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章 大麻煩

八百五十章大麻煩

“行知,就說最後這次改革吧,”能擠入在座的行列,多不是簡單人物,鄭朗先行放出兩監股契,又放出一個利好的消息,今天又說了這麼多,不會爲均輸法,均輸法雖有爭執,但這兩年來爭執還少嗎,因此接下來的改革必會更麻煩,富弼感到擔心,皺眉說道,刻意將最後二字咬得極重。再不能再折騰了,再折騰下去,鄭行知,你那點人氣馬上就散了,會與韓琦一樣,成爲千夫所指!

“共四條,先是陝西一耕二封,”鄭朗道。

針對陝西供給而去的。

物資到達陝西運費太高昂了,先到達三門,轉上陸地,再從三門峽上游搬上小船,運向渭水,然後再經過六七百里,甚至近千里的旱路,一小車一小車將物資運到前線。

不僅是糧食,還有武器盔甲帳蓬等等,兵士的衣被鞋襪,生活用具,酒水,藥材,馬匹吃的雜糧,雞子,草料。隨軍的商人,家屬,軍妓,爲運輸服務的民夫,他們皆需要供給,糧食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慶曆戰爭結束後,逐一裁軍,裁得越多,隨行的相關成員就越少,供給會隨之減少,又有了一個三白渠,除了遇到乾旱之年,否則陝西至少在糧食這一塊上能勉強持平。僅此一項,就節約了大量費用。

可隨着李諒祚再度用兵,韓琦爲了防禦,居然備戰兵四十五萬,二十多萬禁軍。十幾萬鄉兵,十萬蕃兵。還不算陝西的義勇,壯丁,弓箭手以及廂兵。費用於是再度急劇膨脹,兵士越多,帶來的相關人員也越多,所需物資又需要更多的民夫搬運,形成惡劣循環。這成了治平財政黑窟窿之一。鄭朗赴任後,逐一裁減。可是面對兇殘的梁氏,他也不得不保留了幾十萬軍隊。

現在陝西依然成爲宋朝財政沉重負擔之一。

因此有了這個一耕二封政策。

耕非是耕,而是水利。

朝廷分兩年撥出一千萬緡錢帛,讓程師孟去陝西,尋找一些易於修堰的地方引河水修建一些水庫。不直接於河段上建堰,泥沙太多了,而是引水。通過蓄沙池蓄沙,再進入水庫,於下游引修河渠。更多的地區得到灌溉,即便是旱災之年,也因爲這些水庫會保證一定的收成。再與三白渠配套起來,即便如今陝西增兵。只要不是災年,也能勉強將糧食持平。

這是開墾,開墾了必會破壞本來很薄弱的水土,因此二是封,封山!

強行封山是行不通的。也有辦法,將一些百姓分佈很少的山區百姓遷移出來。在這些山坡上廣植棘刺,這些棘刺生命力強,生長起來很快,幾年後就能將所有山道堵塞上。那麼不管是什麼人,想進入這些山區砍伐木材,都不會成功。用此來保護水土。

原來若是鄭朗說,大家會忽信忽疑。

陝西已經在執行類似的保護環境措施,一些荒山漸漸綠了起來,上有樹木,下有苜蓿,在一些人煙比較少的地區,因爲水土得到保護,河水渾濁現象逐步減輕。

鄭朗此次做法更極端,索性用棘刺將一些價值不大的山區一起封死成無人區。

這一條爭議不大,就是錢,趙抃遲疑道:“一千萬非是小數字,若是以前倒不存在問題,眼下財政吃緊,又爲安撫民心,僅是償付利息,一年就得幾百萬緡。是否遲些執行?”

