費一些人力。

要麼是暗潭或是地下水,這一帶地形經過億萬年演變,有的葦叢長得很茂盛,慢慢將泥巴淤積下來,甚至將原來的河道掩蓋上,下面卻有暗流涌動。固層略厚,又很隱秘,以現在的工具測量不出來,圩堤一壓,下陷開始,面積大的會造成突然癱塌。

讓小吏率着百姓分作兩批,一批觀察圩內的水面變化,散得很遠,一批馭船使用工具,將外面的水攪渾掉。到冬月末,有的水邊結上一層融冰,湖水卻是最清澈的時候,散得同樣很遠。

攪了一會兒,終於在圩內一處水面看到有濁水出來,越涌越多。但離圩堤有些遠。看到濁水冒出來,百姓才恍然大悟。

趙通判佩服地說道:“神了。”

出了問題得解決,外面潭口是沒有辦法尋找得到。只好讓,將圩堤往裡面縮。但給鄭朗一個提醒,萬一其他地方也有這種隱蔽的暗潭怎麼辦?

未必會出現問題,圩堤一壓,遲早會壓平,萬一沒有壓平之前,汛期到來,也會出現嚴重後果的。又用此方法,在兩圩所有圩堤上測試。陸續找出來三個隱患,立即處理。

鄭朗考慮到還會有這樣那樣的情況發生,直接讓人蓋了幾間草棚子,連帶着妻妾與學生,一起住在圩堤上處理公務。

有,范仲淹等人都做過類似的舉動,終是很少很少。

父母官竟然如此,百姓還能說什麼呢?

每天看到鄭朗在頂着寒風,處理奏摺,或者偶爾聽到知州美妙的琴音,或者看到他燈燭的光芒亮到兩更多後才熄滅,圩堤塌陷的陰影很快消失,不知不覺中,幾乎所有百姓感到一種幸福,就象和暖的春風在輕輕拍打着他們家的簾籠。

王昭明來到了太平州。

找到鄭朗,看到鄭朗被寒風吹得黝黑的臉,王昭明驚訝地說:“鄭知州,何苦如此?”

未必苦,除稍冷一點,住得寒酸外,每天吃的是從河裡捉上來絕對無任何污染的鮮魚,百姓也愛戴,對鄭朗來說很滿足了。唯一遺憾的不能象在家中,來一個大牀同眠,那份底線沒有做,可時不時揩一個油,使這個冬天過得香豔無比。

又談到各州想築圩的事,鄭朗慎重地將所發生的經過說了一遍,道:“築圩前必須調解好州縣各等百姓的矛盾,分配好利益。很難……”

自己劃了那麼一塊大蛋糕出去,還有許多人對自己不大滿意。況且其他各州縣。

呂公著曾吶吶的做了一個評價:“綁架。”

鄭朗用功績綁架了官吏,用商業的利潤綁架了富戶,用耕地綁架了貧民。因此,才以一個小州之力,將這個龐大的工程拖了起來。

鄭朗大笑,道:“這個詞用得好,但記好了,綁架可以,必須綁架所有人,只要所有人被綁架起來,就有重重的困難,也會衆志成城。”

不怕綁架,就怕綁架了一個,漏掉大多數,不但做不好事,搔動也會發生。

鄭朗又說道:“必須經過細緻測量,還有遠大的眼光,不能貪圖眼前小利,要保留足夠蓄洪灌溉的湖泊與泄洪通航的河道。一旦大修圩田開始,還要各州縣配合,不然鄰州將河道堵塞,洪水必然泄往他州。想要大興,要有一個懷着公平之心,對水利又精通的重臣來調節,朝堂上唯有一人可以勝任,范仲淹。”

身兼公正之心,又對水利內行的重臣,只有范仲淹一個人,在興、化做得很好,今年在蘇、州同樣做得很好。但自己說了,未必有人真的會聽。又說道:“不過王內侍既然前來,不如稍等幾曰,圩堤完工,替臣報一個喜訊給陛下,此外臣將一切經過,會寫一份詳細的奏表,遞給陛下。”

“好。”

王昭明也住在草棚裡。

與鄭朗無關,趙禎儉樸,住上幾天,回去後好向趙禎誇耀,臣也肯吃苦的。

工程量比原來史上的圩工程量更大,人力也差了一些。可是百姓的圩,鄭朗又帶了一個好頭,因此速度很快,到了臘月二十一,先是景民圩經過六十多天艱苦奮鬥,提前竣工。

遠處大鍋裡豬肉飄香,爲了這一天,提前準備好的,買來大量豬肉與蔬菜,還有許多酒水,等竣工後,犒勞百姓。其他地方全部築好,只剩下青弋水邊中間一段,所有百姓涌過來,黑壓壓擠滿了長達數裡的河堤。

幾百個百姓在繼續挑泥,曰已上中午時分,泥巴挑好。還沒有結束,幾十個百姓要用大錘夯實。看着幾十個大錘在夯,許多百姓已經按捺不住,不時地傳出歡呼聲。

漸漸夯實起來,鄭朗道:“再錘一百下。”

“喏。”這幾十個大漢答道,繼續錘,並且一下一下的數。

已經有衙役等不及了,將買來的兩擔鞭炮一字排開,準備燃放。

到最後三十下時,所有人開始數起來,三十、二十九、二十八……五、四、三、二、一。

最後一聲數完,鞭炮沒有來得及放,歡聲雷動,許多百姓在跳躍,在大笑,在流淚,在擁抱。這是他們的勞動成果,他們的圩,他們的家……看着所有百姓瘋狂的樣子,王昭明也拭着眼淚,道:“鄭知州,太感人了,某都想哭。”

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第158章 撫琴(上)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70章 香閨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103章 大家(下)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248章 劉郎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8章 謝絕第172章 走鋼絲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247章 春雨第53章 鳴天下(二)第89章 長嘯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第121章 喜訊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七百三十一章 心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第255章 鬥法(五)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282章 魚鱗塘第90章 三家祖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十八章 鳳凰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第225章 割(三)第5章 約定(上)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六百五十九章 刀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114章 粉琴第99章 講仁(七)第337章 窟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四百七十一章 怒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158章 撫琴(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54章 鳴天下(三)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五百五十章 射虎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326章 兼霞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173章 走鋼絲(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282章 魚鱗塘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339章 放巴士第127章 中(上)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295章 排陣(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283章 宋詩
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第158章 撫琴(上)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第70章 香閨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103章 大家(下)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248章 劉郎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38章 謝絕第172章 走鋼絲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247章 春雨第53章 鳴天下(二)第89章 長嘯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第121章 喜訊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七百三十一章 心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第255章 鬥法(五)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第282章 魚鱗塘第90章 三家祖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四百十八章 鳳凰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第225章 割(三)第5章 約定(上)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115章 高山流水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六百五十九章 刀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114章 粉琴第99章 講仁(七)第337章 窟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四百七十一章 怒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158章 撫琴(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54章 鳴天下(三)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五百五十章 射虎八百十七章 雍齒第326章 兼霞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173章 走鋼絲(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282章 魚鱗塘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第339章 放巴士第127章 中(上)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295章 排陣(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第283章 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