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

章綸字大經,浙江樂清縣人。正統四年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天順初擢禮部右侍郎,爲石亨所忌,調南京禮部,尋改吏部。秩滿轉禮部右侍郎,居官好直言,不爲當事者所喜。爲侍郎二十餘年,不得升遷,看看,這位章綸就是一個大嘴巴,口無遮攔,到處放炮。所以纔有了這麼個事,跟章子俊毫不相干。

此次章綸上書也是氣憤不過,從天順年間起,被貶到南京爲侍郎二十二年了,沒有升遷,而現在那些靠歪門的卻一朝昇天,不開罵幾句實在憋的慌。

章綸在朝時是有名的毒舌,用好聽的話來說,與人語,開口見肺肝,對客毎嘯詠爲樂,人不知其剛也。就是嗓門大了一點,說話直了一點。

至其臨大事,決大議,它人侷促若轅下駒,而章綸奮然爭之。一語不合先吵一架再說,不以禍福爲顧慮,孔子所謂仁者必有勇,若他非耶?狹路相逢勇者勝,昔陳宜中指斥權奸,直聲聞天下,至其晩節,乃阿奸相求進,蓋更變而氣餒矣。章綸在獄三年,日與死伍。及得出,讜言勁氣,不少挫,視宜中爲何如,嗟夫!世常謂古今人不相及,豈其然哉!豈其然哉!這就是章綸爲官這些年來的過程。

吏部派吏科都給事中王瑞倡傳信到了廬城,章子俊接信後一看就暈了,文中所書道:“朝中奸詐佞臣當道,爵賞乃天下之公器,沒有功德才能是不能夠獲得的。近來奸佞之輩驟升高位,內臣染指官職,武官廕襲竟至目不識丁之人。有的選期不到而得升官,有的人任職外地,驟遷京官,以至於廝養賤夫,市井童稚亦得名 器之榮,濫授至此,令有識之士寒心。吾等已聯名天下正義同僚共進退,望章大人上疏已駁傳奉之流李孜省等人悉予斥汰,以存國體。”

做爲地方官,京城鬧的這些動靜,跟地方沒一點關係,章子俊是這樣認爲的,不過人家看的起自己,還是很客氣地回了一信道:“下官位卑職微,如是有關民生之事,倒也無妨,可關於吏治實不能無故而上書,朝廷都有條例,朝中亂象自有六部給事中及都察院監督… … 。”開玩笑,上次就被無辜貶官,如果再冒然出頭,現在這樣的好日子怕也到頭了,目前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家子了,明哲保身吧。話裡話外,沒有好處決不去湊熱鬧。

王瑞倡接到章子俊的回覆很是不爽,此事正好被回京的都察院御史胡靖得知,就去吏部說道:“要扳倒李孜省之流,朝廷可招回章知府回京才行,章大人的手段深不可測也。下官當年有幸隨同… … 。”

吏部尚書尹旻歸爲“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中的泥朔之首,原本對什麼事都是唯唯諾諾,尹旻久掌衡鑑,可是跟李孜省不對付,加上李孜省貴幸用事,對尹旻不滿。尹旻的同鄉、兵部郎中鄒襲坐累補外,諸武官奏留之,卻被李孜省肆意媒孽,罷其職。

此時尹旻爲了扳倒李孜省就動用手中的權力,跟內閣劉翊聯名上書皇上曰:“廬州知府章子俊,大得民心,此等朝廷人才該啓用之,本是朝廷翰林講學,不該在廬州一地,實乃大才小用,臣等提請升任爲大學士、入內閣議政。”

一個天官,一個宰輔聯名上奏,這分量可謂不小,奏章下到有關部門,竟被擱置。

在這裡就要說說吏部尚書的職權,吏部尚書又稱爲“天官大宰,”即爲六官之首,所以稱“吏部尚書”爲“吏部天官,”簡稱“天官。”六部長官,唯吏部尚書稱“天官,”戶部尚書稱“地官。”從此尊稱可見,吏部尚書,是何等職權顯赫,地位尊貴。其官階,爲正二品,實爲國家重臣,朝廷要員。能任吏部尚書者,多爲皇帝親信,股肱之大臣也。

可是偏偏是在成化朝可就不一樣了,內閣成爲權力中樞,進入內閣的官員被稱爲大學士,尊稱“閣老”,地位相當於宰相。因此,進入內閣就成爲官員仕途的終極目標了。那麼,哪些人有機會成爲閣老呢?首要的條件自然是才華和能力都出類拔萃。同時,得到皇帝和大部分官員的信任也是入選內閣的重要標準之一。還有一點就是看官員的仕途履歷,從英宗開始,明朝有這樣一個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也就是說如果官員沒有在翰林院的任職經歷,那麼想入閣拜相就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上這些條件章子俊都符合,原本就是翰林出身,爲何被擱置,原因出在內廷,當初章子俊被貶是萬貴妃的主意,這就很讓人無語了。

尹旻一看沒戲,惱怒不已,這些人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就跟都察院、吏部的名義下文,讓章子俊回京述職,這樣總可以吧。吏部尚書,職掌全國官吏之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勳階等事務。

