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時她們怎麼大包小包帶了這許多包袱?”放下車簾,白氏攬過可貞問道。
“都是一些半舊衣裳,特特翻出來,帶去看看施家姐兒能不能穿。”
五個包袱,不僅有鶯時柳月杏月,還有可貞。
都是一些沒怎麼大穿過,還有七八成衣裳。
其實可貞上回就想過收拾兩套自己現如今根本就不大穿得到家常衣裳與施槐花帶去,都只穿過兩三回,還是拿得出手。
只是沒想起來可以讓牛媽媽跟車去,只想着那車伕是男,有些話不便說,便暫且作罷了。
昨兒說好了今兒要往施家蕩去時候,杏月幾人便提起了這話兒,林氏連連倒好,又和鶯時一道收拾了幾套可貞衣裳出來,也一併包了好帶過去。
即便施家大姐兒不能穿,施家大姐兒還有一個妹妹,想來也是能穿。
於是乎,就打點出了這紮紮實實五個包袱來了。
一徑出了城,又和黃管事馬車會和了,衆人一徑往施家蕩去。
“還是出了城舒服,城內實太悶氣了。”林氏放下了剛剛捲起留了一絲縫車簾,向白氏可貞道。
“要做黃梅了麼,自然又潮氣又悶氣。不過今年好像特別悶氣,你們有沒有覺着?”白氏捻了一枚桃脯餵了可貞道。
“可不是。”
去年這時候還沒有入梅,天氣並不曾這麼黏黏答答透不過氣來。不過就是入了梅,好像也不曾這麼溼氣重。
這兩天,家裡頭牆上地上就像汪着水似,一天不知道要擦幾回。衣服就算晾乾了,穿身上還是覺着不舒爽。
“幸好,我請黃管事幫着做了兩個小型翻車。”可貞嚥下桃脯。又比劃了一下,“就是龍骨水車,姑祖母知道吧!專門就架溝塘裡,我想着不停攪水,水裡應該就不會那麼悶氣了吧!”
攪動水體,就能使水體循環,增加水體溶氧,理論上應該是是不錯。就是也不知道真能不能達到這樣效果,可貞還是有些犯愁。
“打哪來這鮮話?蝦子螃蟹也會覺着悶氣不成?”白氏笑道。
“自然了,要不怎麼會浮頭呢!”可貞努了努嘴道。
上輩子一般養魚養蟹尤其是養蝦。增氧機已經是很普遍不可或缺設備了。可是這裡這時候,貌似是還沒意識到這事兒。
可是到了高溫天,沒有增氧機。實是件很危險事兒。
“蘊兒放了多少魚蝦蟹下去?”白氏見可貞一本正經樣子,好笑不已,又問道。
“扣蟹是六百隻,抱卵蝦是半斤,魚是三兩到半斤左右一共五十尾。”可貞數着手指頭一一告訴白氏知道。
“那能收益多少?”光聽這個。白氏真是一頭霧水,所以還是直接些好了。
“我和黃管事大致估算過,如果所有事兒都順順遂遂,不出意外話,差不多能產稻穀兩擔半左右,蝦二十斤左右。螃蟹五十斤左右,魚麼也是五十斤左右。”說着又笑道,“如此一來。稻穀能收益二兩銀子左右,螃蟹是二兩五錢。至於魚蝦話,這是可以一年養到頭,所以暫且還算不出個所以然來。”
“那不管怎麼樣,刨開飼料種苗這些。收益也不少。”白氏稍稍算了算,眼睛也亮了。
“要是料理好。差不多能翻個兩三番吧!”可貞眼睛也很亮,這樣收益,也是她之前不曾想到過。
“我看着那老王家倒是肯花功夫花心思。”聽到可貞說料理好,林氏真是有感而發。
她看過黃管事給可貞帶來一張表格,上面滿是記錄,餵了多少食什麼時候喂喂什麼喂哪裡,什麼時候換水,什麼時候撈蛙卵,什麼時候添減水草,什麼時候薰藥,都做了詳細記錄,實也是讓她大開眼界。
可貞連連點頭,“王師傅家人確實不錯,自家那麼多田呢,也能對這兩畝地這麼用心,實是不容易了。”
“又不是傻,看到這樣收益,怎麼可能不下力氣心思好好打點呢!”白氏倒是不以爲然。
可貞抿了抿嘴,沒有說什麼。
這話自然也是不錯。可是上輩子,可貞也着實見過不少人家養魚養蟹,根本就是看天吃飯,別說動腦子了,就是動動手都懶,純粹是看天吃飯,養到什麼樣就這麼樣,因爲還要出去打麻將呢!
