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

姚璽本想大聲喝斥,一看家祖跟章子俊面帶微笑,就像是在看戲一樣看着,不驚不慌地,也就琢磨起來,姚璽也不是笨人,就是在這些事上反應慢了點,要回過味來需要時間。

等白吃白拿的人走遠,章子俊唱一聲諾道:“還好啊,學生多備了一份,對着姚惟善道,太老伯也嘗一嘗,大家也都嚐嚐,此果名爲蛋糕。”

老年人都喜歡這種鬆軟的甜食,引得大家在亭中歡娛起來,一邊姚璽又吩咐傭人小泥爐燒水泡茶,隨即說了些各地風土風情,其樂融融,盡興而歸。

此時的朝廷內部已經風起雲涌了,表面上風光平靜,暗地裡已到了關鍵時刻,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個關鍵人物孫太后。

孫太后是何許人?雖然明朝後宮不得干政,可繼承皇位怎麼說也是“家事”,土木堡之變後,朱祁玉臨危受命當了皇帝,也是孫太后下的懿旨,而等到朱祁鎮迴歸,就被打入南宮軟禁起來後,孫太后也沒表現出什麼,自己的兒子做不成皇帝,還有孫子朱見深的太子,最終皇位還是自家一脈,不想二年後朱祁玉下令廢太子,把自己的兒子奉爲太子,此舉徹底激怒了英宗母子,也導致了更多的大臣同情英宗父子。偏偏朱祁鈺的兒子又早死。朱祁鈺自己年紀輕輕又得重病,豈非天意乎?今人不信天意,古人還是很信的。

天子病危,儲君未立。這時候,一旦有立新君之功,必然得到新帝厚報,榮華富貴、加官進爵,不在話下。

早在當初擁立景泰帝時,景泰帝就出來言謝,于謙答:我是爲萬民計,不是爲您私人。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景泰帝已經與于謙意見不一。

這個時候,誰又能保證:于謙不會再次“爲萬民計”,幹出什麼事情來了?于謙對景泰帝的私人影響力,大爲削弱了。更嚴重的是:這幾乎是于謙唯一的私人影響力,于謙這個人,無黨無私。

石亨,原本犯了軍紀要被處理,是于謙愛惜其才,替他求情,並讓他總理十營兵的。

在北京保衛戰中,石亨功勞不及於謙,卻得以世襲侯爵。

石亨爲報答于謙,舉薦于謙的兒子。相互提攜,這就算是交了朋友,結了黨了。即便於謙不接受結黨,人家推薦你兒子,於私也是“善意”,婉言謝絕就是了。可是,于謙不但表示自己的兒子無功不能任職,還斥責石亨,說他身爲總兵官,不舉薦隱士,提拔將士,卻推薦我兒子,失職!石亨由此忌恨于謙。

景泰帝得以走上帝位,于謙起了大作用,景泰帝執政期間,對於謙也基本上言聽計從,大力任用。可是,在景泰帝病重時,他卻變了。後來,他聽到政變的聲響時,第一反應是:難道是于謙?看來,在景泰帝眼中,于謙已經由最信任的重臣,變成最防範的對象了。相反,他病重期間,曾找到石亨,言辭懇切,大有倚重之意,這並不奇怪。

奪門之變非常順利輕鬆,沒有絲毫反對和反抗。說明朱祁鈺早已失去支持。至於于謙作爲朝中重臣,沒有阻止朱祁鈺廢太子,也是一大失誤。

此時,京師正有一種流言,說大學士王文正力勸朱祁鈺立襄王朱瞻墡的長子爲皇儲,如果是這樣,王文將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即便是重新立沂王朱見深爲太子,謀議是文臣之事,功勞也輪不到石亨、張鞁等武將身上。石亨說:“朱祁鈺病已沉重,如有不測,又無太子,不若乘勢請太上皇復位,倒是不世之功。”於是,這三個野心勃勃的投機分子,決定將賭注壓在太上皇朱祁鎮身上,擁立朱祁鎮復位,這樣,三人就是大功臣,能夠飛黃騰達。

當場,三人做了分工,宦官曹吉祥進宮去見孫太后,密告她復辟一事,藉機取得了孫太后的支持。石亨和張鞁則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許彬商議。許彬聽說二人的來意後,當即以手加額,說:“這是不世之功!不過,我老了,不中用了。徐有貞多計謀,你們可以去找他商議。”

石亨和張鞁又連夜去找徐有貞。徐有貞大爲興奮,當即夜觀天象,見紫微有變,忙道:“帝星已見移位,咱們要幹這件事,須得趕快下手。”幾個人經過詳細謀劃,決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動手。

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會同羣臣商議,決定一起上奏請復立沂王爲太子。衆人推舉商輅主草奏疏,疏成後已經是日暮西山,來不及奏上朝廷。於是羣臣決定在次日清晨朱祁鈺臨朝時,再將奏疏遞上去。但所有人都沒有料到,政變就在這天晚上爆發了。隨之而來的便是許多人的殺身之禍。倘若這復立沂王的奏疏早一天遞上,或許于謙等人不會遭到殺身之禍。短短几個時辰,不但改變了明朝的歷史,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 正月十六晚,徐有貞換上朝服,懷着緊張而忐忑的心情離開了家,臨行前對妻女交待說:“我要去辦一件大事,辦成了是國家之福,辦不成我徐家就是滅頂之災。你們自己要有心理準備。”

