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勸慰

大郎的喪儀按部就班,然而更讓人擔心的是王氏和李暉,王氏已經幾天水米未進了,每天清醒着就哭,哭累了就睡。

宮人們磕頭勸哀求也不聽,只欲跟着兒子一同去,高氏見此情此景,忙派人請了新陽縣主入宮陪伴。

另外她又安排了十六個妃妾分作四班每日服侍皇后,李暉那裡則是請了老永安侯和諸親王入宮服侍。

即使是再多的良言苦勸,李暉和王氏依舊無法減輕悲痛,一個在宣微殿,一個在延英殿,夫妻倆從兒子去後就再沒碰過面。

李暉無力安慰妻子,王氏也顧不上丈夫,兒子的薨歿,對他們是痛徹心扉的打擊,特別是王氏,大郎就是她的眼珠子,如今人沒了,她連活下去的希望都沒了。

後廷妃妾和新陽縣主急的團團轉,卻毫無辦法。

所有人都知道,對於王氏來說,兒子和丈夫就是她最重要的人,如今兒子去了,能夠安慰她的只有丈夫了,可現在李暉也閉門不出,這可如何是好!

大明宮的氣氛一日比一日消沉,高氏忙完了宮務,還要服侍皇后,每日累的連飯都吃不下,短短數日就瘦了一圈。

蓁娘囑咐宮人們照顧好孩子,自己每日早出晚歸守在宣微殿裡,看着皇后哀莫大於心死的絕望神情,她無法忍受了。

她想要改變現狀,卻不知從何做起,直到聽新陽縣主摟着皇后哭嚷道:陛下不吃不喝,你也不吃不喝,你們是皇帝皇后,怎麼如此不負責啊……

蓁娘聽得止不住眼淚,爲人母,十月懷胎的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他跟自己是骨血相連,驟然失去,這份哀痛心傷終身無法痊癒。

她能深切的體會到皇后的感受,深思熟慮了整整一晚,第二日,她帶着侍女去了延英殿……

蓁娘知道這個決定會引來一片非議,但入宮這麼些年,無論李暉還是王氏,他們都給過自己恩惠,就算是從今以後被冷待,她也要做這件事。

……

延英殿裡的郎君們見聽見韓修儀來後,紛紛退了出去避嫌,吳敏見着蓁娘大驚,待知道她的來意後,雖不抱什麼希望,卻也因爲找不到辦法了,只能將就請蓁娘試一試。

他親自引了蓁娘入內室,踏進門轉過屏風撩起帷簾,看着榻上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蓁孃的眼淚就流下來了。

她不敢置信,往日丰神俊朗的李暉如今瘦的只有一把骨頭,他毫無生氣的坐在榻上,眼神空洞的看着窗外。

他像是一座冰山一般散發着冷漠,把所有的關心都隔絕在外,無人可靠近,無人可融化。

“阿郎……”

蓁娘哽咽着,再也忍不住了,奔過去跪在腳踏上握着他的手痛哭出聲。

“阿郎,你怎麼成這樣了……”

“你來了……”李暉眼也沒眨,輕飄飄的開口道。

聽着他嘶啞的嗓音,蓁娘淚眼模糊的擡頭,“阿郎,若是崇康皇后看見你這個樣子,她該多難受……”

李暉面無表情毫無動容,想來這些日子,他已經聽過太多這樣的話了。

蓁娘擦去眼淚,忍住心裡的難過,捧着他的雙手勸慰道:“我們都明白你心裡的傷痛,誰也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

“可是阿郎,你不僅是一個父親,你更是一個皇帝,你是一個丈夫,國家需要你這個皇帝,皇后殿下需要你這個丈夫!”

“你不能這樣糟蹋自己的身子,你若是有什麼事,你的國家,你的臣子,你的妻妾兒女該怎麼辦!”

李暉緩緩低下頭,冰冷的目光充滿紅血絲,怨氣翻騰的看着蓁娘,這樣的他讓蓁娘有些害怕。

對視片刻後,他心裡的怒氣再也忍不住了,幾乎是失去理智的推開蓁娘。

他厲聲咆哮着:“我是皇帝沒錯,可現在我的兒子沒了,我連傷心都不可以嗎?”

