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

邊上彭時、劉定之哈哈大笑道:“陛下莫驚,此乃好酒。”這才平息,章子俊不失時機連忙端上一碟點心,朱見深一看,眼前一亮,正是一碟蛋糕切成小塊,連忙抓過,一口氣吃了個精光,身邊的內官大叫,陛下,陛下先“賞膳” 。名曰“賞膳” ,其實就是驗毒。商輅出列道:“陛下,章侍讀有此莫大之功,應褒獎。”

劉定之道:“老臣以爲,無論給章侍讀多大榮耀不爲過也,章侍讀爲人坦夷,言動質直,不事矯飾,論功當代千秋,當賞。”

朱見深此時吃着蛋糕,顧左右而言他道:“章愛卿,此蛋糕的味道越來越好,等會給朕帶點回宮,貞兒許久沒吃過了,特別想念啊。”

章子俊一撇嘴道:“陛下放心,臣也惦記着貴妃娘娘,早就準備好了。”

朱見深這才很滿意回頭說道:“劉愛卿說的是,你們內閣商量,拿出個章程來就是,章愛卿功不可沒,勞苦功高,好好褒獎。”

戶部左侍郎、工部郎中、主事全拜倒道:“臣等請求陛下把新糧推廣由京城十縣三州起實施,隨後推廣全國。

章子俊在一邊道:“各位臣工,新糧推廣無礙,可是先要培育糧種,下官家中糧種有限,最好能在近郊城外,劃撥一地育種,才能慢慢推廣之。

監察御史魏瀚出列道:“陛下,章侍讀言之有理,得先劃撥田地育種爲先。”

工部尚書趙榮出列道:“陛下臣以爲京城東邊通州皇莊可劃撥育種,那裡土質肥沃,交通便利,水利方便。”

這塊地是朱見深在成化二年設立,是沒收宦官曹吉祥在通州、順義的田地,設爲“皇莊”。當初羣臣反對皇上設立“皇莊”。現在正好找一個藉口,把通州這塊地給收回來。

最先反應過來的當屬彭時,也一併附和道:“臣附議。”接着紛紛有大臣附議。

朱見深一看這架勢,吭哧了半天才憋出一個字“準”。

其實是口吃,朱見深一緊張就口吃,話就少,常常只回答一個字。

通州地是六十公頃啊,朱見深肉痛地逼出了一個皇莊,心中懊惱,就此回宮。

這一次章子俊拿出了穿越來,真正的真材實物,而且是“大殺器”三種高產糧食,哪怕以前跟章子俊不對付的人,也不得不點頭附之。

親眼目睹了高產新糧,首先是工部、戶部動作特別迅速,兩部門生怕落後於對方,被對方佔的便宜,迅速組成了育種推廣領導小組成員,都是尚書親自掛帥,帶領一大批農事人員入駐通州皇莊。

開玩笑,這就是種錢啊,市井坊間傳聞,朝廷將在通州田地裡種銀子,一畝田地一年下來可產銀子上千兩。後然傳聞是這種錢生錢的法子,是通過田地之靈氣,在地裡生出銀子出來。

這一切首先要巴結的人就是章子俊了,爲章子俊請功的人,烏泱泱地一大片,數工部、戶部爲最,內閣有些人想要卡一下也不好作爲,這是要犯衆怒,何不順水推舟來的實惠,在彭時的主持下,爲章子俊申報爵位“平安伯”,又加官爲文淵閣大學士,

這就意味着章子俊將成爲內閣成員,在明朝一共有6個大學士稱號,分別爲“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爲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爲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統稱爲殿閣大學士,一般都由內閣成員兼領,所以也被程爲輔臣。大學士職位並不高爲正五品,可往往是具有內閣成員擔任,所以含金量特別高,屬於最清貴的官職。

首先反對的是剛入閣不久的萬安,萬安以禮部待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如果章子俊用文淵閣大學士再入閣,必將把自己擠出內閣,所以聯絡了宮中內官永昌的養子、同榜進士李泰,一起反對,章子俊對升官什麼的不感興趣,主要是借用此次高產糧食朝臣們對自己的支持,把鍊鐵工坊另成立科技部作鋪墊。 所以內閣上書把章子俊的訴求成立科技部連同申報爵位“平安伯”,又加官爲文淵閣大學士,一併送入內廷,讓朱見深審批。

本來已經妥妥的事,結果在內官永昌搞鬼下和內閣幾個來回的推來推去之間,沒了結果。

沒結果後,首先最急的還是朝臣們,反而章子俊早就說了,封什麼爵位,什麼官職不重要,重要是爲大明着想,讓老百姓都有飯吃。多麼撲實的話語啊,多麼崇高的個人操守,不爲已,不爲身後名,乃真君子也。