景泰帝要用的人,自然都不是一半人,或出勳臣之家,或爲名門之後,都是背景很強的人。結果,因於謙只就才能、表現論人,許多人得不到任用、提拔,都怨恨于謙。身居高位,無黨無私,于謙不愧爲高尚無私之人。然而,高尚,往往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于謙的另一項無私之舉,則加強了他的對手們。團營,有功於國家,卻助長對手實力于謙幹了件有功於國家的大事:團營。土木之變,三大營體制的弊端暴露無疑。當年,爲了防範武將影響力過大,採取了統兵與練兵分離的政策。即:將士們平時在各衛所、各營操練備戰,戰時,由朝廷委派的將領統兵出戰。作戰結束後,大將交回兵權,回朝做官。各兵各歸各營。

因此,作戰時,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明代的戰爭,已經冷熱 兵 器並用,對協同要求較高了。

因此,作戰時,兵不識將意,將不識兵情,指揮不靈,往往敗北。于謙爲改革弊端,創立團營。他選拔精銳,分爲10營,每營15000人,統一操練。將士們長期在一起,訓練在一起,作戰也在一起,體統相繼,彼此相識,兵將相習。

於是,“同輩之人易以相機,管事之人易以使令,如手足之捍頭目,子弟之衛父兄”。明軍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這也給了一些人機會。原本,統兵大將只在戰時接觸部隊,而部隊作戰結束後,各回各營。如今,統兵之將也是練兵之將,上下一體。

因此,石亨、張輒等人,都可以藉機拉攏一些勇士,結成黨羽,以爲自己的死士。

奪門之變時,曹、石的實力當然沒有那麼強。不過,事後,得到賞賜的將士達4000人,即便有些是事後來冒領的,但事變時規模應當也是不小的。

或許,這也是于謙死後,已做出成績的團營被取消的原因吧。

結成一黨的“奪門派”于謙不結黨,但對手會結黨。這些結黨者,實力都很強。總兵官石亨,是團營十營的總兵官。

太監曹吉祥,是司設監太監。表面位置不高,但實力很強。早在當年隨王瑾出征時,他就私養番將健卒,後來,他又奉命爲團營監軍,其私人武裝自然更強了。

一個是總兵官,一個是監軍太監,兩人勾結到一起,能如何發展,自然不言而喻。

此外,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太子少保張輗,領宿衛。

其弟張軏,也曾任前府右都督,只是被于謙彈劾了。

他們的父親張玉是當年隨朱棣靖難的首席大將,兄長張輔也是重臣名將,其家族實力非常強大。

此外,左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是都察院領導,爲天子耳目風紀,對百官、將領的情況都有相當瞭解,提供了情報網絡和參謀大腦。

旋即,他們找到了最大的支持者——孫太后。

太后的關鍵作用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徐有貞找到太后,提出擁立英宗復位的想法,得到了太后的認可。

當時有兩個太后,英宗的生母孫太后以及景泰帝的生母吳太后。不過,孫太后原就是宣宗皇后,地位高於吳太后。

各自的選擇對於危局,于謙與他的對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于謙想要幫助朝廷平穩過渡,自然是爭取早立儲君。只要儲君立定,政變將既沒有藉口,也沒有必要。當時,普遍認爲,將被立的太子將是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明英宗的兒子作皇帝,他繼續作太上皇。由景泰帝親自指定英宗的兒子爲繼承人,消除矛盾,平穩過渡,這是一個能夠安定形勢的辦法。

在於謙等人的努力下,景泰帝答應於正月十七早朝議論立太子之事。正月十六日夜,于謙帶羣臣起草了一份奏疏,大家逐一簽名,一直搞到傍晚。如果一切順利,次日早朝,太子確立下來,平穩過渡的問題就算解決了。

然而,次日早朝,他們等來的天子,卻不是景泰帝。當晚,于謙的對手門,選擇了發動政變。

徐有貞又順路邀請了楊善和王驥作爲同黨。楊善和王驥二人都表示要以死報答太上皇。王驥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不但自己親自披甲上馬,還將兒子和孫子都帶在了身邊。三方人馬會齊石亨叔侄、曹吉祥叔侄後,又等到了張鞁率領的大隊京營兵,一齊向皇城進發。張鞁調兵進城是藉口瓦剌騷擾邊境,要保護京城安全。而石亨掌管皇城鑰匙,所以能夠通行無阻。四鼓時分,大隊人馬從長安門直接進入皇城。進入紫禁城後,徐有貞重新將大門鎖上,防止外面有援兵進來,並將鑰匙投入水竇中。皇城內的守軍見這夥人十分奇怪,不明所以,但也不敢過問。

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
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