“閱道,欠負巨大,非是一年兩年可以償還的,今年銀行監利潤騰出來,國家會出現盈餘,可以撥一部分款子出來。梁氏野心勃勃,西北估計不能平靜了,早一點執行,暫時是支出,以後會逐年產生大量節約,而且也造福了陝西百姓。自建國以來,唐朝關中開發成熟,陝西條件是好的。然隨着西北戰事打響後,陝西百姓承擔着大量兵役勞役,其他諸路大踏步地發展,唯有陝西停駐不前,也要適度地給予一些善政,利於他們修生養息。”

趙抃不能作聲了。

總的說,這一條不但在都堂上,就是執行後,都不會產生很大的爭議。

但鄭朗實施它還有一個用意,乃是爲了下面一條,榷茶。

國家經營,效率低下,貪污與浪費嚴重,早晚收益會隨之下降。不過榷茶之利破壞最嚴重的,還是鈔法。

當初執行時趙匡義是好心。

西北用兵,運費驚人,若動用國家力量運輸,因爲效率與貪污,成本會變得很高。若真正購買,不用多,一斗出價三百文,相信商人自己就會有辦法將糧食運到陝西前線,而且還是上等的糧食。但那樣的話,必擾亂整個陝西糧食價格,讓百姓民不聊生,首先生活在城市裡的百姓日子就沒法過下去。於是趙匡義想出一條變通之法,先是發行茶鈔,後是鹽鈔,讓商人通過換鈔,將糧食運到前線。軍糧與民糧區別開來,既保證了兵士用糧,又沒有擾亂民間糧價。

起初是好的,但有能力做到的,只有那些豪強大戶,漸漸茶鈔與鹽鈔被豪強把持。被他們把持會有什麼後果?有後臺啊,肆無忌憚,甚至運的是不能吃的黴變陳了不知多少年的糧食,或者往糧食裡摻沙土,摻土罷了,還能淘洗掉,摻了沙子怎麼辦?誰有本事一粒粒地擇乾淨?甚至有的商人就地在陝西購糧,連運費都節省了,然後往裡面灌一些沙土,當成鈔糧,送到軍營裡。而且也波及到陝西民用糧價,使百姓苦不堪言。

榷茶很有可能產生的兩千多萬緡利潤,漸漸被豪強全部把持,兵士食用糧還有一半以上生生糟蹋,不能吃倒掉。現在還造成一個十分尷尬的難題,朝廷自己運糧。不用說,又回到原來的話題。浪費貪污嚴重,又必會加重百姓力役之苦。若購買糧食,更加擾亂陝西糧價。知道這個弊端,沒有人敢作聲,鄭朗也不能作聲,因爲沒有好辦法解決它。

這次的大修水庫,能化解一部分糧食所帶來的困擾,但想糧食徹底解決。只有一條,平滅西夏,徹底減少駐軍,再出臺一些政策,讓西北自給自足,那麼無論什麼茶鈔,或者鹽鈔。都不需要。

朝廷之所以對茶法改來改去,不是前線將士的抱怨聲,而且豪強們越做越過份,國家爲了榷茶,不知動用多少官吏,最後結果一年僅盈利幾十萬緡。實際將雜費與官吏薪酬扣下來,已經嚴重虧本。一個榷茶,損害了多少茶農與中小茶販的利益,想一想李順與王小波爲什麼起義就知道了。這是何苦來哉?

於是自劉娥時折騰,一直折騰到趙禎晚年。才實施了通商法。韓琦通商法茶政爲三條,第一條以三司歲課均賦茶戶。凡以緡錢六十八萬有奇,使歲輸縣官,比輸茶時,其出幾倍,朝廷難之,爲損其半,歲輸緡錢三十三八千有奇(有偶乃多,有奇乃是不足),謂之租錢。

所謂的租錢就是當初宋朝鼓勵茶農種茶,給了一些本錢支援,然後進行茶政專營。也就是名義上茶園也有朝廷的一份子,實際這是變相地加稅。茶農也必須交納兩稅的,在兩稅之外再交納這三十幾萬租錢。

但不算太苛刻,全國那麼多茶園子,即便八成以上大商人的茶園逃稅漏租,餘下的兩成茶農壓力也不會太大。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成了反對者的理由,朝廷制度是不加賦於民,以前是給錢給茶農,現在卻變相加賦於茶農。以前懲罰的是走私茶販,如今懲罰的卻有可能是交不起稅的良民。這都是狡辨的說法。

雖交了稅,只要朝廷不胡來,將這租錢攤於不到一成的茶農身上,實際也不算重租,相反的,若是茶農能種出好茶葉,必會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再說走私茶販不好,原來那些大商人就是好人?

