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

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

鄭朗將悍遠軍帶到軍營,騎馬回到家中。

崔嫺說了一件事:“大娘又生病了。”

天氣又幹又熱,老人家聽到許多百姓因爲旱情吃不上飯,跑到京城,看望兩個孫女,又到相國寺進香,回鄭州後人便倒了下去。

鄭朗一呆,不知如何是好。

這兩三個月是最關健的時間,自己計劃是否能落實,全在這兩三個月內。落實了,那怕回家休息,任由兩黨爭執,都無所謂,因爲只要將這計劃落實,整個宋朝財政以及軍隊,會向一個健康的彼岸進發。馬上不會起作用,五年十年後,效果就能看出。

喃喃說道:“再過幾個月吧,天冷了,我回鄭州去。”

“去鄭州?”

“爲臣之道,要懂得進退之道,不然功勞越大,下場越不好。”鄭朗淡淡說了一句,前去東府交接。剛進中書省,便被小黃門召進內宮。

趙禎欣喜地說:“鄭卿,如何這麼快?”

因爲是騎兵,速度是很快,來回僅用了二十一天,還在天長等了幾天,否則更快。鄭朗說道:“陛下,很正常,王倫本來就是一支流寇,之所以一直無法剿滅,是有原因的。”

“是什麼原因?”

“具體的臣現在還是不能說,陛下,能否請三衙與開封府諸臣配合臣調查。”

宋朝兵制,樞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諸軍。諸路帥臣主兵柄,生生將軍隊一剝爲三,以防武將獨大。宋朝樞密院與秦漢太尉之職相當。但秦漢太尉多用武將,而樞密院幾乎多用文人,宋朝也有尚書省兵部。但兵部不能行用正常權利,也不是兵部,其他各部皆是,行用權利的是差遣官,兵部名存實亡,武官銓選是吏部,發兵之權是樞密院。三衙全名是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本來三衙有很多的軍權,由於扶持趙匡胤登基。三衙立下赫赫功勞,於是宋朝對三衙的權利再三削減,兩司三衙合十二員(真宗時起減至九員),分天下兵領之,但沒有發兵之權。

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改進,再沒有那一個大臣掌握着真正的軍權,使武將篡國的可能性下降到零比例。不過造成一個惡劣的後果。平時無論樞密院,或者三衙、兵部,都不敢真正詢問軍隊,以免遭人彈劾。

軍隊成了三不管地帶,於是腐敗最快的便從軍隊開始。後來東京保衛戰。號稱八十萬禁軍,京城有三十萬禁軍,真正參戰的禁軍只三萬人,其他人根本就沒有,被各個將校吃了空餉。可因爲這種分治,居然無人察覺。

簡單一個比喻,某處一個下水道管蓋被小偷偷去,老百姓打電話問各個領導,一個個皆說不是我管的範圍,其實都可以管,也可以不管,於是這個電話打不通。直到出事,或者人掉進去摔傷,不然一直放在哪裡成爲黑窟窿。這也是分權與冗政的表現。

原來鄭朗做了一些準備,可想獲得具體的證據,他做爲東府宰相,沒有權利直接過問,必須請旨書,讓三衙與開封府配合,這才能真正調查,獲得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來說服趙禎與羣臣。

趙禎也沒有急切地問,想了一下,說道:“準旨。”

“謝過陛下。”

“鄭卿,西夏已派使者來到京師,可是羣臣有許多意見,不能相合,爭執紛紛……”

“陛下,臣也聽說了,但臣剛回到京城,許多情況不瞭解,能否讓臣詢問一番,明天都堂臣再向陛下提議。”

“準,朕還要謝過鄭卿,不是提前派出六百萬緡籌糧,旱情延續,北方危矣。”趙禎說道。許元第一批糧食已經運到京城,京城糧價聞聲大跌,於是遂安。不僅是京城,還有其他地方,山東與陝西、河南都出現嚴重的旱情,但由於準備六百萬貫,收購了大批糧食,陸續向各地運送,君臣心始安。所以趙禎十分感謝鄭朗。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是臣的本職。陛下,也勿用擔心,今年秋後也許會很艱難,明年情況便會好起來,一旦諸倉成立,旱情緩解,北方多倉,陝西又有三白渠,天下可安也。”

