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結局

李經述回到總統府後,找來參議院議長容閎,表明了自己要做中國的拿破崙之決心。容閎也覺得中國有自己特殊的國情,不再堅持自己原來的想法。一個月後,中華帝國修改了憲法,把大總統的任期改爲每一任五年,最多連任五屆。八百名議員中,有657人投票贊成,超過了三分之二的法定人數。

袁世凱被停職後,李經述讓譚嗣同接任了廉政局局長的職務。袁世凱主動辭去了復興會委員的職務,回到河南的安陽養老。袁世凱沒有回老家項城,這和他的身世、家事有關。袁世凱1859年生於河南項城袁寨。袁家按照“保、世、克、家”來排輩分,父親袁保中有八個子女,長子世昌、次子世敦和兩個女兒爲原配夫人所生,其餘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凱行四,七歲時又過繼給了叔父袁保慶。袁世凱的母親劉氏病死在天津,靈柩運回項城之後,袁世凱的同父異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務,他認爲劉氏不是正房,堅決不準正門出殯,靈柩也不能埋入祖墳正穴和袁保中合葬。儘管袁世凱頗有權勢,但囿於倫理綱常,只能和哥哥爭執,甚至跪下哀求,也沒有得到袁世敦的許可。袁世凱最後只得另購墳地,纔算讓母親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袁世敦鬧翻了臉,盛怒之下與之絕交,從此永遠不再回到河南項城的老家。

作爲直魯咽喉、平漢鐵路重鎮的安陽,位於河南直隸交界處,交通方便,離京城也近。袁世凱小的時候,就知道安陽這個洹上村,相傳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誹謗,到洹上村隱居三年,後來商王親自到洹上村迎他復任。安陽也是袁世凱的遠祖袁紹發祥之地,袁世凱覺得,洹上村對自己是一塊吉祥寶地,還在小站練兵的時候,他就買下了這裡二百多畝地,只是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用場,他居家遷到了安陽隱居。

李經述在第四個總統任期的就職典禮上,對全國發表了要全面徹底革新的講話:

“親愛的同胞們:過去十五年,你們都從我們的政府聽到同一個主題的不同變化:有關我們的國家多麼繁榮,我們生產了幾十萬噸的鋼,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我們如何信任我們的政府,以及我們面臨的前途多麼輝煌燦爛。我再一次當選總統,肩上的擔子也會更重,在接下來的十年,我並不是要將強大的謊言向你們重複。我們的人民並不富裕。我們的民族巨大的創造力和精神潛能並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很多工業部門生產着人們不感興趣的東西,而我們所需要的高科技東西卻十分匱乏。我們陳腐的經濟制度,正在浪費我們可能有的一點能源,貶損和剝削我們的勞動者。

最糟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道德上被污染的環境之中。人們愈是徹底放棄全面改革的希望,不再對超越個人的目標和價值感興趣,把心思用在家庭、居室方面。他們購別墅、買小車,而沒有分享經濟決策、參與政治生活和發揮才智的自由。人們把真實生活的無可奈何的替代方式當成人性的生活。當權者對待這些只能自保的生物採用的手段是有效的,他們選擇了最不費力的路,但完全忽視了他們必須付出的代價——對人格的粗暴踐踏和對尊嚴的無情閹割。我們都是道德上的病人,因爲我們習慣於口是心非。我們學會了不去相信任何東西,學會了互相否定以及僅僅關注自己的私人生活。這樣一些概念如愛、友誼、憐憫、謙卑或寬恕失去了它們的深度和尺度,對許多人來說,這些僅僅代表了心理學意義上的怪癖,或相當於來自****時代早已過時的祝辭,在這個摩登時代顯得非常滑稽。

除了魯迅,我們當中很少有人敢站出來吶喊:那些生產沒有污染和高質量食品的特殊農場,應將其產品送到學校、有孩子的家庭和醫院,而不是給特殊官僚或特殊人員。我知道,即使是中華帝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國會和總統,都不可能單靠這些力量獲得成功。現代社會包含參與,因而是所有人的責任。我們也不妨反問自己:我們的青年,能否擁有對自由思想的熱愛、擁有政治上的理想和公民的勇氣及眼光呢?我們民族的人道主義和民主的傳統,仍然沉睡在人們意識深處;難以察覺地從上一代傳至下一代,這使得我們每個人能及時地發現它們並將之轉變爲行動。