爲什麼一直有反對聲音,乃是因爲這一通商法執行後,巨大的利潤空間,漸漸被所有大中小茶商獲得,豪強想壟斷是不可能了。這纔是多次茶政改革多次因反對聲音失敗的原因。

第二條是與諸路本錢,悉儲以待邊糴,茶葉也賺錢,朝廷可以讓各路官員參與進去,從商人手中搶一筆利潤充塞國庫。

第三條罷十三場,六榷貨務,裁減官吏,減少開支。只對臘茶禁榷如舊,糴茶肆行天下。

總之,大約就是園戶之種茶者,官收租錢,商賈之販荼者,官府再徵算商稅,而盡罷禁榷,謂之通商法。

改革了,不是很徹底,鄭朗索性進行徹底的通商法。對所謂的租錢鄭朗沒有動,但將租錢徵收任務劃到地方,而非是三司下屬官吏去一一徵收,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第二條杜絕,朝廷出本錢給諸路,出了,而且糴茶歲量巨大,然而官商勾結,下苛茶農,強行他們出低價銷售給官府,然後與大商人聯手起來,高價擡賣。朝廷呢,出了本錢,一直未得利,相反的,因爲糴茶過程中一個買一個賣,依然存在着大量昂貴的人力成本。這一條沒有了,直接讓商人與茶農交易。

除非在特殊的情況下,發運司遞交原因,向條例司申請,條例司與三司使協商,才能由發運司偶爾地進行糴茶,平衡茶價。

但就是這一廢,會產生很大的反對聲音,各種糴茶,朝廷未得利,實際得了利,下面各路官吏與巨賈,從中得到大量利潤,雖不及鈔法行茶之巨,利潤也不小。

只要前面一執行,後面會掀起蓋天的反對輿論。

對第三條進行完善,廢掉所有相關茶的場,貨務,以及禁榷茶種,包括臘茶在內,一起實施通商法。

爲什麼保留部分茶種禁榷,也是因爲陝西需要鈔糧,故鄭朗準備花一千萬緡錢,讓程師孟下去主修水利。第一程師孟乃是良吏,不會苛民,不會貪墨,第二程師孟對水利精通。最少可以自北洛水開始,一直到關中。增加五萬頃左右的耕地,增加幾百萬石糧食。與茶鈔糧相抵。

也就是茶葉這一塊,所有官吏,豪強,大商人,別想再使什麼歪門斜道了、。

但實施下去,國家官吏會進一步瘦身,三司也會少了許多事務,吏輕政輕。下面還有。讓宋朝冗官冗政,來個大減壓。

聽完了,大家一個個沉默不言,若不是剛纔鄭朗說了那個三道,很有可能此時出現一片反對聲音了。幸好韓琦強勢的先行改革,否則此時更麻煩。

第三條,針對礬專營的。

總共五大專營。鹽酒專營所獲頗豐,鄭朗不敢動。香專營實際朝廷很有可能僅得其中的四五分之一,甚至不足。不過因其貴重,所用官吏少,人力成本不高,獲利也還是十分可觀。一年能爲朝廷帶來兩三百緡利潤,鄭朗沒有動。礬專營不同。