可是當工部、戶部讓章子俊索要糧種時,章子俊卻說道:“朝中奸佞當道,風不調雨不順,如果給了種子,只怕會惹怒神靈,引起更大災荒,觀之,慎之。”

反正我不急,自己的訴求沒有達到,上至皇上,下到朝臣,如果大明把最需要的高產糧種拒之而無所作爲的話,就證明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章子俊趕緊去尋找一方能平安的安居之所,帶着老婆孩子,好好地過一生算了。沒有必要呆在這種地方跟古人爭權奪利。

時間過的很快,前一陣高產糧的事幾乎大家已經忘了,因爲朝廷現在正在把精力用在征討韃靼上了,韃靼數萬人自雙山堡分五路入寇,朱見深命撫寧候朱永佩平虜將軍印充總兵官,都督劉玉劉聚充左右副總兵,太監傅恭顧恆監軍,右副都御史王越參贊軍務,以京兵萬人,宣府大同兵各五千人往延綏征討韃靼,並命延綏寧夏總兵巡撫等官悉聽朱永調動。

不想南直隸數縣發生水災,五月,京師、山東、河南大旱,夏麥無收,秋糧不能播種,六月,順天府、河間府、永平府復又大水,如此旱澇相接,民食草木幾盡。

到了八月,朱見深下詔天下,命免各災區所欠稅糧、馬匹、子粒、食鹽以及各項雜役,赦免囚徒,詔令各地有司盡力賑撫,以免生事。

再說五月,京師大旱,到了六月,順天等府大水,如此旱澇相接,導致京城嚴重缺糧。直到九月,大學士彭時奏請發倉儲五十萬石平糶,這是一場很嚴重的饑荒,饑民烏泱泱地彙集而來,又復增三十萬石,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民多被餓死,朝廷詔令於城外挖屍坑掩埋,並令病者委官收恤,軍餘匠役給所親收養,餘者送入養濟院撫視。兩次遣散數百國子監生返家鄉,並驅逐在京遊僧。

章子俊每況看到朝廷只是被動地應對,爲了減少京城對糧食的壓力,連遣散國子監生,在京遊僧的辦法都想出來了。

隨即順天、河南、真定、保定四府在水、旱災傷之後,米價騰貴。外州饑荒尤甚,村落人家有四五日不舉煙火,閉門困臥待盡的,有食樹皮草根及因飢疫病死的,有寡妻只夫賣兒賣女的。

什麼叫饑荒,章子俊算是領教了,以前看了馮小剛電影1942河南大 饑荒,對比之下弱爆了,這場饑荒越演越烈,最後每天死在城門外的災民多達上百成千,而各城門早就關閉,直到最後城內也是饑荒遍地,每天運出城外的屍體不下百人,章子俊看到這一切內心很是後悔,去年要是早點把育種的高產糧在通州播種的話,起碼能收成一季的糧,可是隨後看到的事情很是氣憤。

城外饑荒遍野,城內那些勳戚,官宦人家奢靡之風日甚,可根源是朱見深專寵萬貴妃,中官樑芳、陳喜爭進淫巧,奸人屠宗順輩日獻珍異寶石,朱見深動輒以厚禮酬報,甚至有因此而得官的,以至一些遊手好閒之徒爭相仿效。

給事中邱弘實在看不過去了,聯絡了多位御史,庶吉士上疏論其罪,請追還賞金,逮屠宗順論罪,收沒其家產以賑饑民。

朱見深不許,可是多少也聽進去了一點,僅申明禁約,違者論罪,便終究不能禁止。

當時京師大旱欠收,而四方遊僧竟以萬計聚京,這些遊僧不事生產,無端消耗錢糧,給事中邱弘請驅逐以省冗食,又請縱放在京百獸房及清河寺所育珍禽異獸以省去不應有之開支。可是朱見深還是不爲所動,奢靡之風更盛。

除了奢靡之風,朝中萬安又挑起了南北之爭,與南人結成朋黨,和內閣劉珝 、尚書尹旻 、王越等爲首的北人黨,互相傾軋,弄的烏煙瘴氣。

章子俊也是很無奈,雖然家中不缺糧,光連年來自己府中的自產糧玉米、土豆、番薯堆滿了糧倉,經過這幾個月來的饑荒也消耗了不少,主要是對一些清苦的朝臣救濟給出了一些,剩下的也不能消耗了,還要留種。

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序章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
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序章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