當然,話要兩頭說,像王師傅家這樣勤勤懇懇,勞心勞力人家也是不少。
可貞白氏都來過施家蕩,林氏卻是頭一回,可貞便一直給林氏指着外頭村落和水蕩,告訴她這是哪裡那是哪裡。
林氏雖並不太感興趣,可因爲是可貞說,所以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馬車一徑進了施家蕩,因着早已說好了,里長兩口子已是候着了。里長家籬笆院裡,莊嬤嬤帶着鶯時幾人下了車,去里長老婆已是收拾好了屋子裡一陣忙活,纔過來請白氏三人下車。
“這時候蝨子多着呢,沾染上一個就有罪受了。”白氏攙着可貞下了車,進了屋打量了一番,才坐了下來。
可貞一聽蝨子,立馬乖了起來了。
即便自來沒有見過,可那一年,一冬天小心翼翼真是記憶深刻。
黃管事讓人去田裡看看,看看王永生家有沒有人田裡。
王永生家雖是隔壁王家蕩人,可因着田地就施家蕩附近,而王永生正帶着兩個兒子田裡打水,所以去找人一找就找到了。
因着都是田埂小道,馬車不能走,可貞一手攙着白氏一手攙着林氏,跟着黃管事一徑到了田裡。
看了看腳上厚底粗布布鞋,可貞很得瑟,幸好早做號準備了。否則若是穿了繡花鞋來,早就沒個樣子了。
不過很,可貞就沒工夫得瑟了,看着眼前兩畝地溝塘水道,兩隻眼睛已是不夠使了。
雖然這圖紙都是可貞親手畫,也早腦子裡構想過成千上萬遍了,可當看到實物時候,還是覺着和自己想象不大一樣。
倒不是旁不一樣,而是這勃勃生機景象是自己所不曾想到過。
青綠整齊排列秧苗,清澈見底溝塘,沒有水草水面,完全可以看到溝底或是停駐或是活動着魚蟹。水面上,零星有魚蝦覓食,泛起層層漣漪。
讓人看了,打心底歡喜。
可貞等人到來時候,溝塘里正進水。
可貞看了會子就知道王永生是完全按照黃管事囑咐行事。
之前可貞和黃管事商量,不同時期,換水時間換水量都是有規定。
現一看,王永生還特特拿竹竿做了量器,上面刻好尺寸,做了標記插溝塘中央,就知道他有多認真了。
可貞點了點頭,又看了看幾處水草。養蟹養蝦都得先養好草,好草不僅能增加食物來源,還可以淨化水質分解氧氣。所以今年清明時候,黃管事就讓王家人抽了空就去撈水草了。
水蕩邊長大王家人,對水草熟悉程度是要遠勝於可貞和黃管事了,不僅有水花生水葫蘆這種大路貨,還去討教了經驗,撈了黑藻苦草。
別看溝塘面積不大,可王家人都備了並已是栽下了,每條溝塘裡擱得種類還都不一樣,有多有少,目就是想看看究竟哪種水草對魚蝦蟹比較好來着。
可貞當看到記錄表格上王家人添上這一項後,不住點頭,想得太周到了。
又沿路看了下兩處角落裡兩架小翻車,翻車水流速度控制也很好,很輕柔很緩慢。
畢竟溝塘本來就不深,魚蟹們都還小,要是水速過大話,水混不說說不得還得被扇死一些魚蟹。
再過來暫養池這邊,幾個網兜裡養都是剛剛孵化出來小蝦苗。
當初抱卵蝦就沒有直接投到環溝裡去。還是黃管事提出來,又和可貞商量着,蝦苗這麼點點大,直接投進環溝裡話,就該成了螃蟹吃食了。
所以,現暫且先放暫養池裡拿豆漿養着。也不用多久,差不多一個月不到光景,就能放養了。
這些條列可貞早已是爛熟於胸了,所以看得非常仔細。
後頭跟着林氏白氏雖不大懂,可也看得非常認真,不停問着可貞一些話兒。
再後頭鶯時三人都覺着很鮮,興頭十足。要不是白氏林氏都,杏月說不得就要走近些蹲下好好看看呢魚蟹。
可貞又託了黃管事去問王永生,可還有什麼地方操作起來不大方便地方。
不論是這溝塘設置,還是種植養殖程序上,凡是不方便,只管說就是了。因爲本來就是試驗,當然要把所有事項都試驗到好,然後才能確定出一個方案來。
不過,這種事兒,可貞是一點招都沒有,畢竟非得親自操作過,才能知道哪裡需要改進。
王永生正埋頭想着,他兩個小兒子拿扁擔挑了一個大大籃子走了過來。
明天保底兩,量三~
今天聽了好多黑暗事兒,心裡好憋得慌啊~
d*^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