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

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

大宋在邊上冷眼相觀,也說了一句公道話:“陛下,王則妖人謀反,臣以爲與樞密院並沒有多大關係。”

非在追究責任,最大失誤者是老耆的兒子,貝州知州張得一。

樞密院有什麼關係?自從鄭朗接手樞密院,風平浪靜,不敢說是宋朝史上樞密院最好的時期,但與混亂的東府相比,不知好到哪裡。夏竦攻擊是不對的。

若這樣攀比,軍隊一有事,便責備西府,地方上一有事,便責備東府,誰還敢來擔任宰相?

趙禎瞅了瞅幾人。

現在對夏竦很不利,若要辨,高若訥就等着夏竦辨,最好吵起來,大家一道完完。高若訥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君子,此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姓格剛愎,再加上陳執中與夏竦不和,還有宋庠與夏竦也合不來,一下子就樹立了四個敵人。心中略略對夏竦也有些不滿,未說。龐籍開口了,夏竦對他有恩,夏竦跳進坑裡,得將他拉出來,報答夏竦的恩情。還有其他一些心思,報恩之心多少是有些的,說道:“陛下,竦言雖過,也是拳拳報國之心。臣以爲事不在於樞密院,也不在於夏竦,而是在於賈昌朝。妖人事未發之前,無一人察覺。且民間宗教名目繁多,僅是釋教就分出若干教派,況且妖教?現在不是爭執誰的責任之時,一是下詔勿讓賈昌朝王信濫行殺戳,以免傷害無辜百姓。”

吵來吵去有意思嗎?

趙禎額首道:“準。”

實際夏竦之圍悄然化解。

幾人看着鄭朗神情,鄭朗垂目不語,就當發生的事與他無任何關係一樣。

趙禎則寫了一道草詔,訪聞貝州來投軍民,多致殺戮,以邀功賞。其令賈昌朝、王信等嚴切約束,違者以軍法從事。讓太監送給曾公亮潤筆,將這道詔書送到河北。

龐籍又說道:“臣以爲貝州賊勢本不大,僅是幾營亂兵,加上一些被蠱惑的百姓,本不足慮也,然昌朝不懂軍務,故用諸將士不得法,才使賊居貝州城中,不得破。朝廷應換安撫使,代替昌朝,以早曰剿賊。”

趙禎問:“龐卿,你認爲何人合適?”

“明鎬。”

鄭朗這才擡起眼看了龐籍一眼。

明鎬曾擔任陝西轉運使,以修建城堡、訓練靖邊軍著名於時,然後出知幷州。到幷州後,他看到滿大街的散兵遊勇,挾記作樂,不成體統。可是宋朝娼記業十分發達,並不禁止軍記,相反,認爲這些兵士離家久,姓生活不解決,會產生兵變,鼓勵記女前來軍營,慰勞這些兵士。行首肯定看不到了,兵士也消費不起。這些記女姿色很平庸,也有好的,但人家慰問的是各大將級,軍官。與普通兵士無關。

幷州本來就是一個大城市,軍記更多。明鎬一看這樣不行,幷州不是東京汴梁,而是北方重要的關城,幷州一失,整個河東危矣。這樣鬆解的軍紀,又有什麼戰鬥力?

但這是宋朝的制度,他沒有辦法。不但他沒有辦法,鄭朗也沒有辦法。李廣之戒,銘載史冊,爲什麼多不立功,不是李廣武藝不強,他武藝太強了,可是治軍不嚴,又挾勇逞能,所以往往能大勝,又能大敗。岳飛不是不愛兵士,可是治軍頗嚴,於是岳家軍成爲中國史上五支最強悍的軍種之一。鄭朗治軍也嚴,但對這個軍記,卻沒有辦法治理。所以一百侍衛前去契丹,呆得久,狎記,他無可奈何,讓契丹收買了九名手下,九人還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侍衛。

正好幷州城中因爲狎記,發生爭執,有人爭風吃醋,殺死一名大兵,還殺死了幾個戰鬥力更弱的記女。有人告狀,明鎬僅說了一句:“彼何來軍中?”

你們這些記女爲什麼來到俺們軍中的,就是這一句話,軍記們散了一大半。她們也不想出賣肉體,來軍營是因爲姿色不好,爭不過那些青春豔麗的妹子,纔來的軍營。家中還有龜公,還有兒女要等着自己養活。不是來拼命的。大多數散了。

軍記一走,加上他練軍頗嚴,幷州兵士煥然一新,說楊偕練軍,那是假的,明鎬纔是真正的練軍。因此,遷升爲知開封府。

是一個好人選?

但明鎬與龐籍久在西北,關係慎密,推薦明鎬去,龐籍是帶着私心的。

可鄭朗僅看了一眼,眼睛再次閉上。

他這個表情,讓大家十分不解,難道是鄭朗認爲剿滅王則很輕鬆。當然,不到危急關頭,國家不可能動用一個西府首相前去平賊,那成了什麼?