出了皇宮,到了中書。

中書省同樣愕然,速度太快了。

交接完畢,處理公務。直到下值後,才問了一下議和的情況。果然說法很多,但總體分爲兩種說法,一種是國家困弊如此,和爲上,某些人不識大體,在枝節上一味糾纏,導致和議不成,若是西北再爆發戰爭,國家危矣。這種說法佔了主流。還有一種說法便是冒着風險和可以,但不能這樣和,太屈辱,失了國家顏面。

鄭朗只聽,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其實這時他步子再跨大一點,能攏絡一批官員圍繞在他身邊的,可他不喜結黨,連結朋都不想,所以在朝堂上還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第二天鄭朗來到都堂。

趙禎與諸相陸續到來,趙禎看着鄭朗說道:“鄭卿,西夏來使快十天時間,鄭卿如何看?”

這樣拖着不是辦法。

鄭朗說道:“請陛下先將西夏使者呂尼如定聿舍、寮黎罔聿環、張延壽、楊守素以及我朝派往西夏的使者邵良佐傳來。”

“準,諸卿,去紫宸殿。”

不能在都堂謁見外國使者,因此衆人要挪一個窩兒。這也是禮制,雖繁瑣,可正是這種繁瑣的禮制成爲封建統治的一種核心,一種大義。

轉到紫宸殿,諸人再次坐下,一會兒四名西夏使者與邵良佐被帶到紫宸殿。

鄭朗看着楊守素,說道:“楊守素。沒有想到你我又見面了。”

楊守素看到鄭朗,頭很痛,拱手客氣地說:“見過鄭相公。”

“你們代表西夏來和。我不反對,只是有三件事沒有弄清楚,所以代陛下問一下。”

“請問那三件事。”

“在你們西夏謀反之初。稱呼你們國主爲兀祖,”發音很相同,鄭朗不得不要來一枝筆一邊說一邊將這幾個詞寫下來,同時說道:“我朝君臣恥之,改成吾珠,吾卒,兀主等等,定川寨你們西夏人大敗而歸。我曾幾乎率兵差點攻破你們靈州城,懼怕我朝再度發兵,你們西夏主動將這個兀祖改成兀卒,然而我們陛下掛念億兆蒼生,不以戰勝者自居,誠心派出使者與你們西夏議和。於是你們西夏認爲我主軟弱可欺,改成吾祖。沒有關係。但以後這個國書怎麼寫?難道讓我主寫大宋皇帝至西夏吾祖元昊書?”

韓琦低下頭竊笑。

那成了什麼,元昊是名義上趙禎的兒子,實際成了趙禎的爺爺。

鄭朗又說道:“你是漢人,應當知道漢家制度,君是父。臣民是子,你們元昊成了我主的祖,那麼我們整個大宋億兆子民,包括我與諸位相公在內,豈不是憑空多出一個太祖父?敢情我在西北浴血奮戰,原來是以上犯上,與太祖父打了近兩年時間。”

晏殊說道:“這是音譯,可着元昊改之。”

“晏相公,我也正準備說,琢玉需要玉匠,打製傢俱需要木匠,修建牆壁需要泥匠,少年時我曾用竹筒做筆筒,以求雅緻可觀,但不敢用玉,因爲竹筒價賤,刻壞無妨大雅,若用玉,一壞,損失慘重。一玉如此,況且國家。我雖不才,但敢問晏相公、章相公、賈相公、杜相公、王相公、任相公,行軍作戰,與元昊鬥智鬥勇,諸位相公可及我否?”

鄭朗很想罵一句尸位素餐。

忍住。

想做事便不能吵,吵來吵去圖增煩惱,反而什麼事做不起來。

無人敢答。

“再說經濟,使國家開源節流,諸位相公可及我否?”

又是無人能答。

“國家之所以議和,一是軍事,二是財政,我還沒有問完呢,晏相公就不要阻攔我,行麼?”

你什麼都不懂,請不要插手插腳,好不好?

