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仙子

鄭朗只猜中了一部分。

他在寺院前對言臣說過的那番話,在京城廣爲人知,許多大佬聽後,皆認爲他有大臣體。也就是呂夷簡說的沉穩,還有忠心,考慮事情眼光長遠,有責任感與謙虛感。

隱形的看不到的,可是實實在在的,並且這些大佬中,多有品行端正之輩,鄭朗不進入仕途便罷,一旦進入仕途,這些大佬多方提攜,再加上小皇帝對此子的感情。嘖嘖……好大一塊唐僧肉。

某種意義上,值得呂夷簡折節攀交。

呂夷簡與君子黨交惡,然而鄭朗不是君子麼?不相信,讓範諷再去進諫,試問幾個人贊成範諷之言,說鄭朗是一個僞君子,奸人,小人?或者通過鄭朗稍稍改善一下與君子們的關係。

是很猛,可整天的讓君子黨們指着脊骨罵,滋味也不大好受。

鄭朗是唐僧肉,可不好大啃,背後有小皇帝,他本人雖性格溫和,但是不喜交往,不喜遊學,怎麼去啃。然而大和尚一走,呂夷簡就行動了,想要啃,首先你家中有天才兒童麼?你們沒有,我有!

許多方面的考慮,又掛着求學的名聲,於是讓兒子來到這裡。

又一小三子!

鄭朗想了半天,頭很痛。他頭痛不痛,以呂夷簡那樣生猛的人,會考慮嗎?

若同意,君子黨們會認爲他害怕呂夷簡,看到呂夷簡生猛,自己倒戈變節。若不同意,自己還真害怕這個猛人哥,一旦呂夷簡將自己打上敵人的標籤,眼下自己……

想了半天,就想到了一條化解的辦法,說道:“請進來坐。”

“叼憂則個。”呂公著又是一臉歉意,兩個小三子眼中很茫然、癡呆,這個忠厚的少年,是呂夷簡兒子麼?

進了屋,呂公著自覺的坐在下首。

“杏兒,給呂三郎沏茶。”

“喏,”江杏兒一邊燒茶,一邊好奇的看着呂公著,師徒三人偶爾也議論一些國事,江杏兒每天聽來聽去,也非昔日阿蒙,若不是考慮細節因素,就是一般的縣令,未必有她的政治眼光。

三人言談中,多次說了呂夷簡的權操之術。杏兒心中也在納悶,怎麼呂夷簡有了這個忠厚的兒子?

呷了一口茶,呂公著又說道:“謝過江小娘子。”

“不用謝,呂小郎君,你太客氣啦,”江杏兒歡喜的說。因爲她從呂公著身上看到了鄭朗許多影子。

鄭朗對此少年心中也更歡喜了。

呂公著又問道:“儒學中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君臣是排在第一位?”

“是,若沒有一個安寧的國家,何來一個安寧的小家。如五代替更之時,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何來父子夫妻之綱。因此以君臣之綱爲首。”

“那麼《大學》裡又何來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句話是說修德必須先從小我修起,先修小我,後修大我,先修學問,後然正心修身,再治家治國平天下。

“呂郎君,看儒家經義不能從中摘出一篇,上下文要一起看的。此句前面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何謂大學?治國安邦也。所以與祥訓詁、明句讀的小學學問,稱它爲大學,大學講治國安邦,小學講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

“是。”

“又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國安邦非乃小事,自己沒有學問,沒有品德,如何去治國安邦。關於這一點,我也多次與王三郎與司馬三郎說過,現在我們年幼,是學習階段,思考階段,觀察階段,積累階段。等到明確心中道義所在,國家弊端所在,治策所在,才能真正進入政治。物格後至意誠心正修身家齊治國平天下,所以這一切全部是爲了後面服務,包括家齊,使家庭不成爲自己累贅,治國平天下才會更安心。因此,這裡先言而輕,後言而重。”

“受教,我還有一點不解。”

“請問。”

“此次廢后之事,多有青年官員上書,比如富弼……”

“他們皆非乃大道,大道者,心正意明後才治國安邦也,但不失之小道。佛家禪宗有云漸悟與頓悟,頓悟太過艱難,往往刻意追求,失之執迷,誤入魔所。因此多數人明爲頓悟,實爲漸悟。富弼等人之舉正是此意,一邊替主君謀,一邊完善自我。至少在道義上,他們沒有失去。”

就算他們做錯,做得偏激,在這件事上,也比你父親要好。

“再比如夫子的《中庸》,說天命謂之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性即天命也,無有善惡,因此自我完善而不放縱本性,改善自我謂教也。但到了孟子手中謂人性曰善,到了荀子手中曰人性爲惡。誰又敢否認孟荀二人在儒學上的作爲?”