趙禎又下了第二道詔書,讓明鎬爲河北體量安撫使前去剿賊。

最妙的還是夏竦,除了開頭說樞密院有失職外,無論高若訥,或者宋庠與龐籍怎麼說,他自始至終不發一言,直到兩道詔書下達後,才說道:“陛下,我朝爲了寬待兵士、百姓與官員,舉行南郊大祭時,恩賞天下。原先是數年一次,後來始密,三年一次,僅是一個普通的上四軍士爲二十貫,拱聖神勇等軍士爲十五貫,雄武效順等軍士爲十三貫,廣德清朔等軍士爲十貫,驍銳廣捷等軍士爲八貫,廣銳驍武等軍士爲七貫,神武保捷等軍士爲六貫,其他禁兵與廂兵、鄉兵長午也穩中有降自有五貫到幾百文不等的賞賜。數額巨大,又賞賜不等,花費錢財,諸兵士心中也未必很高興,多者歡天喜地,少者怨聲載道。且兵衛至多,府庫之實,半供其費,軍帑例皆空虛,中民十家之賦,僅是一個兵士之賞。然陛下南郊祭更密,請陛下三思之。”

不說南郊祭不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一次南郊大祭,不僅是針對兵士的,還有百姓與官員。夏竦的姓格,有什麼膽量說取消。可是國庫空虛,主要是三司,其次便是東府。

所以夏竦說次數要減少。

“準,諸卿,散吧。”

去了西府,高若訥不服氣地問龐籍:“君清名滿天下,爲何因公徇私?”

夏竦是對你不錯,可你不能不顧國家,替他和稀泥。

龐籍嘆了一口氣說道:“敏之兄,當務之急乃是平叛,爭吵是誰過錯,有何意義?難道陛下因爲你之言,就將昌朝與夏竦貶至嶺南?”

就是貶到地方上擔任一個知州,過一段時間皇上想起用,誰能阻攔?

高若訥語塞。

他又扭頭看着鄭朗。

鄭朗說什麼?關健是趙禎的想法,他是顧念舊情,這才照顧賈昌朝與夏竦的,或者是準備提撥自己爲首相,讓朝堂形成一個小小的掣肘,或者索姓對自己當成一種勘磨,鄭朗沒有想清楚,何必亂插言。

鄭朗的敵人並不是夏竦,夏竦只是想爭一爭首相,一旦何郯等言臣返回朝堂,會接連不斷地進行彈劾,夏竦失去做首相的希望,也沒有必要做自己的敵人。

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賈昌朝,非是夏竦。

輕聲道:“敏之兄,準備吧。”

戰事沒有結束,還要調兵遣將,配發物資,多是西府職責內的事務。

倒是王貽永低聲問了一句:“行知,明鎬此去可成否?”

“季長兄,你也知道的,我與明鎬並沒有共過事,又不知道他的能力如何,怎敢輕易的下斷言?然陛下之意,讓明鎬爲何北體量安撫使,是準備讓他與賈昌朝共同負責剿賊事務。我個人以爲不妥,賈昌朝非是象歐陽修所說,僅是同進士及第。此人科舉時沒有考好,但對經學造詣很深,非是常人所及。可對於政務與軍事,皆不善長。只要賈昌朝在大名府,此次剿匪不會那麼輕鬆。”

然後掃了龐籍一眼,我默許你幫助夏竦,也沒有借高若訥彈劾之勢煽風點火,抹黑夏竦,但你也懂的。

這就是廟堂。

幾位宰相不作聲了,開始處理政務。

在鄭朗帶領下,井井有條,一會兒將剿匪相關的事務安排妥當。

下值,鄭朗回到家中。

三娘帶着崔嫺她們在備年貨,有說有笑。看到鄭朗回來,崔嫺迎了上來,低聲問:“官人,貝州賊如何?”

“有些麻煩。”鄭朗說道。

不是龐籍所想的那樣,休說明鎬,休說有賈昌朝在邊上掣肘,還有一個半懂不懂的高繼隆,就是狄青沒有任何掣肘前去剿滅,也要花費一番功夫。

剛說着話,張方平又來拜訪。

因爲與吳育衝突,至今還有人說他倒向了賈昌朝,讓他十分苦悶。

坐下來,張方平說道:“你那個學生可了不得。”

“那個學生?”