我想我們目前的處境中富有希望的這一面有兩個主要原因:我們將把政治建立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之上,讓我們努力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和以一種嶄新的方式重新恢復這個政治概念:政治是人民表達爲社會謀福利的要求,而不是對社會的欺騙或劫掠。讓我們教導自己和教導別人,政治不僅僅是一門模棱兩可的藝術,它更可能是一門堅持原則的藝術,一門改進世界和我們自身的藝術。我們不要再在服務於社會的虛假名義下行個人私利之實。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獨立、自信、民主、擁有繁榮的經濟和社會公正的中國,簡言之,是服務於個人並因此希望個人也來爲其服務的富有人性的帝國。在這樣的帝國內,人民都受過完整的、良好的教育。我知道,要建立強大的中國,要想解決人爲的、經濟的、環境的或政治方面的任何問題,一定要有具有優秀素質的人民。

命中註定當我作爲這個國家的領袖時,這個國家的形勢不容樂觀。雖然我們擁有豐富的像土地,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我們人民的生活依舊差於泰西國家。原因已經可以知曉:舊的封建官僚體制在新體制未能有足夠時間運轉之前崩潰,社會危機因此更加嚴重。人民被官僚系統壓制,事實證明修復這個國家和根本地改變這個世界的進程,遠比我所能預期的複雜。然而,已經發生的事應該符合預期,這個社會需要自由,在政治上和精神上解放人民。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已經完成,我們在轉型之路上的重大進展已經實現:比如言論自由、出版和宗教自由,人權被視爲最優先的原則。與過去小農經濟體制完全不同,各種所有制的平等經濟已經建立,勞作在土地上的人民在土地改革的框架中開始了新生活,自由的農民出現,數以百萬公頃的土地被給予那些生活在鄉村和城鎮的人們。生產者的經濟自由已經合法化,企業制、股份制勢頭漸強。在市場經濟改革中,重要的是牢記這些都是爲了個人而進行。在今後的發展中,我們更應該盡一切可能鞏固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在老人和兒童方面。

我帶着我的信心繼續留在總統這個職位,但是我也帶着希望,帶着對你們的信心,這種信心來自你們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我們是一個傑出的文明的繼承人,這個文明進入新的、現代化和有尊嚴的新生取決於你們每一個人。一些錯誤完全可以被避免,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確信或早或晚我們共同的努力會有結果,我們的國家會成爲一個繁榮而民主的社會!

我作爲這個國家的總統,再次重申,中國人這一名稱是屬於你們的,你們都是國民。這個名稱必須永遠凝聚應有的愛國主義自豪感,要高於任何因地域差別產生的名稱。你們之間儘管有一些差異,但畢竟有相同的宗教、風俗、習慣。你們在共同的事業中戰鬥在一起,勝利在一起。中華民族擁有的獨立和自由是羣策羣力的結果,是經歷了共同的危險、苦難和勝利後取得的。這個世界,不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我們的國家,就要捱打。歷史的教訓,太深刻了,我們要不忘國恥,奮發向前。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用開放的心態,擁抱整個世界,不管是泰西的,還是中國的,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只要是有用的,只要是好東西,只要是好方法,只要是好思想,只要還好制度,我們都要學習。我們國家存在的意義,就是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我們的執政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其他任何的利益。我們要制定法律,制定制度來實現這一點,而不是陷入無意義的爭論,我們要永遠記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要讓科學和民主,成爲中國人民的信仰,讓他們都過上泰西腐朽墮落的生活!在這個夢想實現之前,我依舊絕對不會停止我的奮鬥!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任務,我希望我們這一輩人,都積極行動起來,爲我們的國家,爲我們的民族日後的持續強大奠定基礎。我們要讓公平和正義的種子,在中國生根發芽,在法治的陽光下成長爲參天大樹,庇護我們的孩子。

總有一天,我會親口向全體國民宣佈:人民的國家,還給你們了!”

接下來的十年,李經述開始親自大力抓反腐,而且重點發展民生和教育,受到國民的愛戴。他的兒子李尚民也在一次次的鬥爭中成長和成熟。中華帝國成爲了名副其實的東方強國,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38章 獵熊行動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16章 朝鮮暴亂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37章 議和風波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37章 議和風波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1章 光緒選妃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135章 大裁者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章 光緒選妃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3章 百科全書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252章 京城首虎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40章 五國聯軍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76章 中國人的亞洲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98章 上架感言
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33章 日本賠款三億兩第131章 不一樣的甲午(2)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38章 獵熊行動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31章 權力變局(4)第16章 朝鮮暴亂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197章 中英大炮戰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37章 議和風波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37章 議和風波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43章 俄國滅亡第1章 光緒選妃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84章 權力鬥爭第135章 大裁者第36章 暗殺計劃(2)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1章 光緒選妃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45章 購買鐵甲鉅艦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134章 統一中國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74章 中國軍用飛機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3章 百科全書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252章 京城首虎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40章 五國聯軍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8章 權力變局(1)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06章 黃金十字架第52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127章 李鴻章 訪美第177章 張作霖納妾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11章 奪取菲律賓(2)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176章 中國人的亞洲第56章 擊沉日本軍艦第139章 積極備戰第262章 袁克文案(2)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98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