蓁娘跌坐在地,手肘磕在地上鑽心的疼,李暉從來都是一個溫柔的人,對她別說是如此暴躁,就連高聲說話也沒有過。

她有瞬間的傷心,可一擡頭看見李暉憤怒悲傷的眼睛,她就什麼也不在意了……

蓁娘爬到他的身邊,鼓足勇氣對他道:“你爲了這個位置犧牲太多了,奴知道大郎的薨歿對你來說是一個打擊,可這何嘗不是對皇后的打擊,她已經幾天水米未進了……”

“阿郎,你只看見了自己的悲痛,爲什麼不回頭看看在你的身後,還有那麼多人都在傷心,你就是我們的主心骨,你若是不振作起來,讓我們怎麼辦?”

李暉握着拳緊緊抿着脣不說話,他做出一副拒絕交流的姿態,任憑蓁娘如何勸說,都一概不理。

蓁娘把頭埋在他的膝上,哭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去的人倒走的乾淨,只留下活着的人痛不欲生……”

“可再艱難,我們既然還活着,就是咬着牙也得過下去,人生在世,唯有責任二字最過沉重……”

屋裡寂靜無聲,光陰都彷彿凝固了,只有地上窗棱格子的陰影在慢慢的變換着形態,提醒着時光的流逝。

蓁娘默默看着李暉,李暉則看着香爐,一坐一跪像兩尊石像。

許久之後,蓁娘伸手試探性的擁住他,李暉這次沒有掙開,好半晌,他嘶啞的嗓音響起,“你說,這是不是報應,我毫不留情的殺了那麼多人,包括我的親兄弟親侄子……”

“所以老天爺在懲罰我,他也毫不留情的帶走了我的大郎……”

“不是的!”蓁娘使勁搖頭,“不是這樣的,阿郎,沒有對不起任何人,你沒有任何過錯,我們安穩的生活都是因爲你爲我們遮風擋雨!”

她緊緊抓住李暉的雙臂,堅定的告訴他:“齊王所做的一切是咎由自取,他目無法紀禍亂朝綱,這是他應有的下場,至於大郎,他聰慧敏銳,禮賢下士,只是天妒英才……”

李暉乾澀已久的眼睛流下淚來,他似是囈語似是自責道:“大郎去之前,半昏半醒的躺在我的懷裡……”

“我不停地叫着他的名字,也許是他聽見了,嘴裡說着什麼,我湊近,聽見他說,你們好好的……”

蓁娘聞言嗚咽出聲,親眼看着心愛的兒子在自己懷裡停止呼吸,那時候的李暉,心中該承受了多重的悲痛……

蓁娘後悔懊惱,她纔是最自私的那個人,看似苦口婆心的開解他,其實是逼着他再一次揭開傷疤,再一次體驗那種剔骨削肉的痛苦。

“阿郎……對不起……對不起……”

她不住的道歉,李暉的背佝僂着,他用手撐着額頭,眉頭緊鎖,神情痛苦不堪,“十七娘,我的大郎不在了,他口口聲聲說着要替父分憂,眨眼卻丟下我和他母親,就這麼離開了……”

……

第二日,李暉出現在朝會上,他如今的模樣讓朝臣們紛紛上言保重龍體,在議政之前,他親自給兒子定了諡號,並提筆寫下悼文:“皇太子李綺,朕之嫡長子,天授元年生於東宮光天殿,聰明貴重,氣宇不凡,天授七年,皇考親冊爲漢中郡王,景宏元年,朕冊之爲皇太子以正國本。”

“太子純孝至善,謙遜仁德,朕甚愛之,然天不假年,嗚呼哀哉,薨於景宏四年,朕心之痛,猶如千刀萬剮,仁慈哲行曰懷,浚達有德曰宣,今太子諡爲‘懷宣’,令禮部、太常寺、太史局一同主持舉哀、入殮之事。”

“太子棺槨暫停於咸陽殯宮,命太史局尋利方地段,爲太子修建攢堂,並特恩號墓爲陵,景宏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只是這麼一段話,足以可見李暉對長子薨歿的悲傷之情,他也毫不掩飾的表達了對兒子的喜愛。

這之後,李暉還下令以帝王規格爲兒子修建陵寢,甚至還要求工部先暫停自己陵寢的修建,爲人父的哀痛憐惜,蒼天可鑑。

蓁娘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話對李暉起了作用,但她相信,就算她沒有說那些話,李暉依然能振作起來。