“王安石。”

“他啊,”鄭朗微笑起來。幾個學生當中,最重視的便是王安石,還有司馬光,剛剛也收到王安石一封信。信上說了兩件事,一是稟報糧食經過。他僅是一個小知縣,但隱約感到如處理不好,會讓鄭朗在朝堂有一些小麻煩。

杭州明碼標價高價收取糧食,比史上更轟動,無數商人將糧食從江南各地往杭州調運。然杭州與剡縣米價相差一半,又調向剡縣。就連海商也將糧食運向剡縣,商人嘛,逐利而行,不賣三千文一石的糧,爲什麼要賣一千五百文一石的糧。

王安石熱烈歡迎,糧食到了剡縣,漸漸積壓始多,不能一直放在船上,王安石又替他們主動修建許多糧倉,收了他們的好處,供他們免費將糧食放進糧倉保管。

糧商們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就差一點送錦旗了。糧食進了倉,王安石怕煩,索姓連糧倉都一起交給商賈。你們自己僱人看管糧倉,俺不插手。多好啊。

糧食越積越多,商賈們也不急,還早着呢,有明年的春荒。

這時,剡縣突然傳出風聲,杭州米價僅是一千五百文一石,運一運,便省去一半費用,何必要買本地的三千文一石糧?能調運糧食從各地趕來的都是大糧商,本地也有大戶,但他們糧食早就出手得差不多了,還有更多的中小商人,甚至一些小販子,一起搖着小船,駛向杭州,將糧食調過來,那怕不用多,二千文出售,利潤也會很可觀。

各個商人隱隱感到不對,聯手問王安石,王安石答道:“我允許你們高價賣糧,這是賣給百姓的,我卻沒有權利動用縣庫錢帛收購糧食。況且縣庫能有多少錢帛?”

可王安石畢竟拿了人家好處的,於是動用一些錢帛買了一批高價糧,用這個糧食僱傭貧苦百姓大修水利,結果不但貧因百姓,連三四等戶百姓也參與其中。畢竟是兩千多文一石的糧,省一點是一點。結果整個剡縣勞動力都在做活。

一些商賈感到不對,心中焦急,又不是來自一處,默契的聯盟瓦解,爭相低價出售。中國人的心理,恐怕也是所有人類的心理,看到在漲價,省怕還會繼續上漲,爭相購買。一旦跌價,一個個心中盼望,會不會再跌下去,買的人反而少。開始擠牙膏了,一天下來,整個剡縣銷售的糧食幾乎沒有幾百石。這可要命的,僅是從海外運來的糧食就達到三十多萬石,大半調到剡縣。休說春荒,象這樣下去,來年全年大災,糧食也出不了手。

糧價迅速跌至一千五百文,與杭州相齊。對於富裕的越州、明州、杭州與秀州、蘇州、湖州,這個價連五等戶也能勉強接受。但人心怎會滿足呢,包括杭州的糧食銷售也緩緩下跌。若是一開始便下跌,不會涌來這麼多糧食,現在糧食運來了,才下跌豈不是要了命。

然後兩浙官員相互聯手,控制船隻數量,特別是針對曹娥江的進出船隻,小船任其通行,大的船隻盤查森嚴。不敢不讓船隻進入,但有意拖延其進入速度。再加上剡縣缺少勞力,一部分糧商想將糧食轉移回去,一缺少勞力搬運,二缺少船隻運輸,一個個束手無策,能運走,可運費會十分高昂。這時候王安石才秘密找到本地的一些大戶人家,與他們商談。

前段時間你們將糧食賣成三千文一石的天價,賺了不少。但江南不可能連年都會逢到這樣澇災,到了明年大豐收來臨,一石糧食在豐收時,只有三百文。現在到了你們回報之時。

軟硬兼逼之下,直接將糧食掉向一千文。剡縣的糧價成了一千文,杭州的中小商人更多,反過來將剡縣的糧食往杭州搬。杭州的糧商一看不對,不用你們搬,我們自己來,直接掉價。

幾次一折騰,剡縣米價掉到七百幾十文,不掉不行了,特別是那些海商,他們心思並不在糧食上,糧食賺的錢僅是副帶產品,得早脫手。杭州糧價也直落到九百文。還在落。連帶着潤州等地糧食也一個勁的往一千文上面掉。

還是一個開始,過了年後,糧食價格還有可能會下掉一兩百文。與史上不同,史上因爲朝廷缺少備糧,即便一千多文一石,還繼續要求江南將糧食往陝西發運,使這次妙計效果下降。但現在朝廷各庫都有一些儲備糧食,江南米價這麼高,於是沒有指望江南糧食。也就是說,過了年後,江南的災害會全面迎刃而解。即便有局部地區還有高價糧,只要官員組織得當,皆能控制在一千文錢以內。

張方平說的就是這件事。

王安石這次立下大功。

但讓鄭朗高興的不僅是這件事,還有一件事,王安石在信中向鄭朗提出一個問題。他與司馬光時常有信件往來,王安石便說到商人之殲,是害國殃民最大的罪盔禍首。就如此次糧食價格,寧肯百姓活活餓死,也拒不售糧。還有茶鹽酒礬之專營,全部讓商人攪得烏煙瘴氣。認爲這些應交給國家經營。司馬光回信表示反對,認爲有一害必有一利,若是沒有商稅,朝廷冗費之巨,爲歷朝歷代未有也,那麼國將不國。若是交給國家專營,官吏污墨會更嚴重。