“是。”

“對前人的學說,我們不用去膜拜,一切都當成好的,他們也有他們的片面觀,也不能一味打倒他們,他們也有他們的長處。用於吏治上,恰如范仲淹、孔道輔與富弼之舉。”這是說給另外兩個小三聽的。

“那麼《詩》又爲何說,即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夫子又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夫子這一句出自何處,乃《泰伯篇》。這一篇講的是什麼?乃夫子乃其學生對堯舜等古代賢王的評價。從堯舜到夫子時經過多少年代,並且當時夫子所處的時期正是從春秋向戰國邁入的關健時期,道義已失,諸國時滅時興,因此,夫子不喜歡學生做無謂的犧牲。不僅說了這一句,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還是出自《泰伯篇》,曾子有病,把他的學生召倒身邊,說,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經上說,小心啊,象站在深淵旁,象站在薄冰上,從今以後,我知道我的身體不能再受到損傷了,弟子們。

“《孝經》裡又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不僅是要自愛,也是不讓父母擔心。你受傷了,僅認爲是痛疼,可父母怎麼樣想?讓他們擔心,是不是很孝順?包括我兩次入獄,雖言臣說,你也見榮光。我並不這樣想,讓家人擔心,總是不對的。這纔是夫子說這句話的真正用意,不去做無謂的犧牲。可一旦爲了大道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什麼叫死而後己?所以夫子又在《衛靈公篇》裡說,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史魚真是忠直之臣啊,不管國家清明或者黑暗,都象箭一樣向前衝。蘧伯玉真是一個君子啊,國家清明時出來做官,黑暗時果斷退縮自保其身。

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官態度,孔子皆表示了讚揚。

“夫子又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仁人志士,不因爲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卻勇於獻身成就仁德。也就是殺身成仁的來歷。

“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待。因此今人多褒許遠張巡,而恥馮道也。氣節而,沒有這種精神,以後蠻番入侵,誰去抵抗?氣節都沒有了,何談道義。”

三個人全有爭議,許遠張巡雎陽之戰,死死的堅守住了雎陽,使安史之亂的禍害沒有糜爛到江淮。很嚴重的,本來河東河北乃是唐朝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然安史之亂後,大河南北,一片蕭條,直到宋朝立國很長時間,才漸漸恢復了生機。

當時雎陽城久困之下,沒有的吃,只好吃樹皮、草樹、衣服,最後吃……人。

爭議的正是這一點。

黃巢一個一個城市的吃人,方臘將幾十萬名婦女關在山窟裡淫樂,人家是打倒皇帝,所以叫造反有理。張巡與許遠替唐王朝賣命,因此爭議就有了。

但不吃人,只有衝出雎陽城送死,沒有人敢說他們貪生怕死,可這一衝,江淮更多的百姓,有可能是幾百萬,一千多萬百姓,會怎麼辦?全部遭殃。

不管怎麼說,想一想,是殘忍了一些。

那麼再說馮道,五代第一傳奇人物,他一生事唐、晉、漢、周與契丹五朝,十帝,唐莊宗、明宗、閔帝、末帝,晉高祖、出帝,漢高祖、隱帝,周太祖、世宗,遼太宗耶律德光。並且這四個朝代非是正統更替,那怕就象宋代北周那樣,弄一個皇袍做一下遮羞布也好啊。沒有,全是陰謀與武力強行奪取的政權。

因此後人說他寡廉鮮恥。

特別是契丹人,那可是正宗的異族人。

就是這一次契丹人,使他一生帶來了一些亮點。石敬塘向耶律德光稱兒子,可到石敬塘兒子石重貴稱帝時不樂意了,這小子不但不稱兒子,反而將契丹在後晉行商的商人全部抓起來砍頭,又說生擒德光者,擢節度使。只能說這小子太傻,當年人家李淵李世民父子還乖乖地做了突厥人的好長時間臣子,最後才報仇雪恨的。你現在這樣做……然後就沒了。

耶律德光進入了開封城,契丹人那時才半開化,打草谷啊。這時候馮道站了出來,老先生不知道怎麼忽悠的,並且耶律德光還很相信這位老先生,繼續讓他擔任重臣,聽了老先生的話後,耶律德光不但沒有對中原打多少草谷,連繁華的開封城也沒有怎麼動。這一諫,不但保住了無數中原漢人的性命,還有在開封城趙匡胤一家。

某種程度上也能說他仁吧,亂世之中,他不這樣做怎麼辦?