都察院的職能是考察全國官員,派出御史考覈評定,以差評爲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瀆職事例:貪婪、殘暴、浮躁、老邁、健康不佳、工作漫不經心。上述每一項不達標都會產生扣分,而相應的是如果官員在任職期間有良好表現,則會加分。最後按加分和扣分的多少將評定等級分爲:優秀、普通、差。作爲當時最高監察機關的都察院會對官員考覈評定作出覈對,然後將這些結果提交到吏部。

吏部的文檔中記錄着每一位官員的任職履歷和政績考覈記錄,這些記錄將決定一名官員的前程。考覈評定爲優秀者將有資格得到提升,普通者一般能繼續留任,考覈評定爲差的官員則會受到降級處罰。

現在兩部門聯合起來定要把章子俊招回來,按照規則,內閣和吏部官員經過集體討論後,將一人的名字送給皇帝批准,或是呈送兩人的名字供皇帝選擇。如果皇帝對人選都不滿意,內閣和吏部官員將再次通過集體討論後送上第二次提名。將提名人選呈送給皇帝批准。皇帝雖然可以用特權獨斷專行任命高級官員,但這種不按規則辦事的行爲必然會遭到大臣們的集體抗議,而被提名的官員往往也會因爲懼怕同僚們施加的壓力,不敢上任。因此,即便是皇帝想要任免某位官員,一般情況下也無法像電視劇中那樣一句話就能乾綱獨斷。

知府大人要回京啦,回京述職就意味着另有升遷,目前廬州府內是人聲鼎沸,可在兩個老滑頭同知看到吏部行文後,知道沒戲,行文上只是說述職,沒有另外的任命,也沒有解職廬州知府的蛛絲馬跡,很是爲知府大人擔憂起來。

一般地方官員述職每三年“大比”後才能回京,可知府大人顯然沒到三年,就有點讓人琢磨不透了。

既然朝廷吏部下發的行文,作爲一個知府就的執行,要不然罪名就大了,按排好府中各項事宜,大家各自管各自的一攤事,知府家眷就不動了,章子俊只帶着公上纓上路了,因爲雅琴要照顧孩子,反正公上纓是個野丫頭,又能照顧起居,又能做爲貼身“保鏢”很合適。

古代的交通就是苦逼,上京之路漫長,章子俊還是選擇了坐船,就這樣搖搖晃晃十幾日後來到了京城,在路經通州時回到了一年多前的“伯爺府”,把章子哲激動壞了,章二寶連夜通知莊戶,又是殺雞、殺豬、斬羊,大擺了三日流水席,大哥刑凱家也是人丁興旺,重孫子都有了,二哥徐經年滿臉絡腮鬍子,也當起了爺爺,杜家的杜老爺子及杜母已經入土爲安,前年章子俊去南方時,杜老爺子己經臥牀不起,沒過二月就不行了,隨後半年後杜母也跟着去了,現如今杜壯、杜毛蛋領着全家也來了,還有那個李福寬也是老態龍鍾狀,現如今雖然還在城內開了幾家商鋪,可幾個兒子有點敗家,按理說李福寬能爲富一方成爲大商賈,可不管賺了多少錢,全被二個兒子敗沒了,氣得舅母去年死了。時也,命也!就這麼時隔不到二年,像是隔了十幾年,有點物是人非。

章子俊高高地坐在中堂之上,滿屋子擠滿了熟悉的,陌生的人,章二寶留着一撮鬍子,當年的丫鬟畫屏給二寶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這二寶還娶了一個小妾也是手中抱一個,背一個,現在就缺章之雅及杜靈,也不知她們過的好不好,不管是老的少的還是小的,都見了禮,章子哲在一旁介紹着這是誰家的孩子,這是誰家的姑娘。有孩子見禮,就給一串銅錢。有章子俊不認識誰家新娶的娘子給了見面銀包。

章子哲也是一妻二妾,去年曾來信說了完婚的事,對於子哲的婚事,章子俊畢竟是五百年後的人,觀念上是婚姻自由的,不插手子哲的婚事,也沒有門當戶對的觀念,只要子哲認爲好就成,這一點對於生活在明朝來說,有點奇葩,旁人還以爲做大哥的不關心弟弟的婚事,畢竟這一家子中沒有父母,以哥嫂爲父母。

以前這家中全由章子俊及姚穎掌着,這一年多來明顯章子哲擔起了一家之主的重任,對於章子哲守成有餘,想要往上進一步可能不行了,這就是每個人的天賦,對章子俊來說,能守住現在的這一份家業,也就不錯了,萬事不能強求。

章子俊問子哲道:“目前莊內每家都有孩子,爲何不辦一個私塾,但凡六歲起都要讀書認字,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就看孩子自己了。”

子哲回道:“私塾這事正在辦,原因還是自己的孩子還小,所以也不急一時。”

章子俊道:“辦私塾不是爲自己的孩子,不管誰家,是莊內的孩子都要讀書,這一點要謹記

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序章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序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
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序章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序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