從太宗皇帝和崇康皇后的薨逝,然後經歷奪儲的腥風血雨,他骨子裡就沒有被打倒這個詞,她一直都這麼認爲。

大郎出殯那天,李暉和王氏親自帶領百官宗室妃妾去了咸陽,也是自兒子離去後,夫妻倆第一次相擁而泣,那場面聞者傷心見着流淚。

今年的新年冷冷清清,皇子公主們爲兄長守制還戴着孝,李暉和皇后更是見不得熱鬧的場面,所以只在清輝閣辦了場家宴就結束了。

直到出殯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了,蓁娘依然無心出門走動,乾脆裁了布給孩子們做衣裳。

正是孩子長身體的年紀,隔上幾個月就要做新衣,幸好是皇子公主,不然擱在普通人家,小的撿大的衣裳穿,也就過去了。

門外宮人報惠氏來了,蓁娘忙起身迎接,進屋後拉着她坐下,“這還不到吃飯的時間呢,你蹭飯蹭早了……”

見惠氏的笑容有些勉強,蓁娘有些疑惑,“你想說什麼?”

惠氏欲言又止,然後道:“你可知,現在宮裡有些不好的流言……是關於你的……”

作者有話要說:

好累吖

第235章 爲難第266章 爭執第66章 春夏第187章 心意第214章 主意第47章 往事第196章 裴氏第12章 新奇第226章 平息第144章 拒絕第116章 前因第104章 喜訊第77章 撤藩第240章 大錯第35章 行宮第130章 冥婚第143章 人選第140章 遇見第157章 意外第109章 中風第171章 狩獵第3章 家事第16章 差事第297章 薨逝第177章 跛足第142章 挑選第172章 篝火第143章 人選第21章 出事第71章 丹娘第6章 齊娘第54章 浪靜第132章 悠閒第288章 姑嫂第171章 狩獵第61章 決定第260章 初現第264章 主動第26章 落定第220章 等待第148章 請旨第174章 兄弟第59章 長牙第201章 寵愛第65章 喜訊第10章 暗潮第306章 番外二第116章 前因第237章 欣慰第162章 忍耐第243章 解決第171章 狩獵第278章 反應第244章 示好第135章 教訓第273章 謀害第70章 計策第165章 拒絕第166章 解釋第293章 離開第257章 見解第192章 和好第69章 忠告第166章 解釋第157章 意外第12章 新奇第259章 拒絕第130章 冥婚第247章 迷霧第116章 前因第213章 痛哭第90章 原諒第156章 挑撥第137章 邀請第232章 安心第267章 立儲第13章 討論第224章 不理第306章 番外二第119章 離開第141章 心疼第270章 憤怒第164章 隋琰第115章 君臣第160章 妻妾第208章 圈套第100章 賭氣第253章 復爵第70章 計策第212章 子嗣第75章 心意第107章 爭吵第35章 行宮第266章 爭執第173章 六郎第83章 千秋第258章 心事第11章 徐家第297章 薨逝第161章 王妃
第235章 爲難第266章 爭執第66章 春夏第187章 心意第214章 主意第47章 往事第196章 裴氏第12章 新奇第226章 平息第144章 拒絕第116章 前因第104章 喜訊第77章 撤藩第240章 大錯第35章 行宮第130章 冥婚第143章 人選第140章 遇見第157章 意外第109章 中風第171章 狩獵第3章 家事第16章 差事第297章 薨逝第177章 跛足第142章 挑選第172章 篝火第143章 人選第21章 出事第71章 丹娘第6章 齊娘第54章 浪靜第132章 悠閒第288章 姑嫂第171章 狩獵第61章 決定第260章 初現第264章 主動第26章 落定第220章 等待第148章 請旨第174章 兄弟第59章 長牙第201章 寵愛第65章 喜訊第10章 暗潮第306章 番外二第116章 前因第237章 欣慰第162章 忍耐第243章 解決第171章 狩獵第278章 反應第244章 示好第135章 教訓第273章 謀害第70章 計策第165章 拒絕第166章 解釋第293章 離開第257章 見解第192章 和好第69章 忠告第166章 解釋第157章 意外第12章 新奇第259章 拒絕第130章 冥婚第247章 迷霧第116章 前因第213章 痛哭第90章 原諒第156章 挑撥第137章 邀請第232章 安心第267章 立儲第13章 討論第224章 不理第306章 番外二第119章 離開第141章 心疼第270章 憤怒第164章 隋琰第115章 君臣第160章 妻妾第208章 圈套第100章 賭氣第253章 復爵第70章 計策第212章 子嗣第75章 心意第107章 爭吵第35章 行宮第266章 爭執第173章 六郎第83章 千秋第258章 心事第11章 徐家第297章 薨逝第161章 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