晏殊剛要說話,趙禎揮手說道:“晏卿,讓鄭卿問完。”

但晏殊的話給了楊守素靈感,機靈地說道:“鄭相公,此乃音譯,稍做修改即可。”

“改成什麼,請你讀。”鄭朗將紙拿起來,說道。無論怎麼讀,還是吾祖。

“我在西北始久,也會一些党項語。你們對契丹稱國主,老老實實地用上國主這一稱號。但對我大宋不然,吾祖是音譯,但不是党項語中的國主,而是青天子。你們國主是天子,我朝陛下是天子,何來歸誠一說?再說,你們西夏人崇白,即便稱天子,也是白天子,何來的青天子。崇青是塞北極北少數韃靼人才喜歡的顏色,與你們党項人有什麼關係?不過僥倖我抓捕了吳昊,從他口中得到一些消息,之所以選擇兀祖這一稱號,一是噁心我們陛下,二是恥笑我朝陛下,以及太宗皇帝、真宗皇帝無能,而要做我朝的太祖皇帝,橫掃八荒,一統六合,稱霸中原。以前爲敵,那怕你們元昊想掃滅契丹也沒有關係,但既然議和,爲什麼還要保留這一稱號。不但是兀祖、兀卒,還成了吾祖。”

鄭朗難得地胡說八道一回。反正吳昊已死,死無對證。

晏殊老臉終於掛不住,這件事若傳開,可想言臣的彈劾,又問道:“爲什麼你沒有寫奏摺稟報?”

“稱號是小事,當時戰後一片慘然,不但將士,近兩萬我朝百姓慘遭元昊殺害,你說我是安撫百姓,還是要爲這個稱號糾纏?晏相公,民乃國家根本也。”

晏殊很想說一句,既然知道民爲本,爲什麼要將這件事翻出來,大家裝聾作啞,矇混過去,和議搭成,沒有戰爭危脅,開始內治,不是正事嗎?

但揭開,已經不能矇混過關。

“那是吳昊的誣陷。”楊守素說道。

“就算誣陷,請問吾祖在你們党項語中是國主的意思,還是青天子的意思?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我僥倖從某些人口中得到一條消息,就在你們出使我朝時,你們國主派使前去契丹,請求契丹出師伐宋。這就是你們西夏人想要的和平?”

“竟然有此事?”趙禎憤怒地從龍椅上站起來。

“有,一會兒臣自將證據呈於陛下過目。”鄭朗說道,又看着幾位使者,但這次轉向邵良佐,問道:“邵良佐,當初賀從勖來使時,曾說西夏一定讓使者坐於諸蕃宰相之上,烏珠見使者,離雲牀問聖躬萬福。你與邵良佐、張士元、王正也使西夏,有沒有受此待遇?”

邵良佐慚愧地的垂下腦袋答道:“慚愧,我出使西夏,僅免受屈辱,連在驛站都有悍卒看守,一步不得讓我們外出,哪裡敢坐於西夏諸宰相之上?”

就更不能指望讓元昊起雲牀躬問聖安了。

鄭朗這纔看着幾位西夏使者,問道:“我問的便是這三件事,請諸君回答。”

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第341章 新時代第796章 二更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8章 詩社(一)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230章 大中庸(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99章 放榜(上)第189章 第二抓·詩八百三十章 水貨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71章 走鋼絲(中)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71章 告密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612章 賢相(上)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第47章 花之戰·:四翁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第297章 走隊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294章 點將(下)五百九十章 破趙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314章 一荷渡湖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九百零八章 殿下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七百九十七章第139章 問一(一)第109章 懸壁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51章 鬥法(一)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109章 懸壁第301章 拼爹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八百二十八章 笑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02章 捉女婿(中)第59章 道(三)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51章 抓第80章 較勁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218章 找朋友(下)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第278章 無敵(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157章 準備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72章 糊塗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133章 神秘女郎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248章 劉郎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33章 神秘女郎
六百四十二章 臨行上第341章 新時代第796章 二更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第18章 詩社(一)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230章 大中庸(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99章 放榜(上)第189章 第二抓·詩八百三十章 水貨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第230章 大中庸(下)第171章 走鋼絲(中)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71章 告密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612章 賢相(上)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第47章 花之戰·:四翁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第297章 走隊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第294章 點將(下)五百九十章 破趙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314章 一荷渡湖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九百零八章 殿下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七百九十七章第139章 問一(一)第109章 懸壁六百四十七章 第一步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三百八十六章 阿干城一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五百七十八章 並第251章 鬥法(一)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186章 第二抓·抓第109章 懸壁第301章 拼爹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八百二十八章 笑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02章 捉女婿(中)第59章 道(三)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51章 抓第80章 較勁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第218章 找朋友(下)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第278章 無敵(下)第347章 在路上(上)第157章 準備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第72章 糊塗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133章 神秘女郎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四百六十九章 河上浪中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248章 劉郎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133章 神秘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