礬專營自唐朝開始實施,但唐朝與宋朝不同,第一個就是人力成本,第二個就是買鈔制度造成大戶的壟斷。對朝廷利益的侵奪。

礬產地有河東河北淮南江東兩浙江南西路等地,雖不及茶葉零散。也很零散,想專營必須派出大量官吏經營,人力成本比唐朝高昂,這還不算,還有買鈔制與買撲制度,豪強大戶一步步侵襲,造成利潤下降。低的時候一年僅得幾萬緡,高的時候也不過三十幾萬緡,正常在十五萬緡到二十萬緡。也就是說除了使那些豪強們越來越富外,朝廷幾乎每年拋去人力成本外,全部在虧損。不但如此,有一項專營,必須分心去管理,冗了政,還使各個礬匠戶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第三條便是讓礬實施通商法,若出現壟斷高價現象,讓發運司通報,於江東礬場採購,平衡礬價。

實執通商法對朝廷有百利無一害,不專營了,就可以徵商稅,商稅不會象茶葉那麼巨大,但能徵幾萬是幾萬,總比虧本,又不得民心要好得多。同時減少官吏,簡化政務。關健,關健是得益的豪們怎麼辦?

這是第三條,還有第四條,是從王安石坊場河渡錢演變過來的。

宋朝有許多坊場,實際皆是可以盈利的,然而因爲小吏貪苛,中飽私囊,沒有向朝廷交多少錢,相反的,上污朝廷收入,下苛低層的差役衙前,以至衙前破產逃亡,公私困敝。

因此王安石拿出自唐朝出現的實封投狀制,也就是於鬧市處招榜,限兩月召人承買,民願自買,聽自立價,然後投入匭中,兩個月後用鑰匙打開銅匭,視其價高者得之。

實際就是承包制,鄭朗很早就運用了,不過不是鄭朗的靈感,後世太多太多,但在這時代還是比較超前。也就是朝廷仍保留着這些坊場的所有權,但經營權讓給承包者。

後又擴大到了酒務。不是所有地方酒務效益皆是良好的,若是效益不大,再加上官吏貪墨,這些酒務就會出現虧損情況,但實際若經營得當,這些酒務利潤仍然很可觀。王安石久在地方,又用心觀察,看到這一點。後來又對一些收益不大好的酒務實行實封投狀法,將酒務的生產權、經營權與銷售權通過拍賣的方式,拍賣給百姓經營。朝廷節約大量官吏,又安全地得到一筆錢帛,而且不要分心過問這些酒務與坊場的收益情況。

最後又擴大到了河渡,因爲河渡每年需要大量渡夫,或者廂兵,擔任來往客渡擺渡的船伕,還要管理船舶損耗維修,實際在這一塊,朝廷仍然虧本經營。於是王安石將全國坊場河渡兩萬六千多處全部放開,拍賣給民間經營。熙寧九年得三百八十多萬貫石匹道兩,支一百七十餘萬貫石匹道兩,淨收入兩百一十幾萬。八年後元豐七年,全國坊場河渡收入六百餘萬,支出一百七十四萬,淨收入近四百三十萬。若將以前的虧損計算上,一進一出之即,能達到七八百萬之巨。

最主要的實施後,簡化了政事。

鄭朗一一做了採納,還增加了一條,那就是坑礦。各個坑礦也有類似的情況,實施了三七分制,但執行不是這樣執行的,工匠說我只採了一百斤銅,小吏說你漏報,不止,是三百斤。工匠破產了,就是實施了三七分輕斂制度,工匠們也不得不逃亡,於是坑礦報廢,實際這些坑礦仍然有開採價值。因此將諸多坑礦也甄別出來,一些效率不好的,或者因小吏苛剝導致匠戶逃亡的,一一進行拍賣。