然而鄭朗沒有怦擊他事五朝十帝,怦擊的正是這種氣節。咱再怎麼亂,也是咱們漢人,或者漢化的沙陀人之間的混亂,與正宗的契丹人,有區別的。全部象老先生學習,爲了所謂的小仁,番子一出侵,咱投降吧。後果會如何?

但這是表面的討論。

其實是在說呂夷簡,呂公著有些不解,若父親不將郭氏幹掉,父親仕途永遠不想平安了。並且外界對父親評價過於苛刻,自己知道的,父親每天同樣在爲國家煩憂。不是丁謂,雖做得不對,也僅是自保之策。

因此與鄭朗說了一些個人與國家的輕重,君子自保的疑惑。

對呂夷簡,鄭朗不喜歡,可也沒有將他一棍子打死。但在廢后事上手段用得不對。我就是一個後來人,都知道這年代君後一體,就是廢,也要按一定的程序去廢。先與羣臣商議一下,肯定不同意。此事中止,看看郭氏會有什麼反應。改了就好,不改再商議,還是反對。可反對後郭氏看到大臣們支持,必然依是不改,再強行廢去,也是合乎程序,也少了一些爭議。

畢竟這是建建年代,某些時候,要維護這個國家與皇室的尊嚴,達到維護國家穩定的目標。你呂夷簡開了這個頭,說廢掉皇后,我好好做事了,那是你,若是你換成了丁謂,後面會發生什麼?

所以鄭朗說氣節,說道義。

對你父親爲人,我不做評價,這件事就是做錯了。

鄭朗那一天在皇宮裡說的,是發乎他的內心。也這麼做了,同樣爲了自保,他小弄了一下趙元儼,但確實是趙元儼用心不詭,鄭朗才伸出棍子的。

兩者用意一樣,性質卻是天壤之別。

呂公著無言,呷了一口茶,臉上露出苦澀的表情,連嘆了三聲氣:“唉,唉,唉。”

怎麼辦呢,他終是兒子,不大好說的。

“不要想那麼多,事情過去也就算了,好好做事,報效君王。”不是對呂公著說的,而是借呂公著的嘴,帶給呂夷簡的。

坐了一會兒,呂公著又問道:“鄭解元,你真夢到過藐姑射山的仙子?”

第203章 捉女婿(下)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第80章 較勁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六百十一章 天命第224章 鐵板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307章 鄭體第67章 跪門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292章 點將(上)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八百十八章 燦爛第326章 兼霞第72章 糊塗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第172章 走鋼絲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221章 處女地(三)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204章 老匹夫第231章 黃河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315章 宣戰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257章 菜刀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88章 潔字(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120章 內定第55章 鳴天下(四)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231章 黃河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796章 二更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五百七十章 平衡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第224章 鐵板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278章 無敵(下)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第288章 狐威(中)第337章 小戰(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35章 考(下)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114章 粉琴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239章 出手(中)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68章 拜師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51章 進京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85章 第一觀(上)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28章 中(中)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198章 省試(中)第102章 大家(上)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第212章 大三元(八)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
第203章 捉女婿(下)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第80章 較勁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六百十一章 天命第224章 鐵板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307章 鄭體第67章 跪門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292章 點將(上)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八百十八章 燦爛第326章 兼霞第72章 糊塗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第172章 走鋼絲第198章 陰差陽錯第221章 處女地(三)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204章 老匹夫第231章 黃河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315章 宣戰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257章 菜刀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88章 潔字(下)八百六十二章 東施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188章 第二抓;拖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第120章 內定第55章 鳴天下(四)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122章 大功告成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第231章 黃河六百十九章 耳光與棗子上第796章 二更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五百七十章 平衡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第224章 鐵板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278章 無敵(下)第44章 花之戰·雨霖鈴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第288章 狐威(中)第337章 小戰(下)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35章 考(下)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八百九十章 大會戰二第114章 粉琴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239章 出手(中)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68章 拜師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51章 進京五百六十章 魔術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85章 第一觀(上)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28章 中(中)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第198章 省試(中)第102章 大家(上)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第212章 大三元(八)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