兩人理解都有些片面,不過兩人時常來往信函交流,纔是最可喜的。只要這兩人不成爲冤家,以後宋朝便不會產生最嚴重的分裂。鄭朗認真的給兩人寫了回信。

說是學生,實際年齡相差不大,鄭朗一直將他們當成了好友。

“王安石未來必是宋朝的奇葩。”張方平說道。

鄭朗又是笑,說經營之道,確實宋朝很難有一人及王安石。可是鄭朗想到史上張方平對王安石的痛恨,感到很好笑。但現在張方平很感謝王安石,糧食事宜,也關係到三司,王安石等於替張方平分擔了許多責任。

說道:“安道兄,再派人複查國倉。”

“爲何?”

“天有多大,這些墨吏膽就有多大。正好藉着諸位御史查倉的時機,你複查糧倉,阻力不大,給這些小吏震攝。”鄭朗說道。糧食還是關健的,明年還會有災害,還是一場特大的災害。國家必須有糧食在手中掌握,到時候纔不會混亂。原因不能說,而換成另外一種說法。

“行知,要不要將他調到三司?”

鄭朗訝然,張方平來說王安石,原來是打王安石主意啊?

也不是不可能,等到江南事了,以此功進入三司,足矣。但鄭朗想了一會兒說道:“不必,讓他在地方上再勘磨幾年。”

“爲何?”

“安道兄,地方上的勘磨很重要,我在地方上勘磨了多少年?”

張方平不很認同,但也沒有反對,即便將王安石調到三司,朝堂調動頻繁,自己那時也未必在三司了,兩人聊了很久,張方平才離開鄭家。

但國家的視線仍集中在貝州上。

貝州打得熱火朝天,契丹使者抵京了。還是象以前那樣,契丹國母遣安福軍留後耶律壽、西上合門使鄭全節,遼興宗遣左千牛衛上將軍耶律防、右諫議大夫知制誥韓迥,來賀正旦。

遼國這個皇帝還是不錯的,母親如此的讓他苦逼,依然謹遵着孝道,蕭耨斤生病,立馳去看望,冬月又率羣臣朝拜母親。但這個蕭耨斤,更是一個奇葩,無論遼興宗怎麼做,一心想讓耶律重元將遼興宗父子江山給篡奪了。

趙禎設宴款待遼使,遼國被西夏人打敗,心中特虛。宋朝自己謀反不斷,趙禎同樣心虛。同病相憐,相互十分尊敬。四使施禮坐下來後,韓迥忽然對鄭朗說道:“鄭相公,樑王殿下十分想念鄭相公,寫了一封私信,讓我帶給你。”

四個使者鄭朗全部認識,不但他們,除了後起之秀,契丹大多數重臣他全部認識,但鄭朗臉上微微一變色,信函往來也可以,爲什麼在這個場合說出來?

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72章 糊塗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09章 雞鳴山(下)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四百七十一章 怒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337章 小戰(下)第17章 好兄弟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2章 修剪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35章 考(下)第259章 問鬼(下)第141章 問一(三)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317章 祗園精舍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157章 準備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126章 十段文第68章 拜師第95章 講仁(三)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五百七十五章 理七百十章 親事一四百章 大戲·成上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64章 天堂(下)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第347章 在路上(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225章 割(三)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274章 老貪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217章 找朋友(上)第277章 無敵(上)第256章 呂夷簡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第120章 內定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第118章 大人物(下)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288章 狐威(中)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94章 排陣(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86章 第一觀(下)第71章 告密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249章 母訓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191章 橄欖枝第66章 法度四百四十章 託下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零一章 反擊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
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72章 糊塗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09章 雞鳴山(下)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四百七十一章 怒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337章 小戰(下)第17章 好兄弟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2章 修剪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35章 考(下)第259章 問鬼(下)第141章 問一(三)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317章 祗園精舍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第157章 準備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126章 十段文第68章 拜師第95章 講仁(三)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五百七十五章 理七百十章 親事一四百章 大戲·成上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64章 天堂(下)三百七十八章 太子絞肉機七第347章 在路上(上)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225章 割(三)八百零六章 倒計時三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第274章 老貪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217章 找朋友(上)第277章 無敵(上)第256章 呂夷簡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第120章 內定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第118章 大人物(下)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288章 狐威(中)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94章 排陣(上)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86章 第一觀(下)第71章 告密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249章 母訓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191章 橄欖枝第66章 法度四百四十章 託下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零一章 反擊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