買戶交了錢後,以後小吏們,你們也不要來過問了,俺採一萬斤,你們只能乖乖地看着眼饞。

這一條沒有前兩條爭議大,但會讓一些小吏減少貪墨機會,多少導致一些怨言。

三條變法實施下去,最少裁減五百名以上的正式官員,四五千名小吏,近八萬名衙前差役,十幾萬戶匠戶役戶脫離苦海。朝廷不但政務輕鬆,甩開一個又一個沉重的包袱,還得從虧損當中解脫出來,每年至少得到五百萬貫的收益。若包括坑礦,一進一出,那不是五百萬,一千萬也有可能。二十幾萬戶百姓人家從差役力役中解脫出來,恢復了人身自由,重新投入到生產當中,也是一項仁政。

但是……

富弼道:“行知,四項變革用心良苦,是謂善政,可你有沒有想過,朝廷所得甚小,麻煩卻很大。”

趙頊與鄭朗對視了一眼,這也成了高滔滔與鄭朗爭辨最多的地方。

裡外有可能會產生千萬之數,但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容易,估計是進出相差一千萬,實際執行下去,天知道呢,有可能是五百萬,有可能是兩百萬。可造成的後果卻極其嚴重。非是官員,官員權當今年不補缺了。第一是小吏,最難裁的不是差役與衙前,而是有點實權的小吏,裁一次吵一次。若是後三法全部執行,會裁去大批的小吏。但還不是困難的地方。主要一是茶,二是礬,徹底實施了通商法,讓多少大戶豪強人家受到損害?

若實施下去,再加上前兩次改革的打底,朝野內外,必會吵得天翻地覆。

豈止是麻煩卻很大,而是一個大麻煩,天大的麻煩。

趙頊深深地呼吸,纔開始鄭朗提出來後,趙頊也沒有想到這麼多,以爲是善政,還誇獎了幾句。直到母親與鄭朗產生爭執後,聽他們在辨論,趙頊才醒悟過來。

一個太后,一個宰相,兩人的辨論,生動地給趙頊上了一堂教育課,終於他才明白,原來做事是這麼難的。

鄭朗講了四法,富弼也說了會很麻煩,那麼下面就看諸位士大夫態度了。

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章 老大一第261章 慶金枝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68章 拜師第312章 刎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26章 兼霞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第20章 詩社(三)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第7章 坐禪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64章 天堂(下)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二十九章 召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八百十三章 捅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五百零九章 前兆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700章 逆轉(上)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第53章 鳴天下(二)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10章 小鳥小飛(中)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148章 銅錢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127章 中(上)第34章 考(上)第267章 草棉子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143章 問一(五)四百六十七章 冰山的角八百零三章 道心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262章 琥珀第52章 鳴天下(一)第175章 興趣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309章 雞鳴山(下)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第100章 區別(上)第58章 道(二)第138章 大案子第317章 祗園精舍九百十一章 崩潰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第38章 謝絕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357章 撫第324章 小魔女(上)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298章 失信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176章 幸福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251章 鬥法(一)第124章 火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五百四十章 太傅第258章 問鬼(上)第282章 魚鱗塘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
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24章 三疊陽春五百章 老大一第261章 慶金枝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第68章 拜師第312章 刎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五百零九章 前兆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26章 兼霞八百八十六章 琉璃珠中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第20章 詩社(三)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第7章 坐禪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64章 天堂(下)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二十九章 召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八百十三章 捅八百四十四章 曹國舅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五百零九章 前兆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700章 逆轉(上)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第53章 鳴天下(二)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10章 小鳥小飛(中)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148章 銅錢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127章 中(上)第34章 考(上)第267章 草棉子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143章 問一(五)四百六十七章 冰山的角八百零三章 道心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四百九十二章 誰聰明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262章 琥珀第52章 鳴天下(一)第175章 興趣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309章 雞鳴山(下)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第100章 區別(上)第58章 道(二)第138章 大案子第317章 祗園精舍九百十一章 崩潰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八百六十一章 夢中的美景第38章 謝絕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七百九十二章 轉授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357章 撫第324章 小魔女(上)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298章 失信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176章 幸福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251章 鬥法(一)第124章 火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七十八章 新篇章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五百四十章 太傅第258章 問鬼(上)第282章 魚鱗塘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